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招聘禁问婚育:国家都出手了,老公们还不反省?
日期:2019-02-25 12:47:36 作者:许藿 来源:今日女报 阅读:

招聘禁问婚育:国家都出手了,老公们还不反省?

  文:许藿

  春招刚刚拉开序幕求职者手里的简历还没投出去几份,一条新闻迅速网络引起热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医保局、全国工会、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

  其中最引人注意莫过于,明确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新闻一出,简直像刘培强中校引爆了地球木星的最后5000公里距离——仅人民日报新浪微博账号下,就收到了三万多条评论……

生育的滚滚波涛,专属女性

  人们常说,互联网没有记忆。那能让互联网也深深记住的,必然是已经重复无数次的“太阳底下无新事”。比如,职场生育歧视

  前不久我们今日女报爆出的某县人民医院招聘护士“两年内不准怀孕”。

  当事院长接受采访时,回应得十分直接:

  “医院护士比较紧缺,如果招过来就怀孕的话,那我还不如不招。

招聘条件不存在违反劳动法,也不存在歧视女性,我这个条款是她愿意来就来,你对我这个要求达不到,你可以不来。”

  对院长直率回答网友心情复杂地说:“听君一席真话,胜投百份简历。”

  原本在HR之间隐秘流传、心照不宣的“鄙视链”,就这么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已婚已育有二胎的似乎可站在顶端免于一切询问,未婚未育、已婚未育或育有一孩的女性则尴尬地待在面试名单的最末位,接受拷问三连:“结婚吗?生孩子吗?要二胎吗?”

  通过了这道窄门、踏入职场的女性,在面临生育还是晋职的选择时,仍有一波灵魂拷问三连等着自己:“收入撑得住吗?岗位保得了吗?回来跟得上吗?”《逆流而上的你》中马丽饰演的金牌销售刘艾,因为收入骤降、职场受挫,也一度想要放弃孩子。

  生育,真成了职场道路迎面而来的滚滚波涛,且专属女性。

这是一条逆流而上的路

  这条逆流而上的路,当然不是什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旅》。它更像是一部荒野求生实录水平如镜后藏着巨浪漩涡,一波接着一波。

  可能想不到,第一波压力同时来自职场内外。

  催生的压力已经无需赘言,总之在两个家庭期盼和整个社会的评价中,生孩子是人生必由之路。至于职业规划、岗位竞争——都放一放吧,在绝大部分长辈眼里,还有什么比怀上一个孩子重要呢?反正单位也不能开除孕妇不是吗?

  怀胎十月,产假180天,是当前用人单位为备孕女职员付出的最显著成本。劳动法对孕、产、哺三期女性的保护,最后却成了某些人“碰瓷式产假”的倚仗。

  不止一个HR曾在网上吐槽,招进来一个女职员,明明说好一年内没有怀孕计划结果试用期满马上怀孕,接着开始断断续续休假,产假休完归来,迟到早退懒懒散工作大半年,任务完不成,工资照样拿。等HR掐着指头算出哺乳假也快休完了的时候,她又怀上了二胎,把全部流程再重复一遍……之后,一部分人总算回来上班,还有一部分人干脆拿着到手的一线城市户口快快乐乐地辞职创业去也。

  留下气到内伤的HR和同事,还有老板的一句“以后可别招女的了”,把其他女性的职场之路堵了个严严实实。

你有没有背后一凉?

  你当然不想当一个自己都嗤之以鼻的“碰瓷式”怀孕者。但作为一个孕妇,你敢当“拼命三郎”,单位也未必愿意,毕竟即使你坚持到从办公室被抬进产房,后面也至少有三个月时间无法回到工作岗位。谁来承担这说长不长,说短也实在不短的时间成本呢?

