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病历簿》是一部由深川荣洋执导,樱井翔 / 宫崎葵 / 要润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一):为卡司而来却不觉戳中自己
我庸俗我低端我就是冲着卡司去看的,但是看完之后却得到了卡司以外的感动。
ho桑以小丸子妈妈的形象出现时作为已经以为自己做好心理准备的粉也忍不住嘴角抽搐,上个世纪的装束,拖沓的步伐,慵懒的声调,和在舞台上或精分或闪亮的那个idol完全不同。他自言自语的说着人像萝卜苗一样的冒出来,一下就被戳到了:自以为看透很多的自言自语却被他人无视甚至哂笑还依旧对这个世界报以那种好像能让自己更少被污染的苛评。一さん想收治疑难病患但还是默默接受了现实,这不是我么?这不是你么?
“一面登山,一面这样想:依理而行,则棱角突兀;任情而动,则放浪不羁;意气用事,则到处碰壁;总之,人的世界是难以相处的。”一个沉浸在夏目漱石中的乡下医生,木讷、古板、内向、内心丰富而细腻,会生硬的拒绝同事的邀约,而同时又时常哭泣只是不流眼泪。在信浓医大和笃信他的病患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最终留下的结局也让我很迷茫或者说不认同,但是似乎也为我增添了依照着自己的内心走下去的选择,生活得满足本心也未尝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是的,一さん×榛名是我心中完美的夫妻形态。不过度亲昵,不依着自己的想法去强迫对方,有必要的时候会给予对方背后的支持,过着平和安静只有两个人也不孤单的生活。有很多人说sho和aoi没有BG感,没错,他俩之间是浓浓的夫妻感。
画面和音乐都是一等一的好,片尾长野的风景又让我想起了《日本四季》:安静、美好又不乏生活气。
.S. sho桑虽然说是有名的无演技派(摊手),但是几个细节上还是能感受到他的进步和努力,最重要的是,不会在屏幕上看到他很努力想演好的那种不自然感了。
.S. 我觉得我应该去看看夏目漱石的《草枕》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二):生命之形
医院楼顶的“24小时365天”代表着什么?命运无常,百年之后全部归于尘土,人生还有启程的必要么?
栗原一止,本庄医院的内科大夫。开场便是略带古风的台词,让人摸不着头脑。经常不知所云,却让安昙女士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被大学医院拒绝治疗之后回到了本庄医院。让安昙女士走完了丈夫去世后的30年里最不孤独的时刻。
那么医疗的意义是什么?是用最先进的科技拯救病人,还是让每一个孤独的生命温暖地走完人生。怎么样的医生更加伟大?是治疗一个对尖端医疗技术发展有意义的病患,还是在同一时间里治愈了几个孤独的个体?生命是什么样子的?是一生中时刻追求着人生的“意义”,还是站在死亡面前却没有一丝求生的欲望?
“大学医院不是为安昙女士这样的人看病的地方。”这是安昙女士被大学医院告知拒绝治疗的时候所听到的话。为什么?大学医院是为了尖端医疗而存在的地方,也许这里技术比病人本身更重要。但无法否定大学医院的存在,因为有些人就是依靠这种医疗体系才得以重获生命。世上的事都非尽善尽美,守得本分,便都是好的。可安昙女士的生命,也如枯叶般埋在泥土中被遗忘了。幸好还有栗原一止这样的医生,安昙女士的癌症虽然已无法治愈,但还能重新感受人世间的微风。
往后栗原一止才明白人都有适合干和不适合干的。医生也有太多无能为力的地方。对于逃离不了的死亡,医生的技术已发挥不了作用,只能祈祷神的恩赐的生命,作为医生的自己又能做什么呢?拯救病人的,不是人的技术,而是人的心。即使医生让脉搏恢复跳动,而生命之花已落败的病人,只不过是一个靠着冰冷的传输液维持心脏输血的机器。所以当栗原一止收到了安昙女士从天堂来的信,应该就决定了,即使留在本庄医院没有前途,24小时365天随时待命,连夫妻结婚纪念日也错过,每天还要照看爱酗酒又不听话的病人们,但是这是栗原一止作为医生,所适合做的事。因为他并不讨厌去买糕点给患者,他是会为病人的离世而哭泣的医者。更何况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有难喝的砂山牌特制咖啡,而且这是一个不喜欢人多的医生。
