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6-30 03: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10篇

  《摄影艺术百年史》是一部由大卫·伯恩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一):Note // 摄影是记录人类本性媒体

  Episode1 / Document for artists 大师群像 1.类型摄影:不同变量用于比较,只有事实而无其他 2.摄影展现的是人们想呈现的样子,但真正心里所想也很含糊,它记录真实也篡改真实。 3.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摄影不止可以纪实,还可以探索梦想渴望

  / / //////////////////////// / / //////////////////////// / / //////////////////////// / / //////////////////////// / / ////////////////////////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二):这些人你应该知道——兼笔记

  (译名经百度百科验证,与字幕略有不同)

  第一集:瞬间的永恒

  人物:安德烈·柯特兹、塔尔博特(正负片照相法)、达盖尔(银版照相法)、乔治·伊斯曼(柯达创始人)、雅克·亨利·拉蒂格(私语摄影)

  “通过揭示世界表象之下的神秘陌生,这就是摄影真正的魅力。”

  “对看到的一切一视同仁照相机展示着一个充满了细节丰富世界。”

  “没有了艺术家雄心壮志专业人士完美要求,摄影展现了它的真实天性——自由开放,难以驾驭。”

  第二集:大师群像

  人物:奥古斯特·桑德(肖像摄影)、亚历山大·罗德琴科(蒙太奇手法)、尤金·阿杰特(纪实摄影)、曼·雷(超现实主义)、比尔·布兰特

  事件:1929年“胶片与照片展”

  “只有通过描绘它的过去,摄影才能找到未来。”

  第三集:快门下的抉择

  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战地摄影师)、尤金·史密斯

  事件:1947年玛格南图片社(Magnum)成立

  1955年“人类一家”摄影展(The Family of Man)

  “要是没有照片,那也就没有历史。”

  第四集:纸上电影

  人物: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威廉·克莱因(大众摄影师)、威廉·埃格尔斯顿(彩色摄影)

  “我拍照,是为了通过照片去发现世界。”

  “充满意外惊喜,这就是摄影有趣地方。”

  “摄影师的工作不是去创造,而是去更好地理解已经存在事物。”

  第五集:天涯若比邻

  人物:戴安·阿勃丝、理查德·阿维顿、拉里·克拉克、南·戈尔丁、荒木经惟、莎丽·曼、辛蒂·雪曼

  “你能拍摄的就是你生存的地方。”

  “你不摄影,你就不会记得。”

  第六集:数位冲击效用

  人物:格利高里·克鲁德逊、爱德华·伯汀斯基、李振盛、王庆松、爱德华·史泰钦、杰夫·沃尔、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

  “无可避免地,市场改变了一个成功摄影师的标准。”

  .挂一漏万,上述所有摄影家在百度百科均有词条。不过像沃克·埃文斯、东松照明等众多人,因词条暂缺,故没有列入上文。

  补:(BBC在此片中未详细介绍或未涉及的)

  安塞尔·亚当斯、优素福·卡什、约瑟夫·寇德卡

  木村伊兵卫、细江英公、森山大道

  张乾琦(唯一的华裔玛格南摄影师)、吕楠(大陆的唯一玛格南摄影师候选人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三):我只是恰好按下快门那个人

  E1:Fixing the shadow

  本以为是修复光影意思,其实确是定格瞬间。摄影的出现时光可以被定格,为什么会叫时光呢?时间客观的,没有生命的,而时光,则蒙上了一层浪漫色彩代表着一段经历回忆故事

  关于摄影,还没有怎么入门,只是对于定格时光这件事有一些了解兴趣行动的渴望。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历史吧。

  看完第一集,有几张照片令人印象深刻

  1. 医疗检查视力的E字视力表,原来是各种字母都有的,C啊、L啊什么的。也许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摄影师对于画面有着自己的取舍哲学经济学家的取舍出于经济量算,而摄影师的取舍源自于什么呢?】然而,即使这样,摄影也并不像绘画那样可以任由执笔者控制画面上的元素,很多东西会在不经意间被定格,这一时刻不被重视的东西,可能在某一天会被重新发现其意义。

