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写字的人”:这个项目记录的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活在当下,有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职业,面容各异,摩登而忙碌。
但他们有同一个生活习惯,写毛笔字。在身外事团团包裹,更不必再亲手提笔的现在,有许多人为这件看似无用的事,持续地付出了时间和专注,也因此受益。
我们这么忙,为什么要写字?
■
ISSUE 37
周小鹿
她是:创业者
写字时间:三年
她的老师:林曦
她的学堂:暄桐
?
“写字画画了以后,出去玩关注点都不太一样,会更多去感受这些光影留白的互动关系,就像字和画里线条和空间的关系一样千变万化。从上至下是北京的古窗,日本京都的苔,美国加州的山和云。”
?
“这是我前段时间很喜欢的一个玩具,山西千年佛光寺的一个斗拱积木,图纸还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十年辛苦调研留下的。中国的榫卯和书法也很像,块和块之间都有着严格的次第和紧密联系,丝丝入扣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半夜在新西兰库克雪山拍到的我的星座——天蝎座,而且第一次看到,原来尾巴上的那颗星是红色的,听说那是天蝎座的心。星星是个很神奇的存在,特别容易让心感受到那超越一切的生命源头,又敬畏又安心。”
?
“这个是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先规划布局,然后戒急躁,笔笔珍重去画的过程。”
写字的人11问
■
01. 您是怎么想到学习书法的呢?
第一个原因,我觉得自己整体的兴趣偏用脑多,动的少,想找一个动脑和动手结合的事情,就想到了书法。我从学习中医的那条路上,知道了徐文兵老师、梁冬老师,然后知道了糊糊老师,就特别喜欢她。
第二个原因,糊糊老师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跟我想要抵达的目的地也是一样的。我本身不是追求写好一手毛笔字,我想借由书法,练手,练脑,练心,把它们调和起来。所以后来就报名了。
■
02. 那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最早做的是社会新闻,那段经历很宝贵,在当时对一个年轻人来说,考验蛮大的。见了很多事情,尤其遇到灾难时,感受到很多的不容易,同时又会给你很多力量。特别典型的,像是四川那边的很多人,昨天房子垮了,第二天还能搬出麻将桌打麻将,有一种生机特别动人。后来我换了另一个频道,开始做长视频的内容,我需要运用画面、声音、节奏去讲故事。自己学习了很多如何写好一个故事,如何把一件事儿报道出来,既让大家喜欢看,又能在无形中给予他们一些有启发的东西。
最近两年多在创业,主要做视频、音频类的课程,像现在的知识服务。
■
03. 创业期工作忙吗,您写字的频率是怎样的呢?
比较忙碌。基本上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因为在创业,要做成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带动大家一起去干的事情也很多。这导致我写字的时间很少,所以就特别珍惜每一次写字。比如上午去教室上完课,下午就赶紧写作业,争取多写一些。平时一抓住时间我也会写,或者看帖做一些分析。
刚学习写字的时候,练得多,手上功夫长得快。今年我的目标是希望自己每天要么提笔写一下字,要么看一下贴。
▲ 她的作业墙,也贴着女儿的画儿
■
04. 写字之后,您有什么变化吗?
坚持写了几年字之后,越来越发现,书法真是一套强大的自我进阶训练系统。
最明显受益的是专注力。随着看帖的深入,提起笔想写好字,落笔位置、角度、节奏、转笔、结构、留白……每一笔要关注的线索越来越多,说是万千头绪都不为过,不留神就会被惯性拖走。写字这套方法论能强行把我拉回到当下,这种训练成了习惯后,慢慢地我会对生活的每个刹那,都开始有意识地有提高专注力的要求,再去践行,去优化。
▲ 家里的墙上挂的是喜欢的字画
▲ 小鹿爱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很喜欢这个笔山,会想到闭门即深山,心安处处有大天地
■
05. 您认为书法如何帮助自我进阶呢?