人生终别离,御岳庄的大家都有着这种想法。他们像是在御岳庄混混噩噩地过着日子,其实不然,大家都是在为日后的旅程沉淀。栗原的病患,榛名的摄影,男爵的画布,学士的书籍。御岳庄的每个人看似凡世弃子,避世般居住在御岳庄中,可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下去。但人生总是在不停向前航行的,聚散无常,车站总会有到的一天,人总要下车。所以终有一日,会离别。花に嵐のたとえもあるさ、さよならだけが人生だ(花发多风雨,人生总别离)。
离别之日到来,男爵与榛名为了鼓舞学士,连夜画下这满屋的启程之樱,满纸樱花从书中跃然飘散,学士带着五年的悔悟重新启程。御岳庄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不舍,悲戚,怜惜,涌上心头。
想起了栗原一止对初见还未改姓为栗原榛名的片岛榛名说:不要紧的,没有不停的雨。对陌生人说下了这么一句意味不明或者说是意味深长的话。而现在为了鼓舞学士所说的:做学问,重要的是气概而不是学历,是热情而不是方法。至少能让学士耷拉着的肩膀找回些自信。记忆如此累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慢慢延伸。离别之时,飞舞的樱花好似记忆涌动,盘旋在御岳庄。最终背影消失在车中,车消失在雪中。
人躲不过的是命运,所谓启程也许是重新出发,也许是肯定了自我,坚定地走下去而已。
深志神社的红灯笼,松本城的月亮,初秋的河童桥,文明堂的糕点,无声的祈祷,每个地方承载的思念,如樱花沉寂在河流沿岸。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三):呐,你的初心,還在麼?
各種歪門邪道,想著撈一天假期的。卻見招拆招,被毀屍滅跡,告罄耐性。滿滿當當一桌子,觥籌交錯。燈光美氣氛佳,怎麼突然又不痛快起來。握在手心,不動聲色,只盼眼不見為淨。婉轉更迭,晚睡早起,渾渾噩噩日上三竿,給意外錯落,得來全不費工夫。整整一天待在了家裡,惴惴不安似逃學,不夠經驗的,恣意。
渾然一眾,面目模糊的溫柔。要怎麼捨棄,這不夠那麼好,又不夠那麼壞的世道。人之私欲與豁朗,一念間的註定。推彼及人由表及裏,幸福不該只是一種傳說。至於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合該同等重要天平上輕重緩急的次序。
日劇素性願意關注現實中存在的各種衝突,無論警民醫患甚至抬頭極端右翼勢力恐怖主義,追根溯源對制度拷問。不諱言弊端,各利益階層搶佔的真相。有怪獸家長,就有麻辣鮮師;是麻木不仁,對照熱血天真;興許並沒有絕對的正義,來衡量對錯是非,可以暴制暴遷怒無辜,卻是橫豎不該被原諒的。普羅大眾尋常市井,不平凡的每一小步,積沙成塔,給震耳欲聾,“月球漫步”。
與其說這是一部醫療劇,不如看作醫療背景下的給臨終關懷的思考,愣是再高明醫術,高端器械,仍舊迴天乏力,命裏無時。比起為了“一線生機”而強加與患者的急救,斷掉的幾乎全部肋骨,平靜而沒有痛苦地“道別”,不該更人道些麼?不能選擇生之無奈,逝者已矣的自足,也可看作一股尊重。懸而未決的命題會否不過生者自以為是的不負責任?
用以反襯地方醫院,無論人力物力都相對拮據的大學醫院,是劉姥姥入了大觀園般應接不暇。他大概還有些實力,承蒙關照的真相,卻是直截了當異己的推介。可想而知的曾經,惺惺相惜的同梯,不在話下旗鼓相當的技能,卻一人留守成了精英,一人甘心情願“淪落”不名一文。物是人非多年而後,他依舊是他最當回事兒的對手,儘管理解不了那閑雲野鶴般的處境。難得一日來求說是身邊有顆好苗子,沒有道理不給面子,卻結果不愧是他一手帶出來的人,無論心性與處事,如出一轍,意料之中被拒絕的提攜。求而不得的羨慕。
不消說一開始,栗原對貫田醫生的微詞,是不以為然,加大劑量的嗎啡照本宣科的處置,根本一點兒沒有考慮到患者處境,難以忍受的疼痛。是初入社會的通病,太把自己當回事兒,那思考麻木不仁的老鳥,根本只會推卸責任。卻久而久之看清了自己的無能為力,才慢慢找回了定位,何所為何所不為。
被隱藏的巧思,這又是部與夢想有關的,勵志傳奇。比鄰而居,毫無章法的羈絆。不留神,竟已過了這麼久,還好嗎,還記得嗎,那曾許下最初的夢想,還在麼,那沉甸甸又紅彤彤,鮮活的初心?
