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些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女生”
日期:2019-02-19 20:46:37 作者:川浔 来源:单书 阅读:

“那些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女生”

  文 / 川浔

  前不久,看到一个话题#超1亿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热搜

  微信活跃用户超10亿,竟有超过1亿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

  原本 “三天可见”作为一个普通开关,但在众多功能里,却被使用最多。

  在“微信之父”张小龙看来,设置三天可见,只会让设置它的人,更加勇敢地去发朋友圈。

  毕竟微信的核心竞争就是,用户内心真实需求

  有很多时候,明明记得她朋友圈里分享过你喜欢内容

  当你再点进去时,已经显示—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便不由得有点失落

  朋友圈作为一个完全公开广场,内容、点赞评论能被很多人看到时,开始让人倍感压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朋友圈,早已不是分享生活那么简单

  前几天跟阿绫去排队买喜茶。

  万象城的喜茶,排队能绕电梯圆盘一周。

  即使排队,能买上我们也开心自拍合影p图,在朋友圈秀了一波下午茶。

  阿绫朋友圈发得最早,但再看时,内容已经被删除。

  我们问“是照片选的不好吗?”

  阿绫不太好意思

  天真特别开心,但是照片p的那么好看,我怕被别人说虚伪,就算了。

  朋友圈里有很多带着标签的微信好友老板同事老师同学父母爱人

  即使设置了那么多分组,也会看到有人这样的言论

  “p的不错啊。”

  “我记得你脸可比这大多了。”

  一旦人与人之间的潜规则被戳破,看到背后残破不堪的真相,就会陷入到悲伤自卑情绪中。

  删除和“三天可见”,就成为了治疗“过敏”的良药

  洛克菲勒说:

  个人自己受到轻视都非常敏感,被看矮一截都会丧失干劲

  犹如曾经让你觉得美好的照片一样

  之前听过这样一种表述真正懂你的人,是给你朋友圈音乐点赞的人。

  你隐藏最深的小情绪,懂你的人自然懂。

  比如说薯仔,刚大学毕业就在准备自己的创业公司,压力自然大。

  她的朋友圈经常是深夜里一句拗口的名言短句,或者一首分享的歌曲

  那些说不出口的疲惫、不被他人理解心酸,和小有成就喜悦,全部藏在这些“不知所云”里。

  有人给薯仔点赞,评论一句“我懂你”,或者“我也喜欢这首歌”,就会给她无限鼓励

  但更多的日常是,抱着手机频繁刷新毫无信息提示的朋友圈。

  后来她的朋友圈设置成了“三天可见”。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写道:

  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以前我们总希望别人读懂自己,现在只希望自己保护自己。

  所以我们只好把每天的情绪收藏在“三天可见”的麻袋里。

  三天可见的朋友圈,封闭的不仅是社交圈,更是内心的独白

  同事对朋友圈“三天可见”非常不理解,认为按下这种开关的“大概率是极度自私的人。”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分享生活,而是发现,生活更值得去用心经营

  我们不必再去讨得别人的欢心,换来几个零星的点赞;

  不必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将自己套入特定的模式

  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只剩下一副模糊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朋友圈里的“孤独”像是一枚安静的纸,背后写满的是生活的充盈。

  就像是删掉微信好友的汪涵一样:

  生活舒适一塌糊涂,所有时间尽在掌握中。

  删掉自拍的阿绫,最近在积极学习跳舞,为了健身,更为了取悦自己;

  创业的薯仔,将更多的时间投入项目合作中,空闲的时间是跟员工们一起去烧烤联络感情

  人这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但与你志同道合的不过二三。

  时间很贵,请别浪费

  夏洛特·勃朗特说: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与其过分看重自己在他人生命里的参与,不如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

  离开繁琐社交的你终会明白

  “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踌躇路上的心情,我想来的却不是孤独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如果你自己就会发光,那么何惧他人非议

  共勉。

  作者川浔,单书原创作者,今夜不想世界,只想你。单书(),用文字温暖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每晚八点四十,和你一起感悟世间情事探讨人生冷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些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女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