  2.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四):一些该记录的

  第一集: 瞬间的永恒

  看着照片,我们忍不住会想,最前面那个人究竟是谁。他去过那里拿着什么,有将去向何方。它已展现了这么多,却又如何还能保有如此多的未知

  第一个雕塑由来是一个女的的情人即将离去,她父亲启发 有了雕塑

  达盖尔简介发明推广了摄影,拍一匹马4个提子都离地。

  纳达尔开始拍人的平和面貌,开始人们照相时都不微笑

  照相和绘画有联系,照相是极容易掌握的东西,但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在想片上贴上自己的标签。“没有偶然而成的油画杰作,但有偶然而成的摄影杰作”

  伊斯曼让艺术门口徘徊的摄影市场化,“你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处理”,柯达从此成为摄影共和国,柯达源于伊斯曼的创造单词

  私语摄影与严肃摄影

  第二集: 大师群像

  类型摄影

  奥古斯特•桑德,20世纪20年代德国肖像摄影师,出版了《时代面孔》。 “ 这位执着的面孔收集者,将人们框入他的相机之中,就如同一位昆虫学家蝴蝶制成标本,放在玻璃盒子里,然后凝视它们。”“不同的人们在照相机中所占的位置几乎一样,但你立刻就会看出它们的不同,”

  他开始记录下了那些普通的人物,后来是纳粹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俄国摄影师。此时莱卡相机诞生(1925年 德国投产)。蒙太奇照片大师。

  阿吉特,法国人,纪实摄影先驱。他是摄影师们的摄影师。

  同街的曼•雷,超现实主义摄影师。

  20世纪20-30年代,德俄摄影比较发达;美国有袄克•伊文思。---真相的无情之光。

  第三集: 快门下的抉择

  1933年 布列松 “决定性瞬间” 不用多说了

  罗伯特•卡帕 也不用多说。 一个偶像性人物

  托尼•维卡罗。美国士兵摄影师。

  罗斯 波兰犹太人区摄影师。

  1947年,玛格南成立

  史密斯 工作狂。

  乔尔 梅耶洛威茨,个人蛮喜欢这个摄影师。

  第四集 纸上电影

  摄影旅行

  罗伯特•弗兰克。50年底美国最重要的摄影师。

  克莱恩,有点意思的老头

  温诺格兰德 grate~

  这集完全从欧洲去了美国..

  第五集 天涯若比邻

  摄影日记概念

  贝林汉姆 家庭摄影

  纪实摄影 好喜欢的一集而且摄影开始关注那些“脏”的 不美好的东西。

  后现代主义

  第六集 数码时代

  看了这集就知道为什么没有翻译了。

  天朝。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五):向大师们致敬

  似乎绘画和摄影总是相通的,小时候我喜欢画画,长大了对摄影尤为偏爱,后来对一帧帧组成的动态的画面——电影也颇有兴趣。大学时去学校图书馆除了英语本专业的书,课外书籍借阅最多的就是关于摄影和电影的,甚至为了学摄影去影楼做摄影助理,并且利用课外时间在计算机培训学校报班学习平面设计(主要是处理图像的photoshop 和 coreldraw),虽然现在很多都忘记啦~无意间看到BBC4出品的这部《摄影演义》(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片子2007年首播到现在整整10年了,一共6集,个人尤其喜欢第三集。

  一、瞬间永恒(Fixing the shadows)

  1、据说摄影发明于1839年,但“摄影”这个概念却由来已久。对摄影的渴望古已有之,罗马作家普林尼(应该是那个记录维苏威火山喷发摧毁庞贝古城幸存者吧)曾经讲述一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年轻女子在墙上描绘出她那即将离开爱人影子轮廓,她的父亲受到启发,并由此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雕像,就这样西方艺术诞生了。

