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无瑕》是一部由迈克尔·莱德福执导,迈克尔·凯恩 / 黛米·摩尔 / 朗贝尔·维尔森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无瑕》影评(一):完美无瑕,来自人心的“钻”
——致我们终将舍得的《完美无瑕》
你终会明白,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嘎!
正是爱与恨的激化造就了他们的痴,
Who Will Always Be A Giver?Or A Taker?
舍,也许得。
得,然后舍。
亲临纷繁世相中的你我他,谁又能置身其外?
Well,How Can You Be Flawless?
须有舍。须有得。
一块美玉,虽貌似无暇,你又怎知她没历经这世间千载的沧海桑田?
一部佳片,虽貌似平淡,你又怎知她没承载这人间千般的浮沉况味?
《完美无瑕》影评(二):完美无暇—“你会知道外边的世界有多么精彩”
简单、轻松、带点小刺激和英式幽默,很值得让自己放松看看的片子。无关凯恩老爷子的偷窃技术和过程,结局是个happy ending就已经很美好啦~
整部片子最爱的还是它有着浓烈的英伦复古风,偏深绿色系的暗色调画面,女主的深邃眼眶、烈焰红唇,夹着烟的苍白手指,一身考究的职业套装,永远能听到脚踩高跟鞋的咚咚声响,这些都让人着迷。我欣赏这个女人的精致与优雅、知性和胆量。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影片中凯恩爷爷一直在这样的质问女主,同样也给这部轻松的片子增加了一些深刻和感悟。在那个年代,也许女人在社会的地位很难提高,所以女主无奈的通过这样的方式,给社会和现实发起深深的叛逆和反抗。最后也用赎金找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精彩,去资助那些困难和疾病的人们,耗时40年,摆脱了枷锁得到了自己内心的自由。
现如今时代给了女人地位的提升,同样也对女人的要求更高,事业、生活、家庭、内涵每一样都需要尽善尽美。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你会发现得与失其实并没那么重要,生活的历练教会给人的原来是一份淡然的心境和一份承担的勇气。一个女人,无论选择成为一个以事业为重的女强人,还是成为一个以家庭为重的贤妻良母,哪一种生活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得不断的完善自己,兴趣爱好、高尚的情操、感恩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的爱身边的人,才能更好的被爱。所以无论生活赋予了你什么,都不必执着于当下,站在阳光照耀的地方,才能更接近幸福!
《完美无瑕》影评(三):《完美无瑕》
好久没看过迈克尔·莱德福Michael Radford的电影了,上个世纪的好几部影片还是很不错的。
黛咪·摩尔 Demi Moore这几年的选片都还不错,虽然在角色塑造上她还是有点单调,但是看着她老去的脸在银幕上自然的出现还是比起那些已经过气前一线女星仍旧耍嫩来得舒服。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还是一如既往的稳住全片的基调和水准。
虽然个别关键情节经不起推敲,但整个剧情推进不紧不慢,有点悬念、有点启发,本身盗窃本身也不是关键,所以剧本整体还算可以。对权势、穷凶极恶的商人的报复没有什么新鲜,不过对上世纪中期职场女性待遇的涉及有点意思。
2008-06-30
《完美无瑕》影评(四):人性本善
有了1亿英镑会发生什么?生活、工作、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因此改变么?其实早年的各种教育,对生活、工作的认知都已让一个人有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影片中揭露的是普通人,也可以说是善良的人,她一步步的觉醒,内心的挣扎与反抗,逐渐将1亿英镑回馈社会,并将那颗168克拉的钻石送给采访她的记者之后,她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与解脱,那是她丢弃的最后一份虚荣。
人都会犯错,也会因为工作生活中的不公消沉或产生报复心态,清洁工在钻石公司蛰伏了15年,为了他亡妻曾遭受的不公而报复,而他最终的确得到了2吨钻石的赎金——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也恪守承诺将1亿英镑存入女主角的银行账户,后来消失无踪,但他间接害死爵士,影片没有宣扬他这种被冠以“神偷”的行径,反而借助女主角内心挣扎到觉醒批判了这种行为,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肯定,至少不会让青少年对偷窃产生崇拜。
女主角帮助了清洁工,她也是在报复心态下,又加上清洁工的挑唆,当然还有爱财之心作用,她偷窃了保险门的密码,但随之内心的恐惧与挣扎就一直伴随着她,那是罪恶感使然,爵士死后又有良心的谴责。
我敬佩女主角的勇气。谁能无错?
