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推手推车的男人》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8-08-30 02:1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推手推车的男人》经典影评集

  《推手推车男人》是一部由Ramin Bahrani执导,Ahmad Razvi / Leticia Dolera / Charles Daniel Sand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一):20180321

  很纽约,很独立,好赞啊。纽约街头真的太具标志性了,简直没话说啊。一开始会想到契诃夫的《苦恼》,后来他转过街角东西的那一刻就想到了《偷自行车的人》里男主去算命女人家,观众同样会为车是否被偷感到揪心不同的是这里车真的被偷了。这种看上去自给自足、无欲无求的静止沮丧状态真实。看的过程中第一次觉得好就是从他拿了几瓶啤酒离开,到酒店前台递给他煤气罐,并给他开门。细节处很用心,这才是纽约。表现苦难或者孤独,不是所有人都对你嗤之以鼻,而是他们都不一样,他们对你的态度也不一样,甚至某一小瞬间你们是有联系的,但你不会再被其中包含的可能性所打动或者诱惑,因为你觉得自己永远不会有改变机会了。男主从始至终都没有积极主动或者完全参与到和这个世界的interaction中,这是和《苦恼》不一样的地方。这样他避免了再次对这个世界或者他人失望可能性,但就是这样选择安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还是在不断地失去着。我觉得这一点太残忍了。

  可以说是没有刻意呈现苦难,生活中常见过失错误,对一个看似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变得格外重要,或者在情感上具有决定作用拒绝/压制情感是很男性,很安全做法,这一点让我觉得很真实。因为不与人打交道,所以不知道卖给他推车的人可能不是好人,事发之后也只能找之前熟悉的人,否则就只能“依靠陌生人善意”了。在这种情形下,是可以质疑personal morality在当代社会中是不是并不再重要了,或者只对重要的人来说重要。(又或者,我只是看David Hare论文看多了……)我能够体会这种心境,甚至是他某一方面性格,但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做出改变,我可能也会变成这样,而不是能够将它组织呈现出来的人。但如果我以另一个身份看待这个人物,好像又丢失了一些东西。所以每每看这种电影/作品作为观众所感到的绝望忧伤,我还不知道怎么以另一种方式处理它。

  此外,我还是想知道他为什么不在那个夜店工作的,不能所有的信息都hold back呀,要么就别让他主动辞职,但这个疑惑没有那么大。另一个是,那位有钱的巴基斯坦老兄形象有些刻板,主要是台词上,感觉好像人有钱了就变成白人混蛋了一样。

PS 那时候纽约一包烟才6.45啊,2017年就变成了15刀,可怕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二):推着你的小车

  说起来我干现在这份工作是去年8月开始的,到了这个月结束就是整整一年了。工作我不很喜欢,总是想要不做了。而回头想想有什么收获?貌似是件很难的事。像是什么也没学到……不过碰到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人或事,都是社会最底层里的。我想这大概就是生活吧。

  回来说电影,同样是描述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的故事。观完之后,好象也没有什么地方被特别触动了。到是很喜欢电影营造的街道氛围,以及节奏

  Ahmad总是提一只煤气瓶,一袋子色情片,以及推着他的那辆小车穿行在城市里。他捡到一只小猫,最后却被养死了。最后车子也被偷了,同朋友闹翻。特别是自己的亲身儿子,不能同在一起。生活看来一团糟。

  不知道说什么了,停下吧。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三):推手推车的男人:梦想照不进现实

  他是一个巴基斯坦人,一个人混在五光十色的纽约街头,每天三点多就推着早餐车到街区上卖早餐,穿梭在曼哈顿的车流中,到达街角就开始摆弄咖啡、茶、甜圈,然后在晨光熹微中等待光顾自己的客人

