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台北飘雪》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7-08 03: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台北飘雪》观后感10篇

  《台北飘雪》是一部由霍建起执导,陈柏霖 / 童瑶 / 杨祐宁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台北飘雪》观后感(一):如果说这是我近年来看过最烂的一部,也不为过

  我只给他们较差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努力的去拍这部戏的。所以没有给很差。

  第1.这部片子感觉就在宣传他们那个小镇

  第2.这部片子里面的人除了小莫,难道没有一个有用之人了?

  第3.他们没有全名嘛,一个MAY,一个小莫。还有旅馆只要登记MAY就可以了啊?连身份证都不用?

  第4.情节过慢。两个人可以看半天对方。我都急死了。

  第5.没有爆点,没有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

  这是我近年来,看过唯一一部从开头到结尾居然没有一个精彩的点的电影。如果让我推荐给大家。我真的会觉得大家会恨我的。连我自己都有中途想离场的冲动。

  但最后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情绪

  而且这部片子的片名,只有在片头刚刚开始时提到雪。和快要结束时候提到雪,别的地方完全都没有关系,只有台北下雨。

  还有里面的歌也配的非常之差。居然是老到不能再老的歌了。反正一切的一切,唉。只能说是失败之笔,大家别看了,我觉得如果是我,第一电影院后悔了。第二如果在网上看,我依然会后悔的。

  《台北飘雪》观后感(二):<五月·晴岚>

  五月·晴岚

  你来到了我的城市,刚刚下火车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你了

  拖着一个旅行箱,也许在那里面,有你全部的秘密

  你的发香是柠檬味道的吗?

  于是,我想悄悄的从你身边经过

  仲夏的晴空中,远山,似乎有烟雾笼罩,是要下雨了吗?

  也许是因为你在旁边,这幅熟悉景象居然能让我深深的呆住

  就这么遇见了,我在镜子上面写下了你的名字

  还不自觉的傻笑了起来…

  夏雨的屋檐下,古老的栈道边

  我们开始小声的说话,像是在交换只属于我们之间才有的温馨的秘密

  我想要给你拥抱,让我们的心贴的更近些,但是这样我就不能看到你的脸庞

  我喜欢看着你的这种感觉,而且我知道,你也是这样想的

  原来,这种默契刹那间就可以照耀两颗心灵

  原来,爱是这么的近…

  你说你要离开追逐那片已经飘向了远方色彩斑斓的云

  五月的天空,似乎开始有了阴霾,真的,要下雨了

  我心意难平,爱情让我敏感而且有了嫉妒

  我已经不像平时那个简单的我了

  在和那个家伙决胜之前,我就已经失败了么?

  季节变换的时候,你终于,离开了

  就算手中捧着的一杯热牛奶,也无法代替你,温暖我的手

  就算在静谧街道上奔跑,流尽了汗水也止不住我对你的思念

  北边夜空中那两颗明亮的星,像是在深海游动的两条鱼,纠缠着勾勒出了你百分百的样子

  对我来说,此时此刻,夜空中的星星才有了价值

  我又想起你了,还有那柠檬的味道

  也许心上有你,才称为您,那真的是个拙劣的托辞吧

  为什么不争气的想要哭呢,我也是个失恋就竭斯底里想要煽情混蛋吗?

  所有的一切,也许是因为,有的人把爱情当作了梦想,才会如此吧

  遍觅我所有的梦,你在,我也在。

  五月,你,还好吗?

  《台北飘雪》观后感(三):这是属于屌丝的逆袭,屌丝必备之台北飘雪

  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我是被折服了,这种给屌丝华丽逆袭的精彩电影,我是给跪了。首先让我来梳理一下情节哈!

