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一方面也许是轻松的,因为总算摆脱了“工作怎么样、工资有多少、有靠谱对象吗、啥时候结婚、要孩子了吗、二胎什么时候有......”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内心好像仍然有一些难以言说的负面情绪,是焦虑?或是愤怒?疑惑?懊悔?
为什么每次过年,都很容易愤怒?
现代大部分年轻人,会更多受到西方个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在我们工作的亚文化氛围中,强调自主、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互不干涉、分工协作,把事情做好。
但当我们回到“家庭”这个文化系统,集体主义文化就一下子占了上风。在家庭系统中,特别容易出现你想管我、我想管你,彼此纠缠、边界不清的情况。家庭的创伤,在春节就像集中大爆发一样,戳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窝。
当亲戚问我们上述问题的时候,就如同把我们和主流的“幸福人生”做比较。如果我们哪个没做到,就搞得很失败一样。
从理性上来说,我们明白,真相不是这样的。但关键在于,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在与社会、环境互动中产生的。所以,当我们在过年这个环境里,孤身一人回到老家,周围的同学、朋友都活成了所谓“幸福”,那么在亲戚的比较中,我们就会感觉到压力,产生动摇,感觉到挫败、质疑,甚至会想我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劲呢?
其实,探索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十分个人的事情。自己做出选择,自己去承担后果,这样事情就很简单。
但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也许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我们的选择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那些不仅仅是自己的选择,可能还背负着父母、社交圈面子等问题,甚至还背负着更加庞大复杂的家庭责任。
这些压力综合在一起,我们的情绪系统会通过愤怒等来反击,通过厌恶感来排外,通过焦虑和不安来催促我们做点什么。“过年”作为我们中国人独有的压力事件,会让不少情绪问题集中爆发。
为什么过完年,又容易觉得特别憋屈?
遗憾的是,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在家里都特别难表达自己的情绪。感觉就像全家都默认着一些不成文的规则:负面的情绪不被允许表达,更不允许反击。
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很常见的情况是,我们被夹裹在这个节日里,继续和亲朋好友“切磋”,表现出享受的样子。我们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自己的愤怒和难过,努力让别人觉得,我过得特别好。同时,可能也在内心自我催促着:“明年,我一定要做得更好,我要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我们期待的“家”总是温暖的,能让远游的孩子可以回到最安全的基地补充能量,让我们放松下来,享受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照顾,于是,好像这一年在外拼搏的辛苦都无足轻重了。
但遗憾的是,对很多很多人来说,过年回家可能并不是一个充电的假期,而是一场硬仗,终于打完了。也许在我们光宗耀祖,衣锦返乡的文化下,“回家”有时候成了一个证明自己有所成就的任务,那些本想倾吐的情绪被闷在心里无处可去。
如何学习安放这些积攒的小情绪?
写到这里,也许你也希望我可以分享一些情绪管理的小技巧,或者是如何在家勇敢表达情绪的办法。但我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现实的限制,我做不到。而且,我想任何一个咨询师其实都知道,这是做不到的。
不过,我还是试着分享一些关于情绪的小知识,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再多一点点,也许多多少少可以有一些帮助。
倾听自己,负面情绪也是朋友
谈到情绪管理,我们总是习惯忽视不好的情绪,或者想办法把它们赶走。因为负面情绪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让自己和他人都不好受。但实际上,情绪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忽视和压抑,往往是因为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我们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他们自己也搞不定,然后我们就遭到了斥责。于是,一次次的,我们学会了忽视自己的情绪,自责自己产生了负面情绪,认为他们是不应该出现的,甚至以此为耻。
他们带着任务来,只有当我们总是视而不见时,他们才会升级表达,把事情搞大,以便让我们能看见它们,采取行动,好好爱自己。比如,
愤怒,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会受伤,于是可以采取行动保护自己。
厌恶,是让我们意识到有些东西可能是危险的,从而可以远离他们。
悲伤,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慢下来,停下来,照顾受伤的自己,补充能量。
……
所以,负面情绪出来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看见自己的情绪,给情绪一个空间,倾听他们想要告诉你什么。
从《春节自救指南》爆火之后,网上风靡“怒怼亲戚攻略”,也许今年已经在朋友圈收到它们了。我觉得,这些方法都超级棒。非常智慧、幽默,既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边界,还能维持关系不至破裂。
但与此同时,不知道你是否也觉得,这些方法虽然看着解气,可是一到现实中,便只能哀叹自己做不到。
如果你还做不到在行为上巧妙地怼回去,也许可以试一试另外一种办法,在心理上为自己建立边界。就是区分哪些是我的,哪些是你的,不要让那些评论和比较真的伤害到自己。
知道哪些是自己的确在面临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比如,你可以试着客观地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正在做的事,哪些达到了?哪些没有达到?达不到有哪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在未来,可以如何调整?
你只需要告诉自己,我知道我存在一些问题,我也知道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去好好面对的。
当亲戚的评论开始出现在脑海,你开始质疑自己的时候,试着不要把那些评论和比较“吃”进来。
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些是亲戚他自己的需要,和我无关。这些需要可能是:TA习惯了通过比较来证明自己过得不错;TA作为爱操心的人,觉得不为你操心就显得不关心下一代;TA习惯去填补没人说话的尴尬,必须寒暄起来显得谈话比较热闹……
无论如何,具体对方有什么需要可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把TA的需要还给TA自己。这时候,你可以试着回想在第一步的时候,你想好了的那些,包括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会何时、如何解决的等等。
接下来的一年,学会不勉强、不苛求。
我们的身体、思维、情感都已经有一套比较自动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事件。所以,即便你的理智决定要行动,你的感受和潜意识,都会拉住你,把你打回原形。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能保护你。这些模式,可不是看了一篇文章,知道了一个道理,就能够改变的。
请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去慢慢体会和觉察。帮助你的身体、感受、情绪和潜意识都慢慢复苏,跟上你的思维上的改变,从而能够学会分辨,在哪些情况下你是安全的,在哪些情况下,你还需要保护自己。
如果在这个假期,你压抑了一些负面的情绪,那么,希望读到这些话的你,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空间,看见自己,安放自己,或者给自己时间,什么都不去做。
本文作者:
徐林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单心理推出限量低价咨询以来,已经为1500+人次提供过心理咨询服务(均在50-300元),如果想了解能够提供低价咨询的咨询师,可以来看看?
↓ 戳这里,直达低价咨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