  于是从得知你怀孕的那一天开始,出差,不指派你;培训,不考虑你;开会,没有你;加班,更不叫你。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同时消失,你发现自己悄无声息完成了被边缘化的全部进程,为期十个月。

  或许,边缘化的你很长时间内都再没有机会回到原本的高度了。一年半的孕产恢复时间,足以让你错过三轮以上的职场厮杀你好容易到手的职位,可能已经被表现出色的副手顶上了;你曾经手把手带出的团队,可能已经分崩离析各奔前程;你咬牙一天天跑回来的市场,可能已经被其他部门瓜分干净……随之而来的,还有大幅减少的收入、更加明显经济压力。

最新研究表明,国内在城市生育一孩将使女性工资收入减少 24.88%,在农村则减少19.94%。生育二孩会使城市女性工资收入再减少17.96%,使农村女性工资收入再减少 8.48%。

  收入减少,压力变大,前景不明,也有一部分女性选择干脆先退出职场。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专注于家庭会更好吗?事实可能远比想像中冰凉。前不久,在某女性论坛,网友发帖讲述了表嫂孕后辞职,导致未领取生育津贴,家庭收入锐减,结果在剖腹产后四个月的寒冷天气,被迫回了娘家……

  你有没有背后一凉?

“育”更是以十年为周期的逆流向

  如果说“生”是一场为期一年到两年不等、劈头盖脸的大浪袭来,那么“育”则是以十年为周期的逆流向上。

  从此你不是一个人战斗,背着老大,抱着老二浑身贴满了“一孕傻三年”、“工作退缩”、“技能中断”的沉重标签

  晨会的时候要花5分钟想想孩子的书包是否已经整理好,谈话的时候有一瞬走神想知道发烧的老二有没有乖乖吃药。

  工作上只要出现差错,必然伴随着“当了妈到底不像以前”的“善意谅解”,久而久之,你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傻了”、“弱了”?这职场还能更进一步吗?

  上班出门寸步难移,下班回家归心似箭。连社区保安都能面带遗憾感叹一句:“孩子还是得妈妈带着好。”全职带娃的念头一闪而过手机里的信用卡账单马上打消了这个美好脆弱思绪泡泡

  当然,运气足够好,还有婆婆和妈妈可以帮忙,她们提供的经验物质精神支持,可以极大缓解生育女性的压力。然而归根到底,需要突破生育这个坎逆流而上的,始终只有女性。

再好都不如让父亲更深地参与到生育过程

  为什么时至今日,职场之上的女性仍要为生育克服更多困难、付出更高代价

  追溯到1931年,我国当代劳动法的蓝本制定之初,便已经将现代职业女性生产(劳动)与再生产(生育)的双重任务写入其中。带薪生育假、托幼服务禁忌劳动和雇主责任制的基本框架,一以贯之保护着职业女性权益,也清晰地界定出“母亲职责”的范围。与之相反,职业男性的“父亲职责”却晦暗不明。

  潜移默化中,生物决定的只能由母亲承担的“生”责,与延绵数年的“育”责,都由女性完全承担了起来。

  当生育责任需要在国家、企业、家庭、性别之间重新分配之时,矛盾便在职业女性的肚子上聚焦升温了。来自几方的挤压、负重挣扎,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女性才懂。

  还记得《逆流而上的你》中,刘艾早晨那个荒诞不经却又让人感同身受的梦吗?梦中被婆婆绑在床上安胎的刘艾,手机摔坏,婆婆固执,勾勒的何尝不是当代职业女性心中深藏的恐惧

  九部委的联合发文,再次向企业施加了压力。但实际操作中,真的问不到女性的婚育情况吗?

  恐怕以后更经典的招聘画面,是HR疯狂暗示,女性应聘者主动坦白,如此才能夺下进入职场的敲门砖。

  《通知》很好,再一次加强了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障,必然为职业女性产后重返职场提供更多帮助与支持。但将“父亲职责”用更明确的方式引入劳动保障体系承认有足够时间照顾子女是男性的劳动权利,让父亲更深地参与到生育过程中,或许比强制让企业“闭嘴”来得更有效

  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工作条件和就业处为职业男性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生育不但是责任,更是权利,从父亲职责中获取生命意义与人生快乐是男性权利。

  希望爸爸们都牢牢记住这句话,

  希望你牵住身边妻子的手,

  坚定站在她身边,

  帮助她、支持她,

  分担家务、照顾孩子,

  别让她在职场独自逆流而上。

  引用文献

  1.《生育数量对女性工资收入的边际影响——基于多值处理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张沛莹,冯照晴。

  2.《承前启后:1029-1933年间劳动法对现代母职和父职的建构》,王向贤。

作者简介:许藿,身高160厘米,体重160斤,才华16克。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小编:彭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招聘禁问婚育:国家都出手了,老公们还不反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