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母亲》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3-22 03:34: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母亲》观后感精选10篇

  《母亲》是一部由奉俊昊执导,金惠子 / 元斌 / 晋久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亲》观后感(一):罪与恶

  《母亲》并不是一部特别复杂的作品,但在为它写影评的时候却引起了很多超越它本身的东西。《母亲》中最具张力的是罪与恶。前者从神、传统、法律中引申而来,而后者来源于道德感。前者与后者的是相互影响的,而不是独立的,但是为了便于讨论。做这样的区分还是必要。

  神不仅指基督、佛陀、阿拉,也包括希腊众神,中国所谓的“天”“道”的超验存在。神的存在是摆脱追问的需要,因为神本身即是不言而喻的,不证自明的。这对于理性来说是万物的开端,是因果链的尽头。神的谕令,神对人类的教导是判定罪与非罪的源头,正是神的交易使得人懂得弑母、杀兄、人相残是一种罪。在这之前,人在人眼中视同客体,杀人如杀猎物即是将人视作物,而猎杀动物则是自然的法则。从动物中脱离出来,寻求自己独特性意义所在的人类从神眼中找到了赋予自我的独特性,从“活着”中挣脱出来获得“意义”。可以说人只有认识到神才会产生人。原始的罪感不是产生于人的“良心”,而只有神才能指认何为罪。同神相比,拟制是神称作“自然”。自然法的存在显得更弱,但其更突显了“神”存在的重要性。当哲学家们为无神论和形形色色互不相容的宗教而苦恼的时刻。泛指的、无原型的自然法充任了这一角色。同神判定人杀人为罪,自然法也不允许人杀人,而将之视为“罪”。参演的“天”“老天爷”也是如此,当热门追索罪的起源,诉诸上天。即使世界仅余两人,一人杀另一人,使他人的在场彻底不可能,也无法抹去罪。这种罪是永恒的,人的死去、存活、改造都无法消去。以至于它成为人们寄望遏制罪恶发生的最后屏障。当由人创制的习俗、法律全部失语时,唯一能够引起人的存在确认人之为人的就只剩下神。当法律、习俗的威胁消失以后,是母亲陷入负罪状态仅剩“神”,折磨她的是发生了的神判为罪的行为,这无法消去的罪是她作为人的唯一证据(一旦她认为无罪了,那么她就丧失了为人的资格,每一次灵魂的折磨与其说是地狱不如说是拯救,拯救她免于成为动物或撒旦)。

  神的存在可能是传统的一部分,但传统作为历史的复合物是不依赖神的。传统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概念,正如历史的部分被视为传统而另外的部分被视为理应被抛弃的东西。甚至,传统在被言说的那一刻才能被形成。历史的事件、典籍、传说源源不断为传统提供基础。仅仅事件的发生、典籍的书写、传说的流传就是证明某一种行为,某一种状况为罪。如子曰、诗云,历史上的弑父、弑君、弑母本身成为历史继承者们判定罪与罚的依据。但是在普通的未曾受现代性洗礼的人中,传统仍具有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这种传统可能是在今天被视为“歧视”“偏见”的发源地。例如对“杀人犯”亲属的攻击、孤立与贬低。传统的永恒性由于历史事件的限制而显得短暂,即使古老到追溯到千年前,同永恒相比仍是沧海一粟。(忽略另一个趋势也是不公平,随着自由主义者的复古,珍视传统与历史,将经验置于理性之上的思潮也有回流的趋势,但已经被现代性摧毁的“传统”恐怕无力再护肤其本身的影响,更不用说“现代”本身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而弥漫整部电影的恶更是加重了罪的重量。殴打未定罪的犯罪者的家属,用暴力逼迫学生提供信息,用米交易未成年人的性,草率结案的警察,不愿出力只管便利的律师,顾自喝米酒的祖母。这一切都激昂社会的肮脏袒露无余。

  电影的叙事结构固然同其他“好”电影一样精彩,但不甚突出,在一、二流作品中属于尽了本分的类型。

  舞,动其容也。

  《母亲》的力量展现在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舞里,母亲看是没学过舞的,于是舞发于心,形于容。