任時光蹉跎,似水流年。回身竟是一窮二白,兩手空空。早就人盡皆知的秘密,還費力跳梁小丑般,藏著掖著。藐視現實卻又不得不仰仗現實給養的矛盾,是夜裏要被逼瘋了的,不能說的,殘存的驕傲。多麼羨慕那輕而易舉的入世,只是跟常人一般別無二致,卻原來舉重如輕,這世上永遠看著那山高的,自以為。戳破了氣球,堂而皇之。那一日的離別,有人這麼說過——時光它永遠不會白費,那些曾經很冒險的夢,就算太陽底下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工作,總有一天會變成那意想不到的溫柔。你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嗎,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認真過每一分鐘,也是承諾。
本有些不置可否,尊家眾生,偏挑了櫻井翔來搭Aoi。演醫生的話,也總覺得西島秀俊或阿部寬那樣的大叔,更有魅力。卻結果是少年維特之煩惱,夢想與現實的抗爭。大叔們氣場太足,那樣猶豫不決反而娘炮。也於是認同相似光景的本色,在我心裏,你是溫柔而又瘋狂的,難能可貴。以入世姿態,活成一棵樹,不動不搖著“出世”。
這本是為了Aoi大小姐而挑的戲,卻結果抬轎,是壯大的聲勢。彼時甚囂塵上的不合與變數,而今落了實,各奔天涯。雖然從不覺得這世上,有誰是當真配得上她的,卻那一段超過十年的情誼最親密的關係,被剩下的怨懟,不堪入耳的攻擊,多少有些不是滋味。是男人背後的女人,體己的,貼心的。不吵不鬧,榮辱與共。可以當作置入行銷的手法麼,扛著相機走遍天涯。奧林巴斯代言人吧?只是此番不若靜流那般生動,完全出讓了主動權,唯獨呼喊“萬歲”是點亮的眼睛,是甘心情願從頭到尾地陪襯呀。
同時見了吉瀨美智子與要潤,便以為鋼之女再發三彈預告。是護士,是醫師,是不可多得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們,不夠交集,被安排的緋聞是那新晉的不懂事兒。池脅千鶴無異左膀右臂,冷笑話的直接受害者,虧得同期,整日裏抬頭不見低頭見,怎麼都沒法兒置若罔聞。只好勉強自己,那耿直的“怪胎”。有些日子不見,險些認不太出來。
頭條刊載“血光之災”,日趨緊張的醫患關係,無辜受累第三人,倏然而止的夢。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醫者父母心卻終歸只是理想,生而為人,不能免俗各式叨擾,救人而不自救本身即是一種無言結局,與其苛責無能為力,不若珍惜所剩無幾。將有限作延伸,給無限可能,是傳遞。一邊倒輿論,或幸災樂禍畸形,最後不過一拍兩散。誰也救不了誰。
潛意識是想栗原接受邀請的,往更發達更機械的廣袤裏施展才能,勢必受困,卻救世般地變革,一點點兒融化給更需要的人,所剩無幾的作為,與因人而異的不作為,值得借鑒醫龍第二部裏明真與北洋,比肩作戰的可能性。可惜只是一廂情願,為了映襯的高尚情操,那死守的架勢。
兩星獻給Aoi小姐,兩星給那不變的初心。四星給並不相悖的那些你很冒險的夢。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四):神様のカルテ
怎么说呢
我给4.2颗星吧
因为我不太喜欢这种留在原地的结尾——尽管这是价值取向问题——只不过这种结果在我看来不完满罢了。
整体来说 这还是一部很宫崎葵的作品 我觉得她挑的剧本貌似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的——淡淡地、缓缓的、叙述着某些人,某些事。
我从来不喜欢ジャニーズ系的男生
但是我喜欢上了这里面的栗原一正医生。
他是一个性格有些古怪、怯怯的,内心又充满温情的医生——这也是他为什么喜欢他妻子的原因——他经常处在救人与看着病人死去的矛盾中,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冷漠、质疑的眼神,面对是去医局发展还是留在地方病院、整天繁忙地工作照顾普通病人,他选择了后者,却仍旧充满挣扎
这个时候,那个看似只会拍照,其他事情都不会做(他妻子对自己的评价)却总是能够指引他,让他依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事,从来不强求他,而是静静地在他身边,鼓励他做他想做的任何一件事,帮他去探望那个老奶奶病人,送她想吃的蛋糕给她,陪她在她生日的时候眺望她故里的风景。他需要这样一个女子,在他心里,默默支撑着他。
