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美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5-26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美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美姐》是一部由郝杰执导,叶兰 / 冯四 / 葛夏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姐》观后感(一):屌丝的逆袭人生

  都说一个男人成长要从一场远足开始,当影片的前半段看的我对乡村爱情故事重新定位时候,后半段一场远足在铁蛋儿的人生中终于拉开了最无聊序幕。要说故事讲了一个男人和一个老女人的故事,那真的是宣传时候打出来的中国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可是,当男主终于和那个能定义女主女儿谈恋爱时候,当男主娶了女主的二女儿时候,当最后女主的三女儿也很没有原因,没有过程的爱上男主的时候。好吧,我懂了,这个电影有个真正的名字,叫做《屌丝的逆袭人生》。

  《美姐》的拍摄方式传统中国小众电影人常用纪录片手法。通过镜头感受故事的真实性,看到在小成本制作下,用故事来取悦观众。或者说,在贾柯章/田壮壮这代电影人们开始主流中国电影的时候。纪录片手法,已经成为如此乡村小众题材电影不能缺少的拍摄手法。故事也是用了最原始,传统的处理方法,更多显示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因为对于那些看电影的人来讲,这样最原始脱离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群人,是他们好奇的。想要讲好故事,首先需要的是有一个抓住人眼球的开始。整个影片做到了,用了一个农村最有特色的上厕所,开始了整个男主关于一泻千里的美丽人生。可故事好像也只有了这个用了心思的开头。

  没有尿点的早熟,爱上那个能唱戏的女人,有了睡意初恋,和长得最像自己小时候有了情愫女人的模样。爱过了,痛过了,伤过了,娶了那个认为是三姐妹中最丑的,可给我看来长得最好看姑娘。生了一个每个爹都想要的小情人。开头的情愫,贯穿故事的时候。好像故事在说男主对女主一生追求,最后还是要在现实压力下,不得不做一个正常的男人娶妻生子。故事在很努力讲述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导演也在很努力的将关于成长的内容总结出来,放在故事里,开始了成长中需要的疼痛和醒悟。还好,虽然没有近几年电影里应该有的跌宕起伏节奏感,但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能做到将这样关于一生的电影讲述完整,又是这样的小成本电影,完全可以给个赞。毕竟,中国的电影人,在开始的道路上是不能抱太大期望的。

  有过太多吐槽的话,已经散落在一个个让我没有明白的穿插镜头,这会儿我已经再也无力吐。找几个老乡,演了一场不是高富帅白富美的风花雪月故事,却还非要让那个脸如同饼一般的三妹,让男主那个从十几岁到三四十岁都一样一脸褶子的样貌中,寻找曾经那个他爱过的水嫩女人。

  好吧,我也只是个任性的看电影人。深深的醉在那句"妹儿你不要嫁"。

  《美姐》观后感(二):小姨子杀手

  我有三个小姨子,一个比一个漂亮。这电影一开始以为是《百鸟朝凤风俗遇到流行乐,结果看到最后发现是《爱情是狗娘》,献给那些年,爱过的姑娘们。

  霞飞路87号歌词:夏夜漫长 我坐在厅里乘凉 傻傻偷看邻家姐姐 她正在梳妆 一头乌黑长发真的漂亮 想像 长大后要她作我的新娘 时光转眼一晃 我也已经成长 想来她已早已 为人嫁娘 只记得他曾送我甜甜的梨膏糖还有那可爱理想 我不会忘……

  第一步是娶美姐,那会以为人是不会老的,当多年后遇到苍老的美姐,看到岁月痕迹爬满儿时理想的脸颊,男主人公已经决定彻底忘记之前的追求,快速填补这个空缺的是三个水灵灵的……女儿。

  民歌真是赤裸裸:山挡不住风,雪挡不住春,山挡不住人想人,在那个野战都会被偷窥的封闭村落血液里的荷尔蒙像倒进了一袋跳跳糖,原始而有力,像一位只穿弹力裤赤裸上身奔跑在海边的套马汉子

  都说痴心女子负心汉,被抛弃过之后果然应了那句:江山不幸诗家兴,极大激发了男主人公的艺术细胞,大女子算是人生赢家,从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到激发一位人民艺术家

  二女子只能说生不逢时,前几天在知乎上看了个农夫非礼人家姑娘被捉,要用自己家姑娘清白抵罪。不感叹太有多少这样默默无语的女人,只是心疼货物牲口般的交易父母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默许野战,嫁给蒙古大汉,送哑巴女儿结婚,堵三女子进歌剧团。这时候必须贴一段:我大龄单身经济独立靠自己买房,有次我妈过来看我,一天我正在边在刷牙,边在听手机里的讲座突然我妈在外面悠悠的叹气,似乎自言自语天天听这些东西,心都最野的,当初就不该让你读书出来,留在老家,没学历工作没钱还不最捏在我手心里,叫你东不敢西。那一刻,我肩背僵直,毛发倒竖。对不起妈妈,虽然你是我最亲最亲的人,可是我的人生,不能捏在任何人的手里。

  三女子是幸运的,之前写过一篇《次子倍像艺术家》大意说是长子分担家务照顾父母,给次子撑起飞鹰逐犬的空间可能。三女子就是这样,但是姐夫能睡老大一年,老二半年为啥不能睡我?