  从前有一个屌丝,住在一个穷镇里,爸爸死了,妈妈跑了,自己一个人默默搬搬砖过日子,如此境地仍然还有一个咖啡店女孩为她怀春不已。(可见屌丝魅力无上限啊,当然也可以理解导演智商无下限)然后莫名其妙来了一个白富美,她忧郁,她唯美,她纯洁。于是屌丝毫不犹豫的把她当作了心中的女神,妄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来一次华丽的逆袭。还好这个白富美比较特别,因为一些本屌丝都yy无数次的情节下,终于被感动了,于是她温柔,她向往有一天能和屌丝在一起。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快要有一个温馨的结局的时候,导演觉得屌丝的魅力未能完全发挥,于是屌丝亲手送走了白富美,原因是。。。。。。。***我也不知道,于是本屌丝又一次为现实恐惧,为屌丝而无奈!但就在这时,对!结局到了,本来还为涉世未深的屌丝捉鸡的时候,白富美又一次出现了,而此时的白富美已经不同了,已经从小白富美变成了大白富美,她再一次来到了原先的地方找屌丝,然而屌丝却不见了,就在众屌沉浸在无尽悲伤之时,一次华丽的转身,那一刻是屌丝迫不及待的逆袭,将整部片子推向了高潮。于是屌丝与白富美幸福快乐生活在了一起!整部片子可谓是屌丝居家之经典深刻阐释了白富美如何拜倒在屌丝的香港脚下,以及白富美最终和屌丝的结合必然结果的深刻道理!可谓是一部屌丝的励志片啊!

  这是属于屌丝的呼声,这是一部来自屌丝向高富帅宣战的经典,让众屌的逆袭来得更猛烈些吧!把本属于我们的草莓木耳化作缕缕飘雪,在纯洁的天空中飞舞,让那属于白富美心中的深度孤单不再悲伤。

  《台北飘雪》观后感(四):台北 飘着雪

  一个孤独男人,一个傲慢女人,一个寂寞的地方,一段辛酸情感。飘着雪的台北,你去过吗?我们所了解的台北,是怎样的?开放还是落魄,总之带着点古典的味道,带着点飘雪的感觉。

  陈柏霖、童谣联袂主演的文艺片,是这样的充满着无奈与无聊。一个女歌手,没有了声音,还算是歌手吗?在这个充满着残缺的电影里,残缺的人,残缺的人生,残缺的生活,就连情感也是残缺的。这不就是如今的社会吗?即便是盛夏也会飘着雪。

  陈柏霖的痞样,也会让原本失落可怜的MAY得到一些安慰。其实明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就是被包装地很好,但不一定很快乐自由。但那种舞台灯光,不是每个普通人都向往的吗?

  本片的导演,就是展露了一个孤寂歌星心理状态没什么两样,只是多了一些美貌,就连做个洗碗工也要被老板娘“嫌弃”,不知她的纤纤玉手是否能胜任。

  其实,这个社会是丑陋的,人性也是残缺不全的。导演成功揭露了社会的丑恶一面,聚焦一个众所周知的小城台北,却展露了整个社会的大哲学。通过陈柏霖的大爱与周边社会的人为对比,这样的对比很强烈,带了冲击力。

  一个圈子,其实很复杂,也很单纯,导演注意度的把握,是笔者欣赏的地方。希望大陆的电影能够越来越走红。

  《台北飘雪》观后感(五):《台北飘雪》:飞雪乱飘迷人

  青岛女孩五月到台北录制歌曲,由于工作压力大又或是过度疲劳突然遭遇失声,被迫玩起失踪离群索居躲到郊区调养。在宁静朴素的小镇,五月在善良男孩小莫的帮助照料下,很快融入人群当中,感受各种关怀爱护,找回家人般温馨感觉的同时嗓音逐渐得到正常恢复,又可以充满自信一展歌喉。最后当五月被制作公司找到,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离开关心自己的小莫继续专业歌唱事业。留下难舍难分悲催小莫,默默坚守着自己的那份纯情

  影片根据日本青春爱情小说改编,结合台式清新风格,并以极其相似大明星的脸型,章子怡、木村拓哉、江口洋介和洼冢洋介,用导演的话讲,“四位演员,但却达到了八个演员的效果”。演绎出各种青春的偶像、台式和大陆剧的混杂风格。我们可以对这种混搭呲之以鼻,但不可否认足够温柔细腻剧本和具备各种屌丝囧相的陈柏霖,使影片整体感觉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至于偏失太多。多多少少还是激起那么些小感动小温馨和小失落。至少要比刻意生硬,完全不在状态的大陆爱情剧提高两个级别。这对于大陆观众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台湾观众观看更多的也许是种新奇

  《台北飘雪》观后感(六):时隔三年上映的台北“励志爱情”

  原著/剧本 (based on a story by)/(screenplay

  影片改编自日本纯爱小说,由童瑶饰演的大陆女歌手与陈柏霖饰演的台湾青年在古镇上相遇,两人间产生了一段纯美的情愫

  电影入围了2009年亚洲最高水平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09年10月19日晚6点,华语竞赛片《台北飘雪》在东京举行了大众首映式,影片受到日本影迷的疯狂追捧,首映式门票仅半小时便被抢购一空

