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6-07 21: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经典影评10篇

  《拉合尔茶馆陌生人》是一部由米拉·奈尔执导,里兹·阿迈德 / 凯特·哈德森 / 列维·施瑞博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一):种族偏见止于沟通,也并非止于此。

  引起我注意的是奇怪的电影名字,而让我反思的则是电影的内容

  总的来说,故事情平稳真实,在两个无奈选择阵营而对立的男人坐在拉合尔的茶馆里,聊聊天,虽有些紧张气氛,然而,彼此都知道对方并非极端主义者,都希望化解民族之间的矛盾,又各有各的难处

  作为双方自己,都有充分理由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道路,谁都有自己的故事,谁都有自己的委屈,我都可以理解。而我想重点说的是,人类范围普遍存在国家或者地域歧视。举个简单例子人们认为俄罗斯人粗暴,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美国人开放中国勤劳,日本人恭敬... ...也许你会说,就是这样的呀?我反问一句:难道说中国人勤劳,你身边就没有一个人懒惰的,甚至是无所事事的。我想答案否定的,那么同样的反问:如果说穆斯林人都是好战的,其中就没有一位是热爱和平的?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人的本性是热爱和平的,谁会喜欢每天在枪林弹雨的笼罩下,居无定所生死难定,况且我们还有我们最爱的父母妻子孩子。之所以走上战斗的道路,首先是一些极端主义者的挑衅,让无辜而又容易随大流人民误以为其所宣扬的“真理”;其次,一些内部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这样最好。然而有人多管闲事,打着保护和平的名义却在一国的领土上大开杀戒,这是什么保护?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不一一列举

  Mr.Khan,就是一位被误解激进恐怖分子,也同样可以理解。因为自身的民族问题,让人们在出现911时间之后自然对留着大胡子的人敬而远之。可是,他也是无辜的,与他长的类似的或者相似文化背景的人呢做的事情不代表她就是那样的,我们不能将人当做一类一类的去区分,而是一个一个,每个人都是独立,都是个性的。来自英国的人可能是个没有文化的醉汉,而来自中国的人可能无所事事,来自法国的人可能满嘴脏话,为什么不可能呢?

  我们需要做的,理解个体共性

  也许真的很难,就如同最后两个人在谈论似乎融洽时候因为巧合的一个动作让彼此又深陷不信任,而我们需要的是,信任

  沟通,可以消除偏见,然而,偏见everywhere.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二):舔菊之外的含义更值得回味

  仅就电影来看,是由两条线路进行的,一条是针对美国9.11以来安全局势对穆斯林世界影响,一条是关于一个处于文化弱势区域人的人生追求抉择

  第一条是写给美国人看的,是一个完全按美式思维诠释感情线。简单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舔菊。“I love American”这句话在影片里每每出现都恰到好处明显满足了美国观众。(当然我也喜欢美国,但是这句话在影片里也可以不说:谁都看得出来你喜欢美国,一再强调就有点肉麻)总而言之,这条线的意思就是说:你看我还是爱你的,9.11是少部分坏蛋干的,和我没关系,我受了这么多苦,还爱你,你说我难不难?

  第二条,父亲。父亲在电影里代表了很多,贵族出身,文化的代表,父爱。成吉思开始没有意识父亲所带给他的身份价值,相反,他看到的是没落,内心充满了对西方科学物质文明渴望女友知道他父亲是个诗人时,她惊讶不已,而成吉思却觉得难以所动,作为富商家摄影师了解人文价值的珍贵,知道金钱易得,文化难求,所以对成吉思感到惊异和不解。直到另一位作家出版商?)一针见血的指出他太给父亲丢脸,他慢慢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才发现父亲不是如他所想那样失败,相反,作为诗人,以家乡土壤,他的生活鲜活的,真实的。

