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缺爱的原生家庭会怎样的影响你的恋爱观
日期:2019-03-05 23:01:25 作者:深刻如此 来源:深刻情感说 阅读:

缺爱的原生家庭会怎样的影响你的恋爱观

  深刻情感说你的情感后援团

  记得设为星标公众号不错成长的每一次机会

  文 | 深刻如此

  原创首发︱已委托维权骑士维权抄袭必究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在谈到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一段爱情婚姻里双方状态永远都离不开他们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个人成长的经历

  原生家庭缺少爱的滋养,就像小树不能接受足够阳光雨露,长成苍天大树可能性极低,要么是中途半路折了夭,要么是长得歪歪扭扭。

  从多年的心理咨询经历我发现一个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通常是不懂爱、不会爱、不理解的,简而言之对于“爱”的能力匮乏缺爱的孩子会出现以下性格特质

  敏感:高敏感的人更容易捕捉细节,能够细腻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并被某种情绪所困扰做事小心谨慎,反复思量。

  多疑:对伤害耿耿于怀,容易抱怨指责别人,往往别人的一句话会过度解读

  不自信:做什么事之前都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认为自己不配获得幸福

  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害怕改变,有控制欲,依赖别人,他们不爱自己也否定别人的爱,不断想要跟全世界证明自己。

  这些性格特质具体融入到细枝末节生活中,会呈现出三种状态:

  一种是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的极端渴求

  一种是对别人的爱极其冷漠,宁愿伤害别人,不能让自己受伤;

  还有一种是不会表达爱,明明很爱却说不出口、言不由衷

  围绕“爱”的三方面能力匮乏,我们逐一来看下:

  1、要很多很多的爱,对爱的极端渴求

  主要特征:不自信﹥敏感﹥缺乏安全

  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关爱,没有看到过父母足够的相爱,所以这部分人心里会有个大的缺口需要用大量的爱来填满。

  于是对爱的追逐,成了缺爱孩子人生的终极目标

  他们往往在生活中非常不自信,表现为“讨好型人格”,《奇葩大会》上,蒋方舟曾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原因是“我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是啊,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愿拒绝委曲求全、降低自我,不过是为了让别人都来爱我。未曾得到过爱的满足,所以即使不快乐也要假装很幸福

  放到爱情里,因为没有安全感,急于从无爱的家庭中走出,希求用男人来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所以这样的女孩非常自卑,容易自我否定,进而形成自贱和自弃的性格,通俗点讲就是“吸渣体质”。

  “吸渣体质”典型代表就是电影《被嫌弃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松子小时候用扮鬼脸来博得父亲喜爱,长大后用不断讨好、委曲求全换来短暂而无望的爱情 。

  松子的一生,不断被爱、被抛弃,再被爱、被抛弃,明明想要与命运抗争,却一次又一次被命运牵制,明明长得漂亮很优秀,却一副好牌还是硬生生打烂。

  对爱的过度索求表现在两性关系中,除了对自我的贬低和厌弃,另一种是将配偶当成救世主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总是无条件要求对方爱自己、满足自己,又过度敏感,稍有不如意就难以自控,甚至是抑郁、自残或者伤害别人。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恋爱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力求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简单点讲就是,一方希求靠另一方来治愈自己,以获得想要的庇护和安全感。

  我身边有个女孩结婚两次,离婚两次,现在依然还在寻寻觅觅另一半,我很不理解她,并告诉她,自己的问题不能解决,如果再次盲目恋爱,还是会重蹈覆辙,不会幸福

  但女孩告诉我说,她不能一个人,离婚后生活在父母身边,她们经常埋怨她、指责她,她觉得痛苦,想要逃离,而其实她的两段婚姻都是想要逃出这个家庭,远离不和谐爸妈

  急于从原生家庭逃走,对家庭圆满的渴求,让女孩将生命里的男人当成这漂泊人生的一块浮木

  结果她就像个病入膏肓病人,不断要求对方像医生一样治疗自己、安抚自己,一旦得不到反馈就会痛苦失望

  最后,那些男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日复一日的索求而选择放弃离开

  要知道,爱情里,一旦把爱人当成医生或救世主,就会本能的希望对方无条件接受自己、解救自己,却忽略了他没有义务替你背原生家庭的锅,这样的爱情是不平衡的,自然无法长久

  2、对爱的冷漠,宁愿伤害别人,也不能让自己受伤害。

  主要特征:多疑﹥敏感﹥缺乏安全感

  与第一种情况截然相反,缺爱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对爱的排斥反抗

  因为他们没有体会过爱是什么感觉,没有看到过爱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们理解不了爱,表现不出爱,同样也承担不了别人的爱。