  母亲的舞从低点上看正是母亲杀了知情人后逃离时经过的荒草地。之前的走向镜头的行动同片中逃离杀人现场是一样的。但是在电影中,母亲并没有在这里跳舞,而且电影中的母亲的衣服是脏的,开头却是干净的。因此,开头的舞不是影片中的据需而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之所以将它放在同一片草地上,原因可能是交代舞的背景。(从理论上看,从前到后的观看顺序使得开头的舞成为铺垫,但从全片结构上,后面的杀人逃离才是舞的铺垫),如果考虑再看一遍的可能性,开头的舞便是展现导演意图的重要部分。将意图展现出来的是老演员金惠子。例行赞美一遍她的出色是应该的。由于瞬间的激情,母亲锤杀了拾荒老汉,冷静虽然取代了最初的惶恐。但杀人的罪却永远留在了她的肩上。她越是清醒地销毁证据,越是增添罪的重量。罪感被压抑在理性之下,然而不得不通过颜面才能短暂的被忘却,掩面而笑是一瞬的忘却。当手离开眼时,母亲顿时被自己犯下的罪震惊了,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恶,不得不遮住自己的嘴掩饰随之而来的恐惧。情绪平复之后的母亲知识冷漠的跳着舞,这种平静塑造了一种可怖的气氛。

  与开头的舞相比,最后的舞的爆发力更强。这既得益于导演对光线的调度,也有赖于剧情的再推进,儿子发现了遗留在现场的针灸盒,尽管没有指向骇人的谋杀,但给母亲罪感的复苏提供了一个契机。而这一次,她无法再通过自我意识压制住罪感,而不得不求助于那个可以让人忘却恐怖回忆的穴位。这个穴位有没有起作用?我倾向于认为没有起作用。不是针灸能使人忘却,而是母亲试图通过这一行动树立一道抵制罪感的屏障。针灸是她其欺骗自己的道具,但正如最后那段舞所展现的狂乱一样,这只不过是给她的自我欺骗再加上一个欺骗,假装自己受了身体的欺骗而忘掉了罪恶。这种精神状态反映在不断晃动的光线上,通过导演的手段,一样的光晕不断的在镜头中移动,车中其他人的舞动似乎要被光晕盖掉,而母亲则打算隐没在人群中。假装自己受了身体的欺骗这一行动却使别人的在场如地狱一般。她时时刻刻从他者身上发现自己的伪装,每个人的在场都逼迫她伪装地更深些,以至于她“消失了”。“她”是作为伪装的存在,而这存在却要取代她成为母亲。这正是狂乱的精华所值啊,并不是无指向性无意识去展现自我,而是在展现中消灭了自我的人格。一旦消去了这个人格,这个人格背负的罪恶也消失了,母亲可以从神的罪罚中解脱出来,而代价就是用伪装的人格消灭自我。影片在这里染上了神的光芒,罪恶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得到救赎的却是另一个灵魂。

  《母亲》观后感(二):尖叫是女人的武器

  早上醒了,想起这几天的事,憋屈难受,突然想起来《母亲》(2009)里泰宇想起来母亲要杀死他时金惠子的一声尖叫。找出来这部电影重温,再次听到那声尖叫的时候,眼眶不能自禁地湿润了。这声尖叫的意思是什么?是凄惨?是绝望?还是说伪装?常常告诫自己别轻易觉得你真的了解别人,当我以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分析别人,并以此得意洋洋的时候,实际上浅薄又易错。

  尖叫的内涵是什么?见仁见智。尖叫能成为一件武器。确定无疑。

  尖叫是件武器,并且是女人的武器。因为社会的制约,男人大多克制;因为生理的制约,叫也成不了尖叫。因此,尖叫成了女人的专属武器,进可攻,退可守,最重要的是可以发泄。类似的还有《欲望号街车》(1951)里,Blanche对Mitch歇斯底里地喊道:"Go,then! Get out of here. Quick, before I start screaming. Screaming! Screaming!"尖叫与苦难的女人相傍相依,即使不能成为她们反抗压迫的武器,也能成为她们发泄苦闷的武器。

  发泄苦闷可能并不会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对个人来说,却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她能活得下去,不被憋屈死。

  发泄的方式也并非只有尖叫这一种,《母亲》中还展示了另外一种发泄的方式:舞蹈,或者说艺术。舞蹈与尖叫,二者比较起来,其实前者更打动我,伴着音乐的疯癫舞蹈,像是生命在皮囊里冲撞。这部电影以舞蹈开头,又以舞蹈结尾,开头的舞蹈还有点克制,动作不大,结尾时则强烈很多,剧烈而又富含美感的甩头,将生命的力量甩得淋漓尽致。艺术有门槛,尖叫则与生俱来,同时相较于舞蹈等艺术而言,尖叫所需付出的成本最小,而获得的收益最佳,或者把对方吓住,或者没把对方吓住,却能获得旁观者的同情。Blanche就用尖叫吓走了Mitch,同时路人又纷纷关切"Are you all right,lady?"