  2、真正的摄影发明者可以说有两位,而他们两位的摄影方法完全不同。路易·达盖尔将影响固定光滑如镜的金属板上,他制作的一次性影像,有点儿像现在的拍立得,在19世纪被称为“记忆之境”。但是这种成像途径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它的最大缺陷是:无法将最初的照片进行复制。而亨利·塔尔博特发明了世界上最为普及的摄影术,他使用纸张从负相到正相的过程,因此他超越了路易·达盖尔,摄影方法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

  3、斯坦福是一位狂热的赛马爱好者,他找到摄影师迈布里奇,想证明马在奔跑时四蹄都是离地的,这个问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在斯坦福的私人赛马场,迈布里奇放置了一排24台带有电动快门的照相机,当马匹经过时,照相机每隔4秒依次进行拍摄,当然结论后来我们都知道。

  4、纳达尔为许多名人拍照,让他们走进摄影棚,表现出完全的真实与美丽

  5、在19世纪人们还有这样一种疑虑:摄影是艺术吗?它最容易掌握,但又最难具有轻易会得到认可的个人意识形态

  6、照片是捕捉世界的方式,改变了美术传统。德加的绘画作品深受照片的影响,他的作品当中人物肖像的某些部分被删减就像是摄影构图当中视线所不能及的范围一样,尽管他从内心还是有些瞧不起摄影艺术的,这个傲娇的绘画大师啊~

  7、柯达相机的发明:伊斯曼有一天晚上和妈妈玩字谜,他很喜欢“K”这个词,觉得它简洁有力,而“Kodak”是一个从未在美国历史上出现的词,一定会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啊啊知道真相的我觉得这也太随意了吧,不过有目共睹柯达确实获得了极大地成功,它的广告语更是耳熟能详,“You press the button,we do the rest.”.1900年,柯达推出了布朗尼相机:相机1美元一个,胶片每卷15美分,冲洗40美分,万万没想到,这种最初设想是给孩子用的相机在成人之间广受好评

  二、大师群像(Documents for artists)

  1、摄影发明之后,其发展逐渐进入到一个迷茫时期,只有通过描绘它的过去,摄影才能找到未来,它的未来不是一个使人类更为机械化的工具,而是一个困难时期记录人类本性的媒体。匈牙利艺术家拉斯洛·莫霍里·纳吉认为相机给人们带来新的视野,将导致一场20世纪的文艺复兴,他说将来任何一个不懂摄影的人,会在以后成为文盲。看来我这个略懂摄影的人,在他眼里肯定是半个文盲了。

  2、1925年,最令人吃惊畅销书是卡尔·布洛斯·菲尔特的《自然界的艺术》。

  3、在照相机发明的4年后,安娜·阿蒂金斯的《藻类目录》是第一个类型摄影作品。

  4、但最引人瞩目的类型摄影莫过于奥古斯特·桑德在20世纪的德国拍摄的人物肖像,1929年,他出版了一本被命名为《时代的脸孔》的肖像相册,从此被冠以现代主义者之名。

  5、尤金·阿吉特是摄影师们的摄影师,是摄影界的诗人,他拍的很多照片是纪实的,但却以独到视角记录另一种不同的现实。

  6、在20年代晚期,雷·曼发现了多度曝光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脸看起来像是铝制的,有一种光滑的金属质感

  7、1926年,超现实主义者和纪实主义者相遇了,这是摄影过去和现在的碰撞。同一年,著名的“胶片与照片”展展出了,有趣的是,20年代是德国和俄国的活跃时期,而英国摄影还处于沉睡时期。

  8、1936年,美国摄影师沃克·伊文斯举办了“一美分肖像展”,他想让人们理解摄影记录的那些只是表面看上去像事实,但并不客观。

  三、快门下的抉择(Right time ,right place)