所以每每那个大学同班的护士企图关心他的时候,他总是会很“讨人嫌”地跟上一句“我只喜欢我的妻子”,而且“还不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让人不禁哑然失笑,我想,如果那个前同班的女护士,如果真的喜欢他的话,应该也是喜欢得蛮无奈的吧,不过 我觉得这么坚强、敬业的女性,一定会找到一个别的能够懂她的男人的。
我也喜欢栗原家的那个小旅馆,那种4个人互起名号“男爵”“姬”“学士殿”“ドクトル”——让我想起ハチミツとクローバー(蜂蜜与四叶草)里的那群年轻人。同样梦幻的布置,有着共同的语言,活在自己们的空间里,有点儿世外桃源的意思。
栗原先生的老师,那个推荐他去医局的老医生,内心是爱他的——尽管他希望他留在地方病院——但是他知道他有才,所以放他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让他选择去更宽广的世界发展。所以尽管栗原选择留下来陪老奶奶过生日而不是去参加医局的研讨会时,他一言不发,看似生着闷气,但是当医局的顶级先生特地来乡下找栗原、他一起喝酒时,他回家的路上,貌似有些失落——他其实是希望弟子留下来的。他的弟子,如他的同期(那个医局的了不起的先生)所说“很像他”,当栗原早晨来到学校,不经意的,但又坚决地、鼓起勇气似地跟他说“4月份以后仍旧留在这里好吗”的时候,他一边吓唬栗原似的说“你一定会后悔的,我就后悔了,整天忙得要死,工资又少 那个医生(医局的)说你和我很像 知道你最终会留下来的 他说自己被你甩了”的时候,其实他内心是多么欣喜呢。
人生有多种选择——有人选择名,有人选择利,有人选择做看似平凡但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孰是孰非,这个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去医局,功能名就,也是站在科研的最前端做成果,倘若有果实,那可是普罗大众的;然而同时,大学病院和乡镇医院,这些整天繁忙得要死的地方、和普通民众打交道的地方,却也是最真实地挽救生命,送人最后一程的场所。如何选择,这其实只要依照你的心去做就行了。每个岗位,都需要它的螺丝钉 不是吗?
我突然很想看看夏目漱石的作品了。
我还是给它4.8颗星吧 我比较喜欢这个数字,以及那里面的风景、音乐,祥和的感觉。
我看着它,想起另外一部在大学里看过的话剧,叫做《在变老之前远去》,讲一个复旦大学的毕业生马骅,去西藏山村的小学免费支教的事,他用他的热情带给那里的学子知识——或许他在城市里可以做更多的更大的事——然而他去做了,义无反顾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不幸的是,他在从乡村小学去城镇的路上,载有他的车子翻车,卷进江流之中,他也成了与世长辞的人——我想他一定是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守望着那片他为之献身的地方——他应该是无悔的吧。
话剧里有一个片段,是西藏山村的孩子们 在脏脏的、破破的教室里,兴奋地、无邪的、高兴地唱着他写的歌,那一张张红红的带着微笑的小脸蛋,仿佛一只只寒冬里的小太阳——唱道:
《明永歌谣》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那青稞酒忘不了
经过的村庄都忘记了,只有那明永村忘不了
走过的大河都忘记了,只有那澜沧江忘不了
看过的雪山都忘记了,只有那梅里雪山忘不了
他是爱他们的吧
他们也一定很爱他
仁者爱山
智者爱水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五):轮回中,也许谁都没有改变
翔谢谢你创造了这么温柔的一止。温柔是最好的处方,在这多少有点冷漠的世界。
最近总是做着被追赶的梦,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经受的无法逃脱的压力,让我眉头紧锁。因为欲望而有了梦想,成为前进的动力却又让人迷失。宛如面对层层乌云,等待暴风雨的降临。
而在这日复一日里,看到了片中的撒满樱花的庭院,温馨幸福的家庭。时而露出顽固神色的一止,不时和叫作樱井翔的人重合。那倔强如此真实。所以在你呆呆把包掉落在地上,我笑出身来。
不禁会想问自己我想要改变什么?拥有什么?我知道的,现实没有那么美好。但努力挣扎真的是让自己更幸福么?又或者自己只是兜兜转转鱼缸里的鱼,把自得其乐的能力都消耗光了呢。
就算现在的我不敢停止。这个叫作一止的少年至少让我相信平凡的生活也许可以这么幸福。让我思考“止”的勇气。
让我看到旋转着,旋转着看似没有前进的每一天。也许谁的轨迹都未改变。那就让轨迹美好吧。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六):《上帝的处方》——被上帝选中的人!