  《母亲》观后感(三):母爱,毛骨悚然

  不同于国内常见的表现母爱的形式,奉俊昊导演用一种极其现实,极其残酷的母爱告诉观众,爱也会让人疯狂。

  前半段看下来一直觉得泰宇是被冤枉的,当了替罪的羔羊,虽然一直抱着为什么把死者放在的房子高处的疑问,如果情节一直是这样发展,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傻儿子成功洗脱罪名,那也就沦为一般的片子了,任何国内的导演都可以拍出来了,奉大导演成功的刻画了一个令人尊敬的母亲蜕变成一个杀人凶手的残酷过程,虽然觉得 母亲杀人的那一刻真的是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不过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前面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甚至耗费了所有的积蓄,负债累累,换了谁也会不甘心,更何况是曾经想和孩子一同去死的孩子,求生的意识之强必然是可想而知的。

  当两个杀人凶手在一个屋檐下 温馨的吃饭 是不是有点太讽刺了,难道因为爱就可以宽容他们杀人的行为吗?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就算是那个收破烂的人,尽管他没有一个爱他的母亲 难道他就一定要死吗?还有那个JP,都是傻子,没有一个爱他的母亲,大概是一直只能背负着罪名了吧。

  导演在这部电影也折射了很多韩国的社会现实,用苹果的刑求的警察,爱占便宜无能的律师,歧视残疾人的酒店老伴娘,道貌岸然的教授,让人看不到韩国这个社会一点人情味,每个人都在吸别人的血来维持自己生命。

  全片看不到任何一个人对泰宇的一点关爱,不管是在监狱,抑或是视之味最好朋友的镇泰,何尝不是在利用他,出了事让泰宇来顶罪,最后变成一个可怜母亲的负担,不然我觉得按照母亲的医术 不至于会活得那么差,整个社会都在吸这对善良可怜母子的血,然后 弱小的人最终也终于还是反击了。

  好了,还是回到电影的主题,母爱,爱到底是什么,真的是不让自己的孩子不受一点伤吗,诚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然而,母亲没有教会傻儿子如何去面对人们的嘲讽,告诉儿子别人打他一拳然后要返回给别人两圈。母亲才是真正杀害那个女学生的凶手吧,为什么不能善意得面对这个世界呢,也许母亲也是早已看透了那个社会,知道弱小就会被伤害的道理吧,尽管他对人都是低三下四的,不管是对警察,还是需要需要针灸的病人,而她不希望自己孩子这样。

  看到母亲切这药材,隔着街望着孩子的眼神,想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微笑着盯着我的样子,我读懂了母亲眼里的爱。

  泰宇永远在母亲的保护伞下活着,何尝又不是一种悲剧呢,这么大了还和母亲睡在一起,撒尿的时候还要母亲喂药 他还会不会继续杀害一个骂他是傻子的人呢。

  母亲最后把一根针刺入了大腿里,我不懂穴位,不知道用意,也许疼痛可以暂时忘了心里的愧疚。杀人犯母亲穿越了大巴车的走廊,在逆光中肆意狂舞,多么任性的母爱。好像片中没有交代母亲的名字,每一个母亲都有可能变成一个杀人凶手吧。

  《母亲》观后感(四):可怜又可恨的爱

  好的演员,好的演技,好的导演,一般的编剧。看完这部令人纠结的剧我的第一感想。

  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要设置那么多看来是不正常的人设,在这部剧来说应该是一个败笔。为什么不用正常的人设,在正常的人格中通过剧情的推进再暴露分裂的人性,这样才能更深刻的让观众审视自己。其实完全没必要觉得观众都是傻的,不知道这部作品想表达的意思,而把剧中的社会表述的那么明显。

  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爱,这是永远歌颂的,这部电影里把这种爱表现的淋淋尽致,体现出母亲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母亲的全部的世界,都只有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这是导演所歌颂的么?