  不疯魔不成活?艺术和道德只能选一样,德艺双馨那是半途而废

  《美姐》观后感(三):黑夜,美姐

  今天的日子重复昨天的故事,庆幸的是人民路金逸影城21点半会放一场《美姐》,我激动万分!

  八点40出门了,一身装备,很饿很饿。小村庄买了个煎饼,直奔乐购金逸影城。已是九点,一边嚼饼一边问影城售票员“《美姐》还有吗?”她眼光异样“你要看《美姐》?”“嗯。”“这电影都没人看,就你一个人”顿时无语,一路上步伐很快,连瓶水都没来得及买生怕没票了!呵呵。

  走进影院灯光昏暗,静得可怕。的确是看恐怖片的节奏,一切空旷的有些让人害怕。很享受!小插曲掠过~~~

  (以下是关于影片)

  这是一群真实的中国人,就像在你身边。而过往那些荧幕上的面孔亦是假的,假得发黄假得一眼就可以看穿。60年代,光着屁股小孩一下让你回到真实的农村。悠扬吵杂的二人台贯穿始终,真切豪迈粗俗彪悍,不解释不做作。美姐(冯兰)当着三岁的小铁蛋儿解手,那雪白的大屁股亦或是铁蛋儿关于异性最初的懵懂,一切都是纯粹的,她当他是个孩子或是弟弟。而现实里,她却是他的未来媳妇儿,娃娃亲嘛!至少铁蛋儿是这么想的。即使那不是爱情,或许只是对姐姐的依赖或是对白屁股的好奇亦或是一个男人最初雄性的萌发和本能。“她是我的人”,那年,铁蛋儿三岁。

  关外的人把美姐带走要娶她,小铁蛋儿奋力阻拦,他幼小心灵已埋下美姐对他的承诺。美姐是个美丽的姑娘,那些承诺亦是哄哄孩子罢了,他却当真。“你是我的,不干!”那是个坚定神情,毫无商量余地。那时,他仍就是个三岁的光屁股小孩儿 。他失去了他的女人,他即使弱小仍旧挥起木杆狠狠打向那个要娶美姐的关外人,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他的愤怒不足道他的自尊微不足道。他跟着美姐的驴车,仍是光着屁股蛋子,“美姐!”“回吧,铁蛋儿......跟这么远,待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听话,铁蛋儿......”“美姐......”太阳西下,他坚定,但他终究是个孩子。他和几个咣当屁股的小女孩一起玩耍,跟她们说美姐是他的女人,早晚是他的女人,他想长大他要收拾那些他现在不能收拾的大人,或许是他的爹或许是抢走美姐的人或许是欺负他的孩子。他任性也韧性

  二十几年过了,美姐带着三个孩子回来。美姐已不是当年的美姐,她没有一点美,她老了,面上写满了生活的磨难面对现实的一瞬间,他多年的梦碎了,仿佛没有一点伤感也没有一点痕迹。那是因为,美姐的大女儿(冯兰)在他面前解手,她和他年幼时眼中美姐的样子一模一样,他心中另一个“美姐”瞬间填补了原有的空缺,他的“爱”一如既往纯真任性。而这一次。雪白屁股与他之间隔着一道矮墙。他从未失去美姐,大女儿的出现接上了他关于媒姐的梦。

  他成了长大了的小铁蛋儿,他还是那个孩子,只是如他所愿他长大了,他有能力去追求去得到去保护他的“美姐”。

  历经文革,二人台不能唱了,父亲也因为唱二人台眼睛被害瞎了。铁蛋儿一家失去了顶梁柱,亦直接导致向美姐(大女儿)提亲招到美姐一家的拒绝。但他真爱美姐,美姐亦真的爱他。不是那种郎才女貌的爱,是那种两小无猜的爱形影不离的爱感天动地的爱。

  那段镜头处理的太美了,美得动切心扉美得温纯可爱美得让人想死在那里。那山崖,那天空,那树林,那欢笑,那歌声......

  蒙古人来提亲的那段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我被冯四(铁蛋儿)的演技深深折服。他仍显得弱小,他仍是那般坚韧,他冲进美姐家举起那碗酒含着热泪当着美姐当着蒙古人唱起那段发自心腑的二人台。一个男人所有的豪迈所有的温柔在那短短的二人台里奔腾飞溅......