  父亲对他工作的质疑,女友和作家对他父亲的尊重,还有9.11后美国生活环境的恶化,在伊斯坦布尔的大清真寺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认清了除了物质文明与科学文明之外人文地域文明的价值,所以他明白了父亲的问题:你究竟要干什么?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三):《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做个外人不容易

  曾在美国功成名就的巴基斯坦小伙,如今成为“恐怖分子”的头目身处巴基斯坦境内,由于一起人质事件被美国方面追查。美国人派过来的说客使劲各种招数以为套出被绑架人质的确凿地点。蛋定的巴基斯坦小伙在茶馆中却喋喋不休的为说客讲起了当年往事。那是一个充满梦想机遇年代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巴基斯坦小伙,在华尔街一家金融公司表现出众平步青云事业爱情两丰收。可惜,就在幸福荣耀触手可及的档口,一件世间罕有的“911”事件,把小伙的幸福轨道改变面目全非。这一些,只源于他长了一张“恐怖分子”的脸型。

  影片根据巴基斯坦作家莫欣·哈米德出品的国际畅销书改编,是2007年度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决选作品,并被《纽约时报》和《出版家周刊》评为年度好书。如今被印度的著名导演米拉·奈尔搬上银幕,英籍演员里兹·阿迈德饰演巴基斯坦小伙,《金刚狼》中的列维·施瑞博尔和凯特·哈德森,还有基弗·萨瑟兰一众小有名气配角搭戏。影片在美国的主流世界并未得到太多赞誉,得到更多的只是吹毛求疵式的贬损。令人意外的是,在美国以支持独立制作影片而闻名的米尔谷电影节上,本片荣获观众奖。就像在以高质量准则的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一样,主流媒体打出5.4分,而观众们却打出8.6分的极大反差值,再一次证明,观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条至理名言

  严格意义来讲,影片算不上惊悚片,更偏向于剧情片。惊悚环节完全是为了调节气氛所设,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只是为了说清巴基斯坦人在美国所受到的不公待遇,转而提醒巴基斯坦人,自己的国家还需要自己来建设,在别人的国家混得再好,总还是个外人。一旦出现危机事件,所有的荣誉和幸福终将鸡飞蛋打。如果巴基斯坦小伙知道在60多年前,中国有位一人顶三个师的人物钱学森在美国的遭遇的话,对于自己的不公和愤怒也就能够坦然对了吧。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四):被铭记的乌尔都语

  剧情真实,打动人心

  来自巴基斯坦拉舍尔的昌盖兹,十八岁时去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学院普林顿大学学习,四年学习所有科目全A,参加校足球队,毕业前夕被纽约曼哈顿的大公司录用,凭着出色才华勤奋上司重用,并与公司CEO的侄女,一个很有才华的女艺术家相识恋爱。渐渐步入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实现衣冠楚楚踌躇满志的美国梦。

  但风光的生活后面藏着隐痛。女友在与昌盖兹相识前23周时,因酒后驾车导致了青梅竹马男友死亡,内疚怀念折磨着她,与昌盖兹的交往,需要“把他假装成他”才能得以发展,而新恋情的发展滋生出新的犯罪感,女友的美貌、好家世、好的才华、漂亮公寓,让昌盖兹陶醉和依恋,忽略了女友的精神异常,注定要这场恋爱向着畸形方向发展。

  昌盖兹跟随公司团队来到菲律宾,评估一间汽车生产工厂的盈利提升空间,他的中肯分析建立在基层工人失业的基础上,当同事提出这个质疑时,昌盖兹仍然坚持着为中产阶级资本家获取更多利润立场,未对自己的决策产生道德疑问

  这时在酒店房间里,昌盖兹目睹了美国911被袭的电视直播,他的嘴角本能浮现出欣喜表情

  回到美国,昌盖兹在机场因为阿拉伯人的外貌特征受到安检人员特殊检查,脱光衣服接受罪犯式的非人道身体检查,昌盖兹感到屈辱,但前来接机的女友告诉他,袭击导致人心惶惶,“被非法强行搜身是特殊时期特殊处理”,应该理解。