  我想不是,这是导演想批判的。电影里把母亲的爱放大了极致。所以男主的所有行为都是来自对这份爱的反抗与证明自己。

  其实这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只是爱着母亲自己。

  小时候,逃避现实,喝农药,为了孩子不受罪,让孩子一起喝。长大后,儿子所有的一切,都安排,照顾周全,就连睡觉都一起。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是不是跟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很像。为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不让孩子做家务,等等这样的行为。美其名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这不过都是为了每个人心里的那份自爱。

  你所给予的,你所不知回报所做的,不过是每个人心里因自爱,而不自觉的行为反映。

  这是来自每个细胞的基因本性。不需要去回避,而是学会控制,保持度与距离。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只是彼此连接的关系,而不是另一个我或者你!

  《母亲》观后感(五):一个平凡普通的母亲

  听多了大义灭亲的母亲,听惯了岳母刺字的故事,来看看一个平凡普通的母亲……

  所谓母亲,对待历经十月怀胎后诞下的儿子,即使他天生痴呆,即使他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她都会一如既往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她不是是非不分,她不是没有犹豫,她的内心自始至终都在挣扎……

  在小时候,看到自己儿子痴呆,竟然想到要杀死儿子提前结束儿子痛苦的一生,一个母亲是经历过怎样的挣扎才能做下这样的决定;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慌乱中杀死拾荒老人,反应过来后大声惊叫,她的内心感到了绝望、彷徨;在监狱探视所谓的真凶喜憨儿,复杂的泪水,愧疚、庆幸、痛苦、不知所措;在片尾自己对自己扎了传闻中能忘却痛苦事情的一针,她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看完片子,着实对导演对细节和情感的表达佩服的五体投地,尤其是设置了母亲去见喜憨儿这一幕,对话不多,一切情感都包含在这泪水中了。

  剧情唯一感觉牵强的地方就是,死去的女学生手机中为什么会有拾荒老人的照片?难道他也是男友之一(笑),明显不是吧,再说了通过后来拾荒老人对那晚的回忆明显可以看出他完全不认识死去的女学生啊。

  这种母亲让人感觉觉到电影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确实平凡普通却有又有一种融合了天下所有母亲形象的感觉,这样的母亲不需要加注任何修饰词,一个“母亲”就是对这类人最好的解释。

  最后说说演员,主演母亲的金慧子,简直了,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是戏啊,去见喜憨儿时心中万千情感纠结成一体而无法言表,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这样的演技我已经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出来。男主元斌,听说是参军后回到影坛的第一作,想起之前看的孤胆特工,感觉这个人挺好玩的……

  总体评价,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看完后值得长时间回味深思咀嚼。

  《母亲》观后感(六):电影真的是以余味定输赢

  奉俊昊的电影看的不多。一部《杀人回忆》,一部《汉江怪物》,《母亲》是第三部。原以为是一部催人泪下但是情节恶俗的亲情电影,没想到带给我的震撼远超于此。从金惠子拿起扳手杀了乞丐,徒劳地擦拭满地的脏血之后,我开始真正喜欢上这个有风格的导演。并且决定为这部影片写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影评。

  看过讲亲情的片子不少,我也是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哭的跟个傻逼一样。唯独奉俊昊的《母亲》没有让我流出一颗眼泪。我想导演的本意也并非煽情,那种冷到骨子里的绝望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神经,甚至让我觉得嚎啕大哭一场并不能驱散这种冰冷,反而会让我觉得羞耻。就像面对一个极度悲伤的人,你无法拍着他的肩膀轻松地抛出一句:“不要紧,开心点。”我形容不好这种绝望,甚至不知道将这种感觉称呼为绝望是否恰当。只是觉得这部片子非常冷,让你恍惚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当所有的粉饰太平都烟消云散之后,你发现原来人生彻头彻尾竟是个“冷”字。

