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颂》是一部由周晓文执导,姜文 / 葛优 / 许晴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秦颂》影评(一):三点都露了
两个小时的大片,没有张艺谋的浮华夸张,却有历史和人性的气魄。还有姜文式的秦皇之酷,葛优的曲高和寡之幽默与忧愁。
你还想看到什么?
《秦颂》影评(二):两只小狗梦见骨头,汪汪汪,叫了一宿......
两只小狗梦见骨头,汪汪汪,叫了一宿...... 一首儿歌,即是秦颂,即是可以大音稀声,振聋发聩之乐......人性如此,可小可大,可歌可泣矣!无端想起凯爷<无极>中那个能叫人做不成好人的馒头,想起冯导<夜宴>中的那匹茜素红,想起两个字——欲望!!
《秦颂》影评(三):王的男人
很有导演个人风格的有关始皇帝的电影,通过拜把兄弟与嬴政之女栎阳公主的视角来表现嬴政的残暴、手段与政治魅力!有几个镜头表现了导演的高超的镜头语言:诛杀三万燕囚,血流成河,;最后始皇帝登基的跟拍与秦人士兵咏唱的大意境融为一体。PS姜文霸气、葛优隐忍,原来他们早就在一起了。
今天刚看完,总得来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就故事本身我觉得它很不错,但其中的有些情节不是那么的让人满意……
姜文还有葛优的演技让这部电影更加有声色~~让人在看过电影之后有很多的感触,人性的多面性,以及人的善恶……
《秦颂》影评(五):深意
政治棋局中,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帅马车卒,都不再是简易的个体.被赋予的,以及背负的,即使是临近使命完成的那一刻,都不再是单纯的个人生离死别了,其中的复杂,只能以全局论,单究个体,已无法独自剖根离析.所以,明将仿佛是最具成败王命的将军方式了吧.且,偶尔的单兵异相虽难以理解,但也应理解为因局部于整体,单卒于局的缘由吧.老薄亦为角色.
《秦颂》影评(六):风骨
乐人的软弱,是赢政对高渐离的评价。从绝食失败始,高便成为了棋子。
不,这不是软弱,而是心灵的袒露。对栎杨的感情,对燕国的怀念,对儿情的不舍,构成了高的软弱,而这,正是他的风骨。
赢政,那沾满了鲜血的手,终究还是不忍的刺下了高的胸膛,就像三里以内屠城一样,终究还是不忍。那双手,已然不再属于他,而是时代,演绎了他们的心灵。
《秦颂》影评(七):凯歌《刺秦》真乃神品
难免要拿《秦颂》同《刺秦》比较,一样是荆轲向樊于期借头,周晓文的《秦颂》平庸至极,荆轲哪有一丝杀气?陈凯歌的《刺秦》却出神入化,真乃神品。
《秦颂》值得一看之处在于姜文与葛优两大高手飙戏。可惜全无灵气。葛优演得甚至不如《刺秦》中满口东北腔的赵本山。高渐离也够郁闷,一个先秦狂荡不羁的艺术家,却让两个后世肤浅媚俗的笑星一本正经地演砸了。
《秦颂》影评(八):关于征服
一个君临天下的人企图征服一个奴隶的灵魂,却遭到彻底失败的故事。自古至今,欲望永远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一群人,为了欲望,争斗几个世纪不停休,最终集权于一人获得形式上的统一。姜文演的不错,至少气势是有了,葛大爷那时候还很嫩,气场还没练出来。不过,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能拍出这样的不管是瞎编滥造也好,还是借鉴史实也好,终归是用了心来拍的,允许有瑕疵。
《秦颂》影评(九):虽然没看懂。。。不过还是要评论一下
赢政一生都太苦了。生在乱世,不得不按乱世的规则来结束战乱,想要用天道来赢取人心,却又被宦官世俗所不解,无人能体会他的内心。栎阳说:“你不会哭”,那是因为她看不见赢政的内心。他的内心只向高渐离表露过,他希望高渐离帮他打赢“统一人心第一战”,最后还是失败了。。只能一个人站在祭台痛哭。。。
或许统一不了人心,这就是他后来暴政的原因吧。。因为他也不相信所谓的天道了~~
起初不能接受葛优饰演高渐离,因其样貌猥琐,但是越看越觉葛优从外形之下表现出的至纯至诚,痴音狂放是别人无法达到的。
葛优许晴疑似真弹?可贵。
两只小狗梦中咬了一宿,醒来却是失落,没有骨头。
聘妻、跑马,好多仍有价值的词在这个时代渐渐“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