  昌盖兹告诉女友,自己出生在传统的穆斯林家庭,父母都希望能抱孙子,和女友探讨生育子女可能性。次日早晨醒来,昌盖兹发现女友在卫生间哭泣,女友在潜意识仍然不能忘记死去的前男友,并称昌盖兹是“别的男人”,对自己和“别的男人讨论生儿育女”感到痛苦羞耻

  昌盖兹用自己的高收入支付妹妹婚礼所需的费用,并回到拉舍尔参加妹妹的婚礼。 出身贵族痴迷于诗歌不屑 于赚钱的诗人爸爸质疑昌盖兹所从事的高薪水金融分析师的道德观,对妻子接受儿子支付婚礼费用也表达出不屑和不满

  昌盖兹回来美国,见不到忙于布置艺术展览的女友,倍感失落。这时仍处于911后的紧张时期,人们缅怀着在911中遇难的同胞,对阿拉伯人仇视和不满。昌盖兹这时留起了穆斯林象征络腮胡子,在街上再次被警察当做危险分子关进了警察局。昌盖兹这时意识到,无论自己多么成功优秀,无论多么热爱自由民主的美国,由于自己的穆斯林血统,仍免不了屡屡受到不公正怀疑实际上自己并不能真正融入这个口头上“向前看”行动上”向后看“的国家,他感到孤独,充满质疑,平静温和心态暴力种子萌芽所替代。

  在这个压抑阶段,昌盖兹去女友的艺术展览,惊讶地发现女友将拍摄自己的作品,以及两人生活的一些片段作为展览的主题,女友认为这是对昌盖兹爱的表达,昌盖兹却认为女友未经过自己同意就将属于两人之间的私密公诸于众,是为了哗众取宠告诉大家”在911之后交了个巴基斯坦的男友“是一个多么时尚的博取眼球的事情。两人大吵一场后各自决然走开。

  迷茫的昌盖兹跟随器重他的小开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评估一间42年历史的出版公司是否有收购价值。出版公司老板对充满铜臭的两个评估师表示了轻视,为了缓和气氛昌盖兹告诉他,自己的父亲是个诗人。

  出版公司老板找到一本翻译成土耳其语的昌盖兹爸爸的诗集,昌盖兹十分惊讶,他不知道爸爸的诗集还有土耳其语的译本。老板请他吃饭,问他是什么年龄去的美国。他告诉昌盖兹,土耳其的禁卫军是奥斯曼帝国抢回来的基督教孩子,从小训练他们成为优秀的武士,到一定年纪时就让他 们回去出生的地方杀害他们的亲人,摧毁他们的 家园。昌盖兹十分震惊,他辩解说自己不是被他国饲养的杀手,他是穆斯林人。此时,昌盖兹的自我选择完成,在美国和祖国不同立场间,他选择了祖国。

  昌盖兹辞去工作,回到了拉舍尔,在一所大学里任教,传播民主主义的思想,深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激进组织试图拉拢昌盖兹,但激进组织传达的关于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唯一真理的思想让他在最后关头止步。昌盖兹虽然离开了对阿拉伯国家和人民造成伤害的美帝国主义,但也不愿意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不愿意再陷入”不是工人,就是下 岗“、”不是美国人,就是巴基斯坦人”、“不是死,就是活”,这样建立在对反方否决的基础上的世界观

  这个追求人性真正自由的故事,起源于拉舍尔一个白人教授被绑架,白人教授由于间谍身份被激进分子绑架后,美国CIA在拉舍尔进行了强势的搜索。自由作家鲍比本来是 一个同情阿拉伯世界的人,经历了911后意识到自己美国公民角色本能,转而为CIA服务。白人教授是鲍比朋友以及劝其回归美国人阵营的导师,鲍比救友心切,单枪匹马找到被列为重点嫌疑人的昌盖兹,试图打探出下落,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在拉合尔最纯正的茶馆里,两人喝茶就餐,昌盖兹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现代的曼哈顿街区和古朴的拉舍尔街景,把生活在同一星空下却处于不对地位的两个世界真实展现。