  影片的开场很是抓人。绝对可以进驻我的10佳开场。夕阳映照下的一片麦田,镜头慢慢拉近,一个看起来背负着巨大秘密的中年女人低着头缓缓走来,然后跳起了扭曲的舞蹈,此刻的音乐也配得很合适,浑然天成一般。不禁让我想起《杀人回忆》里也有一片金灿灿的麦田。似乎导演很喜欢麦田,可是站在这片麦田中的角色没有一个充满希望。宋康昊的一脸迷茫和不甘,金惠子的扭曲和痛苦。影片结尾也同样是一段舞蹈,一样是耀眼的阳光,扭动的身体,你看不清此刻母亲的表情,但是肯定感受到了她的挣扎和无奈。故事的发展很像是《杀人回忆》的补充版,一样是小镇发生了凶杀案,一样是误抓了一个傻子当替罪羊,只是元彬版的傻子要可爱多了。出乎意料的是,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时,原来杀人犯真的就是元彬,而此时金惠子扮演的母亲也变成了失手杀人的凶手。金惠子饰演的母亲并不伟大,她只是做了所有母亲都会做的事情。我想要是我杀了人,我妈妈也一定会抡起扳手狠狠地砸向那个唯一知情的乞丐的头。让我动容的是金惠子去监狱探视那个代替元彬的傻瓜。当得知他没有双亲时,在整个事件发生后第一次痛哭。那是属于母亲的眼泪,没有当过父母的人是一定不能体会到那种心情的。我也愿意相信这一幕是最贴近影片名字的。

  最近在看讲解小津电影的书。小津说,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看得影片多了慢慢明白这句话的深意。有些电影看后一笑而过,并没有在心里留下什么瞬间。但是有些电影看过之后却能在心里留下痕迹,时不时便冒了出来,让你回想起当时的心情和天气。奉俊昊能做到。比如《杀人回忆》里,宋康昊最后坐在水沟旁的眼神,比如《汉江怪物》里父亲最后挥手告别的画面,再比如这部《母亲》里,金惠子片头的舞蹈和走在马路上失魂落魄的身影。

  的确,现在再反过来看当年的那些老片子,听时代的那些老歌,也一样会被击中,会感动会流泪。不管画面有多旧,歌词是否听得懂。有些东西总是共通的,比如母爱,比如善意,这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关于人性的东西。

  《母亲》观后感(七):3星级的Mother~

  说是3星,其实看到一大半我都想最多是2星的~

  要不是最后故事风回路转一下下,不是国际彬的演技在支撑~

  我真想不出给三星的理由~

  总体而言---失望远远大于期待~

  首先说是体现母爱,片子从头看到尾也就是那么回事,

  并没什么特别值得突出母爱的情感戏份.而且一直以为金惠子

  的演技似乎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惜看下来还是表现平平

  ,还是韩国人惯有的技量,至今还没发现哪个韩国女星的演技

  达到英爱的级别~忽忽

  再来说如果这个按惊悚片的标准来看的话,显然也是异常的失败!

  逻辑表现力不强,故事连贯性不强,剪辑也不娴熟,气氛营造

  就更是失败,和《亲切的金子》根本没法比~电影里出现了大量的

  人物线索,但是看到尾,我想不出出现的那么多人物的用意是干吗的?

  金惠子自己忙着查来查去,又是偷看到别人做爱,又是被人请到

  包厢里喝酒,又是跑照相馆搞照片,又是请人武力威胁别人说内情

  忙了大半天都不知道她到底在忙什么~汗颜...

  尤其是那个偷窥做爱镜头,完全没有必要,还要硬是扯进来还要露点

  真想不通导演是为了弥补剧情不够香艳刺激呢?还是补偿国际彬没有

  牺牲而专门增加的小惊喜~ 我真的是没想到国际彬的电影里竟然也会

  开始露点了~虽然不是他露,但是还是很不习惯~

  最不可思议的是最后在工交车上,金惠子被国际彬发现杀人后直接2话不说开溜,然后坐上公交后竟然用自己针灸的针插自己大腿~!!

  实在是太让人喷饭了~完了之后又开始了影片刚开始她自己的

  诡异舞蹈~~我想问导演,这么做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当然众多的诡异白痴拖沓之后,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国际彬再次以实力说话,不是花瓶美男那么简单~

  虽然是表演傻X,但是总给人一个错觉就是他到底是故意的装傻

  还是大愚若智,真相到底是什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充满了

  神秘色彩`!

  内容的细节安排也很不错~例如死者的动作和国际彬尿尿时的动作一致

  都是右手放在背后,还有最后被国际彬发现妈妈的针灸盒,坐牢

  前后和妈妈睡觉的动作完全不同,故意去烧毁的房子废墟里找线索~

  国际彬到底是不是凶手??!把这些细节用人物线索再具体表现下

  会更精彩~!