  除了卖早餐,他晚上还拎着袋子向陌生人兜售毛片。他希望能攒钱买辆小货车,从此出摊也不用那样费力,他还希望能在布鲁克林租一个大一点的房子

  即使在国际化的纽约,他依然保持着巴基斯坦人的装扮,蓄着长发胡须,难免给人留下邋遢的感觉。他沉默寡言,几乎不笑,也从未有过激烈情绪变化

  他曾经是巴基斯坦小有名气摇滚歌手妻子一年前死了,留下一个连见上一面都很难的儿子。

  他没有什么朋友,交际圈子仅限于几个见面打招呼路人甲。别人开着车兜风时,也偶尔喊着他一起出去,他没有拒绝,想必他自己也害怕这种深刻的孤独。

  在冰冷的现实面前,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闪耀一时的歌星,所以当别人惊喜地认出他时,他只是愣了一下微微点头,那段光鲜日子对他来说好像忘记得云淡风轻,或者是他压根不想提起。

  没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因为太木讷和不善于表达,很容易给人留下无趣的印象,这一点上他实在是太不会做人了,不知是生活所逼,还是本身性格使然。

  有一天下班,他在路边捡了一只流浪猫,它快要死去,发出微弱声音摇尾乞怜。他把猫带到自己的出租屋里,给它喂食,抚摸它睡觉,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和它朝夕相处。然而可怜的小东西还是死掉了,他甚至连埋了它的能力都木有,因为纽约不允许公民私自埋葬小动物。他只能把它装在黑色的袋子里,丢进垃圾桶。那一刻他脸上没有泛起任何表情,依然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就像其他电影一样,导演总喜欢在剧情中添加点爱情桥段,当然这部片也不例外。但这里的爱情太过于稍纵即逝冷静克制,以至于当女主出现时,也就铺垫了会有怎样的结局。不该对任何美好的东西抱有幻想,这是片中贯穿始终基调

  女孩来自巴塞罗那,一双大眼睛顾盼流连、清澈明亮,不施粉黛的她就像一只跳脱的小鹿,游走在行色匆匆的纽约街头时,她却明晃晃得美得有些刺眼。脸上始终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一看就是那种对生活积极乐观的人,不过也有可能是她太年轻、少不更事,没有经历艰辛生活的大风大浪,谁知道呢。

  她也是孤身一人蜗居在纽约的漂客,在街角的书报亭里兜售杂志香烟。她的书报亭和他的早餐点只有几个街区之遥,有时,她会去他的摊点买咖啡或茶,他也会去她的报亭买香烟。

  就像着了魔一样,女孩被那个极度木讷、毫无生机的男人吸引了,也许是他忧郁气质神秘的身份让她产生兴趣了吧,毕竟女孩子的爱情总是来得太突然,有时还毫无缘由,谁知道呢。

  她试图靠近他,给他温暖。他却像羞涩少年般躲闪逃避,其实也不难理解,像他这样一个连生活温饱都无法保障的人,怎么还好意思去渴慕爱情呢。屌丝不配拥有好的爱情,这似乎是这个城市冰冷的宿命

  就是这样,当爱情来临时,他选择理智放手。没有期望,也就不会有失望。我想他的选择是对的罢。

  当他正抱着存钱买车子的幻想时,他的手推车却被盗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大厄运,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歇斯底里,只是愤懑地骂了几句这个操蛋的城市,然后继续满大街寻找他的手推车。

  看到这里,我紧绷许久的情绪一下子宣泄而出,一如我所料,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导演不会放过这个倒霉的男人的,非得给他重重的一击,才能更好的赚足观众的情绪。

  所有的东西都离他而去,国家、妻子、儿子、深爱的摇滚、捡来的流浪猫、街头邂逅的女孩、以及维持生存的手推车,但他又能怎样呢?找个角落大哭一场?喝得烂醉如泥?抑或收拾行囊滚回巴基斯坦?他都没有做,他只是沉默,静待转机

  电影到此戛然而止,不知道他最后找到他的手推车没有,也不知纽约还会给他带来怎样的颠沛流离或者一线生机。如果他够幸运的话,也许他还会推着那辆破旧的手推车,一次次轮回般穿梭在纽约街头,见面打招呼,点头微笑,却从来不敢有任何情绪。