  美国特警在拉合尔开着豪华坚固的越野车横冲直撞,为了救一个自己人,不惜对大批手无寸铁的巴基斯坦爱国平民展开暴力行动,到最后关头,查清事件跟昌盖兹以及爱国学生没有关系,才避免了一触即发的流血事件。但是由于鲍比的误判,开枪打死了昌盖兹钟爱的一个学生萨米尔。而美国人显然不会对此负任何责任

  影片在昌盖兹在葬礼上的演讲结束

  萨米尔的家人让我告诉你们,他们理解我们这份强烈感受,是感情让我们有了勇气,还有一份讯息来自他的家人,如果我们无辜的,一直微笑的萨米尔可以听到,他一定会同意,他们让我们不要为他们的儿子哭泣,已经有太多的泪水流进这条河里,他们让我们不要以萨米尔的名义复仇,已经有太多的血流进这条河里,他们请求我们不要诅咒命运,我们的儿子已经在阿拉的怀抱里,擦干眼泪,为未来祈祷,一个没有独裁和暴君的未来,没有侵略者,来吧,带着你们心爱的人,告诉雄伟太阳,留住它珍贵的光芒,我们会告诉自己的内心,追随它的光芒而闪耀。

  一部震撼人心的世界视觉电影,除了引人深思的主题,拉合尔、伊斯坦布尔、曼哈顿、菲律宾多处外景风格各异,雄伟的清真教堂诉说曾经伟大的阿拉伯帝国,曾经辉煌,也在努力再度崛起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五):伊斯蘭世界不卑不亢的發了一聲,如果你願意聽的話。

  基於出身寒微而條件反射地有過向上流動的浮華夢,我看 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就像看Match point 一樣感同身受特別投入。

  但在片子開場的時候我曾擔心。當巴基斯坦人的傳統音樂表演與一個美國人在當地被綁架的場面一如你所看過的許多荷李活動作片般平衡對剪時,我暗忖你這個說嘗試建立東西方對話的電影,怎麼開場就一貫的東方獵奇?下意識挪用傳統東方音樂即代表神秘與危險的刻板概念為氣氛服務?電影徐徐演下去之後說服了我,那是可以接受的小許味精。故事講述一個巴裔青年當上了華爾街的財務分析師,並交上一個富家女友,剎那間世界在他的腳下,直至911的發生;中東根源毀掉了他的美國夢,縱使在他回國後又因為留美的經歷叫聖戰者和美國特工都同時把他盯上。到底該站在哪一邊?

  拿過威尼斯金獅的印裔女導演 Mira Nair 把這個故事拍得淺白,卻沒有鄙薄。精確圓熟的說故事技巧織出了大眾的共鳴,為伊斯蘭世界不卑不亢的發了一聲,如果你願意聽的話。

  (近期繼《字裡人間》之後,這個電影可能最值得你入場。請原諒《我不是拉登》這趕客的港繹名字)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六):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9•11”改变了什么?

  “9•11”十周年纪念日时,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杂志邀请13位知名学者,预设了“死亡、恐怖主义、恐惧、邪恶、敌人、勇气、正义、爱国主义、记忆、语言、合作、复苏和宽容”等等关键词来解读“后9•11”时代的美国。

  与《高等教育纪事》杂志偏美国立场的“解读”相比,导演米拉•奈尔可能想说的更多。

  她18岁到了美国,从此一步步上升,是实现了“美国梦”的代表人物。面对媒体,米拉•奈尔从来就否认自己是印度导演,也否认代表好莱坞,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印度裔的导演。

  那么,我们从影片中看到了怎样的在“后911时代“里挣扎的依然贫困的巴基斯坦?或者说,是全球化席卷世界的浪潮下任何失败的一方?