有天突然逛到宫崎葵的贴吧,看到有人讨论这部《神的病历簿2》就到某电影网站下载了,搁在F盘好久每次都扫过一眼却不曾打开看过,后来有天晚上睡觉前打开看了,忘记看没看完了只记得当时看着看着睡意渐浓。寒假到了,自己待在房间实在闲得无聊终于是打开来。没想到竟然有意外的收获。
医生,DOCTOR,古时中国人称之为大夫。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帝还有谁拥有掌握别人生死的权利呢?神爱世人,又怎会轻易把这么大的权利随便交给任何人。医生就是这世上被上帝选中的人,他们是上帝之手。
然而近两年中国的医药界频频爆出新闻,真心的令人失望和害怕。他们滥用上帝赋予的神圣权利,被金钱和地位迷住了双眼。可能他们以为上帝赋予他们权利之后自己就真的是上帝般来支配病人的人生。生而为人,如何对得起上帝的恩赐。
医者,父母心。施行的应是仁心仁术。每一个医者都应该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份神圣是上帝与病患赐予的光环,而这份使命感应该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生老病死是一份不可抗拒的力量,医生也确实不能真正的代表上帝。即使不能使病人起死回生,为病患减轻痛苦也是分内之事。但也绝不单单只是千千万万行业中的一份平凡的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而例行公事,不是迈向金钱权利的阶梯。
我们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一粟,浩瀚大海中的一颗水滴。人人都可能是某个时刻走进医院的那一个,在我们健康的时候,也想要为每一个患者发出一声呐喊,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亲人,为了将来的人。
看了电影再联想一下中国当前的医疗现状,可能是让我变得唠叨了一点。但电影本身也不仅仅局限在医患这一主题。栗原一止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他生活的重心便是救助病患。上帝知道这个神圣职责很累,也赐予他小榛陪伴在身边,让他单调的生活里也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有人说宫崎葵的角色太文艺了,可是我想,也只有这样的女生才更适合医生吧。爱情是一个让人放松的空间,是支持和陪伴。
栗原一止医生身边也有学士和画家的陪伴,感受友情的快乐。友情让人感受来自另一个陌生人的关怀,是相处时的理解,是离别时能为你做哪怕一件小事的感动。而梦想是那个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条件,无论实现与否都在继续坚持着的东西。
上帝赐予每个人的东西真的不一样,但每个人追求梦想追求幸福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愿每个人都不虚此生。
(电影的问题就在于节奏太慢,没做好心里准备的真的能看睡着吧~)
Y:安暖Ariel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七):就这么走下去,总会找到的
和朋友三个人去看电影,她们去看上海了,我一个人买了popcorn走进了神様のカルテ。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虽然对于你为什么喜欢日本电影这样的问题我还是答不上来,就像你为什么来了日本一样。
看完了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她们讲着剧情啊角色啊讲啊讲我就听,忽然停下来问我诶,你看的那个怎么样?讲的什么?我:あ〜まあ〜还行吧。。就樱井是一个医生。。。。然后停下了怎么都讲不出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就执着的,把自己逼到这么一个无路可退,却又不知道去哪里的地步
拼命举着梦想啊自我啊的牌子,那么沉那么没有意义
因为我什么都没有
因为我不知道的想要什么
。。。。
啊啊啊~
又把自己绕进来了
何必呢
就这么走下去,
搞不好真的被我找到呢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八):慢吞吞的心灵治愈
这部电影体现了日本文艺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慢。电影一开始就被翔君的爆炸卷毛一脸傻样还有无力的语气囧的发笑,前20分钟一直在出戏的找槽点,甚至安云太太出来时我还说这“道明寺妈妈快看这是你儿子的对象”的CP槽。。。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慢慢地融入到剧情里去了,栗原夫妇在神庙的祈福,一止对阿榛的“欢迎回来”,给学士送行时的樱花和“万岁”,安云从小窗口眺望着远方的群山,医院的众人帮安云实现最后的心愿。。在最后,那个读了安云的信后,一人走过长长的坂道,在家门前默默地低声哭泣的人已经不是樱井翔,而是本庄医院古怪但又温柔的内科医生栗原一止。