  两位编剧之一却是日本当下甚为活跃媒体人物田代亲世(CHIKAYO TASHIRO),我个人非常喜欢她,她所有的作品个性鲜明,她在不仅仅发展日本也跨界与韩国,接触到的文化领域无限在扩大中,我认为她算是日本女子中的“奇葩

  普通的小资本电影,不是我苛刻,情节没什么大起大落都是意料中的发展。

  大致的说下剧情,“台北”的叙事其实并不复杂,新人歌手MAY(童瑶)因为失声而暂时隐居在小镇上,幼年被母亲遗弃的小莫(陈柏霖)与她相识相知相爱;

  不过MAY的制作人(杨佑宁)还是知道了她隐居的下落,带MAY回到台北……

  插一句(台湾有一种花~叫油桐花~春末夏初,油桐花开,五月花落,纷飞似雪~片中女主角叫MAY,是不是这个原因)

  其实还有看点的是这个古镇的人土风情拍摄的唯美,看着有些许动心的前往的心里,在加上音乐诗意配合,确实体现出了这个古镇的特色山清水秀的以后可能成为更好的风景区。

  这部电影的获奖命运我不敢推测,没准……

  如果说大概像“新蕾”我不苟同,电影毕竟是电影。

  剧情:简单,商业片,小资本,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不是太失望

  影片结束后,导演霍建起还有演员莫子仪(饰演记者Jack)来到现场。在对影片做了简短介绍过后(我都不记得他说了什么了,反正也没说几句)开始观众提问环节。问问题的一共3个人,两个日本人,还有IL(在下)。

  日本人A:这个片子的您先前的片子不太一样,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

  霍建起:因为这部片子很好的诠释年轻人的状态云云……(不太记得了,没什么特别有用的信息)。

  日本人B:霍导以前的片子都是在大陆拍的,这次在台湾拍摄,有否感觉不同?

  霍建起:这是第二次去台湾。台湾和大陆吃的一样,说话也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就跟出外景似的。(霍导还说了自己看过很多台湾导演的电影,侯孝贤啦,蔡明亮啦……列举了很多个)。

  以上两个日本人之一还问了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局。

  霍建起:这是一个开放的结局(open source?!)大家可以有更多的猜想。

  IL:影片中,小莫一直以这条老街作为自己的家,连记者Jack也说小莫寻找的是家。但是影片结尾小莫却离开了自己自幼生活的小镇,去寻找他的妈妈。我认为,妈妈在这里和家不是同一个意义象征。另外,请简单评论一下各个演员的表演

  霍建起: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到了整个影片的主题——寻找。我们每个人都会寻找很多东西亲情、爱情、友情……(后面不太记得了,年纪大了呀~最后也没明确告诉我他寻找的母亲代表什么。我个人认为他把母亲说的有点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XXX”。搞得好像他在说杨德昌的《麻将》)。

  关于演员,霍导说很早就看了陈柏霖演的蓝色大门。然后他把很时髦的陈柏霖活活劳动改造成了天真浪漫的小镇青年。莫子仪为了演好记者,天天摩托上下班(霍导说这很危险),还研究记者照相的时候,两只眼睛都是睁开的。杨佑宁为了装音乐家,留长头发,还不怎么说话的装吊。蔡淑臻本来是个模特,但是也把人物表现得很好(客套话啊)。还有咖啡厅的小美女,霍导说她是混血,把角色演绎的很活泼生动。忘记说女主角童瑶了。霍导说童瑶第一次来台湾,所以很兴奋,演的也好。还说她长得像章子怡(片中有人说她像《卧虎藏龙》里面的玉娇娥)。霍导说文艺片里面经常这样隐含其他东西(向章子怡致敬?)。还有演饭店老板娘的演员也演的不错

  霍导特别提到那个学很多人唱歌的艺人。当时他自己到霍导那里,模仿很多人唱歌(台湾综艺节目经常有),霍导觉得有趣,就把他搬上荧幕了。片中他模仿了《最近比较烦》还有宪哥跟周董对话。霍导说特别弄个周杰伦出来,是因为他“代表了现代年轻人的风貌”。

