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看完《流浪地球》后,想跟你分享的3点思考
日期:2019-02-13 09:00:17 作者:果妈李璇 来源:果妈阅读 阅读:

看完《流浪地球》后,想跟你分享的3点思考

  公众号回复书单”获取30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以前,我真的很不喜欢科幻片,高科技特效于我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我看电影更喜欢关注事情节和传递情感

  前天看完《流浪地球》,感觉到这部片子重新刷新我对于科幻片的认知。它完全跳脱老套的西方科幻灾难片的限制思维,一个个故事深深触动着我,而且将我拉到广阔宇宙中,去重新看待人类世界

  看完电影回到家的当天,我就去微信读书上找到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

  虽然人物刻画并不细腻,故事情节也没有太大的曲折,但是原著中大刘对于世界末日来临时人们心理状态描写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结合原著和电影,和你聊一聊《流浪地球》带给我的3点思考

  1、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东西

  原著中提及,当太阳即将爆炸,吞噬地球,人类决定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

  而逃亡要经历五个阶段: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新太阳时代。一共要历时2500年。而我们现在生存的年代被称作前太阳时代!

  电影是从小说中截取地球通过木星引力区这一片段进行改编,把它具象化,故事化。通过铺陈当时当下人类的生活状态,以木星撞地球这一意外事件作为突破口,用高科技特效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电影也没有忘记原著中最核心要素:希望。

  片中地下城的教室里,老师问希望是什么?班长回答“希望是这个时代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当时的我对这句话毫无感觉,但是后来,杨朵朵在全球连线呼吁救援时候,那段语言却一下子触及心底

  是啊,在太阳老化,我们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这个时代,一切都发生变化,是否有钱有势,已经毫不重要

  这个时代,人类住进地下城,生育孩子都是抽签决定,人类连活着都难。可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希望,那就更加没有未来

  而刘慈欣,给了我们一个选择,一个希望。他在原著《流浪地球》中写道:

  “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回归到我们的生活里,当你遇到了困境的时候,你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希望?当你的孩子遭遇失败,你是否定他,还是继续鼓励他,跟他一起面对?

  当你的孩子付出努力,还没有马上产生结果的时候,你是选择信任等待,还是灰心丧气

  相信:如果一个母亲怀有希望,孩子就有希望。

  正如电影结尾的那句话: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2、感情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最强优势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最大的冲突,其实是人与人工智能的选择冲突。

  空间站里的主机Moss应该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人类根据他的各种分析建议做出决策。比如引爆木星的设想,在中国救援团队提出之前,以色列的一个团队已经提出过了,Moss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成功率0%。

  它控制着整个空间站,冷冰冰地决策一切事宜。最后,刘培强决定要牺牲自己去点燃木星,Moss留下一句经典台词“让人类完全服从理智,真是一种奢求。”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人类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是有感情的。如果没有感情,所有人都是Moss。

  人工智能的选择是理智的,它在算法上用更大的概率保证人类文明延续,但是人工智能却抛弃人类最难可贵精神,那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因为人类有希望,有爱,有感情,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正是因为人类的不理智,我们不断挑战极限,不断尝试,才会出现生命奇迹。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我们的世界才不是冷冰冰的,人与人之间才能彼此温暖

  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有些父母焦虑未来,想象着未来有很多的职业会消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该培养何种能力应对未来。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焦虑。正如20年前,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怎样!但教育最基本的核心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要给孩子的就是看不见的竞争力,让他们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应对未来纷繁复杂的世界的能力,有面对困境微笑面对自己的能力。

  我们的孩子是人,他们有感情,有爱,就有希望。

  作为妈妈,你的眼光格局就是孩子的未来。放下急功近利的想法,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世界,当你愿意真心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你的孩子才会拥有解码未来的能力。

  3、亲情,在灾难面前更显弥足珍贵

  原著中《流浪地球》中写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几乎没有,人类没有这份闲心,这是人类最忙的时代,人们无法理解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不明白前太阳时代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感情,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

  其中父母子女的亲情也要完全服从于政府生死分配安排,小说中地下城岩浆渗入,按照年龄顺序乘坐电梯逃亡,男主角和其母亲之间隔着俩万名大学生,母亲因此死去。

  而电影《流浪地球》中,涉及很多的亲情,其中父子情感是最耐人寻味的一组人际关系

  刘培强是名在空间站服役的宇航员,他肩负着带领人类生存的使命,在儿子刘启4岁那年,他选择离开,将儿子留给姥爷照顾,只身前往空间站。

  当17年后,长大的刘启却对父亲当年的“欺骗”和“抛弃”一直耿耿于怀

  在片中,他一开始面对父亲,一直是很叛逆表现,不听父亲的指挥,不按照父母的指示行事,但其实在心底,他们却又是最关心彼此的人。

  父子之间的情感始终处于一种有爱却又不表达的状态,这样的感情真实到触及心底,我相信,几乎每个子女都能在这个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流浪地球》最打动我的地方,因为它的落脚点在于人和情感,它不是一部冰冷的科幻片,在特效制作下还有最最温情的一幕。

  当刘培强结束了和儿子刘启的最后一次通话,驾驶着空间站冲向木星引爆的时候,泪水滑落脸庞

  那一刻,作为母亲,我想到的是我的儿子,而作为女儿,我想到的是父母,当我在抱怨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同时,我能够理解父母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我不懂你。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可最亲的人之间,反而最不愿交流

  带着你最亲近的人去电影院看一场《流浪地球》吧,因为它能让你体会到家的滋味,情的可贵以及爱的美好

  也希望看完电影的朋友,去读一读刘慈欣的原著,它能让你更加体味到什么是温情!

  -作者-

  果妈李璇,果妈阅读创始人知名育儿讲书达人。新浪微博@果妈李璇。转载请加白名单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好看

  关注公众号,回复【文章】,获取往期好文。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果妈阅读,全国5000+位妈妈一起读书育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看完《流浪地球》后,想跟你分享的3点思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