这部电影讲的不是用神乎其神的手段去拯救患者的超级医生,也不是拼死完成将死之人最终意愿的催泪之诗。死亡是很悲哀的事,但医院里确是最为常见。在这里,有人在这里变得麻木,一个个患者变成处方上的名字,而对栗原医生来说,却想用最大的温情其拯救每个人,安云便血后被确定难以回天时,栗原医生想的不是治疗方法,而是如何向一个孤身老人说明这样的事实。栗原一止没能救回安云夫人的生命,甚至没法让她少一些病痛的折磨,他为此懊恼,却不知道在一开始,自己那份长长的病例处方已经变成治病的心灵良药。栗原的处方对安云来说是拯救的神之处方,而对栗原乃至整个本庄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每一个病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可以打退一切疲劳和烦恼的良药。
上帝的处方,不是医生交予患者的一张纸片,而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体谅,一点一点的,让人在痛苦中体味甜蜜,孤独中找到依靠,迷茫中发现方向。
还想说说电影和原著的差别,可能因为先看的电影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一些情节上的改动可以接受。电影里加了不少关于栗原要不要去大学的医院的情节,来体现矛盾点,但书里的栗原在这一点似乎没有太大的纠结。电影里栗原那个长长的上帝的处方在书里时没有的,电影用这个来点题,而书中是在各个小地方来体现的。这些改动为了电影效果是可以的,但唯一遗憾的是电影里栗原夫妇的互动有点少,虽然那种相敬如宾的恩爱还是体现出来了,但两人从头到尾除了最后靠了下肩以外没有任何身体接触,颇为残念。看神2的剧照里有两人牵手一脸幸福的表情,希望千万别剪刀手,让我们看看两人的幸福恩爱~
想起之前看过一张剧照,在阳光下微笑的栗原一止医生,杂乱的卷发,不齐的眉毛,微微发胖的脸,看起来不起眼,却有着那么温和地笑容,眼睛里透着最纯粹的光,看久了,就暖了整个心。
那就是我心里的栗原一止,想想也是生活里的樱井翔吧。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九):从电影论医疗
曾经在医科大的附属医院实习过一阵,对医院里的一些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能够被有名的老教授相中算是确实对前途大有裨益。在中国,年轻的医学生和医生都会想在医科大继续学习深造,同时医科大附属大医院的工作经历对以后的工作非常有用,就比如电影里表现的疑难病案会诊以及一些专业的研讨会,对于医学这个一直在发展的学科而言,保持终生学习至关重要。而留在小医院的一般是差一些的医学院的学生或者只想留在本地的医生。这其实就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
而与之有所差异的是护士系统,医科大的学习背景和大医院的工作经历确实有加分作用,但是大医院的工作辛苦程度和劳动所得却是性价比较低,所以每年大医院都会流出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护士到相对清闲的一二级医院,而且护士的知识更新较慢,就一般护理而言大小医院相差不大,所差的是特殊护理人才,而流出的护士人才能够进一步减小各级医院之间的护理水平差距。
所以像日本医局之类的机构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能够将医生下放到各基层平衡各地医疗水平,又能将小医院医生拉上来实习提升水平。不过在中国此方实行不易,拉上来的医生规培的工资谁给?刚来规培就是医生系统较底层(最底层的是实习生,而且是其他学校的实习生,工资都没有),拿到工资只够果腹。而派去基层的医生的工资谁给?按基层单位的水平来给的话又太少。此处的医改还是非常困难。
《神的病历簿》观后感(十):一直在哭泣,只是渐渐不再流泪......——《神的诊疗簿》
夜幕降临,医院开始忙碌,因为一位叫做栗原一止的医生,病人慕名而至。但,如想象中一般有着王者精英风范抑或妙手慈心技艺精湛的传说中医生没有出现,我只是看到,略显疲惫的栗原一止,经过了一个忙碌的夜晚之后,更加的疲惫。
热爱夏目漱石,自言自语,面对要跳槽的同事可以认真的说祝贺你,面对女同事的关心也可以平静的说很荣幸但是我有妻子了但却忘记了结婚纪念日,时常看不出表情,更无从读取内心,说话语速很慢,语气平淡......和热爱摄影的妻子以及学生时期就怀有各自梦想的同伴们住在古旧的旅馆,步行上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时候,妻子会在旅馆的阳台上对他说お帰りなさい......