  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新闻摄影之父”,自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潜行于街道进抓拍,抓拍虽稍纵即逝,但其所要表现的东西和意义却通过图像的内容和构图完美的表现出来。(看BBC也是学英语的很好途径,这段话有这样说”He prowled the streets, snapping fleeting action that found its perfect expression and true moments meaning through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布列松是一名超现实主义拥护者,并一再坚持自己首先是一名画家。在这里必须提到的是,大师成就中先进的工具的作用不容小觑,1925年在德国发行的莱卡,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即时摄影风格。

  之所以喜欢这一集,就是因为里面讲到我崇拜的大师布列松 !!!感觉他极少拍摄彩色照片,他是2004年去世的,在这之前彩色照片已经风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之前看过他的书《决定性时刻》(The decisive movement)里面给出了答案:

  “In speaking of aesthetics and technique, I have had in mind the convention of black and white, that symbolic transposition of all living colors. Color photography, in so-called natural colors, adds a host of hazards. Personally I fear that this element, so difficult to control on the printed page, may be detrimental to what, in my view, is its real strength. In order, genuinely, to create in color photography,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pose or change the colors and thus be at liberty to express oneself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great laws of painting, from contrast, any color tends to impress on the space around it its own complementary color; if two tints have a color in common, this will be weakened by their juxtaposition; two complementary colors juxtaposed enhance each other, but mixed they kill one another-and so on. But it is certain that color photography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s that science and technique will bring.”

  概括起来的话,主要是对于一个具有极高的美学审美的人来说彩色照片,现实中拍摄对象的配色原则往往与绘画上的美学原则出入很大,而且照片洗出来之后色彩容易失真,既然有这些缺点的存在,还是黑白照片更加写实。这种观点和法国摄影师莎拉·莫恩不谋而合:“我并不喜欢色彩,我得对色彩大做一番手脚后才能使他们为我所用。我始终相信摄影的本质是黑与白。色彩仅仅是摄影的一种偏离变异。除非你用的是非真实的色彩,比如宝丽来,或者把色彩降到最低限,让人无法用绘画来比较。”

  2、同样选择莱卡的还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当时的莱卡只有极少数的富人才买得起,看来这两位都是富家公子哥哇)——来自匈牙利的罗伯特·卡帕,不顾生命危险去二战战场上拍摄,重要的是他颜值好高吖~这个时候普通人也对照片有了新的认识,人们相信照片,护照上贴着照片,而不是绘画。乔治·萧伯纳也说过,“我愿拿所有的基督画像来换取一幅照片。”这就是摄影的力量。

  3、1955年在纽约举办的“人类大家庭”摄影展,展示了来自273名专业及业余摄影师的500多张摄影作品,截止1964年该摄影展共进行了5次世界巡回展出。

  4、1947年,四位世界顶尖的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乔治·罗杰和大卫·西蒙创办了马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此后摄影师可以留有底片以及版权,目前的马格南图片社是一家世界知名且极具影响力的摄影经纪公司。

  今年是2017年,也是马格南图片社成立70年周年,为了纪念它的诞生,马格南图片社和LenCulture摄影网共同举办了第二届马格南摄影大赛(2016年是第一届,有中国摄影师入围喔),赛事前几天也就是5月16日正式截稿,获奖情况将在7月18日公布。在摄影界,马格南图片社始终是经典的艺术殿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曾说,“马格南是思想的团体,是人类本质的共享,是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对未来的崇拜,是转换成视觉的美好愿望。”

  就在前不久,马格南的执行董事大卫·肯高在马格南官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Magnum and Me:A Personal View》,主要论述了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买得起单反的全民摄影时代,马格南是否有继续发展的必要?近几年,上亿台智能手机每年都会上传上百亿张数字照片,这不足为奇,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的平民相机诞生以来,大多数家庭都会用大规模生产的平价相机去记录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你相信,在一个批量生产的时代,品质和天赋仍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你就永远能看到与众不同的伟大艺术家、伟大歌手和伟大的摄影师,他们代表了更高的标准……我相信,马格南的努力和品牌,正代表着某种应该被更多人坚持的工匠精神。”在我看来,马格南的存在就像是摄影界的一座灯塔,在我们举起相机的那一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摄影最原始的意义。