《完美无瑕》影评(五):幸好那个侦探爱上了这个熟女,否则一切都将流产
那个侦探虽然高,但是很瘦,一看就是个精干的人,想对付这种人,我们的女主角可是稍逊一筹。其实那个侦探发现女主角和清洁工在楼道里说话后,就对这两个人有怀疑,但是女主角是个熟女,离婚已成单身的侦探对她已经意乱情迷了。
南非之钻是清洁工老头用包裹的形式寄给他的律师,律师再交给钻石公司的Boss,Boss应该以证物的形式交给侦探,可是最后女主角在下水道的转角处捡到它,这说明那个侦探早就来过下水道。女主角最后裹着毛毯坐在下水道的台阶上和侦探说话,侦探说完转身走了,女主角马上摸出南非之钻若有所思,那时她也明白了,侦探早就来过下水道。
侦探如果找到这批钻石,有5%的酬劳,但是他知道钻石藏在下水道却没有讲出来,最后把功劳让熟女来承担,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他爱上她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的,是他第一次去她的办公室谈话调查时看到那一双美腿开始的。
一部电影里有很多人,主角就那么几个。根据主角的特点可以为电影分分类。一类是讲述平凡人的,有喜有悲有苦有乐,让我们看清人的真实存在。一类是讲述变形人的,或大奸大恶,或挣扎沦丧,让我们看清人性固有的缺陷。还有一类是讲述高尚人的,让我们知道人原来还是有理想的可以被改造的动物。
麦克凯恩饰演的清洁工胡布斯就是这样一个高尚的人,和他在哈里布朗的形象类似,都是一个能把坏事做成好事的人。也许现实中很少有这样的人,但我们还是为他感动,会发自内心的尊敬他爱戴他。奎恩小姐最终也在他的影响下,成了一个GIVER ,不再是那个一心只想往上爬的TAKER。偶尔我也会做一个小小的GIVER,多少还是能够给我带来一点帮助别人的快乐。但我也许永远只能做一个TAKER了。智商,人性让我只能是这样一个碌碌无为永远只为自己的普通人。
再说,象巴菲特、盖茨这样伟大的世界级的GIVER全球又能有几个呢?
《完美无瑕》影评(七):雪耻漫道
电影《完美无瑕》以一个女记者的采访展开,如《铁达尼号》的开头。女记者与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尽是代沟,女记者仿佛是90后的,活泼俏皮,女主人公则是历尽世事,一脸沧桑。电影主题是复仇,但是其中又夹杂着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崛起的往事。导演不显山露水地表达出对社会特别的洞察力。出色的导演不亚于社会学家,这样他讲述的故事才能够反映一个时代。如《教父》、《美国往事》、《乱世佳人》,这些作品透露着时代的特性。看之,则如身临其境。看电影的好处是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随着荧幕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不同时空的人生。
《完美无瑕》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清洁工,保险公司的高管的贪婪致使其夫人延误治疗而病逝,于是与被排挤的女主人公联手复仇。构思精巧,看之跌宕起伏,令人欲罢不能。高手在民间,一位清洁工为了替爱妻复仇,横扫众社会精英,公司高管、资本家、侦探,尽在其盘算之中。故事的好看在于出人意料之外,如金庸笔下的扫地僧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相较而言,《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精英复仇,银行家在身陷囹圄之际,设计把典狱长绳之以法,且越狱成功,无比励志。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是中国的古语,放之世界依然成立。大仲马的《基督山恩仇记》则是西方复仇文学的典范。得罪小人,“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得罪君子,“血溅五步”。同样,得罪君王,可能致亡国之灾。如越王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如楚霸王项羽,“亡秦必楚”;如成吉思汗,一怒灭西夏国;如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复仇。
