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扫尘,记得“扔”掉一些东西
文摄:罗西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据《吕氏春秋》记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有个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去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坏运气”、“晦气”“前任”“旧观念”等等统统扫出门。
人生四季,上了年纪后往往喜欢“藏”,藏各种东西,从一封旧信、一缕青丝,到一个纸箱、半个红薯;人生四季,小孩往往喜欢“扔”,扔球,扔笔,扔苹果……扔一切可以抓的东西。
因为“藏”而温暖,因为“扔”而快乐,这是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
每次出门旅游,习惯性地要整一大箱行李,仿佛王子逃难也要打包半壁江山,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恨不得锅瓢碗筷都带上,原因就是“万一要用呢”!
可是旅游回来,很多东西连动都没动。
人生的旅程大抵也是如此,你拼命学了一大堆没用的知识,辛辛苦苦甚至低三下四去社交了一大群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买了一柜子又一柜子打折的衣服……
你大约心里也曾想:一旦用得着呢。
有一种智慧即是懂得说“不要”,大方地放空、晴朗地简单、自由地自在。
物件要经常清理,其实心里的事情、烦恼、压力……也要常常卸掉,人生要学习做减法,心里堆积太多东西、要求、负担,甚至理想,容易嘈杂、爆棚、受不了。
有个朋友,每次有什么烦恼,就写在纸条上,然后锁在抽屉里,给烦恼一个抽屉,三个月、半年、一年,再打开抽屉看看那些烦恼,最后基本都觉得不值一提,纸条都扔了。
可以收藏一些东西,更要及时扔掉一些东西。
复杂的,活得累。
别跟自己过不去,很多时候的负担,就是妄想,就是多吃半碗饭而撑了自己……
我觉得蜻蜓放最简洁,所以轻盈;蝉一直背着黑黑的壳,不停地鸣叫,越叫越烦躁,越烦躁,背负就越重……
现在,有些人时兴上山“看病”,修道闭关,断绝一切社交,暂时脱离喧嚣,晨钟暮鼓,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在“排毒”“解压”“清理”。
浮躁的现实,让我们越变越贪心,想要全部占有。每时每刻,我们都要面临加减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睡觉也不可能同时睡两张床。
据说有一种鸟能飞行几万公里,飞越海洋,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
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树枝扔到水面上,飞落到上面休息,饿了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一节树枝,世界如此简明,欢快。
最重的行囊是贪心。
有一句英文是怎么说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扔东西”相关的另外一个境界,就是“简洁”,简洁才可以优雅。
扔东西,是解压,也是优雅的开始。
再花的内衣,仍然是简单的,如同我的心。
我最好的装备,是一颗简单的心。
复杂是一种退化,简单是返璞归真。
我最好的装备是一颗简单的心。
简单即干净的,即怯尘。
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就不好意思丢垃圾,相反,在一个已经很脏的地方,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继续弄脏它,这就是心理学的“破窗效应”。
“我年轻时以为长相是最重要的,而今,年事已高,发现果真如此。”喜欢王尔德的这句真话。
而最耐看的长相是干净是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