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原创
文|明玥
最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一类文章,标题类似于“那些嫁给爱情的女人,后来怎么样了”。
1基本上,这类文章有个共同的假设——爱情会使人失去理智,甚至冲昏头脑。
说嫁给爱情的人,都是脑子一热,完全罔顾现实,相当于一场豪赌。
可是拜托,这哪里是被爱情冲昏头脑?
能被冲昏的,本来就是因为头脑不太好啊。
如果本身缺爱,缺社会经验,缺逻辑能力,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让你分分钟迷糊掉啊。
就算不是男女感情,这种情况下稍微来点事情,本来就很容易昏头。
很多人都没有感受到的一点是,我们的大脑有一种保护机制,就是回避重大决定。
关于买房、争取当领导、进入长期关系,很多人都习惯性回避,迟迟不肯做着手开干,或者关键时刻撤退。
好多人即使到了必须做决定的关头,也同样不想做复杂维度思考,于是倾向于想出一个简单逻辑,来告诉自己这样就OK了。
比如,只要人好、对我好就可以了,这就是爱情了。
可是怎么样算人好,是每月给慈善组织捐钱算好,还是没有案底也没有敢拼敢闯的劲儿就算好,还是张大民那种左邻右舍什么都要管的算好。
怎么样算对你好,能每天接送你上下班嘘寒问暖就算好,还是把赚的钱都交给你算好,还是把自己的资源全部拿出来支持你想做的事情算好。
这才是他们所谓的“嫁给爱情”会盲目的原因所在,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把事情想清楚就开始冒险, 用简单逻辑把自己说服了,最后把失败推给了“爱情”。
2第二个偏见是,把“嫁给爱情”等同于“嫁给穷人”,再把“嫁给穷人”和“贫贱夫妻百事哀”划上等号。
第一个点就很难成立,因为相对于富人来讲,理论上穷人不太容易被爱上。
“穷,意味着他有很强的生存焦虑,时刻想着解决生存困难问题……你和流浪汉在一起,你怕流浪汉。你和大富翁在一起,大富翁怕你。”
这其实说的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问题,人都是先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才向往有些质量的安全需求,然后才是爱和归属感……
最基本的生活没有解决,人就很难云淡风轻地跨级去谈情说爱,你辨不清他的爱是不是想从你身上得到好处。
真正为了爱情嫁给穷人的人,或许没有那么多,更多恐怕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把“嫁给穷人”和“贫贱夫妻百事哀”等同起来,也瞎。
确实有那么一些时候,你爱上了一个物质上还不富有的人,或者说相对不富有。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是看到了他身上除却“对我好”之外的其他价值,比如《大江大河》里的程开颜看到宋运辉那样,这爱情怎么会让你过得不好呢?
所有一切都在证明,他不过是暂时的穷人。
我曾经写过一篇《250亿女富豪张欣:4天闪嫁潘石屹,用经济学思维选老公》。
他将来不会穷,加上我的技能补充,则我们会更好——聪明的张欣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3他们论证这件事的逻辑是这样的:这话听起来很美,实际是每月给你够生活的钱,表面上把你养起来了吧,但也废掉了你的武功,还要你对他感恩戴德,所以姑娘千万不要被这话蒙蔽了双眼。
可是我看这个话,还是怎么看怎么觉得浪漫啊。
大概是,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话。
大概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养我超级费钱的。
养我,就意味着还要养我的房,养我的车,养我的学业,养我的健身房,我的各种不可理喻的兴趣爱好……
基本上可以说,能提出这个话来的,我可以直接认为是真爱,才不是什么最毒的情话。
因为,敢讲这个的,首先赚钱就不能少。
又有钱又有理智的人,对你说这种话,你会觉得他是故意要废了你?
那时候的张欣,看起来多么像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白富美,四天就被二婚带娃的穷小子潘石屹给收割了。
一是看到了他的创业公司虽然还在草创阶段,但非常有活力;二是觉得他保留了骨子里的朴实和真诚,不装;三是他的思路很独特,自成体系;四是能“教给我很多东西”,是我现成的具有实际经验的老师。
把这四个点细细想过以后,觉得这个婚可以闪。
看这段分析就知道,当时的潘石屹相对于张欣留学圈的同学而言,的确是一个表象的穷人,但他精神上可一点儿都不穷。
这种精神上的不穷,并不是什么“有趣的灵魂”,而是“有思想和行动力的灵魂”。
何况,以咱今时今日对自我的要求和难搞程度,恐怕已经不是供吃供喝能废得掉了。
一听到这个话就觉得别人在害你的,就觉得不是真爱的,才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太好养了,谁都敢上来跟你说“嗟,来食”。
至今回想《喜剧之王》当中周星驰对张伯芝说出这话的名场面,还是觉得十分暖心。
放在这两个角色当下的情景里看,周星驰是个怀抱梦想但生活超级拮据,快要连自己都养不起的龙套演员。
张伯芝演的柳飘飘,更是为生活所迫,要去干特殊行业的边缘少女。
这样的两个人相遇了,也没有电光火石的浪漫场景,只有一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坦诚,而其中一个居然对另一个说出了“我养你”。
这哪里是毒药?
“要不是听说过爱情,多少人会知道爱情。”
无论如何,能够嫁给爱情,都是一种极大的幸运。即使爱情建立在势利的判断上,即使它让你头晕目眩,要罔顾一些退让一些。
至少说明:
首先,你们脱离了生存焦虑。
然后,你们是有爱的人,因为自己没有的东西,也给不了别人。
虽说理论上感情可以在相处中培养,但那也可能是那一代人的情感生活里,一开始起点就太低了,后面因为长期的交情变得越来越好,是一件有概率的事情。
爱情是工业革命之后才变成婚姻的重要条件的,在那之前,背景配合是最重要的。
也是从这里开始,我们成为了真正的人,有机会选你所爱,独立自主。
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寸寸生命都有意义,人生下来个个都是戏子,非得有个基本观众不可,所以要恋爱。——亦舒《喜宝》
【the end】
人间很值得
见小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