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情人》是一部由约翰·马登执导,尼古拉斯·凯奇 / 佩内洛佩·克鲁斯 / 约翰·赫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地情人》影评(一):昨晚在CCVT6看了第二遍
哭泣的想要回家的男孩子们
《战地情人》影评(二):战争片给我们带来什么?
战争给我们带来什么?
战争片又给我们带来什么?
有爱情,也可能会有其他的激情。
《战地情人》影评(三):最喜欢与最讨厌
我最喜欢的女演员搭配我最讨厌的男演员,这部电影是我唯一一部看不下去的由佩内洛普主演的,不管什么样的电影只要男演员是尼古拉斯,我怎么就那么没有耐心而翩翩欲睡呢,好吧,为了我喜欢的女演员我给这部电影列入“推荐”的行列。事实上确实如此:很多时候演员自身的魅力绝对大于电影的魅力 。尽管那个时候的佩内洛普还有些青涩 ,但是我支持她。
《战地情人》影评(四):You had me at hello
爱情片里面我的top1
一部使我看完后辗转多个方式然而最终只能买到最次的盗版全英文书籍
尽管男女主从头到尾几乎没有“you complete me”之类的情话告白
但或许早已心照不宣:you had me at “hello”
《战地情人》影评(五):好吧,其实真的不错。
好吧,我承认 在看这部之前。我起码是这样的。
但是,我感动了。
《战地情人》影评(六):其实爱情与战争无关
爱情与战争有关系吗?
战争只是提供了一个两人相识的机缘而已。
医生父亲伊安尼斯才是最了解自己女儿的人,从不赞同佩拉吉雅与曼卓斯的婚约(这个渔夫连字都不识,如何能忍受比自己强的妻子?),到对柯瑞里上尉的暗示(他对上尉说佩拉吉雅的妈妈原来就是和别人有婚约的),可以说他是这段感情推波助澜、乐见其成的人。
然而,爱情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最终,爱情将被战争所摧毁……
《战地情人》影评(七):《上尉的曼陀林》
《上尉的曼陀林》这是我最早知道的名字,地中海景致的美好,上尉仿佛避世了般闯入了世外桃源,犹记得他弹着曼陀铃言语轻快。
战争的炮火蔓延后我便知道,结局都是一样的,和我爱那人一样,成为历史的尘埃。当时还沉闷了很久,就是不痛快
我接受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却总希望人们能从偏门拐道获得一线生机,
普生皆错,都是罪人
《战地情人》影评(八):可惜了
可惜了风景如画的希腊小岛和彼时漂亮的两人~故事本也不错,可是被拍得支离破碎~主旨不明。
有人说像《色戒》希腊版,还是有那么一点意思,故事本身有暧昧和微妙的感觉,但电影没有。当年二战时,希腊、德国、意大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上爱情,本是一个不错的题材。片子总在你认为有那么一点意思、有那么一点集中思想时,又飘走了……即使是说一个宁静的希腊小岛,不管历经战火还是地震,依然平静、快乐的生活的影片,可能也比现在好~
只能说可惜了~
:片中那段曼陀林蛮好听的~
《战地情人》影评(九):此时无声胜有声
西腊海边女子与上卫的爱情,直译应该是某某上卫的曼陀玲。
如果把曼陀玲的音乐单挑出来,我是听不出这三个字的,但,放在片里,就觉得好听,而且,这三个字怪怪的,倒独具了一丝浪漫气息。可能潜意识里,我把它和“曼陀螺”搞混了,便先自有了特别的亲切。
经典的场景,当地震来临,倾刻间房屋倒塌,物体零乱,大雨如注,如此惨烈的场面,却是无声的慢镜头,伴随的只有片中反复出现的曼陀玲的乐曲,令人在感叹中体味世事的变迁,这一段曾经反复看了许多遍,大约有两分钟的长度,可是却让人感觉,一辈子,也不过如此。
《战地情人》影评(十):战火情花
爱情永远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主题,哪怕是在充满杀戮的战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永远都可以激发出爱情的火花。如果不是那连天的炮火,我都一厢情愿的一位这是一个传统的在异国他乡的美丽爱情,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血腥的战争摧毁了两个伟大的文明,磨灭了恋人之间的情愫,这让人遗憾,也让人惋惜。
是对祖国的忠诚,还是对爱情的忠贞,这是一个问题。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现实太残酷,当结尾上尉出现在帕拉吉亚面前时,观众由衷的舒了一口气,哪怕经历再多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事实上两人知道暮年时才再次相见,不知道这样的结局会多伤人,真是相见不如不见,让彼此活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