  四、纸上摄影(Paper movies)

  1、二战后影响力最大的摄影师非罗伯特·弗兰克莫属,他出生在瑞士,有犹太血统。1956年弗兰克获得古根汉姆基金(这个奖可了不得哇,之前只知道1937年创办于美国纽约的古根汉姆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并在美国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旅行,他从纽约出发,南至南卡罗莱纳,然后到德克萨斯、加州、再回到芝加哥,最后返回纽约。就像杰克·波拉克是他自己画作的主角一样,罗伯特·弗兰克觉得自己才是照片的主角。一年后,他这次环美旅行的精选照片出现在美国,杰克·克鲁亚克为其写了简介,但是这些照片在美国却很不受欢迎,美国人认为这个瑞典人在贬低美国。

  2、1960年后,很多知名摄影师在第五大街拍摄自己的作品,其中盖瑞·温诺格兰德是年轻一代街头摄影师的领军人物,他在中央公园动物园拍摄了自己最成功的作品。

  3、彩色摄影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了,其在广告、服装、杂志等靠摄影赚钱的地方发展迅速,尤为受欢迎,最糟糕的是彩色摄影也是业余摄影师的代言。到20世纪70年代,只有资深摄影师保留着黑白摄影。

  4、人们提到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就会想到“猫王”,对于摄影师来说,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威廉·艾格斯顿,他的名气来自他70年代后的彩色摄影,他的照片在家乡梅菲斯和周围地区一经展览就引起了轰动,这些照片在1976年还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过,之后他除了本书叫《William·Eggleston’s guide》。最特别的是有一点让我深深的记住了他:喜欢拍美食~哈哈

  5、摄影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不禁要思索它的意义是什么?这段话深有感触,“摄影师的工作不是去创作,而是更好地理解已经存在的事物,更好地看世界,这样世界才会连贯,有意思,有结果,有意义,要做到这点,摄影师不惜身受磨难,不能像哲学理论家那样脱离现实,是摄影赋予的意义。”

  五、天涯若比邻(We are family)

  1、女摄影师黛安·阿波斯在1969年获得一笔私人佣金,在圣诞假期去拍摄富裕的康拉德·马泰一家,马泰家族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关系,之所以雇佣黛安·阿波斯,因为她的作品独特出色,获得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高度赞扬。

  2、在时装界获得成功后,理查·艾卫东成了时代摄影红人,他对美国政治和文化及精英的大胆拍摄是对抗,而非协同的结果。

  3、小学美术课本就有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后来才知道这位大师也经常玩相机呢~1959年起,巴勃罗·毕加索放弃了肖像拍摄,在1966年、1967年他请布列松给他拍摄了两次肖像,但布列松却对这些照片都很不满意。2016年山水美术馆举办的“毕加索·走进中国”主题展,展出了近百件毕加索的原作,包括油画、版画、陶瓷和雕刻等等,还有数十幅摄影师爱德华·奎恩拍摄的关于毕加索的摄影作品,爱德华·奎恩贴身拍摄10年,他镜头下的毕加索亲切自然,和其他摄影师的作品截然不同,因为很多都是在不经意之间拍摄的,这是不是也在说抓拍比摆拍更真实呢~

  摄影发展到现在似乎早已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很多热爱摄影的人也都是热爱生活并且对未知好奇心满满的人,让人由衷地感到钦佩,向大师们致敬`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六):“无可避免地,市场改变了一个成功摄影师的标准。”

  —“通过揭示世界表象之下的神秘的陌生,这就是摄影真正的魅力。”