  其实说实话,看这个片子不是为导演,不是为剧情,不是为惊悚

  就仅仅是为了看国际彬!隔了这么多年才复出~当然说什么都要

  铁定捧场了~不过看到国际彬演技也突破很多,进步很多,成熟很多

  心里很是安慰~片子好不好不要紧,3星级的Mother里至少有5星级的

  儿子!HOHO!

  《母亲》观后感(八):母爱,毛骨悚然

  不同于国内常见的表现母爱的形式,奉俊昊导演用一种极其现实,极其残酷的母爱告诉观众,爱也会让人疯狂。

  前半段看下来一直觉得泰宇是被冤枉的,当了替罪的羔羊,虽然一直抱着为什么把死者放在的房子高处的疑问,如果情节一直是这样发展,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傻儿子成功洗脱罪名,那也就沦为一般的片子了,任何国内的导演都可以拍出来了,奉大导演成功的刻画了一个令人尊敬的母亲蜕变成一个杀人凶手的残酷过程,虽然觉得 母亲杀人的那一刻真的是有点让人难以置信,不过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前面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甚至耗费了所有的积蓄,负债累累,换了谁也会不甘心,更何况是曾经想和孩子一同去死的孩子,求生的意识之强必然是可想而知的。

  当两个杀人凶手在一个屋檐下 温馨的吃饭 是不是有点太讽刺了,难道因为爱就可以宽容他们杀人的行为吗?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就算是那个收破烂的人,尽管他没有一个爱他的母亲 难道他就一定要死吗?还有那个JP,都是傻子,没有一个爱他的母亲,大概是一直只能背负着罪名了吧。

  导演在这部电影也折射了很多韩国的社会现实,用苹果的刑求的警察,爱占便宜无能的律师,歧视残疾人的酒店老伴娘,道貌岸然的教授,让人看不到韩国这个社会一点人情味,每个人都在吸别人的血来维持自己生命。

  全片看不到任何一个人对泰宇的一点关爱,不管是在监狱,抑或是视之味最好朋友的镇泰,何尝不是在利用他,出了事让泰宇来顶罪,最后变成一个可怜母亲的负担,不然我觉得按照母亲的医术 不至于会活得那么差,整个社会都在吸这对善良可怜母子的血,然后 弱小的人最终也终于还是反击了。

  好了,还是回到电影的主题,母爱,爱到底是什么,真的是不让自己的孩子不受一点伤吗,诚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然而,母亲没有教会傻儿子如何去面对人们的嘲讽,告诉儿子别人打他一拳然后要返回给别人两圈。母亲才是真正杀害那个女学生的凶手吧,为什么不能善意得面对这个世界呢,也许母亲也是早已看透了那个社会,知道弱小就会被伤害的道理吧,尽管他对人都是低三下四的,不管是对警察,还是需要需要针灸的病人,而她不希望自己孩子这样。

  看到母亲切这药材,隔着街望着孩子的眼神,想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微笑着盯着我的样子,我读懂了母亲眼里的爱。

  泰宇永远在母亲的保护伞下活着,何尝又不是一种悲剧呢,这么大了还和母亲睡在一起,撒尿的时候还要母亲喂药 他还会不会继续杀害一个骂他是傻子的人呢。

  母亲最后把一根针刺入了大腿里,我不懂穴位,不知道用意,也许疼痛可以暂时忘了心里的愧疚。杀人犯母亲穿越了大巴车的走廊,在逆光中肆意狂舞,多么任性的母爱。好像片中没有交代母亲的名字,每一个母亲都有可能变成一个杀人凶手吧。

  《母亲》观后感(九):母亲

  电影以母亲在荒野上跳舞开始,广袤的荒野上都是秋后的杂草。她表情诡异,舞蹈不顺畅,只是肆意地扭动,然后有些满足的神情。

  正如海报呈现的那样,儿子一直都躲在母亲的后面。儿子可以恐惧可以退后,母亲却不能。5岁时因为生活的艰辛想要亲手结束自己和儿子生命的母亲稍有犹豫,两人都活了下来,那之后她说她把最好的都给了他。监狱里,儿子生气了,说你走,别再来。你当初是想杀了我的,我想起来了。母亲当场晕眩,大喊大叫,然后马上镇定说:来,把腿拿来,那有一个只有我知道的穴位,只要用针灸一扎你就会忘记所有不快乐的事了。来。