  我们看到影片开头巴基斯坦“诗经”级的印巴吟唱;我们看到导演用极其抒情的镜头语言叙述巴基斯坦传统婚丧;我们看到导演借昌盖兹之口拷问每一个心怀“美国梦“的观众。

  “你有过巴基斯坦梦吗?“

  或许,如何解读电影,我们也绕不开如下几个关键词所铺陈开来的深远背景。

  关键词一:全球化

  就在“基地”成员驾驶飞机撞向“世贸双子座”的前夕,30万反全球化人士曾将热那亚变成了抗议的海洋,之前这股反对力量已经横扫了西雅图、华盛顿、布拉格、尼斯、夏威夷。

  更早之前,在1999年4 月,在阿富汗坎大哈的一次会议上,本.拉登接受了由“9.11”恐怖袭击的策划者巴基斯坦出生的机械工程师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起草的一个提议。就如《世界是平的》中所提起的跨国企业的经营方式一样,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基地组织总部,把9.11恐怖袭击的总体设计工作外包给了哈立德.谢赫。又把财务管理外包给了哈立德.谢赫的外甥阿里.阿卜杜勒.阿齐兹。从沙特阿拉伯阿西尔省中招募劫机人员,从欧洲招募飞行员,从汉堡招募行动组织的领导者,从巴基斯坦招募后勤支持人员,他甚至还把培训飞行员的工作外包给美国的飞行学校。

  我们总会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十年前,伊斯兰国家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却只占有世界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年后,人口分布没变,后面的数字略微变化,变成了百分之五点一。虽然伊斯兰各个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但都没有在全球化中分的一杯羹。基地组织代表了在全球化浪潮中最失败的一方,代表最成功的一方是中国和印度,以后可能还要加上缅甸和越南。

  对于全球化是不是美国化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似乎已经不存在太多争议。《经济学家》杂志认为,过去十五年里,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美式资本主义及其理念都已被广泛认同和接受。

  正如昌盖兹的诗人父亲不理解儿子在安德伍德公司工作的意义一样,“如果我是个水果商,你既不是来卖我水果的,也不是来买水果的,我付钱是要你来告诉我,这个番石榴值8个卢比?“

  美国人也很不理解,在全球化波及的许多地方,人们被压抑的愤懑和对西方的不满。他们本能地认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也想过和他们一样的生活。

  就像我们汉人难以理解那些从偏远新疆而来的“切糕党“。

  人类一切的矛盾始于沟通不畅,而全球化也不可能双赢,不可能“共同富裕“。理解其中不可调和的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影片的悲剧性。

  关键词二:真相?

  萧伯纳说,当死亡天使吹响他的号角时,文明的伪饰就像强风中的帽子一样,被从人的头顶吹落到泥地里。这似乎成了美国“911“后国防、外交政策基点的最好注解。

  影片缓缓叙述昌盖兹从巴基斯坦的没落贵族出走的青年,怀揣“美国梦”,到成为安德伍德公司最年轻的合伙,再回到拉合尔大学成为教授暴力革命史的教授的心理路程,911是突兀转折的起点,却不是终点。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要义“自由交换”是安德伍德公司所本的“基本原理”,那么与影片快结尾处的伊斯兰头目所本的“古兰经真相”一样,都是缺乏人性基础的的乌托邦。

  20世纪是盛产各种堂而皇之想法的时代,资本主义说所有人应当无拘无束同其他人做交易;共产主义说所有人应当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环保主义者说一个塑料袋就能毁灭地球。各有各的堂皇理由,各有各的美好愿景。一旦实践起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无论愿景多么美好,理由多么堂皇,“基本原理或真相”多么妙不可言,他们都忘记了主体的“人”。一个个大写的人。

