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慈禧》是一部由范秀明执导,丛珊 / 何晴 / 翁家明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戏说慈禧》影评(一):最美丽的情感总是藏在梦背后
片尾曲--曾淑勤
情生意动
———————————————
最美丽的情感总是藏在梦背后
别触动它一碰就凋落
花谢落后连北风都会寂寞
心如潮起潮落愁已锁住眉头
如果要我将你一生写成一首诗
我不写梦只写你的手
青春如酒醉了把你手紧握
带你看山看河看我情生心头
以为自己心已尘封
谁知窗外春意浓
依然被情愁惹得眼朦胧
守着你是我不是风
深情意重
一生守候着不会移动
《戏说慈禧》影评(二):短评
这部 戏说慈禧 是1992年的片子了
虽然我小时候电视上经常播
但是小时候不爱看政治
爱情戏很多的 戏说乾隆 倒是看过很多遍XD
丛珊——慈禧太后
何晴——慈安太后
姬玉(即87央视版红楼梦妙玉)——恭王福晋
马景涛——肃顺
翁家明——咸丰帝(我觉得翁家明长得好像何晟铭啊!刚开始还以为是父子XD)
黄文豪——醇王等等
以上几个人是我觉得演技最好的
阵容超级强大><
女主角丛珊和何晴都是大陆人
这部算是比较符合历史的剧了
戏说成分不算过分
当然也有借鉴野史啦
洗白有
还好不非常过分
(毕竟是女主角嘛
不稍微洗白一点观众无法接受XD)
里面对於一些历史事件也有比较准确的描述
看到剧中说林则徐是好官
可惜死了的时候
真的很伤心Q Q
缺点是有点拖戏
慈禧进宫前的日子拍得有点久
次要人物的剧情也有点多
如果把62集压缩成40集就正好了
关键是丛珊演的慈禧太好了!!!
她虽然没有何晴美
但演技绝对没话说
她和 武则天 中的刘晓庆一样
演少女时代并不特别出色
但是演老年慈禧简直不能更合适了!><
不愧是中戏毕业的
服饰挺好看的
慈禧和慈安的衣服头饰都有好几套
搭配也美
可惜片源太早了
颜色不够鲜亮
记忆很深的地方是咸丰帝驾崩之後
慈禧慈安把鬓边的一簇头发剪短了
编了个小麻花辫
(何晴这麽打扮实在太正啦!>///<
说她是古装第一美女绝对没错!)
片头片尾也很美
还有大陆版的片尾曲情生意动
词曲都是特别为剧写的
我不喜欢现在台剧的片头片尾
都是打歌
好的剧应该是连片头片尾都能增色~
比如步步惊心和甄嬛传XD
片头曲 帘後
片尾曲 传说
大陆版片尾曲 情生意动
1992年的剧
那时候横店影城还没建起来呢
剧中有很多紫禁城和颐和园的场景
我有看到石船
所以应该是真的
还有很多场真实的雪景
当时台湾剧组真有钱啊
拉到大陆拍了不少片段
还能租用故宫颐和园...
现在都不可能在电视剧中看见真实的故宫噜~
当年的台湾古装剧的水准这麽高
可惜现在都没有了:(
《戏说慈禧》影评(三):世人看我一帘相隔,看不到我眉头深锁
当真是沧海遗珠!导致我非常想把这部砸到隔壁《一把青》的场子,让人看看台湾影剧当年的功架与气势——然而罢了罢了,不能作九斤老太状,纵然我是这么一厢情愿地惦记外省人的台湾。另,儿时记忆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后来看吕中老师的慈禧在西行途中跟荣中堂撒娇,都不禁觉得”对啊对啊荣禄是她老情人了”,又有嘉顺皇后被恶婆婆百般刻薄萌了死志,慈禧那句“她不是厌食,而是厌世”,印象最是深刻。 两位编剧可了不得了,老古话一句句娓娓道来,竟让人从台湾(的)国(语)配(音)里听出了京城的韵味。有丫鬟对慈禧说,“要死不要穷,要穷不要病”;又有慈禧劝诫沉溺声色的咸丰,说“糖只有这么甜,盐只有这么咸“,简直妙极。军机大臣们每日打机锋,由太平天国直至庚子国乱,交代剧情从来点到为止,绝不罗嗦。台湾当年真有人才,如今两位编剧皆已作古,其中一位是在上海意外坠亡的刘雪华夫婿邓育昆。 剧本好,以”戏说”为名却处处契合史料,服化道考究,人物也饱满。咸丰帝自有他风流自赏、贪图逸乐的一面,但他的底色是面对皇朝衰败的无力感,十足是部分史家所称“以酒色自戕”;另一方面咸丰多情,对妻妾(丽妃竟然是香蕉船姐姐……)、独子、兄弟、养母、国家、朝臣的情感真是又复杂又纠结。