《完美无瑕》影评(八):关键在于好看度和意义并存
真的是无意间淘到的这部电影。不知道当年它刚出炉时得到的是怎样的回应?是口碑好,还是票房好,还是全都一般般……无论它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评价和结果,我都是支持这类型片子的。我非常憎恨那种得到学院好评,可是却令普通观众难以理解,无法看懂的电影。与之相比,我宁愿看那种直冲商业价值去的电影,至少口味是迎合大众的,商业片也有很多很多很多成功的典范,在这里就不举例了。
我承认自己肤浅,我愿意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看一部仅有娱乐价值的电影,却不会把同样的时间花在没有剧情但很有口碑的片子上。相信这一点在我上一篇关于通天塔的影评中已经表露无疑。
一个有能力肯上进有拼搏精神的独立女性,一个无比聪明的痴情old man,故事就从他们开始。也许有人会觉得剧本神话了那个老人,每一步的发展都是由他决定的,都是在他的计划之中的,不过看电影看的不就是神话嘛?如果把每个人每天的生活当做主题,确实是真实了,但一定没观众。我们需要神话,就像我们需要童话一样。我们同样需要英雄主义,那些我们自己做不到的,现实生活不允许的,电影来帮我们实现完成,这不就是电影的意义吗?至少这是我看电影的意义。
flawless,一部片如其名的电影,非常好看,很有意义。
《完美无瑕》影评(九):second sex
看到末尾都没意识到,这时demi moore啊,尽管开头字幕都看到有,可见走神的多么专注。也可能因为片子有另外的引人之处。比方说那个马桶抽完剩下来的非洲之心,就太黑色,太顽皮了。
做到高位的女人,应该不是那个样子的,或者在我想象中不该是那个样子的。那么轻易的被一个janitor talked into,那么容易panic,那么容易紧张,那么容易惊慌失措,稍有风吹草动就想turn self in。她的确是聪明的,可以领会别人的意图,可以非常reasonable的想见事情的来龙去脉,可能的走向,当下对自己最优地选择。反正每个细节都“天衣无缝”。可在这聪明之上,仿佛缺少点什么,一种大的东西,还不仅仅是智慧。千古以来被反复证明的一个格局,在这里又得到了应验,这女人尽管很强大很高端,可还是脆弱,情绪化,目光短浅。
我似乎也要慢慢接受这样一种格局了,世界确实是这样的,古有圣人说,近之不逊,远之则怨,莎士比亚说,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片中laura说beating boys won't make you popular.
这个片是这样一种设定,这个不放弃奋斗的女人,已经很高,却不能在更高,这一点深深伤害着她——不管她承认不承认,这个女人拒绝了很多男人,然后38还独着身,这个女人虽然聪明,坚韧,实际上永远在这个男人的世界之外,要被解雇都完全蒙在鼓里,需要一个最底层打扫垃圾的老头来提点生活。而这个老头,这十五年,或者说这一辈子实际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爱一个人——他的妻子。从相聚到相离,有悲伤有痛苦,有愤怒,有仇恨,最终变成一种执着。虽然这些都不是片子明说出来的,但我看到了。这执着大概才是使得这么一个卑微的清洁工,足以凌驾聪明的女高管,经验丰富的调查员,乃至整个庞大的伦敦钻石,直至这个利益勾结的大系统。
当然片中有另一类男人,就是那些光鲜的,手握金钱和权力的大人物,他们确实掌握着世界,正是他们定义了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是男人的世界,但是他们却虚妄伪善,贪婪冷酷,这大概也是要take这个世界必备的素质,成或败,只是个人的事情,这套体系就是如此运转的,在信笺上下never give up,work harder, you will win的laura是永远不可能win的。
不过,这只是这个片子营造出来的结构的一部分,男人确实掌控着这个世界,而另一部分也并不意外的正是,男人将这个世界奉上给女人。就如同那些钻石,从怎样的血与泪中得来,经过怎样的打磨,在这些庞大的买卖中如何流转,为多少男人挣得多少财富,最终还是要戴到某个女人的手上,幸运的或是不幸的,闪烁出它无上的光芒——那才是它的final destiny,才是钻石之所以要存在的终极意义;那个一人搬空了整个保险库,眼都不眨冲走成吨钻石,送回非洲之心作见证的老头,也把一亿英镑全给了这个女人。这么去看的话,男人就像是工具一样,他们要更强的体力,更远的vision,是为了征服这个物的世界,而从这个物的世界挣来的东西,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要给女人。
