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福》是一部由罗贝托·费恩察执导,奥布瑞·普拉扎 / 黛博拉·安沃尔 / 刘玉玲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疼痛是福》观后感(一):无病呻吟
这是部无病呻吟的电影。
还以为是意大利语的电影,而且这跟同性恋半毛钱关系?
俩女的主动送上门不要,偏偏勾引个男的。
一对喧嚣的父母,一个喧嚣的姐姐,一个喧嚣的环境,一个安静的少年如何长大
故事有硬伤,黑色幽默感,角色稍混乱,但是满目的清新文艺场景与美丽的演员令该片观赏性很高。
眼熟人一堆,每个都像走过场一样围着男主绕一圈就走,故事不痛不痒的。
骚年,又看到你在网上开着小号撩男人了,你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吗?你父母不为你捉鸡吗?骚年夹着腿走路和跑步姿势难看死了。这两人的身板能成姐弟么。有几个怪咖桥段有意思但总体变成了鸡汤。
《疼痛是福》观后感(二):疼痛是福
疼痛是福
又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孤傲的觉得自己在这世上是那么另类不合群的存在。
自己让自己陷入一种阴郁、负面的存在。
找了一晚上的好电影,幸好不负期望的找到了《疼痛是福》。
被介绍上说的“清新的节奏很舒服”吸引,电影的画面确实挺优质。
有时候,特别能忍受那些节奏慢的电影。
一个个角色在点点的小细节里开始慢慢成形,放大出彩,然后变得有趣。
聪明却特别的男主角,温婉的外婆,抓狂的妈妈,早熟的姐姐,自恋的爸爸……
有时候觉得外国文艺片比国产片,出彩的地方可能真是多了一点点人性的灵气吧。
确实是我喜欢的节奏。
主角的环境,他的烦恼,似乎都是自己的。
然后碰上问题迎刃解开,自己也跟着舒了一口气,仿如懂得了些什么。
“不,你没有病。你很聪明,而且很深邃感情充沛”人生导师这么说。
“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就行了。生活中有很多的痛苦,但不一定都是坏事。”外婆说
我的心也跟着美少年一起被治愈了。
尾声,美少年和外婆相约去看电影。妈妈问“你的生日礼物是想和外婆去看一场悲剧电影?”
少年说“是呀,我自己选的,不可以么?”。
是啊,为什么又那么多的不可以呢?
少年缓缓播放起外婆喜欢的黑胶碟,安静送外婆离开。
这场景让我忍不住动容的湿了眼眶。
竭斯底里的姐姐曾经骂少年不懂得爱,而妈妈最后说,我不这么认为。
《疼痛是福》观后感(三):Toby is an angel
我不适合文艺片
所谓get住了所有punchline和clue 但就是get不住这个电影的意义
于是
我花了两个小时
“哇哇哇 果然光线对了眼睛好好看!不愧是young Dumbledore.LOL”
“啊 这想法我以前也有过……那就好好过自己的lonely life嘛 管他们呢”
“啊啊啊啊啊在人群里的toby在发光啊啊啊啊啊啊啊”
“嘴唇颜色真好看”
记第一部完全靠脸支撑看下来的电影
I love Toby
《疼痛是福》观后感(四):但求心安
全片比较闷,只是一个少年的独白,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缺乏高潮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俺一样全靠美少年的颜才撑过全剧的99分钟。
美少年不是问题少年,他只是有点内向,不太合群
年轻人喜欢的他都不太喜欢
或者说买一种生活,可以在喜欢的房子里看书学习
一开始他很抗拒
但是很快又接受了
如果要和人沟通,要让别人理解他,不如从心理医生开始
沟通让人们知道了
他说人们喜欢谈论自己的生活
他不说话,是因为没什么可说的
他不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所以说,什么才是正常呢?
婚期不超过周末的妈妈,赶时髦整容的爸爸,23岁就写回忆录的姐姐
还有沉迷享乐吸毒的青春同龄人
到底谁是正常的呢?
一个人的孤独,或者一群人的孤独
难道融入人群中就不显得孤独了吗?
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才是充实的
但求心安
《疼痛是福》观后感(五):焉知非福
在围脖上面看见了,不知道为什么就点开了,可能是因为看见有一个华人演员?
其实是一个不喜欢看电影的人,但是这边片子,一开始就感觉淡淡的,挺想接着看下去。
男主的妈妈说:相信我,这不是我的风格,如果是要虐待,绝对不是轻微。
看到这里就觉得这个片子挺不错。
整个片子没有那种压抑的感觉,画面感也挺强的。
但是,为什么要打着同性的旗子?
其实,如果不是同性,估计也不会点开看,但是在看了之后,觉得实际上和同性这个题材没有什么相关的。
可能算是一个挺文艺的片吧。
或者说,这种成长类的题材,往往会有一个糟糕的家庭,然后不同寻常的性向??
而实际上和同性恋都没有太大关系。
要说男主的颜,实际上不如《自杀房间》的男主。
看自杀房间,才真是完全冲着男主的颜去的。
自杀房间,真个片子基调很压抑,实际上也不觉得男主是一个GAY。
而这个片子呢,更没有那种感觉了。
就像男主的奶奶说的:你只是想成为那样一个人。
男主对那个画廊经理说的:我不想是我,想成为一个···的人。
而那个经理说: You are you.
就像之前看见的一句话:
你只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任何人。
个人觉得男主的性格是很不错的,说话挺幽默,deep、feeling(用片子里的话来说)。
看的很透,也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这样已经足够了。
《疼痛是福》观后感(六):每个人都有十七岁 熬过来就好了
我点进去了,一个孤单美少年赤脚站在楼顶想要逃离世界,小狗的叫唤和妈妈的汽笛声惊醒了他,他退回去了。
美少年不想循着爸爸妈妈还有姐姐的人生轨迹来生活。妈妈屡次结婚且都维持不久。爸爸是证券分析师,一大把年纪却总是整容去勾搭小姑娘。姐姐风华正茂却爱上了才华横溢的有妇之夫。美少年不能理解他们的世界。
他不想上大学,也不想做生意或者成为学者。当家长们问起,他就说自己没有梦想。
成长在这样子破碎的环境里,妈妈不管爸爸不问的家庭里,他从来没有朋友。
他的朋友就是一只狗,米罗。
以及妈妈画廊的黑人经理人。
美少年只喜欢和外婆在一起聊天,他喜欢待在宁静的乡下,在花园里浇浇花,晒晒太阳听听音乐。他甚至幻想买下一栋别墅,然后在里面看任何书籍,做任何手工艺品,自由自在。
电影的节奏很慢,很缓和,让人疑心后面会有爆点。
美少年的大学前旅行让他对大学失去了兴趣,他讨厌那些奇怪的同伴和压抑的舞会,他只愿意安安静静地坐着看书。
啊,这惟妙惟肖的孤独!
他的不合群不谈恋爱让人以为他精神有问题,所以妈妈给她推荐了生活教练。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十七岁的时候都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感到迷茫,觉得搞不懂这个世界,不明白周围的人要这样处事。内心孤独,没人理解,所以总是形单影只,甚至想要逃离世界。
每个人都有十七岁,熬过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