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伊甸园》是一部由马克斯·法贝尔布克执导,玛丽亚· 施拉德 / 茱莉安·柯勒 / 约翰娜·沃卡莱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一):艾米尔与加古亚
看了两遍,很喜欢,两位主演表演都很有张力。尤其是菲利斯回来找莉莉的那场戏,一个到处奔波瞒着对方自己是犹太人的事实,一个不知对方生死不去躲进防空洞痴痴等待。摔壶的那一刻两个人的误会终于澄清,可是犹太人的身份又给电影罩上悲剧的阴影和浓厚的绝望的悲伤,电影背景是二战期间,记叙了女主间跨越种族和性别的爱。拍得很好,值得一看。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二):二战+les
夜里两点,24小时前的现在,看《艾米和加古娅》,如此经典的L不多见。
“屋子外面枪淋弹雨,
这是二战时德国的写照
生死不过一墙之隔,一步之遥
跟爱比,太单薄。
拿什么回报这拥吻
的温柔?
于是只有颤抖,颤抖……
不知所措地,
那一刻我流下眼泪
……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三):50 Jahren für Felice
这部电影,我连续看了很多遍。
无论看几遍,都没法控制不哭。
她说,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很久都没有安全感,除了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你知道她是犹太人之后,问她,你怎么能爱上我呢?
她说,她已经试图克制了。
你说,让她不要离开你。
没错,她没有离开你。
她说,她不会再看别的女孩一眼了。
她可以走的,可是,她不愿意抛下你一个人
就算早就知道,那一天总会来临。
于是在那之后,你静静守候
和从未老去的那个她
仿佛日子还停留在她走之前。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四):很开心
很开心...
作为百合控一直爱看LES,又对我大元首很感兴趣。一直希望能看一部德国女郎和犹太女人在那个时期的电影,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这部。
和所有的欧洲LES片一样,或者说的大一点,和所有的欧洲文艺片一样。
和所有的LES爱情片一样,或者说的大一点,和所有的德犹爱情片一样。
套着那个模子做出来就能及格的产品,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是我还是照样买单。
舞蹈礼服的气息,纳粹恐怖的阴影,两相结合中迸发出的爱情火焰,常常都有着着光亮的外表和黑暗的结局。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五):如果没有战争
如果没有战争,这个不算伟大的爱情,让我立马想到了花花公子shane(marina)和已婚妇女jenny,连人物性格都挺相似,说不定tlw真的参考过这片。
不过,我有个问题:不知道felice看上了lily哪?
felice没有离开柏林,有的 说是因为她EverythingNot 'forever.' Just 'now‘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当然我也觉得她没那么洒脱,致生死于度外,
或许抱着博一把的冒险,take a risk of 战争日趋明朗,boss会罩着她 。自己躲在个德国军官前妻的房子里。
或许felice知道自己走了之后这段感情也会随之解散,想要给lily和自己一个机会,,可是赌输了。
这又是一个真人的故事,女主角真的等了 50年,,跟《reader》里面的男主有一拼,所以大家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感情,有时候一段情可以影响人一生,刻在骨头上无法忘怀。
。Maria(felice)好charming,bette的外表shane的内在,,顶
查了下 她还演过am i beautiful?.,,虽然没看过电影,但在一本书上看过里面一副剧照,不知怎么就记住那张照片,现在想起她就在上面:)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六):Aimée & Jaguar
Lily 和 Felice
“我让那些最自负的女人们伤透了心,因为我是如此卑微,如此贪婪,如此热情……”47”15’
……
别那样看着我,我曾经成千上万次问我自己,现在我懂了,我懂了,有些事情我永远也没有资格知道。felice,你说我有多傻,这里是一个战利品,那里是一个冒险者,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大家是如何看待我的么?那种盯着我的书架看的轻蔑眼神。
现在你走吧,播下绝望的种子,然后消失?
我太傻了,felice,就像和Gunther,Ernst还有其他人一起时那样,我一直以为如果我怀抱信念,努力奋斗,就能梦想成真。我付出的努力应该得到回报,而一切都会变得有意义起来,我终于可以看着她,对她说,这就是爱的意义所在。
我是犹太人,Lily……
……
这一切都是徒劳,Felice,一切都是徒劳。
……
“现在请安睡吧,愿当你的生命结束之时,在天堂你会发现,爱自有出路。”
……
“不奢望再次坠入爱河,她会怎么做?”
