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姑姑
01
他们反对了,说年纪相差太大,他家离我家太远(差不多260公里,同省份不同市)。
让我自己考虑清楚,说要是以后嫁过去就可能很少回来了,亲情就会变淡。
他真的对我很好,知道我想要什么,怕失去了会后悔会遗憾,也害怕耽误他。
他已经29了,我23 。
02
其实你爸妈最看重的也不是年龄差。
他们只是担心你的核心利益,会不会因为这6岁的年龄差异受到损失。
但你们都交往三年了,你又认可又知足,显然没有损失。
那么,唯一能让他们反对的就是远嫁了。
第三人称,也就是与我无关的意思,希望爸爸客观公正,不要被“你这么问,难道是想远嫁”影响。
他终于收起强硬的态度,可沟通可反驳地舒缓下来。说,“会不会太冒险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场景一:女生在暴风雨的夜晚和老公吵架,一气之下夺门而出,却发现无处可去。
场景二:女生整天埋头在做家务和带孩子中,公公婆婆管这管那,老公不维护自己。
其实以上的烦恼本质属于婚姻的麻烦,只要是你结婚,就可能会遇见。
但遥远的距离加重了自身的无力感,人毕竟是群居动物,以血缘划分亲疏。
于我而言,“远嫁”约等于孤独,依赖,无助,看他人脸色的意思。
当然,如果是我在当地有自己的圈子,那就另说了。
打个比方,我是南方人,在北方工作了很久,习惯了当地的节奏和饮食。
若仅仅为了爱情,孤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0社交,0人脉,那就算了吧(我说我自己)。
03
还有点零(大)零(逆)碎(不)碎(道)的东西想讲一讲。
我认为,与父母疏远,是不可避免的事,因为我们的人生轨迹就在和父母渐行渐远。
从十岁长到二十岁,二十岁到三十岁,每一个阶段,孩子对长辈的崇拜都在衰退,与此同时,责任感在增长。
我爸对我说过,“如果有一天,你是用俯视的眼光看我,那你就是真的长大了。”
我记住了,当面跷二郎腿,然后被暴打,“没大没小!”
《我家那闺女》,Papi按照陪伴的时间长度,给的人生重要性的顺序为: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我又认为了。
这里我们默认伴侣是一辈子的伴侣,TA不是特定指某个人。
现阶段具备伴侣属性的人一旦出轨,或者做出伤害你的事,TA就不再是你的伴侣。
讲道理,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原生家庭自然不能再是你生活的重点。
前阵子做了一个征集,“你会嫁给你爸爸那样的人吗?”
从中发现:父母越恩爱,父母的生活会越精彩,孩子的人格会越完善,孩子爱人的能力会越强,这显然是个良性循环。
不然,一代一代的,孩子依赖父母,以父母的话为天命。父母离不开孩子,生活重心全在孩子身上。
这不是报恩,是还债。
我们总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甚至说,好不容易投胎为人,应该为自己好好活一回。
如果你选择远嫁,希望你是考虑周全之后,为自己的人生,开创新明天。
如果你不选择远嫁,希望你是考虑周全之后,发现风险过大,做出取舍。
而不是因为,“我比较听家里话”。
听家里话,约等于,随时甩锅。
如果后续没有发生让你不后悔的事情,那你又多了一个孝顺的事例。
如果后续发生了让你后悔的事情,那你就可以责怪父母斩断了姻缘。
:
2.尊老爱幼尊老爱幼尊老爱幼尊老爱幼尊老爱幼尊老爱幼尊老爱幼。
3.如果你把伴侣排在父母后,乃至最后,那你能接受伴侣也把你排在最后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