至少这个片子是重复表达了这样一种结构,尽管不是那么明显的。明显的是我已经打算完全接受这样一种结构。虽然这里面还是会有很复杂的情况。有时候,有些女人也被当成了“物”,所以会成为被征服的对象,所以会遇到另外一种对待,也许从数量上来说,这反而成了更普遍的情况。面对这样一种世界的结构,好像很多时候你必须真的这么去对待,才能稍稍把握住一点世界的节奏。你不必要太尊重,或者太在乎女人,她们可能分两种,或者有两种mode,要么就是像男人一样的状态,跟你一样干活,挣这物的世界,要么就是切回等待男人奉上世界的状态,前一种状态,她或许需要尊重,认可,承认,乃至平等之类;后一种状态,她要的大概是另外一类东西,是什么我却不敢肯定了。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我始终还是觉得我搞不清女人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去想去猜。比如laura保留到最后才给出的那颗钻石,她说那是她的last vanity。这个全片的女主角在这一刻变得非常单薄而悲哀起来,片中没说她后来有了男人没有,看上去不像有,她有的是偷来的举世无双的钻石,她保留着这钻石却不是因为是谁送的,经过时间而珍贵的相关回忆,而只是因这钻石本身的珍稀而来的对其拥有的虚荣。这女人一辈子前前后后,这么折腾,工作,用四十年时间花掉1亿英镑究竟算什么呢,与那个清洁工老头的死去的妻子相比,女人更愿意拥有哪一样生活呢。
当然,人的贪婪注定了我们既想要一亿英镑也要有老头那样的真爱,或者说有了一亿英镑就能拥有很多了,应该更容易得到其他想要得东西。世界就是这样构筑运转起来的,钱的力量仅次于上帝,所以我们不得不建立起这样的“理性”,当然能有钱比没钱好,这个不分男女,虽然有钱的目的可能不一样。有钱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到底是怎样,是更尊重一些,还是更不尊重一些,就不知道了,但猜想,总该会有更多一点信心吧。只是深究一下还是会想不清楚,尊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如果是与对其他功成名就男人的尊重一样,那么你需要也有相当的成就,如果是因为你是女人所以需要某种到现在还没搞清楚的“对女性的尊重”的尊重,那么很容易就陷入逻辑和现实的双重悖论。
所以sex这件事,应该是没有什么对等的,总有上和下,第一和第二,或者阴和阳,主与从。如果只是从现实(统计学意义)来看,女人总是second sex,然后拓展一下也没关系,男男,女女也好,具体到case by case也好,总有一方是扮演第一性的角色,而另一方扮演第二性的角色,哪怕两人可以马上互换角色,也不影响这种运行机制。世界如果是有性的分野的,那么也是这样才有趣,也才能存续。
我想我的性别意识不清楚大概根源就在于老想构造一种完全对等的结构,好像可以用“我们”抹煞first和second的区别,所以屡屡陷入困局,卡在世界的缝隙,不得解脱。其实并无好坏优劣,first or second只是大自然的安排,你若要做first,你便要有老头那样的心智和毅力,计划安排一切,并实现,当然你要实现的并不一定是老头那件事了。如果你要做second,就安心等着有人往你帐户存钱好了,因为你要相信这世上有种叫做缘分得东西。
《完美无瑕》影评(十):Mr.Hobbs
看完电影我的疑问就是,Mr.Hobbs以前是干嘛的?他当了London Diamond的夜间清洁工是因为他想白天照顾妻子,而不是因为他只能当个清洁工。再加上Michael Caine注定就是演一个老谋深算的料,所以怎么看他都是个厉害角色。
看了去年两部电影都有Moore,两部里面她的角色都差不多——固执的女强人。甚至总有点被人耍的感觉:Mr.Brooks把她领着团团转,但最后也帮了她;可以说Mr.Hobbs利用了她,但同样没有害她,并且帮她领悟到了大多数人一辈子无法领悟的东西。
另外很喜欢电影的音乐,这部电影更让我坚定了去英伦三岛看看的想法,并且激起我回顾五六十年代老电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