我想要你,你的全部,你的一切。
一个完美的瞬间,一个值得一生去回忆的瞬间,那并不困难。我不要永远,我只要现在。我要许许多多的现在,到我白发苍苍。另外,我还想要些蛋糕。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七):愿战争不再
这是一部好电影。
从昨夜到今天,看完这部百合向电影,心痛到无法形容。
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用生命去爱一个人。
“50年,50年了,只抱着一丝怀念,只想着一张脸,只念着一个名字……”早已白发苍苍的Lily执着地等待着Felice,虽然她明白一切都是徒劳。我们都没有资格评论事情一开始就是错的,这是她们的选择。
画面很有味道,德语听着也很有感,两位女主的演艺足够令人动容,很多镜头都足以让人泪奔,结尾是已成定局的BE。这是第一次我知道结局是很虐很虐的悲剧却从头慢慢看完的一部百合电影。然而让我心里更难受的是,这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这段残酷的历史在我的记忆中被唤起,却那么模糊。那个年代、那片陆地、那里的犹太人民所经受的苦难似乎离我都很遥远,但这部电影让我决心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战争和压迫让生都成了奢望,我们又该拿什么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去体验爱情的甜蜜。
课间去图书馆借了三本书:《通向死亡之路》《黑色档案》《灭绝的年代》,读完这些,我希望自己能对生命、人生、战争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历史已是历史,不能接受也得接受,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把握的是现在和未来。希望,这个世界上,战争不再。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蹈覆辙。网页链接 德语原声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419490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八):爱至绝望,成殇
“50年,只记得一张脸,只念着一个名字,只想着一个人……”70岁的Lili缓缓地吐出这句话,深深地刺中了我的心。这样的50年,心早就死了吧。守着一张椅子、一堆照片,活下去的原因只是没有理由去死。这样的爱,值不值得?
所有的一切只是源于匆匆的一瞥,有时人生就是这么有趣,天天守在身边的人没有感觉,惊鸿一瞥间的一个人,却是你的宿命。炮火下苟且偷生的女人,安全感比面包和酒还要匮乏。也难怪Lili总在一个个情人和丈夫间游走,只为寻找一个可以让她感到温暖和放松的怀抱,暂时放下对死亡的恐惧,远离孩子的吵闹,只是单纯的作为一个女人被需要和呵护着。当一次次不可得后,她才注意到那道一直胶着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太过离经叛道,却也让她深陷其中。清晨的微光中,她不顾一切跑向街角的Felice,将那个一脸受伤的美艳女子揽入怀中,就此沦陷……
人的一生求什么,莫不过是安稳的生活,知心的爱人,噩梦时有人给一个温暖的拥抱,拍着你的后背柔声说:“没事的,我在这里。”然而战争中这一切又是那样不可得。在爱的名义下,他们擅自做着决定,Felice隐瞒了自己犹太人的身份,放弃了逃离的机会;Lili向丈夫提出离婚,跑去集中营看Felice……初初时不明白这份短暂的爱哪里有这样执着,但看完全片回头看似又合情合理,战争中的人哪个不偏执呢?死亡在左,她在右,曾生死相依过,谁又能忘记那些不知明天在哪儿而抵死缠绵的日子呢?
在各种版本的宣传海报中,西班牙的这版我最喜欢。没有情欲,没有明显的女性主义情结,没有噱头似的Les情,战争的废墟背景中,苹果的那一抹艳红格外刺眼。给与爱是快乐,爱了就是爱了,值与不值得,谁能选择呢?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九):用爱情对抗恐怖
爱情在恐怖的世界里总是光彩夺目。很少有女性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一个在第三帝国法西斯政权的中心柏林背景下,犹太女人和德国女人的至死不渝的爱情题材更是让人不可思议。但是在这样一个窄小的空间里面诞生出的爱情,充满了张力。他那不可一世的爆发,展现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
在法西斯政权下的德国,男人牺牲自己的身体在战场抛洒热血,女人牺牲自己的生活为前线做好后勤。做事严谨认真的德国人,把人的行为都进行了标准化。法西斯主义有可循的标准去教妇女如何去做一为优秀的母亲。Lilly就是一个光荣的铜牌妈妈。她有四个孩子和一位体格健壮的纳粹丈夫。家庭的标准化和战争使得家庭的意义变的模糊。在Lilly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德国妇女的普遍特征。在炮火连天的硝烟中她缺乏生活的安全感,她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柱来支撑起她对生活的憧憬。她更需要在一个摇摇欲坠的社会谎言里找到一个存在的意义。她并不爱她的丈夫,那些冠冕堂皇的荣耀和战争缘由总是死气沉沉毫无趣味。
