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入夜到白昏”
文 / 陆亦非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在微信上方的搜索栏里,打下“哈哈哈哈哈哈”。
我试了一次,然后惊讶地发现,在和别人的聊天记录里,最多的有2000多条跟“哈哈哈哈哈哈”有关。
不得不说,当两个人熟悉到一定程度时,连聊天方式都会变得不太一样。
所以在前几天,我们做了一次“你和好朋友如何聊天”的征集,并总结了几个好友间聊天的特征。
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那些对友情心存疑虑的人,对自己和好朋友间的关系更加笃定。
特征一
可以很自在地骂人
@Ice.
在跟好朋友的聊天记录查找“辣鸡”,一共有413条相关记录。
@余雨荷
@小孩子
@啊妞i
在陌生人面前,我们每说一句话,都会小心翼翼的斟酌字词,而称呼真正亲密的朋友时,总会千方百计的占对方便宜。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尊重对方,仅仅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这样子比较好玩而已。
也只有两个人都觉得好玩的时候,这段关系才有意思。
特征二
@A.s
诶我跟你说哦…… 今天我……
@衔月
@漆柒扒一句话
分成
好几段
发过去
@陈练
有什么新鲜事,就立刻录视频发给对方看,也不怕自己会刷屏。和好朋友聊天,就像和自己聊天一样,没有什么顾虑。
“各说各的”这种聊天方式,是实打实的好友限定。
吃到好吃的食物,看到路边开出的花,想起对方说过的一句话,这些零碎的小理由都是发出一条消息的理由。
这样的小心思,你只会想发给最在乎的那个朋友,也只有在最在乎你的朋友那里,你再小的心思都有意义。
特征三
@DOMO
"和他还吵架吗?"
@小王几
今早能接着昨晚聊
@刘白
与其说好朋友之间的聊天频率更低,不如说,是好朋友之间过滤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信息。
比起“吃了吗?”,我们问的更多的是,“到家了吗?”
比起打几句话安慰,我们更愿意等一等,在有空的时候给对方一些实质上的帮助。
特征四
反正说啥都懂 那就随便说说
@Bang
“ ?”“来”
@P
我跟朋友聊天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在拉屎,或者是我想拉屎
@????
@Yi我很讨厌联系人给我发语音,因为那会造成一种紧张感,原本瞄一眼字就能获取的信息,现在要放在耳边一字一句听进去才行。
虽然这样有时会会错意,但你也知道的,每个人的耐心都是有限的,只能留给有限的人。
特征五
只存在帮忙 不存在麻烦
@๑
“需要帮忙吗?”
“需要”
@v
“语通吗”
“有点烦 想跟你语通”
“有空吗 能语通吗”
“在宿舍吗 语通吧”
@林富贵
看到那句“需要帮忙吗”的时候,我愣了一下。
因为在我记忆里,从没人这样问过我,可能实际上是有的,只是当时我们关系还不到位,只是客套一下而已。
最后
关系的亲密与否,不需要明确地去定义,因为它往往会从自己的举动中无意识地流露出来。
就好像我不吃香菜,但在一群不熟悉的人面前,我什么都不会说,等关系稍稍好一些了,我会习惯性地说“我最讨厌这个”。
但只有在足够亲密的人面前,我才会不跳过也不夸大地去传达,“我不喜欢”这件事。
事后我试着分析这种差别,发现它背后是对“被重视程度”的预判:
当你觉得对方不会重视,也不需要对方去重视的时候,就会沉默;
当你觉得对方可能会重视,也希望对方去重视的时候,就会进行夸大;
所以一段稳固的友情在我看来必定具有一种特质,就是笃定而放松。
聊天简短、乱序、且不定期、能够诚实地叙述自己的需求而不怕麻烦对方,都是这种特质的具体表现。
如果你看到这些时,脑海中有浮现出那么一个人。
如果没有,也不要急。
作者 / 陆亦非
编辑/ 刘白 谭敏
音乐/ Duet
插图/ 征集
问两个问题:
点好看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