  生活本就艰辛,牢骚抱怨只会徒增伤悲,有时候还是闭嘴沉默的好。

  纽约,世界上太多人神往的地方,削尖了脑袋也希望自己能扎根立足的地方,无论是美剧里的纽约,还是电影里的纽约,呈现出来的往往都是纸醉金迷光怪陆离,充满着天堂般的梦幻色彩。这部电影,击碎了纽约长久留在我心中的错误烙印,世界上大多地方且如此,美国的纽约,一如国内的北京,一座梦想与现实并存的冰冷城市。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四):《推小车的人》简评

  这电影拿在手中的分量蛮重,虽然题材普通,但雕刻出的生活模式比起我们有过之而不及。一个久居在纽约的巴基斯坦人,失去了妻子,孩子也被亲家夺走。每天三点多就推着早餐车到街区上卖早餐。他是摇滚歌手,在自己的国家出名出位,可如今却只能默默无声地为生计奔波。纽约跟很多大城市一样,五光十色,繁华发达,尤其是以多元性的文化风情引人注目。但你无暇顾及里面的曼哈顿的生机勃勃,只是对于这个男人的生活,怀着说不出的怜悯,当爱情来到他身边时,他理智地放手了。当生活开始有起色时,他的小车被盗了。不发表沧海桑田感慨,只是默默地为这般命运的人而祝福,世界确实是一边倒的,倒霉的,幸运的,都已经安排好了。说不出的难过,但这就是生活残酷。纽约是天堂,也是地狱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五):隐隐的伤口

  大概是前段时间家里在折腾移民缘故,推小车的人就开始在脑海里偶尔闪现。似乎并非要去实现什么宏伟美好的梦想才折腾着过,而是只有在折腾中生活才能继续下去,否则那平淡绝望的滋味让人窒息。

  小时候分不清好人坏人,于是问大人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好人?大了依然分不清,似乎每个人都是好人又都是坏人。善与恶往往都行走于灵魂边缘

  受苦的人从来就没有痛苦权利

  生活的苦难往往会激起人活下去的欲望。然而孤独却像一只无形的大网,让失望与希望不停纠结。于是人们忙着为自己修建栖身之地,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用金钱换来安全感,用爱淹没脆弱。然而,孤独却依然突兀。

  如果能够选择不说话,我会一辈子沉默。话语是我最厌恶的表达方式。喧闹聒噪永远无法掩饰内心不安浮躁,纠结,不知所措。这样的人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

  于是一双安静澄澈的眼睛显得格外珍贵

  生命中,除了自己,我们往往什么都看不到。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六):在城市中每一个推小车的人

  一个外族人在纽约能做什么?纽约不会考虑这个人曾经是不是乐队主唱,因为纽约从不缺曾经光鲜的外族人。

  当他每次艰难地推着车走过纽约的街道时,那令人引以为傲的车水马龙带给他的只是加剧推车的困难,纽约繁华都市中五光十色的街道在导演的镜头下是一片模糊灯光,虽然在我们眼中那些繁华的店铺只是在他推车路程中的另一侧,但看过去却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中飘渺的雾景,这就是他眼中的纽约了,他的地位不允许他去欣赏对面街的店铺的牌子,所售的内容,他目光所及只有一丈见方的漆黑的马路,他所做的只能是紧张而又吃力的推车,无论何时他看向外面总是什么都模糊成一片,因为那透着温暖而又冰冷的灯光和他的生活隔了很远很远——一层玻璃窗距离——他推车走在外面,别人生活在里面。

  他捡到的那只小猫,对于他来说,他心有戚戚,猫和他一样在纽约遭人冷落,但比他更弱势,他渴望帮助它,所以沉默地付出爱,喂它牛奶,给它搭窝,一如他一贯如此的默默的爱,但猫却死于太小不能吃牛奶,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一铲子一铲子地挖土,偷偷埋了它,他的感情没有出口,让我们和他一起堵着,在他的沉默里无限放大扩散,钝钝的疼。直到他突然对她哭泣,微微颤抖着说“我不忍心就这样丢掉它”时,我们回头才发现他也是一直动情的,只不过不说罢了;才发现他也是隐忍的,只不过以沉默掩盖住痛苦罢了;才发现他心里也是有着太多苦楚的,只不过我们以为他放得下罢了。