慈禧那段跟荣禄的初恋……当然还是删了好,然而她初入宫不得召幸,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时猛然闪回少年亲热戏,铺排得也是好。丛珊的慈禧内敛,全然不是“一代妖后”式的张牙舞爪,这版老佛爷的野心、权欲与乖戾之气藏得极深,因此更有味道。至于慈安,我只想说: 也长得太好看了吧!!!!!!!!!! 好了,其实东太后的人设特别有意思,然而多数时候何晴老师一出场,我能思考的问题仅限于“唔……造化真是神奇”,“不知道何老师爸妈啥样子”,“长成这样,恃靓行凶真不过分”,“只有这个包惜弱才能展开射雕的故事”等等问题。开头里咸丰册封皇后,慈安着朝服上殿,接过册封文书后抬起头来,眼眶带泪,莫大的欣喜感激全靠眼神表达,啊何老师你长得那么好看干嘛还要演技这么好啦!后来咸丰嫌弃慈禧刚硬如男子,慈安又絮叨得像个妈,整天跑去找香蕉船姐姐,我忍不住觉得他眼瞎…… 说回正题,慈安的人设有意思,是因为她既如史书所述忠厚柔弱,在关键时刻却显出心机手段,需要怼慈禧时也很能怼到要害(大概是这版东太后实在太美了,连这些时候我都觉得是一种反差萌)!一手养大的同治帝崩了,慈安伤心之余也施施然跑去提醒嘉顺皇后,说你先别忙着伤心,赶快过继个小孩自己当太后才是正经——啊?您不是“讷讷不能言”吗?后来慈禧病重不能理政(剧中居然隐讳地表示慈禧是小产了……),慈安更三天两头跑去打探说你快点好起来吧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了啊……一想到这位东太后大概跟我一样好逸恶劳不爱上班,我就更喜欢她了!后来她当着慈禧面烧密诏,都给我一种领导收买人心的感觉哈哈哈哈。 这部戏的厚重感不输大陆历史剧,编剧有莫大功劳,大陆演员更撑起半壁江山,难得却是港台演员也可圈可点:青涩的翁家明面对丛珊何晴,毫不输势;鬼子六与肃老六更不用说;嘉顺皇后是当年亚视小演员,统共也没演几部戏,和同治帝和小儿女情态也抓得好;真要说的话,光绪与珍妃反而有点……尬。历史剧里的自由恋爱全是鬼扯,所以什么小男友荣禄、老七和慈禧妹妹拍拖戏、包括鬼子六和妙玉姊姊的生离死别,随便看看就好。相反,咸丰对慈禧由热络到疏远,又终究顾念旧情不愿效勾弋夫人之事,到临别托孤,反而更真实可取。然后……反正也是港台剧的传统,配了非常“自由恋爱”风的主题及片尾曲(词曲写得极好,是我心心念念不可或忘之旧时台湾!),配搭这部以名为戏说、实则考究的历史剧,别有一番滋味。 世人看我一帘相隔,看不到我眉头深锁。写给历史上的孝钦显只怕都够。 (发这篇评论时莫名遭受豆瓣审查,大光其火。细究下来,无非是提到对岸的国语配音时少打了几个字。豆瓣既然声称是人工审查,那么审查人员文化素质之低、态度之粗暴实在是贻笑大方。这也怪不得你们,自我审查是症状而非病因,病因是权力的无知、慵懒与傲慢,自上而下。)
《戏说慈禧》影评(四):不说悲,不说愁,一生故事独自守;不辨情,不辨忧,往事累累沉不动
20年前看过的剧,近来又翻出来看了一遍,何晴的颜,丛珊的气场,无敌了。原来学地理的时候一直分不清楚是左东右西还是左西右东,后来一回想,垂帘的时候,慈安坐右边,慈禧坐左边,自然是左西右东不会错了,看电视还是有好处的=]剧中咸丰一朝的演员均色艺俱佳,同治和光绪两朝的演员就拉下了几个档。估摸着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一朝后宫妃,需要的演员数量是多了点,所以质素难以保证。虽然框了个戏说的名头,但是个人觉得其实很多地方的剧情比其他以慈禧为主角的影视作品都要靠谱,当然与荣禄的绯闻就按下不提了,其他都是与恭亲王绯闻来着……原来看的时候还没什么,现在看突然觉得台词带有那个年代台湾古装戏特有的色彩,喜欢句尾咬句头,前几集尤为突出啊,感觉很有趣。整体来说,虽以戏说为名,但各项礼仪、场景布置、道具都可称得上严谨,片头片尾的配曲也是词曲无比熨帖主题,近十年未有超出者。插个花,恭亲王福晋瞅着跟甄嬛里的欣贵人咋这么像哩,不会是一个人吧,十几年过去了,容貌如初未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