  庄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几千年来,谁都把它当成了耳旁风。

  看透各有所本的真理或原理其中的虚妄本质,才是昌盖兹心路历程的终点,也是影片所要揭示达到的哲学高度。

  关键词三:立场

  当加缪的家乡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陷入战火,他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身份说:“我信仰正义,但在正义之前,我要保卫我的母亲。”他的这份保卫母亲大于抽象意义上的正义、和平的情感,这是加缪的“立场”。

  影片里,伊斯坦布尔的出版商有意对昌盖兹说起土耳其禁卫军的故事时,昌盖兹心里是震怒的。这位苦心经营中东文化事业的出版商甚至找出昌盖兹父亲的诗集来梳拢他。他明白,已经到了选择立场的时刻。随后,他去了清真寺。

  用脚投票去美国是昌盖兹的理性经济选择,不是立场。“找回真实的生活”是昌盖兹的情感归属地,也不是立场。

  人怕孤独,所以爱站队。被社团或某群体抛弃是人最恐惧的事,因为这意味着被孤立。

  站了队,选择了立场,就树立了敌人,或自己造个敌人。基督说我是唯一的神,穆斯林也这么说。伊斯兰世界说美国霸权,美国说伊斯兰原教旨邪恶。永远那么两难。

  影片的最后,助教的丧礼上,昌盖兹说:告诉雄伟的太阳/留住珍贵的光芒/我们会告诉自己的内心/追随它的光芒而闪耀。

  我不知道这句是不是摘录某诗歌,但我知道,昌盖兹做出了选择,做了一个大写的人。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七):还不是梦一场?

  沉稳,不造作,不焦躁,内敛而又张力十足,从一开头就牢牢的吸引住你的目光,宗教、信仰、梦想、爱情,一切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的上映,总可以在一点片段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一个异族青年怀揣着公平正义的美国梦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当他发现繁华背后的丑陋后,毅然决定重回自己的血脉相承的地方开始自己拯救梦想的计划。

  其实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故事,但是导演却把它拍得有血有肉,有理有据,让你既能看见希望,同时也觉得面对现实,又有太多的无能为力,就是这样的纠结,才是我们生活共性,无论你是不是也有个中国梦。

  而更让人惊艳的是,把梦想借用一个如此敏感的“911”话题,民族仇恨的框架,一个曾经笃信美国文化,热爱美国梦的异族人来讲述,但却没有血债血偿的仇恨,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讲述人性的变化,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一笑泯恩仇!

  人生就是一个大茶馆,里面市井喧嚣,鱼龙混杂,生死故事流转于此,这里没有单纯的听众观者,可我们却永远也分不清自己是说书人,还是说书人口中的人。无需纠结,因为到了天亮醒来的时候,还不是对着镜子笑笑说:“还不是梦一场?”

  :配乐赞到爆!时而梦幻般的MV的画面处理在生死纠结中,透露出一些理想化的美,很美。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八):Changez昌盖兹

  1、老板:我该打包走人么?

  Changez:不,你该服务剩下的这部分人,然后把剩余资金投向次级集装箱物流。

  2、老板:Everybody will be disappointed.所有人都会失望的。Almost everybody.

  3、 Eria:你拥有很健康的自信系统。a healthy self-esteem.Good to see.

  4、Changez:你说“只有有罪的人才会躲藏”,但人们隐藏自己,往往是出于恐惧。

  5、出版商老板:当你决定了你的立场,你的世界会重新焕发色彩。

  6、Changez:我之前一直活在自己的美国梦里,我现在回来了,要问你们的是,有没有人有a Pakistan dream.

  7、Changez:在不公正和失望之后我的心变得坚如磐石,我当然愿意战。

  但是之后,他用了那个词。我们这样做是基于基本原理,根据古兰经给予我们的真相。We do that by focusing on the fundamentals given to us in the Q'uran.

  这些年轻人,沉浸在自己的判断里,就像Underwood Samson一样,用简单的二进制来区分人类。

  Worker,liability.

  American,Pakistani.

  Martyr,infidel.(烈士,异教徒。)

  Alive,dead.