  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叫《九香》的电影,单身母亲为了抚养儿女含辛茹苦,吃孩子们剩在碗边的玉米糊糊,有了个对自己万般好的男人也放弃了。那时会觉得这才是平常但是让人感动的母爱。而这里的母亲呢?她的爱有些诡异,从眼神里透着恐惧,其他事情都不重要,只有儿子,儿子才是生命。这样的爱来得太猛烈,观众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奉俊昊的陷阱。

  儿子像每个智商在平常人之下的人一样,对“傻子”这个词异常敏感。,并也因此酿了大祸。同村的女高中生被杀,儿子成了凶手被抓进监狱,隔着满是窟窿的玻璃,两个人对话。儿子满不在乎若无其事,妈妈心急如焚。去找全城有名的律师,请他吃海鲜,妈妈的碟子里只可怜地躺着两个小柿子。这个混蛋律师看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让自己承认自己的儿子是神经病,还要被关进医院4年,母亲怎会同意。一杯酒喝下去转身愤然离开,是的,不能承认。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和妈妈一同乘车,天气炎热的夏天公车上挤满了人,人一多儿子开始暴躁,因为他们突破了他的安全距离。极度暴躁之下他打了旁边的小孩儿一拳,孩子的奶奶到站揪着他下车,然后给自己的儿子打电话。没过一会儿小孩儿的爸爸带了一群人拿着棍子出现了,不由分说抡起棍子就打。妈妈在旁边根本拦不下,边哭边说:我们孩子是孤独症,我们孩子是孤独症。可是在场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病,继续打。儿子几乎奄奄一息了妈妈还是坚持着这句话。最后看儿子实在是不行了,而他们还不住手,她跪在地上说:我儿子有病……原来母亲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抛开律师之后母亲开始依靠自己寻找真相,只身一人打听消息,那模样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真相浮出水面,硬物一下又一下地砸向老者的脑壳,血液都溅在母亲的脸上了。忽地她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满脸的害羞,好像急得想哭,拉开门走出去。

  又是和儿子在一起吃饭,镜头在门外,透过有格子窗棂的门,菜是新鲜的鸡肉,白白的,裹上栗子,枸杞。儿子说:把女孩儿放在那么高的地方是为了让大家快点发现,送他去医院吧?母亲沉默。

  送母亲去郊游,大巴站里儿子表情漠然地拿出属于妈妈的针灸盒,还给了她。想来,这下他们是平手了吧?

  大巴上,母亲掀起裙子拿出针灸针,照那个遗忘痛苦的穴位就是一针。镜头拉远,到车窗外面,另一面的夕阳照耀着整个车厢。母亲慢慢站起来,走入欢乐的人群中,开始舞蹈。阳光太强烈,一切都变成了剪影,音乐响起,被遗忘的悲伤好像在此时此地蔓延开来,伴着这阳光和行走的车辆一寸一寸嵌进她的余生。

  这是奉俊昊拍过最好看的电影。他不是煽情的人,不会像摆好了眼泪的宴席等你赴宴,他的餐桌上左边是刀子,右边是针,你只能选择疼痛的方式而不能选择不痛。电影里一个一个的片段太精彩,是那种一下锥到你心眼儿里的尖锐,一扎一扎的,痒也不是,疼也不是。

  母亲眼里没有别的,连正切草药的手也不在乎,直勾勾看着马路对面的儿子,那切草的声音清晰直接钻进耳朵里。镜头不断切换,紧张感到处乱窜,看得人心惊肉跳。

  母亲给站在墙边上厕所的儿子送汤药,儿子跑走后,她用脚狠搓着地下的痕迹,不甘心,拿块板子给挡上了!

  电影开头和结尾两个处跳舞的镜头,我不想用呼应这样的词,却找不到什么更贴切的词形容他们的关系。相比于开头的舞蹈结尾的更容易吸引人,那个夕阳的光好像能透过镜头透过屏幕直直地刺到你的眼睛里。

  《母亲》观后感(十):尝试遗忘

  母亲对于孩子的爱,

  永远是世上最不可思议的事。

  斗俊是名智能不足的年轻人,开头时,被警方直接认定杀人凶手。母亲为了洗清他的嫌疑,到处找人帮忙…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真正的真相。

  什么是真实?真实背后又隐藏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爱,到底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特别喜欢最后一段的描写,母亲心中有许多不能言说的感觉及想法,

  但一切都结束在针扎下去的瞬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母亲》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