  最后主持人问了影片中的咖啡馆可爱,是否真有这样一个咖啡馆。

  霍导说是有这样一个咖啡馆,只是拍片的时候,剧组根据需要布置了一下。

  日本人很闷(害羞?),都很少有人举手(可能是看到有人举手,其他人不好意思举)。所以才能机会问问题。

  问答结束后,霍导摆pose照了两张像就闪了,我想混个签名都来不及。

  出场的时候,有个大脸的日本mm跟我搭讪。她中文说得跟福原爱一样好。她说她跟我想的一样。她还说她在台湾待过,但没想到台湾带有这么美的地方。我说我没去过台湾,我是大陆来的。我告诉他这个片子很像日本电影。片子里面的景也很像日本,片中的小溪很像高尾山。日本mm想了想,说没去过高尾山。

  在影厅门口的投票箱,我投了个Very Good。支持国货。

  《台北飘雪》观后感(七):台北飘雪

  虽然影片的编排很多地方都有点扯,觉得有点太不切合实际了,但是的确是被影片的片名所吸引,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唯美、清新的爱情故事片,不过从一开始我就觉得有些安排有点太刻意了,但是真的很喜欢影片的拍摄地点,所以坚持看下去了。片子从头到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的两首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和《太多》。不仅歌词的内容有深意,而且声音也还挺清澈的。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就是一个人回到陌生的地方,寻找的却是熟悉的回忆。影片名字叫[台北飘雪],但台北是不会飘雪的,因此我一直等待着主人公制造浪漫的雪,但后来我才明白,这雪只是想建立起这种超现实的纯爱基调。再加上雪这种兼具纯洁美好和孤独寂寥的意象,完全概括了爱情的特点——心境是柏拉图式的美好,现实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冷酷。就像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那份纯纯的爱,那份为了追求纯纯的爱而放弃的勇气。

  女主人公唱了一首我超爱的《旅行的意义》。说实话,可能因为太喜欢陈绮贞了,我觉得她唱的太干、太嫩了,不过在这里强调的也不是唱歌本身,而是歌词的最后一句:“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逃避不会让一个人忘记另一个人,但逃避却很有可能让另一个人走进这个人的心底。于是我还是很认同其实女主人公是同时爱着她的那个音乐制作人和男主人公的,只是不同于大多数的观点,我还是天真的认为女主人公最后选择了男主人公,或许大家觉得我没看懂,但我宁愿相信结局就是这样的。况且歌曲也表明了,离开你就是旅行的意义,她其实也是追求那份内心的平静,渴望得到内心真正想要的那份感情,离开了音乐制作人的确有很多不舍,但是他永远无法给她这份恬静,这份真正属于她的快乐!

  当女主人公回到了现代化的都市,安排了很多夜景,车流,玻璃反照的霓虹灯,她的黑色皮褛和被夜风吹散的头发——无不透露着一种喧嚣和光鲜背后的孤独寂寥。她在录音棚唱了另一首陈绮贞的《太多》。喜欢一个人的孤独,但又不能喜欢太多;喜欢阳光照射的角落,但也不能喜欢太多。 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喜欢太多,现实太多两难的选择,太让人纠结和矛盾。于是不偏不倚不冷不热的自由闲适,或许就是最能保护自己的生活态度吧。

  影片从始至终都让人觉得平静、静谧,有一种淡淡的、很清新的感觉,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看看~

  《台北飘雪》观后感(八):无公害的陈柏霖加上一个浪漫的文艺标题

  台北飘雪3颗星。主要是投给陈柏霖的。否则我真想打一颗星。要文艺文艺不够的东西,不伦不类的。完全是糟蹋了陈绮贞的歌。

  作为陈柏霖的粉丝我果断的去看了《台北飘雪》。怎么说呢,看到导演是霍建起,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顺便说一下,我纯粹是为了看陈柏霖的。里面其他的演员,我都不认识。

  影片看到三十几分钟,我就受不了了,于是直接切到豆瓣去看剧透。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高妙的剧情。因为真的感觉这故事这么的文艺,而且是很傻的那种文艺,而且是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的那种。里面想表现无公害的陈柏霖对老街的感情,对妈妈的感情,只是剧中的对话显然不够说服力。结果导致成了陈柏霖的个人纯情秀,天呐,那我还觉得我去看李大仁吧。

