大家好,我是辛卯。
不少人认为自己身体有瘀滞、血管里面有垃圾,所以就开始服用三七粉啊等破淤的药品,遇到亲戚朋友都要安利一下。而关于瘀滞到底该怎么认识,我们讲过很多次了,今天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因为随着我们不断的学习进步,认知问题的角度会不断的增加,过去对这个问题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但是现在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
希望大家看了今天的文章,能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认识血管内的淤滞。
01
青筋暴露=血管瘀滞吗?
很多人认为自己手背上有青筋暴露,就是有瘀滞了。有没有这样的童鞋?有的话可以call1
首先手背的青筋,就是我们的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面流的是静脉血,颜色本身就是偏暗色的,不是鲜红色的。
另外,因为它在皮下比较浅层的地方,我们容易看得见。如果是在皮下深层的,我们肯定也看不见。
还有皮下脂肪的厚度,对于血管颜色也会有影响,有些皮下脂肪较厚的(偏胖的同学不要对号入座),血管看的就没那么清晰。
所以手背青筋血管的暴露,是一种生理现象,我们并不能完全根据青筋血管的暴露来判断体内的瘀滞。
02
你的瘀滞在哪里?
那身体里面到底有没有瘀滞呢?
肯定是有的。
可能我们电视广告看的比较多,很多人对于血液在血管里运行的认识,都理解成了,血管就是一个管道。血液在血管里面流动就像是水在管道里流动一样。
血液在动脉里面流动其实是靠着心脏与血管的共振弹着血液往前运行。这就是王唯工教授提出来的共振力学。
而血液在静脉里面 (主要是四肢静脉)是心脏的抽水作用和静脉瓣翻水(就像南水北调,从低处往高处抽水)实现的。
所以血管的弹性对于血液运行,影响非常大。如果血管弹性下降,那么血液运行变慢,就好比是河流里面的水运行变慢,就容易有泥沙的沉积,所以血管里面就容易产生淤滞。
而且离心脏越远的地方,血液循环的最末梢,更容易有淤滞的产生。
而且随着人年龄越来越大,心脏功能越来越弱,那么自然就更容易出现瘀滞了,所以老年人常见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斑块,静脉曲张等情况。
给大家从微观的角度,也就是从我们现代生理解剖学的角度,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方便大家能理解。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肝主筋,我们身体的血管就是筋,所以中医来看瘀滞跟心脏、肝都有关系。血管的弹性下降,反映的是肝的功能下降了。
但为什么血管的弹性会下降呢?
这就好比是水发牛皮筋,水分足了,牛皮筋才能发的起来,才能有弹性。血管也是一样,血管是血液运行的道路,同时血液对血管也有一定的濡养作用,就像是水发牛皮筋。
血量充足,对血管的濡养作用更好,血管有弹性,那么就不容易产生淤滞。
就像是河流主干道,是不容易淤滞的,从主干道分出的细小河流,水量不丰盈,就容易有淤滞。
03
瘀滞在身体上有什么表现?
那我们怎么判断自己身上有没有瘀滞呢?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瘀滞,瘀滞存在的位置就在我们身体的末端微循环,因为这里血管最细,道路最窄,所以容易有瘀滞。
但就算是有瘀滞,大家也不用担心,因为身体的循环道路是非常丰富的,这里有了瘀滞,堵塞了道路,可以从其他道路回流。所以一般对我们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瘀滞相对严重,也会在身体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常见到黑眼圈,这就是典型的肝经淤血证。
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呢?
另外还有小腿皮肤偏干,严重的话像蛇皮一样,我们叫做肌肤甲错。如果严重的话,全身皮肤都会偏干。也是肝经淤血证逐渐加重之后的表现。
有些人说舌下经络发黑,也是瘀血的表现。
所谓的舌下经络其实就是舌下静脉,因为静脉血的回流较慢,所以舌下静脉也容易显现出来。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完全说是瘀血。
但如果比较严重,也反映了体内的瘀滞相对严重,因为舌下静脉回流慢,身体其它地方静脉回流也会很慢,所以也容易有瘀滞。
另外像我们常说的结节、肌瘤、囊肿也都是身体的瘀滞。
现在大家应该对淤滞,有一定的理解了吧。
那接下来淤滞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04
如何解决瘀滞问题?
有了瘀滞一方面是需要破瘀,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根本,也就是恢复血管的弹性,振奋心脏功能,而血管的弹性根源在于血量。所以同时要恢复身体的血量。
大米汤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补充津液的方法。少放米,多加水,煮汤代茶饮,每天3000ml。方法不在于多,关键在于大家坚持。
如果大米汤你有点喝腻了,可以加上一些枸杞,大枣,改善一下口味。
也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做一些好喝的米汤,如果觉得味道不错,欢迎在留言去分享自己的经验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天喝的量一定要跟上!!
据研究表明,我们身体代谢每天消耗的水份大概在2800ml ,所以建议大家喝到3000ml 才能基本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
坚持每天3000ml大米汤,津液水平提高了,对血管的濡养才能变好,血管弹性才能恢复。
②泡脚
泡脚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坚持每天晚上泡脚,也可以帮助改善体内的瘀滞。
建议可以用稍微烫一些水泡,泡到20分钟以上,同时喝着热茶,或者热米汤,能帮助发汗。
出汗是身体通经络的一个过程,泡到微微出汗能帮助身体把垃圾、瘀滞给排出体外。
③经方——桂枝茯苓丸
在经方体系中,涉及到了散剂,比如排脓散,汤剂,比如桂枝汤,麻黄汤,还有丸剂,桂枝茯苓丸,大黄蛰虫丸。而用于破瘀的都是丸剂。为什么呢?
汤者荡也,力量更大,效果不应该是更好吗?
学过《伤寒论》的同学可能听说过除了桂枝茯苓丸,还有大黄蛰虫丸,都是用丸剂破瘀。医圣张仲景为什么告诉我们用丸剂破瘀呢?
有以下几个给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瘀滞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就好比是河道里的瘀滞,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很快破掉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第二是因为破瘀都会消耗身体的能量,用汤药消耗的能量太多。而丸剂药缓力专,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小,作用更加专一。另外丸剂方便服用,破瘀需要一点一点渗透性的把瘀滞破掉。
但是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有时候瘀滞并不是我们身体的主要问题,比如说,现在有失眠的问题,小腿皮肤也干,那应该先解决睡眠问题。
等睡眠问题改善之后,身体状态稳定了,可以再坚持服用桂枝茯苓丸破瘀。这时如果再配合上金匮肾气丸,温肾补水,改善对心脏的濡养,效果会更好。
谢谢大家!
今日互动点赞最多的留言
我们将会在下周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