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夜色行动》的影评10篇
日期:2018-06-08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夜色行动》的影评10篇

  《夜色行动》是一部由凯莉·雷查德执导,杰西·艾森伯格 / 达科塔·范宁 / 彼得·萨斯加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夜色行动》影评(一):沒有犯罪的需求,只有懸疑的供給

  想通了《夜幕行動》(Night Moves)讓我感到難看的點在哪裡。原來是因為主題「環保」的可替換性太高了,高到讓我覺得整部片也可以給它替換不看。

  《夜幕行動》呈現了一則「激進環保份子炸掉了水壩」的故事。前一小時描繪三位主犯緊張兮兮的一天內買材料開水艇移動到水壩上,後一小時主力於水壩炸掉後讓主犯們的道德心海波滔洶湧。要「辦大事」的情節拍得冗長,還算有些懸疑的氣氛。

  但,為什麼要辦大事?全片毫無解釋。

  看片中主角想透過轟炸水壩來訴求環保議題的幹法,理應是激進環境主義(Radical environmentalism)的信徒吧我猜測,但《夜幕行動》除了偶爾讓三位主犯口頭上聊聊要救救三文魚(動物解放)或搞點產地直銷(反全球化運動)外,環保主題隱而不彰。這當然是一步不讓環保議題喧賓奪主,力求讓全片成為懸疑片種的作法,但做過了頭,讓這票人成了沒有理由的浪人,純然成了恐怖分子而已。

  假如把《夜幕行動》的情節抽換一下,變成三個美裔塔利班去轟炸水壩來達成反美訴求,這部片也絲毫不會變得不同,環繞在三個主犯間的猜忌,天真,以及事發後的良心譴責....全片的高潮點絲毫不必更動。電影結構的大框架竟能替換得如此自然之時,勢必代表了全片的氛圍與角色背景,其實是與主題很遠的,絕對疏離不已。

  因為這種疏離,我感受不到角色們的骨肉。這群主犯真的有恭奉環保信條為圭臬,信奉至不惜蜓而走險犯罪的動機嗎?實在無感。

  如果《夜幕行動》真想讓一群激進的環保份子顯得充滿爭議,對環保公敵憤怒至極,何不乾脆指名道姓說他們炸了甚麼水壩,想控告甚麼政客反抗甚麼企劃,反對甚麼政策呢?別的不說,讓戲組去弄罐雀巢檸檬茶讓主人翁Jesse Eisenberg狠狠往垃圾堆砸,很難嗎?可惜全片一個屁都放不出來。它甚至不敢讓主角指名道姓說星巴克咖啡,只寫成「4美金一杯的咖啡」,曖昧至此。

  沒有犯罪的需求,只有懸疑的供給,供需失衡之際,其主軸「環保」真的能讓觀眾感到很重要嗎?不行吧......當然也可以說這是部吃氣氛的電影,主攻懸念的鋪陳,所以劇情比例上得犧牲主題的明確,或許也是吧。只是我實在對看一群沒有理由要犯罪的人犯罪起不了多少共鳴,更不提同情了。

  《夜色行动》影评(二):不了解美国社会现状就不知道三个年轻人在干什么

  开片其实有一大堆铺垫男女主看水坝,找鱼道,发现被撞列的鹿,把鸟巢捡起来放回树上。这些人在国外叫生态主义者,就是对动物比对人类更爱,认为人类妨碍了动物。当然他们在炸坝时还是不想伤害人,说明没那么极端。极端的生态主义主张杀人救生态。

  然后就出来一个女导演,放了一部环保片,实际上就是美国的柴静。她告诉大家工业是祸害,地球不行了,军队要起来,人民要起来,反抗工业资本家之类。但她自己什么也不做,把年轻人扇动的热血沸腾,替他们送死。

  接下来三个年轻人聊天,更能体现他们的作案动机女孩说她不钓鱼,因为海洋在几十年后要枯竭了,鱼类都要死了,所以要保护。听起来很荒唐,但生态主义者就生活在这种舆论场里。今天说这个要灭绝了,明天说那个要消失了,必须马上起来抢救等等。至于说穷国饿死多少人,那不需要他们关心

  只有了解生态主义在西方的蔓延,才能体会这个片子。《夜色行动》能出来,说明现在已经有西方影视人开始反感这种思潮了。天天喊保护动物,人类的生存反而不当回事

  还有一个类似的片子叫《东方》,大家可以参考来看一看。都是讲生态主义者如何作案的。他们没有任何个人动机,完全不谋私利,但比小偷小摸对社会危害更大。

  《夜色行动》影评(三):不知所措一无所获

  根据政治科学家安德鲁·多布森(Andrew Dobsen)的观点,环保主义符合一种意识形态的所有特征,因此应该将之与其他意识形态,如: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等同等对待。正如其他意识形态一样,环保主义也提供了一种对社会的分析描述(eine analytische Beschreibung der Gesellschaft),假定了一种确定的、值得期待的社会形式,并拥有着一套对于政治行动的纲领性规划。[1]迈克尔·肯尼(Michael Kenny)也视环保主义为一种意识形态。但他也强调,绿党(Grüne)拒绝接受这种概念

  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在政治言论斗争中的意识形态,是指与自然环境的保存、恢复和改善,诸如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防治和恰当土地利用的一切行为。通常支持原住民与全球化的抗争,尽管有些事物表面对环境的破坏不大,如反对生活方式传播

  以上分别是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对于环境保护主义的定义。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环境保护主义可能是一种对我们来说既熟悉陌生,既合理尴尬的行为。因为在地球末日恐慌深深埋藏在我们心底同时,我们每天却都在自欺欺人的成为参与并且推动这一过程的幕后凶手之一。

  《夜色行动》的主人公是一群看似温和却怀揣着极端计划的环保主义者,电影从一开始就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悬念,当然,导演凯莉·雷查德(Kelly Reichardt)也并未想花一整部电影的时间讲述整个行动的过程,而是电影一分为二企图展示这群作为普通人类的环保主义分子,在面对自己的性格缺憾人性困局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这样的思路其实没有一点问题,但在《夜色行动》从头至尾阴冷抑郁气氛下,凯莉·雷查德的这种尝试似乎显出一种令人不解无奈的空洞盲目。电影的表现方式相当的简约和克制,甚至令人们紧张又期待的炸毁大坝——这一本应是大多数影片高潮的部分也只是选择用一声遥远而又几乎难以分辨爆炸声来表现。

  除此之外,不仅是杰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所扮演的偏执多疑控制强烈却又令人有些扫兴的Josh ,《夜色行动》中其他几位主角的形象也显得有一种模糊、隐晦的刻意。也许凯莉·雷查德意图铺垫电影的结局,有意将他们放置在一种脆弱危险关系之中。而这种有意为之就像是几位主角在电影中的“夜色行动”一样,只有目的,却换不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自由主义者大卫·弗里德曼( David Friedman)认为:“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观点,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美学。后两者会使人过于相信第一点。”也许大多数人多会觉得《夜色行动》节奏缓慢,无趣乏味。凯莉·雷查德虽然力图表现环保主义者们容易进入的误区,但它最令人遗憾之处是既没有引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这个母题的思考,也没有让人们意识到人性的困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伤害。就像电影的最后那个镜头一样,我们除了不知所措,恐怕更是一无所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夜色行动》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