  —“对看到的一切一视同仁,照相机展示着一个充满了细节的丰富世界。”

  —“没有了艺术家的雄心壮志和专业人士的完美要求,摄影展现了它的真实天性——自由开放,难以驾驭。”

  —“只有通过描绘它的过去,摄影才能找到未来。”

  —“摄影师的工作不是去创造,而是去更好地理解已经存在的事物。”

  —“你能拍摄的就是你生存的地方。”

  —“你不摄影,你就不会记得。”

  —“无可避免地,市场改变了一个成功摄影师的标准。”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七):精彩对白:

  摄影是前进的,即使技术还不允许。

  摄影历史由大大小小的旅程组成。

  他关心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照片可以怎么表现出来。裁剪,放在不同地方,他把它们当作原材料。这是他的相册的…脚本。

  我迷恋第五大街。一旦领悟到它的要诣,它的能量,你就会一遍遍地来,因为这就是生活。在街上,在人流里看着各种事件发生。怎么记录属于你的一刻?怎么样变得勇敢?踏出第一步,拍摄相片,面对迎面而来的人流把自己融入其中。

  每架相机都有个钟,上面有一秒,也有千分之一秒。你在这短暂是时间里工作,你可以体会时间。如果你知道千分之一秒…你可以看到那一刻的事物,只要你相信,你就能看到。

  看到他的相片真是太好了,盖瑞.温诺格兰德的气息无处不在。我看见的不是风格技巧,而是灵魂的慷慨。我就想:“这就是对生命的欲望”。

  雷一乔尼斯和其他第五大街摄影师拍摄大街生活,把相机作为人性的延伸。通过相片,我们能感觉到摄影师操控着镜头对准他所见的人间戏剧。要不然,相机只不过是呆板的,任意记录的仪器。

  我认为摄影师不是呆子就是色情小说家。对于摄影师来说,他们没有社会补偿性价值。但当我决心成为艺术家,我要旅行。

  它们是事物而不是人物,表面而不是灵魂。不是街上的人,而是一个背景。我追随的是…主题。

  相机不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是靠这个工具拍照片的。我决定它放哪里,它就在哪里。尽管…谁都知道,但如果我这样拿着…就会摇摆,镜头会改变。我把三角架放在这里,我还可以去想我可以移动它,然后它就在那里不动了。我可以再想想这个位置,我想旋高点,它就高。它记住你最后的决定。

  摄影师继续深入世界拍摄当今的生活,但他们有各自的动机与方式。彩色还是黑白,轻便的35毫米还是笨重的景观相机,胶卷还是数码。他们共同点在于他们独到的观察力,他们看到被我们忽略的事物再展现给我们看,引人深思。对我来说,摄影师是天使而不是神,他们的工作不是去创造,而是更好地理解已经存在的事物,更好地看世界。这样世界才会连贯,有意思,有结果,有意义。要做到这点摄影师不惜身受磨难,也不能像哲学家理论家那样,脱离现实。而且…我认为这就是…老实说,这就是摄影学赋予了她重要的意义。这些地方有灵性,我的工作就是发现它们的灵性。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八):每個天才都有多啦A夢的放縮燈

  我承認我沒看懂多少。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字幕;二是自己連攝影的門都沒入,所以對裏面的術語雲裡霧裡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集里的一個攝影師。他的作品不是他自己按的快門。他說只沉浸在如何構圖,清晰看清四周光影,擺設物體上,至於按不按快門已經不重要了。

  坦白地說,我近期的物欲集中在攝影器材上。看過這系列的紀錄片之後,我退燒了。因為我以為自己流覽過的網站,瞭解過的器材是攝影過半的領域,卻忽略了非主流器材和攝影史。

  在那些以攝影為藝術形式存在的信念而活著的天才攝影師面前,我被徹底渺小化。我重新開始了思考,到底要不要跨進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摄影艺术百年史》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