  孤独对于他这个有心酸过去的人来说还可以接受,但忍受孤独的同时还要忍受那刻骨的无助,被可怜被蔑视,这代价未免太大。当凭着他辛苦卖1、2美元早点攒来的5000美元谋生的推车丢了时,我们能做的只是看着,他在纽约街头无助而惶恐的跑来跑去,他从一个街口冲到另一个,他茫然四顾,他求助无援,他望向每一个人,他求助被羞辱,他在别的小贩那替班,他娴熟地做早点,此时令人有一种幻觉,仿佛他的车没丢,还在卖自己的早点。但当这个车主回来时,他何去何从?还能再有信心来攒钱卖另一辆车吗?他那没有表情下的心是不是也是像他眼中纽约夜景一样模糊一片呢?还有信心在这个不属于他的城市生活下去吗?如果继续生活在这里,面对这磨人的生活的勇气从何而来呢?

  看着他孤独,看着他无助,看着他对于亲情渴望却不可及,看着他辛勤地到处赚钱讨生活,看着他向前迈步而又退缩,所谓的看着,其实透过他在看自己的世界。他一直是个放不下的人,沉默而隐忍的活着,他没有追问过他的生活,但他不快乐因为他忘不了过去也没有资格在纽约憧憬未来,他对于他的过去和将来的生活只有死寂的沉默,我也不能替他回答,也不能给其他异乡人以答案,因为我也在苦苦追寻着。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七):異鄉人宣洩必備

  自从买了DVD机后,逛音像店变成我每天下班例行的项目;现在在选片也儘量都挑些不用大脑,欢乐无比的片子来看;而因为对这部片的片名好奇随手拿下来看了看,看了简介后不知那里来莫名的触动当下就决定买下来,儘管他是一部意义上;我们认知里的那种独立製作的得奖片。

  每日的零晨,当纽约这大都会都还没醒来,来自巴基斯坦的阿德玛就开始了他一天的生活,他气喘嘘嘘得推拉著他租来的铁皮早餐车从餐车总站中拉出,在曼哈顿的车流中穿梭,到了定点他开始等待第一个客人的到来,卖些培果咖啡茶等早餐。

  卖完早餐后,阿德玛在街上兜售色情光碟,抓紧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

  天色渐暗,他又要花一小时坐车回到布鲁克林的家,稍微休息后,换件衣服,拿上第二天要卖的录影带,再次出发,又是一小时车程,重新回到总站,拖拽出铁皮车,开始又一天的生活....

  这部片基本上没什么剧情,描述得就是这位外籍小贩在纽约生活日復一日的过程,或许说是一部记录片会更恰当;实际上,饰演阿德玛的演员就真的是一位早餐小贩;他在片中只是在扮演自己而已。

  导演用一种异常冷静的运镜方式来描述他的生活,除了每天赚钱之外,阿德玛的生活也有些苦恼:想要把儿子接回来住、孤单、经济问题等,都让不属於这个城市的他,显得更疏离。我们在片里看不到如伍迪艾伦电影里那种欢乐的纽约;而是以中下阶层人士,外来移民眼中那种生活除了工作,感受不到光鲜亮丽的纽约。

  在大城市中,从事基层工作的人群总是匆匆的与我们擦身而过,但是作为一个个的生命个体,他们从那来又往那去,有什么故事又处於一个什么样我们不了解的生活环境。故事的进行以及冰冷毫无情感的运镜似乎一直都在压抑著我们的情绪,等到片尾阿德玛糟遇丢车时,我们的情绪突然都炸开,一下子整个宣泄出来;还好我是独居,看到这里可以让我尽情哭得够。

  阿德玛遭遇这不幸后,只能从新再努力赚钱买一台车,还是重复著每天做的事。煮咖啡,烧水泡茶,摆放好麵包和甜甜圈,接待第一个顾客……

  於是我终於了解为什么我会买下这部片子,正如同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提到悲剧能使人宣泄。我流泪,也许只是宣泄我压抑已久的孤独,以及在这城市感到的疏离感。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八):摸摸良心,努努力……