  女主角不够吸引人,我不知道男生看了这个女主角会是什么感觉。总之,站在女生的立场,这女孩太普通了。外表普通也就算了,里面演唱的歌曲直接拿了陈绮贞的来对口型。这个实在让大众不能接受。好歹你也找个会唱的来唱首惊人的曲子吧。要不然真的很没说服力。即使她真的和片中的音乐制作人有什么暧昧关系,也表现出来好不好,这个表现的也不够。那我怎么说呢,完全无法去说。这片就等于讲了个故事,高潮没有,平静又不够静。看这部片子我宁愿去看100遍《挪威的森林》。

  《台北飘雪》观后感(九):《台北飘雪》:那山那人那狗的导演家也没余粮

  《台北飘雪》:那山那人那狗的导演家也没余粮

  文/马庆云

  霍建起导演为我所知道,是因为他的湘西邮差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片子平实自然,无浮华造作,却又接触地气,与现实有关。导演本人是科班的美术出身,反应到电影中,便是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非常别致。初学电影的人,可以多看霍建起的一些作品,如《那山》、《暖》甚至《秋之白华》(电影一周酣节目曾在2011年度十大最值得观看的电影中,提名过这部影片)等等,在这些电影里边,新电影人可以学会怎样用画面来构建抒情美感。但是,霍建起的一些作品,又不仅仅是美感的唯一长处,《那山》接了湘西农村的地气,而《秋之白华》则接了作为文人骨髓而以革命领袖身份出现的瞿秋白的地气。这种接地气,是霍建起在缓慢电影节奏的质疑中唯一可以应答的王牌。但是,可惜的是《台北飘雪》这部电影,尚且不如琼瑶阿姨的电视剧真实了,毫无接地气可言。

  《台北飘雪》这部电影是台北市政府的旅游文化部门出钱拍摄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电影来突出台湾的美丽景色,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宝岛旅游。霍建起导演正好美术出身,又在《那山》和《暖》中展示了很好的镜头写意的功底,并且这两部作品均属慢节奏影片,且又均在日本的电影节上拿过奖项。《台北飘雪》的故事模板好像是一个日本的青春系的小故事,资方可能觉得,这个故事或恐真个适合这位在日本电影节有过不错成绩的导演。但是,影片完成之后,被资方压后两年之久,最终方在大陆低调上映。

  霍建起导演的电影《秋之白华》虽然里边也存在一些伪真实的历史桥段,但因为对文人气质的瞿秋白的艺术关照,而得到影界重视。这部电影,也是地方的旅游局投资拍摄的,说白了,也是为了宣传自个这地方的风景有多秀美,号召大家一块去那地方旅游的。这部戏的编剧是霍建起的夫人,夫妻俩算是跟各地方的旅游局合作开了。在今年年初的某个高大全的电影节上,《秋之白华》获得一个奖项。因此,这种依靠一个唯美的故事来做旅游宣传的套路,算是基本上得到了肯定。江南能推出《秋之白华》,宝岛当然也可以推出《台北飘雪》。因此,该部影片在积压数年之后,终于得见天日。

  从一些影迷信息的反馈网站可以看到,《台北飘雪》的影迷口碑十分恶劣,大量观众入场后便昏昏欲睡,甚至于有人要求退票。这个现象,跟数月前上映的同样情节缓慢故事无力的《晚秋》大同小异。如果说《台北飘雪》比《晚秋》略微好一点的地方,便在于,至少《台》中的人物都是基本正常的,不似韩国的同学们那样,为了一个畸形的故事而把每一个人物塑造成畸形的。但是,这终究无法摆脱《台》的拖沓、沉闷、无高潮、无情怀、不接地气等各种严重问题。这部电影之所以拍摄完毕之后便被雪藏,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资方的“自知之明”。

  缓慢的故事节奏,并不是造成《台北飘雪》恶劣的原因。情节舒缓而堪称上乘的电影不胜枚举。但是,有一点我们可能都注意到了,缓慢并不代表着没有内容,优秀的缓慢电影,其实是拿着这种缓慢的镜头叙事在抒情。反观《台北飘雪》,所有的缓慢镜头都是源于剧本又臭又长的单一故事,毫不客气地说,这部影片,如果剪辑为一部十分钟以下的微电影,尚且可以一看的,但啰哩啰嗦地絮叨成一个多小时的,就是不尊重观众了。情节缓慢,但镜头抒情,故事可以不高潮迭起,但是,每一个镜头都是说事儿的,大家可以看出东西来。《台北飘雪》则不然,大量的镜头和情节是可有可无的,也不过是为了浪费观众的观影时间罢了。