我以前做事情,其实挺没常性的,虽然我好奇心爆棚,但有些时候,真的是学了这个丢了那个。有段时间我在想,为什么书法这件事我会这么喜欢,能不错地坚持下来呢?
第一个特点是“行动门槛低、入口小”。首先是,这件事有行动,而不是光空想。只要你愿意写,一支笔,一张纸,一点墨,一本帖,足够了;而从临帖开始,“把字写像”这个目标,又非常聚焦。门槛低、入口小,这件事就很容易开始,当每天选择要干什么事的时候,它登上To Do List的概率就高。
第二个特点是“成体系,可无限深入”。虽然入口小,但越往里面走,越豁然开朗。小小的字打开的是整个中国人文哲学、艺术、传统和人生智慧。学过的可累积,体系带来成就感;没学过的一大堆,越学越“入微”,新乐子无穷。人一辈子能有可以无限深入的功课,真是很幸福的事。
第三个特点是“即时可反馈、可修正”。这一点非常难得。人生很多事,不会像临帖一样,有那么多牛人帮你,给出明确的样板,帮助我们高效校对自己。更多时候是两眼一抹黑地往前走,尤其出来创业后这一点感慨更多。在书法里,这么多的帖,每个书家都是牛人,今天跟这位玩,明天跟那位玩,多难得啊。想到这儿,就觉得特别惜福。
书法是天然的刻意练习。这几个特点,成为我在选择其他功课学习时,一套好用的判定标准。
我个人觉得,这套标准也是相对普世的。做任何事情,目的地不同,决定了路径也不一样。做一件事情,如果是消遣性的,就不要对它有更多期待。如果是想把这件事做好,把自己的功力提高,那这套标准我觉得很好用。
▲ 小鹿临的褚遂良版的《兰亭序》
■
06. 您还学习了什么功课?
中医,我算是个资深爱好者。
小时候跟爷爷去爬山,他就告诉我这个草药是干什么的,那个草药是干什么的。后来虽然没有做中医这一行,但是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读研究生时,有一天晚上我看了一本书叫《思考中医》,刘力红老师写的。当时我是一宿没睡觉看完它的。这对我来说绝对很难得,因为睡觉这件事对我很重要。看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就觉得中医太好玩了。我特别激动,给我爸打了个电话。他是中医大夫,电话里我就问了他很多问题,他特别冷静地说,那你自己先看看书吧。
后来我就开始了中医的各种自学探索,花了不少时间很疯狂地学习古典中医的一些门类,比如针、灸、药等,但这也是个学不尽的事。
好几条路都粗浅学了后,我重新用书法的这套标准开始思考,到底哪条路满足“行动门槛低、入口小”、“成体系,可无限深入” “即时可反馈可修正”这些特点,这样的思考模式帮助我在中医学习上选到了一个我自己能更聚焦、更高效、更持久的方向。
而且在工作和生活里,在做事时也会有意识地思考如何像写字一样,降低门槛,拆解难度,设立逐步进阶和反馈机制等,事情的完成度也能提高不少,比如和娃的互动、推进工作进度等,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
07. 所以,您是一个信赖方法论的人?