我只能用这样简单来描述我看到的栗原一止医生,一个普通的仿佛随处可见的医生。虽说病人慕名而至,但其实医院是小医院,医生紧缺,有各种不足以至于也有患者不得不拒绝,但是,也有他明知没有继续治疗的意义,也接受被大医院判断无法继续治疗的患者。于是这个故事就这样开始,静静悄悄的,等待着仿佛必然的结局。没有跌宕起伏,没有险象环生,只有渐渐疲惫的医生,仿佛不食烟火的妻子,承认自己失败而放弃无望梦想的同伴,以及病情渐渐恶化的患者......
在那个一起生活了八年,没有拿到学位却被称为学士的同伴要回到乡下的时候,他们做出来满园满屋美丽的樱花为他送行,面对着失却梦想的同伴,他终于说他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去努力,每天拼命的工作,最终却仍是要面对生命的凋谢,也在迷茫,不知道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医生。
也许,正是因为一直在往前走着,不停歇的走着,即使迷茫也继续走着,才使所谓的梦想不致幻灭。我们也许一直都在选择着在世人看来更艰难的道路,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这或许就是本能使然,指引我们选择内心认可的正确的路途,或许,看起来也很傻吧。但我一直认为,所谓伟大的人,不是那些站在胜利顶点的人,而是无论身处何种的卑微之地,也仍努力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不论这世界变成了何种模样,却仍旧对这世界心存悲悯,然后用自己微弱的光芒,去照亮着自己,也照亮着周围的人。
而当生命即将消失在尽头的时候,说出“也许最重要的东西原来就在最初的地方”这样的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感到了幸福是什么吧。如同那个遥远的寓言一样,牧童少年寻遍了世界,才发现宝藏埋在他家乡的树底下,但是如果没有这趟寻找梦想的旅程,他即便一生都守着那颗树,也无法得到宝藏。
所以我们不妨就一直这样走着,沿着内心指引的轨迹,哪怕依旧迷茫,哪怕依旧不安,哪怕依旧会哭泣,但是,终有一天我们的脸上的泪水会消失,幻化成这路途中美丽的风景,那么在我们的旅途终点,应该也是幸福的。所以亲爱的,在那之前,就让我们一起前行吧。
(完)
在我一直以为自己已再不会写出这样文字的时候,在连续上了四天日语课,然后一个人去超市,背着书,背着大包的食品,拎着整箱牛奶,筋疲力尽回到宿舍,出去自己打包了晚餐带回来吃,终于可以点开很久前就下好的《神的诊疗簿》。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看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这些句子不停的从心里涌出了。
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把樱井翔的影子罩在栗原一止身上,而在音乐响起字幕上升出现他名字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就是我们家那个精分偶像和精英主播,这是我每天每天都看到的樱井翔,我终于哭着哭着就笑了。为着的,是我喜欢的这个人,如此出色的表现。
应该说,这是我认为的樱井翔最好的一部作品,虽然我并没有看全他所有的影视作品,而对他的演技也确实不够赞赏,但是还是从这边作品中看到了很大的成长,无限感慨欣慰。而在过程中,除了随着剧情走着之外,我关注最多的就是字幕组的翻译,目前唯一一版的内嵌字幕,虽然很感激字幕组,但是我还是觉得个别句子翻译有误,虽然不影响情节,但是,总觉得不够完美。
很累。
我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和栗原一止医生类似的疲惫的表情,有点开始明白,也许正是身体和精神都已经接近极限,那颗被封印了许久的心才从铜墙铁壁中露出了头,向我述说了上面的这些文字,我想,我今天应该不会失眠了。
(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