  霍建起的这部《台北飘雪》还不能说它是琼瑶剧,因为琼瑶的作品讲求叙事结构,为了结构上的高潮迭起,而不惜牺牲人物命运,让主要角色悲惨起来。《台北飘雪》又可能不屑于玩这种烂俗的叙事套路,但却也找不出更好的路线来建立良好的叙事结构,最后,既然找不到,索性不找,直接认着性子光屁股出来跟观众斗耐性了。唱歌女爱上屌丝男的故事,寥寥数笔的事儿,非得搞成了浪里格朗、浪里格朗……一直到最后,都只是浪里格朗,别无其他。这是编剧剧本创作上的失败。

  如果说《那山》是霍建起及其爱人的自由作文的话,那《台北飘雪》则是他们的命题作文了。明显是台湾旅游局方面对他们有了命题要求,然后让其来完成的。但是,霍建起及其爱人,可能确实能力不足,力所不及,讲了一个无趣的故事,又没学会怎么讲故事,最后还浪费了自己的美术天赋,整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之外,别无其他了。

  如果做不好命题作文,那就尽量不要去碰。但是,笔者又想,或许,霍建起导演家也没余粮吧?!

  《台北飘雪》观后感(十):台北飘雪 之我最懂你

  这部影片与其说是清新文艺的爱情片,我更想用湿润来形容它,春季里,有些干燥的季节,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总给人一种干旱之后有了雨露滋润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电影里中台北的雨季感染,更是那种感情基调,温暖的,淡淡的,有一种露珠的感觉,透明的不染一尘。 影片开始以小莫(陈柏霖扮演)骑着单车穿梭在歪歪扭扭的巷子中开始,一辆火车轰轰的经过,恬淡自然的生活气息悄然的映入我的眼帘,小莫的背影,即使是在雨天也总是带有一种阳光的气息,虽然我承认,我是铁杆的柏霖面粉,在我心中他实在是帅的无以言表,不过,这一次,真的是小莫带给我的感动。那辆呼啸着轰隆轰隆驶过的火车,也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姥姥家曾经在铁轨旁住过的那段日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站在铁轨旁看着轰隆隆的火车,扑哧扑哧地开过,然后对着它大喊,那个时候因为单纯而快乐,甚至有的时候想跳到火车上面跟着它走到处旅行。(说了一点题外话,嘿嘿) 随着小莫的生活镜头一个个闪过,May出现了,带着陌生感,来到了一个无名的小镇,能看出她严重的悲伤,满是心事的感觉,当她在车站与骑着单车的小莫相撞时,我觉得她应该已经被小莫无忧无虑的背影感动了,白色的衬衫随着风飞起来,再次让我想到蓝色大门的张士豪(也是陈柏霖演的,O(∩_∩)O~)同样是阳光的男孩,仿佛他们的快乐会感染你悲伤地心情。 一个是从小爸爸车祸离世妈妈不告而别养大自己的奶奶去世后被巷子里善良的人们养大阳光男孩,一个是从青岛远道台北的失声了的新人女歌手,也许不会有交集,更也许不会有爱情,但是他们就那样相遇了,从相遇到相识直到相爱,没有任何的预兆,所谓的缘分也许就是这样,不会有准备。 特别喜欢那段《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三个人,在雨中,行进,红色的伞,淅沥的小雨,May应该是那个时候爱上了阿磊,很有才华却又遥远的音乐制作人,作为一个小歌手也许只能远远地望着,爱情只适合藏在心里,就像那个娱乐记者阿文说的,May被阿磊的才华吸引爱上了他,却是痛苦的,而小莫很简单,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但是May最后还是会选择阿磊,不过我觉得解决他说错了,因为小莫的简单最后胜利了,May还是回到了那个简单的下着下雨的小镇,结局虽然没有明确地说明小莫和May的结局,但顺着影片的基调,他们应该选择了简单的相爱然后在一起,然后一辈子。 最后,我要说一下他的配乐,实在是太有品位了,都是我喜欢的风格,而且特别符合影片安静简单的爱情基调,喜欢的人可以单曲循环, 片头曲:陈绮贞《手的预言》 主题曲:孟庭苇《冬季来台北看雨》,应该是2005年新版,红花专辑 插曲:陈绮贞《旅行的意义》 陈绮贞《太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台北飘雪》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