人生时光宝贵,方法论确实是个好帮手。人生每一个点其实都有方法论存在和不断优化的可能。
像我是一个性子偏静的人,喜欢自己和自己玩,不太会和人打交道。这让我的人生其实有很多事要补课,比如创业这件事其实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练习场,想要成事,最后其实都要落到一个个小细节上,怎么设立和统一目标、怎么有效地布置工作、怎么真正倾听、怎么表扬人、怎么批评人……这背后都是要学会更开放自己,更好地去理解他人。这些都是我的新年功课。
▲ 方法与功课
■
除了写字,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了。我喜欢根据自己好奇的各种问题,制定“找答案”计划。找来各种可能相关的书看,就像超越时空请来了好多超牛的老师。这个计划就像拼图一样,有时感觉一步步越来越完整,有时又被打破走向另一幅画面,有时从一个问题生发出更多的问题……就像唐寅的《梦仙草堂图》,枕书自在遨游的感觉。
▲ 唐寅 《梦仙草堂图》局部
左右滑动可浏览图片>>>
比如创业之后,我开始对孔子特别感兴趣。
早期看先秦经典,我是从《庄子》开始的,看了很多遍,特别喜欢。不过当时对孔子是有很多误解的。后来当我开始细读《论语》,真正去了解孔子的时候,在理解“人”这件事上很受益。他在当时的社会里面成事,是非常不容易的。温良恭俭让的背后,其实有一股特别刚毅而稳定的力量,“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有那么多追随他的弟子,里面还有很多很厉害的人,比如像首富子贡、侠客子路,这些人都能够忠心耿耿地跟着他一起,绝不是他想去当官这么简单的,我觉得他的目标是非常宏大的,有一种和更大的能量对频的气度,当我了解到他的这个宏大,了解到他做事情的难度以后,我对他的崇敬之心,就油然而生。
生活里的孔子,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人。鱼不新鲜不吃,座位摆不正不坐,他很真实。《论语》里有一句话,说孔子,这一天如果他哭了,他就不再唱歌了。我想,如果这一天没哭,他是要天天唱歌了,多可爱啊,乐乐呵呵活活泼泼的一股天然之气。他也是那种小事完成度特别好的人。他管仓库,钱粮数目清清楚楚;管牧场,畜牧养得越来越多;他管团队、管国家,就是把做小事的这一套方法和原则平移并坚持罢了。
▲ 书桌上是近期要看的书,小鹿说中间那一摞是关于孔子和《论语》的书,是今年的读书计划
■
09. 您最喜欢的帖或书家是?
写过的帖里,每个书家都有喜欢的点。
比如,常常在饭后消食的时候写颜真卿,尤其是丑萌丑萌的《竹山堂连句》,有种莫名的魔力,特别对治我容易内收的性格倾向。
▲ 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局部
印象比较深的是虞世南和他的《孔子庙堂碑》。初接触不好琢磨,后来越写越发觉,帖和人真的很像,没有任何多余动作,既成事又节能,既刚健又柔融,截然相反的状态总能恰好地调和在一起,彷佛在丝线上起舞,特别有大隐高手的范儿,很是触动。
还有就是现在在写的《兰亭序》。魏晋是我特别好奇的年代,一直很期待有一日自己能写兰亭,直到最近时机终于到了,真的是带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开始的。老师布置了逐字翻译的作业,我一个一个查完字典,思前想后选择含义,最后用自己的理解翻译出来。自此这个帖里的每个字对我来说都像是亲人一般。
《兰亭序》也是一个特别有穿越感的帖,作为一个小粉丝,每次写时,仿佛自己也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春天,看他们所看,想他们所想,感受他们所感受,和前辈们一起,那么美好地相聚、畅怀,那么郑重地讨论跨越时空的人生命题。
▲ 明 文徵明 《兰亭修契图》局部
■
10. 写字时,您有什么自己的进入状态的小方法或者心得吗?