  对爱的多疑敏感,极端冷漠,往往在生活中会表现出“暴力型人格”,前不久轰动世人的12岁男孩弑母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湖南男孩吴某上小学年级,因为在家中偷偷抽烟,被母亲陈某发现后用皮带狠狠揍了一顿,由于不满母亲的管教,吴某竟拿起菜刀一连砍了母亲20多刀,导致陈某到场死亡。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弑母之后他悄悄的收拾好现场,将衣服换洗干净,带着弟弟在家中睡觉,还假借母亲口吻老师信息请假。

  当警察带吴某到现场了解案情时,村民说吴某竟然在笑,而对于为什么这样做,他只是漠然的说“我就是恨她”。

  为什么对亲生母亲会说出“恨”字?因为他没有感受过爱,他只理解“恨”的感觉。

  吴某是留守儿童,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外打工,将他扔给爷爷奶奶,有次出车祸他伤到头部,据说非常严重,他的爸妈也没有回来看看他。

  说到底,一个不爱孩子的父母,根本教不会一个懂爱的孩子;一个淡漠疏离的家庭,根本生不出和谐亲密亲子关系。

  意大利医学博士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不幸造成的”拥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向来他们的原生家庭里都有一个性暴戾、极端、专制刻薄的父母。

  爱是一种能力,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即便不存在暴力倾向,也容易叛逆、自我、激怒和情绪不稳定

  因为缺少关爱的成长过程,会让这个人潜意识认为这个世界不友好,负面情绪累累,一句善意会被误解恶意,别人的爱意也会扭曲成别有用心

  3、不会表达爱,明明很爱却说不出口、言不由衷。

  主要特征:缺乏安全感﹥敏感﹥不自信

  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看出:

  “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未来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没有安全感的人会患得患失,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才不怕失去

  从小缺爱的孩子会非常没有安全感,他们既渴望被爱又害怕去爱,尤其对于爱情,既想要又拒绝。

  他们会对亲密关系有焦虑情绪,就像无形中有只大手,会不自觉推开真正关心自己的人。

  塞林格在他《破碎故事之心》中写道:“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说到底,是对失去的恐惧孤僻不好接近的内心是极度需要爱的关怀的,可是害怕被抛弃,害怕拥有再失去的痛苦袭来,所以不得不用伪装掩盖内心的真实

  你可以扪心自问下:

  当有人向你示爱,你第一反映不是欣然接受,而是猜测他背后的动机,进而否定自己的优点,认为自己配不上对方,他另有所图;

  明明非常喜欢一个人,恨不得每天和他在一起,却说着相反的话,做着让人不解的行为,最终将那个爱你的人推远;

  你真的想要好好爱他,用尽生命去善待他,可表现出的却总是无理取闹,将最糟糕的自己留给了爱人……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作”,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和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有心理专家解析,成年人与他人关系的相处模式,其实就是小时候你与父母关系的复制延续

  所以一个缺爱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在“爱”的理解和感受上,一定会远远逊色于沐浴在爱的阳光下长大的孩子。

  所以才有了那句,最好的家庭是,爸爸妈妈,妈妈爱爸爸,然后父母都爱孩子

  最后,刻哥给大家建议,想要摆脱小时候的困境,先要达成与自我的和解,最后是“相信爱”。

  ① 与自我和解:就是不要执拗于已成的事实,也不要继续追问原生家庭里的是是非非,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幸福的过去,你会慢慢忘掉内心那个不自信的小孩,渐渐爱上现在的自己。

   相信爱:爱是不幸的救赎,这份爱里,既包括如何爱己、如何爱人,也包括如何去爱、如何被爱。相信爱之前,请先要相信自己

 扫码添加助理 预约刻哥/咨询师 详聊   刻哥原创推荐   

  《挽回必读|刻哥告诉你男性分手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刻哥原创挽回理论——反撇》

  《延迟满足 | 断联中情商技能应用

  《分手后他想复合了该怎么办》

  《挽回成功案例 | 所谓挽回其实是自己与人性战役

  《70%以上的姑娘被分手都源于一种「毁灭性人格」特质》

  《性格缺爱,恋爱总是用力过猛怎么办》

  《恋爱中缺乏安全感,该怎么去改善?》

  深刻情感说:深刻如此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连市心理学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刻哥具备八年以上的情感咨询经验、咨询案例万余例,11年qq群开始挽回情感教学指导,13年豆瓣小组心理情感指导咨询。他的思维方式往往可以帮助求助认识到其在两性关系思维模式上的固有缺陷,帮助求助者在解决现实棘手难题同时获得成长。擅长心理情绪问题,情感危机处理,分手挽回,婚姻关系,离婚/外遇危机等。相信无论从专业角度、咨询经验和人生阅历来说,都可以给你一些还不错的建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缺爱的原生家庭会怎样的影响你的恋爱观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