Felice具有这不可抗拒的魔力。她轻佻的姿态中不经意地流露出自信。仿佛她是置身事外的郎中,在那充满智慧的大脑里有能治人心病的妙方。她大胆的走向Lilly,带给了她梦寐以求的一切可能。一个英俊潇洒的男子可以让一个女人忘了自我,而一个风情万种女人却可以让另一个女人爱上自我。不可否认,同性的恋爱有这一脉相承的心理优势。被一个懂自己的人爱上是一件对很多人来说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爱情。
两个在恐怖中生活的女性走到了一起。她们彼此鼓励,共同最求生活的乐趣。Lilly的传统思想被渐渐融化,Felice及时行乐的态度也趋向于一人。战争使他们走到了一块,但战争对于Lilly和Felice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对Liliy而言,二战是德国人重新在欧洲站起来的全部机会。德国人要证明日耳曼人的优秀和洗刷一战的耻辱。她可以厌恶战争,反对法西斯,同情犹太人,但她无法拒绝自己的民族。她是德国的一部分,而没有一个德国人希望祖国战败蒙羞。
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是无法用任何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因为艺术本身摆脱不了对美的追求。而只有真正经历过屠杀的人才会懂得它的恐怖。Felice是一个犹太人。她对柏林有着难以言诉的情感。她当然憎恨法西斯,她真希望俄国的特务可以能干到把希特勒刺杀了。可作为一位德国人,柏林是她的家,虽然这个家已经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但任然不能磨灭她对柏林的留恋。她隐姓埋名为一家法西斯报社工作。她希望这一切赶快结束,对犹太人的屠杀可以赶快结束。哪怕是以德国灭国为代价。
《战火中的伊甸园》影评(十):【影评】两性关系的死结-《战火中的伊甸园》
《战火中的伊甸园》是一部德意志风格的LES影片,战争,种族,两性关系,婚姻家庭,LES关系尽收眼底。关于其中女主犹太人Felici如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留在纳粹军官夫人Lily身边,Lily又是如何不顾自己是4个孩子的英雄母亲执意要离婚已示对F忠贞不二的爱,都在豆瓣等被影迷广为传颂及点评,本文不做赘述。本文将从另一个视角来挖掘电影深层次的含义-两性关系的死结。
L其实一直就不是什么贞洁烈女在老公去打仗的时候已经有情人,但是本质上情人们和老公都令她极度失望并加剧了内心的空虚,情人老公来了就是脱裤子, F**K,走人三部曲。对L来说,老公更烦,频繁的播种,4个闹腾的孩子更让她头大 (其实大孩子和2孩子该学会摘菜打酱油了,要是中国人的话,外国孩子只会闹)。一团糟的时候,F出现了,首先是F的情书,字字珠玑,情话绵绵,令焦头烂额的L如沐春风,她一方面猜想这是哪个男性情人写的一方面内心又否定这种猜想,男人才没那么多的心思写情话逗她高兴呢,她心知肚明。
F从头到尾没有劝过她离婚,甚至几乎没有讨论过L老公,跟埃伦娜的佩顿不一样,佩顿很在意女友的老公,所以埃伦娜明白只能择其一。而对L来说,老公大部分时间在俄国前线,战死是早晚的事情,F也没有过抱怨,为什么她一定要离婚?只因为老公看见她们睡在一起扇了她俩耳光?
L憋屈了好一阵子了,总体说来F给了L多少的浪漫情怀美好生活的体验,L对自己婚姻的怨念就有多深。英雄母亲算个P,那是给别人看的。女友不一样,ML,很嗨,还带着L郊游,拿着相机拍照,写情书,L不仅婚后就像个母牛一样的生活估计婚前这些桥段也为0. 痛苦如果不对比快乐或许还没那么痛苦, L彻悟了尼玛生活原来这样有趣的!自己母牛般的生活谁造成的,老公!他就是罪魁祸首。
L的老公要求她不要离婚,法官也说你的丈夫要上战场你不该这时候离婚。但是L执意要离婚,我以为L的决定99%是因为她自己,当L有男性情人的时候她从来没想过要离婚,因为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根本没有刺激或觉醒到她,F对她的影响是间接而非直接的,是F带来全新的爱恋形式,令他这个婚姻让她烦透了,她要发泄,“你是要上战场,你是早晚要战死,老娘还是要恶心你和你离婚,如何?谁让你把十几年的婚姻像轭一样附在我身上!”
西方人信教,指出婚姻是实质是“共附一轭” 说白了就是凑在一起吃苦受罪,但是关键是共负,大家一起承担,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时候还是女性承担的多一些,就像L,忍了10来年了,再也忍不了 了,“你给老娘滚粗,老娘能跟女友快活一天是一天” 呐喊自由与快乐,这才是人性。没有人愿意受苦,男人女人都一样。教条只能束缚一时,等到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刻,谁也不会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