第一,写字前吃好睡好没事催,这个前提很重要。写字时肚子咕噜叫、眼皮直打盹、心里惦记事,极其影响写字状态。
第二,提笔前做好帖的分析,下笔才能做到有数和肯定。关于怎么分析,老师提过一个方法,把字的特征写成一段话,这给我很大启发。
课后我试着用这个方法写了《兰亭序》的特征。我的大概步骤是先依循“从整体到细节”的大原则,把基本框架设计出来:比如神态、位置、外形、结构、笔画等,每个又可以细分,比如笔画分角度、方向、粗细、形状等等。然后把行和行之间的关系、一行的行气、每个字的特点,按照基本框架分别写成了一段段的话。不过这样执行过程中,最容易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细分析下去是无穷尽的,每一段话都无限增加的话,对记忆会有很大负担。
首先是关注异常值。比如一行里面,离得最远和最近的区块在哪,最大和最小、最粗和最细,最正和最偏的等等,记住这些“之最”的异常值,就能抓住核心矛盾,写出来能八九不离十。攻克完这部分之后,有余力再慢慢去细分析更多的微妙细节。
还有一个技巧是图像记忆。画面是比文字更能浓缩信息量的。比如说《兰亭序》里的“亦”字的上面部分,只需要记下“高傲天鹅奋力游”这个画面,就能自然记住很多细节。因为高傲,它肯定只能是昂着头的,入笔角度确认;因为是天鹅,所以整个边缘是很圆滑的;而且不是鸭子,脖子就要比较长才对;因为是奋力游,很费劲,所以它的姿态肯定是往前倾一点,而不是平的,还有一只脚回到最难的点往后划水。这样一个画面就能记下更多信息。不仅是线条,空白空间也可以这样做,比如“和”字,后面的口中间部分就像个吃完了的苹果核,这样前后左右的笔画边缘就都能记住了。
▲《兰亭序》里的“亦”字、“和”字
第三,就是要时刻觉察身体,这也是我的难点,我的经验是,写字之前静坐一小会儿会更容易进入状态,写的时候时刻关注姿势和放松程度,一旦发现紧绷,就随时用呼吸去调。
■
11. 最后,您觉得书法对您来说是什么呢?
我想一想,这个问题很难。
我想我把书法当作一个试验场。
书法涉及到的维度多,它不像看书,就是看,脑子想想,构建一个图出来。书法加了一个手的维度,有了这个行动的维度后,我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训练场。我的感知力,我的表现力,我的训练逻辑和方法是什么,在书法这件事上面,都可以是一种高效模拟训练。
所以,把字写好,其实是达到最终目标道路上的自然结果。重要的是,在跟“小我”惯性搏斗的时候,你还能冷静地坚持用方法,比如双勾,红笔改等,给自己真实的信心,和提高的可能性。
▲ 书桌一角
同时,书法也给我打开了一扇和古人交心的窗。记得开始写唐楷之后,有一次课上要做唐四家的PPT分享,我代表我们组分享的是对欧阳询的研(ba)究(gua)。一个13岁被灭门的豪门孤儿、叛军之子,身负重压又容貌极丑,但却能成就为唐楷的一代宗师——“结构之王”,真是又心疼又敬仰。再写九成宫,心情全然不同。欧阳询是一千多年前我的湖南老乡,回家乡时还特意去书堂山拜了拜。
▲ 小鹿在书堂山所拍
她的书桌
▲ 她喜欢和自己玩儿,写字、画画、读书皆是。新年她的目标是不论学习还是事业,都要有意识地抑制住“小我”一味追求更多的惯性,更专注在一两件重要的事情上,有计划地持续深入进去。
- 完 -
可点击两张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
|暄桐教室:一间书法教室,基于中式文人审美,教授以书法为主的传统文化与技艺,推崇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教室认为写字是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共同以书法为原点延展深入传统与艺术的种种乐趣,探索着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可能。
—
|林曦老师: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于2011年创办暄桐教室,旨在以书法为起点,亲近中国传统之美,以实践和所得,滋养当下生活。
至今已经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1600余学时的教学,从零开始,从执笔蘸墨写下第一个线条,到篆、隶、真、行、草各个书体的系统学习,为喜爱书法和传统的同好提供了一种有趣扎实,可坚持进阶的学习可能。
七年积累后,开始通过线上直播课程《从书法之美到生活之美——林曦老师的零基础书法课》,跨越时空限制,与大家分享。师生在手忙心闲,精进又游戏的氛围中,学习传承文人的趣味与智慧。
她还创办有美育&文化工作室「林曦的小世界」(L Studio)和基于中国文人审美的生活方式品牌「山林曦照」,前者致力于出版、视频、展览等原创内容的制作,后者至今已设计并产出约六百余件围绕书房文化与行止空间的器物。
下 期 再 见
?
◼︎
采编_媛子
摄影_松鼠 | 部分图片提供_周小鹿
出品 | 小世界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