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身边的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阻碍你成为你自己
日期:2019-02-25 12:46:37 作者:吴辉psy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

你身边的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阻碍你成为你自己

  生活中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内心希望他人来关注自己,但是在与他人相处行为中,又因自己的行为使他人忽略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内心和行为使出了相反的力,于是将自己拧成了个麻花,万分纠结和伤痛

  今天请心理咨询师吴辉,为我们回答下这个问题希望被关注却用行为得到了被忽略,是如何形成的?

  说自己“希望被关心,想对别人来说很重要”,我觉得挺有勇气的,因为这样的诉求可能遭到旁人讽刺“自恋”或“脆弱”。

  “但是我所有的行为,都是努力引导别人忽略我的存在,我的感受”,这里似乎夹着对自己的不满指责,不过也有点“夸大的自恋”——觉得自己(能够)引导了别人忽视自己。

  从心理咨询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挺好的自我觉察,尽管这个觉察有可能是为了“自我指责”而产生的,简单一点说,或许提问潜意识里就是希望“被忽略”,因为这样的待遇熟悉,也觉得自己压根就不配,不配“被关心被重视”。

  心理学家罗杰斯将被关心被重视描述为“积极关注需要”,借此笔者从罗杰斯的自我心理学角度进一步回应上述议题

1.苍白土豆

  不同于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基本动力是力比多,罗杰斯认为人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倾向。实现倾向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完善动机和需要,会确保个体继续朝向他们可能达到的最大潜能奋斗

  罗杰斯有一段土豆芽的描述很经典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把冬天吃的土豆储存地下室的一个箱子里,距离地下室那个小小的窗户有好几英尺。生长条件相当差,可是那些土豆芽竟然发芽了——很苍白的芽,比起春天播种在土壤时长出的健壮的绿芽是那么的不同。这些病弱的芽,居然长到两三英尺长,尽可能地伸向窗户透进光线方向

  他们这种古怪、徒劳的生长活动,正是我所描述的趋向的一种拼死的表现。它们也许永远无法长大成株,无法成熟,永无可能实现它们实有的潜能,但是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生长条件下,它们也要拼死地成长生命不知道屈服和放弃,即便它们得不到滋养。”

2.我们需要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需要的获得保证实现倾向的发展,正如土豆的发芽(实现倾向)需要好的土壤、阳光和水。但如果这种需要的获得是有条件的,是需要遭受很多惩罚性条件才可能得到的,甚至遭受很多惩罚还不一定能得到的话,这种需要就变得过于强烈,从而超过了实现倾向的发展,而执着追求积极关注。

  有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的童年充满了爱和认可,积极关注的获得促使了他们实现倾向的发展,他们也可以形成“自我积极关注”和“自我积极评价”,哪怕他们表现不够优秀时候

  有的人则不够幸运,他们的童年不被关心和认可,或者想要获得关心和认可就得满足很多带来痛苦的条件,因而实现倾向的动力被压制,这两种力量冲突也会带来内心的混乱,混乱也势必带来虚弱

  对于一个成人,需要他人给予关心和肯定,实则是无法自我关心和肯定。而自我积极关注的形成,还需要重回早年,并且被积极关注重新“生长”一遍。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对应心理治疗的过程。

  3.价值条件有羁绊

  照顾孩子是一件极其辛苦操劳需要不断付出事情婴儿似乎也明白了这一点,在妈妈这么辛苦的情形下,还要得到妈妈的积极关注,于是学会了“听妈妈的话”,按照妈妈的要求(条件)来不断改进自己、发展自我。

  妈妈为了孩子,需要有极大的付出,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可不容易。妈妈似乎也明白了婴儿需要积极关注,于是就学会了用“听妈妈的话,妈妈就爱你”来控制孩子朝着自己期望的发展。

  所以,积极关注是有条件的,想要被爱、被肯定,变得有价值就需要满足这些条件,也称“价值条件”。价值条件让积极关注受阻,也就限制了实现倾向的发展,是我们成为“真实自我”的羁绊。

  老师有一句敲黑板要记住的话:“每个人渴望成为自己,但你身边的每个人包括你自己都会阻碍你成为你自己。”

  为了获得他人关心与肯定这样的积极关注,压制真我,迎合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体系,就离真我越来越远,甚至忘了我们生而为人本就该有的价值,认为自己的真我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被爱的。

  价值条件无处不在

  只有独当一面坚强刚毅、不惧艰险、勇于担当,才是好男人,才有价值;

  只有温柔体贴勤劳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才是好女人,才有价值;

  只有学习优秀、活泼好动、能言善道、团结友爱,才是好学生,才有价值;

  只有孝顺恭敬、会赚大钱、嫁娶婚配、生儿育女,才是好儿女,才有价值;

  ......(在“只有...,才有价值”的句式里啥都可以加)

4.我们都需要自我关怀与接纳

  如果我们的父母、社会、他人无条件认可我们、接纳我们,没有任何条件的对我们积极关注,这样我们就真的可以做自己了。

  遗憾的是,做不到也不存在无条件积极关注。只要提到“积极”,就意味着有“消极”的存在,倡导关注,就一定存在着忽略。期望他人(包括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积极关注,对于对方来讲就变得有条件了。

  但是,我们可以往无条件积极关注靠近。我们可以“自我接纳、自我关怀”,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评价自己一时一地的表现,实事求是的描述出来,包括感受,这也是自我觉察的一种方法。尽管此时此刻的表现可能不优秀,但下一刻换个地方可能会不一样,请坚信自己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样,我们就有点“无条件”的感觉了——从不评价的自我觉察开始

  推 荐 阅 读

  

  猛 戳

作者:吴辉✚●○

  奇峰心理工作室实习期)咨询师

  心理动力学和人本存在取向心理咨询。擅长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个人成长、情感困扰等。

  寄语:冲突自我束缚牢笼,实现自我灵活自由,我愿与你同在。

  预约咨询,请扫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身边的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阻碍你成为你自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