  我已经厌倦了这些减法,我已经厌倦了从量程过远的决定他人的命运,非他即它。deciding from a distant perch.

  fundametal=机器性

  8、Looks can be decieving.I am a lover of America.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九):为什么是”茶馆“?

  为什么是”茶馆“?为什么主人公回家后开的是”茶馆“?

  首先,西方人喝的是咖啡,喝酒。茶馆里没酒,茶对于他们仅仅是摆架子用的,其实不懂。而东方人,东方人的文化是茶。酒则须佐以佳肴,亲友高朋,吆喝行令,欢笑歌舞。

  其实茶馆也是个真正可以融合不同人,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地方,一个真正和谐的地方。

  那个美国”记者“是茶馆的陌生人,这个”记者“所象征的美国”文化“是茶馆的陌生人。他们摧毁茶馆,摧毁文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任何文化之上,强加于其他任何人之上。

  德国诗人歌德说:不深深了解其他外语的人,其实连自己的母语都不懂。社会学家认为,不深深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人,也不能理解自己生长的文化。中国传统佛教认为,不入世则无所谓出世。没有经历过多元文化文化的冲击和洗礼,就无法真正理解“文化”和文化的差异;不能理解文化的含义和文化的差异,没有经历过多元文化的碰撞,就就无法真正学会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和谐共存。

  米国的问题,不在于他们不懂多元文化,不懂多元文化和谐共存,而在于他们从来鄙视多元文化环境。这个由各国移民,难民,冒险家,被本国文化环境排斥者,或排斥本国文化环境者,及其所有这些人的后裔组成的国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他们早期艰苦的生存环境令他们认为: 生存第一,存在第一。任何人,任何文化,任何价值观都要臣服于这种存在--他们米国政体自己的存在-------具体一点,其实是他们米国上层建筑,既得利益者的存在。

  本片的主人公经历过这个欲海的沉沦,他的父亲,家人,乡亲帮助他看到了所有“中产阶级”和“小企业主”所掩盖的高资产阶级和大企业主们的利益之外的,这个世界上每个渺小的个体的利益,以及在这些”渺小“的每个个体眼中,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他经受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洗礼,他觉醒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一员,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他不愿意放弃尊重自我而被利益所左右。他因此被”教会“成员攻击,压迫,凌辱,他开始质疑这个存在和利益”宗教“。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他很倒霉;但作为一个人,大写的”人“,他很幸运!

  这部电影就是由一些”幸运者“创作,制成。这部电影是世界各地的人文主义精神者呼在唤他们的信仰的声音,他们的信仰:多元文化和谐共存下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个信仰就是人类进化的基础,就是人类走出地球,成为银河”帝国“成员的基础!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影评(十):我们都是西方想象出来的“他者”:看电影《拉合尔茶社的陌生人》

  我们都是西方想象出来的“他者”:看电影《拉合尔茶社的陌生人》

  《拉合尔茶社的陌生人》带给我的冲击,不亚于9.11.

  9.11 之后,Changez这个来美国寻梦的巴基斯坦年轻人的命运被改写了。之前,他拥有常青藤大学高材生的学位,毕业后被顶级投行选中,并很快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一个白种女人的垂青。命运中的主要目标得以锁定,并即将固化,又一个美国梦在地平线上若隐若现,唾手可得。

  变化来得那么突然,让他措手不及。在海外做完项目返回美国,他被立即带走做严格的“体检”,周围的人突然像看到E.T一样重新发现Changze,虽然他什么也没有变。那些被美国梦遮蔽的鸿沟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如同糖衣一般:我们差不多都忘记了药其实是苦的。

  几番冲击。记住,是几番,否则“命运弧”的出现就太过容易。这也是许多电影、小说常犯的错误:主人公的转变容易得像手中的“乐高”玩具。在土耳其做一个书店的项目时,Changez心中最软的部分被击中,加之上面说的“几番”蹂躏,他拒绝了对这家书店的“收购”和“整合”,他意识到,在“创造股东价值”的不可触碰的圭臬后面,还有更广泛的人的价值。