  这是今年第二部观后让我感到很压抑的片子,第一部是《别让我走》。同样是表达无力、无助与无奈,《别》描述的是对生命本质的,《推》则描述的是对生活本身……

  看完这部片子,我想到的是两点:

  第一,无论何时也不要放着自己国家不待,跑到别的国家去当二等公民。

  第二,法律就是法律,规章就是规章,从来就没什么人性可讲,讲人性的不是法,也不是规。

  作为一个全无人士(无房、无车、无存款、无老公、无孩子、无美貌、无才华、甚至无健康)但有良心并且还算善良的普通人,我只能说,人在世上不好混,尽量过好每一天吧。

  或许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里都是推小车的人,那么,我们能怎么办,又能做什么?

  我想只有,摸摸良心,努努力,一步一步稳向前……

  另:或许全无是更好的状态吧,若连这个假名的我也是无,岂不更好……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九):世界的一个角落

  一部不长的电影,但是却有些味道。

  一个头发凌乱、胡子拉喳、神情忧郁的巴基斯坦男人,在纽约街头摆了一个推车每天早上卖咖啡、茶和早点。

  小车上写着“good morning" "have a nice day",贴着一个小小的犀牛贴纸。从不揭去。每天天不亮就准备好点心,推着小车来到街头,每天天黑了再推着空车穿过车流回到库房。然后拎着小煤气罐乘地铁回郊外的小窝。常常困乏地在地铁上睡着。

  一个人住。环境简陋。什么工都打,卖卖碟片、当当售票员。

  认识了一个常买早点的巴基斯坦移民。去他家做装潢零工。却被认出原来在国内是一个出过CD的歌手。却无意重返舞台。

  寂寞中,男人收养了一只流浪的幼猫,但不久就病死了。

  也认识了旁边一个卖报的西班牙小女孩,原来在国内做翻译,交往中揭晓男人曾经和妻子在一个小车里卖早点,但是一年前妻子去世,儿子也离他而去。没有交代原因,也许交代了也听不懂(有些对白是巴勒斯坦语)。

  卖报的女孩和他渐生情愫,但男人止步不前。直至女孩离开美国返回巴塞罗那。

  他攒了5000美元换了一辆新的手推车,却因为去买一支玩具而被偷了。同乡也不肯借钱给他。他只好再与别人合伙共一辆小车,从零开始工作攒钱。

  到最后,也没有交代他为什么要在女孩即将离开的那个清晨跑去买一个玩具,是送给她吗?

  他还会继续他的手推车生涯吗?还是会在沉思中去追寻新的生活?

  影片没有交代。嘎然而止。

  仿佛截取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的生活的一段。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故事,都有跌宕起伏、不为人知的故事。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机会去了解。

  这个电影提供了一个方式,一个视角。也许不能称之为电影,因为它记录了生活的一个小小角落。真实而平凡。

  2007-5-11

  《推手推车的男人》影评(十):untitled

  我走过那些街道,在灯火和路过的加长轿车里的跳舞音乐声中寻找我的身份,在别人的生活里找寻我的角色。在这之中,在无数次重复动作的执行和思维的活动之中我试图在其中寻找我自己的影子,生活的影子。我观察我自己,我行走的姿势,我在电车上的睡脸,当我遇见别人和他们说话时的反应,我想要从中找到正确的与错误的区分。但到头来,我发现一切都毫无意义,这毫不起眼的经验累积和自我认知都是毫无意义的。我曾经想要去寻找生活的真相,我渴望和等待新的生活经历在我的生命里流淌。我诉求每一个天亮以后的明天,我寻找真实,我也寻找假象,但我都将会离开,或许是因为我的羞怯,或许是因为我真正所感到适应的就是那份我曾经想要挣脱的宁静和黑暗,那片街角的风景和某个可以再次遇见的陌生人——我不会走进他们的生命里,当我扮演他们眼中的那个角色时他们不会对我有多余的好奇——这是否就是我想要的?我不能回答,它不会是一个可以能肯定或否决的答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推手推车的男人》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