  如果把这部片子解读成宗教电影就错得离谱了。Changez从投行离职后,他的签证也不得延期,他必须离开美国,梦的成立和抽离同样的迅速。他回到巴基斯坦后,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他成了大学教授,中情局把他列入了“激进学者”中的一员,确实,“基地”也在积极拉拢他。悬念出来了,他会不会成为圣战组织中的一员?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在巴基斯坦的美国学者被绑架,一个记者(中情局的卧底)前来“采访”Changez,其实是来探路的。Changez给他讲了自己的身世,并提醒他“从表面上看,事情往往具有欺骗性”。他的提醒并没有得到重视,几千年的鸿沟之下,同饮一杯茶都会显得困难。茶社之外,学生正与警方和中情局对峙,原因是警方相信被抓的美国人的线索,就在这个学校里面。

  事情越来越难以控制。Changze轻轻地就点破了记者的真实身份,摊牌势在难免,以暴制暴就在眼前。终于,擦枪走火发生了。人质被处决的照片发到了记者的手机上,与此同时,他正好看到Changez在发短信,这让他坚信是Changez用短信告诉了同伙,让他们处决了人质。混乱中,他挟持了Changez夺路而逃,一名学生被击毙。记者被救了出来,Changez抱着已经死去的学生,神情悲戚。车内,中情局官员告诉记者,学者其实在早些时候就被处决了,Changez不是嫌犯。记者把抢来的Changez的手机打开,发现上面的短信是发给他姐姐的:“我没事,很快就回家了”。

  结尾,Changez一众人埋葬了死去的学生,他们没有嘶吼复仇,没有号召圣战,“…已经有太多的泪水流进这条河里,已经有太多的血流进这条河里…擦干眼泪,为未来祈祷,一个没有独裁和暴君的未来…”

  西方人是不大有可能用这样的视角写书拍电影的,因为他们太过傲慢。本片改编自布克奖提名作品,原著者为巴基斯坦人。西方人在最近的这个千年与东方的竞技中获得了领先,于是把整个东方变成了他们想象中的“他者“(the others)。如同片中那个女人在与Changez做爱时说,”我感觉在和另一个男人厮混“。此刻,我们无比钦佩萨义德的眼光和洞见:相对于西方,我们都是”另一个“,都是西方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东方没有identity,即使有,都是西方赋予的。因此,当他们告诉我们,吕燕是个美女,我们都必须跟进,虽然我们都知道,无论从东方审美的哪个角度看,吕燕都不是美女。(对不起,我没有诋毁吕燕的意思,她只是偶然成为了西方的另一个符号而已)

  东方和西方都号称自己找到了fundamental,傲慢的人们在扮演上帝,甚至僭越。本片的英文名是Reluctant fundamentalist,“勉强的原教旨主义者”。那么,Changez是么?他差点,不过是在fundamental这个词从基地领导的口中蹦出来之前,因为这个词让他想起在做项目时,他老板也经常念叨“我们要搞清楚fundamental“,意思就是要搞清楚所谓的“基本面”:哪些人工是可以裁撤的,哪些资产是可以鄙弃的,世界的本质就是数字,数字中没有任何的感情成分,我们用数字衡量一切。

  影片的小细节尤其值得品味。为何Changez的转变发生在伊斯坦布尔?当那个城市还叫君士坦丁堡的时候,那是西方的东都。此城的陷落,是西方永远的痛。这就势必导致西方对土耳其的复杂心态:你住在我们的老屋子里,你却不是我们一伙的。而脚踏着欧亚两地的土耳其,心态就更加的复杂:往西,你伸出手去,西方人带着手套跟你握手;往东,你张开双臂,东方人说你的袍子已经脏了。

  我跟谁是一伙的?Changez航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瞻东顾西,情何以堪!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