  现实总是现实,美姐(大女儿)被蒙古人娶去。他去追,所有人拦着他,他撕心裂肺的怒吼央求。他是怎样爱那个女人,何况那个女人那样爱她,她曾给过他承诺,他是怎样的痛,他哭泣他放弃尊严。那种震撼,久违了好久,为一个男人的哭泣。他骑着一匹毛驴追到蒙古,他还是那个三岁的孩子,他要夺回他的女人。他被狠揍一顿,被毛驴驮着回来。他长大了,即使他长大了,现实仍是那样残酷,他像个无助的孩子,甚至更加痛苦。只是因为,孩子的时候,他还有一个长大的希望,有夺回一切的希望。即使不管那是希望还是借口。而现在呢,或许连希望或借口也失去了,就像失去了信仰可悲之处在于他曾拥有信仰。

  (网吧,还有半个小时了,写不完了,呵呵)

  后的部分温馨平和充满力量,二女儿,三女儿接连登上舞台。剧情不描述了。一个男孩怎么变成一个男人,那些爱情那些责任。他的哑巴新娘和女儿在最后一组镜头里那么幸福......

  这也是一部关于性的电影,这个我就不写了。

  后面一段不写了,但我喜欢后面一段,那是一种需要回味喜欢

  好久没有这种真切的感觉,像真的生活,每一个人。另外,很多逗趣的地方,比如铁蛋儿让一群小孩叫美姐看电影,和楞三争风吃醋,和美姐亲热不慎滑下山坡

  爱情,纯粹的勇敢和死不妥协。男人,纯粹的责任担当。这就是部纯粹的电影,不就是他妈的一部电影吗。

  海明威说“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豪壮的话语给人斗志,给人快感,也给人压力,也给人一根玄绷着的感觉。生活中更多的人不是强者,说强弱不得不面临比较。而爱情呢?感动呢?温柔呢?幸福呢?一个人,起码是生活,然后是战斗。《美姐》,一个弱者的不屈生活和本能爱。

  幸还能谈情说爱,纯粹勇敢执着本能。

  夜深了,你独自走在人民路上,看无人的街道上彩色的灯......

  《美姐》观后感(四):赤名莉香那样的女子

  简单讲的话,只要一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就够了。这片子比起光棍儿的确是差了点,从开头字幕,谨以此片献给二人台就能看出来。气势上就弱了好几分。我自己猜想,这片子,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荤段子少了,趣味性也少了。时间拖的挺长,但是又没什么故事性。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的一生的情感变迁。从最早的喂食之情,再到基于性的情,无奈的接受延续人类繁衍的责任,被别人爱慕,最后到爱自己家人归于平淡平静使这个故事,没有让人那样的感同身受,也不太讨巧,渲染力不够,不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唯一剩下的,契合了影片的主旨,那种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的无奈感,以及不得不认同宿命感。戏如人生充满了遗憾

  虽然片中美姐连同她的三个女儿一共出现了四位女性,但是就铁蛋本人来说,情感的产生首先是出于自己的头脑想象的,幼时是一个对我好的女性,少年时是一个同我年龄相当的漂亮女人,青中年时又渴求遇到一位精灵古怪的可以帮助我追忆青春少女。所谓的美姐其实一直在这个年龄段,始终都没有变过。也就是男性的性幻想对象,或者说,女神

  大女子显然不是美姐,因为她对于命运,没有丝毫的反抗。我们究竟是喜欢一个人的容貌性格,还是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大女子只有美姐的容貌,但是性格完全不同,小女子在行为作态上并没有如大女子那样向美姐靠拢。但是三女子对于铁蛋的那一吻,唤起了他沉睡多年的记忆

  因为本片的干净化,并没有如光棍那样,那么多的淫人秽事。所以你就不要将自己代入到导演上部影片的情境里了。也就是说铁蛋和三个女子并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用排除法来讲述的话,美姐默认了铁蛋和大女子的关系。美姐利用巫婆促成了铁蛋和二女子结成夫妻。在电影的开端也基本上阐明了观众的疑问。铁蛋见到美姐在茅房尿尿,那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幼年时铁蛋和大女子的对话,也可以看出美姐和自己的丈夫,并没有关感情方面移情别恋的问题,只不过是其丈夫有暴力倾向而已。就算十几年后还是如此,梅姐一生气自己又回了口内,其丈夫带着三个女儿又追了过来。从这一点看大女子是完全复制了美姐的人生。对于美姐专程找到铁蛋让他不要打三女子的主意。我也是觉得有问题的,但是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费翔的歌在1988年,铁蛋结婚应该在1981至1983之间。美姐走时带着两个女儿,三女子就算是高中毕业,也不过18岁,她的出生年月也就是在1968至1971之间,怀着种走的可能性也极小。所以美姐的担心完全是因为三女子自身的性格。

  铁蛋唱二人台可以唱到寡妇陪床小妹妹牵手流泪,唱到副团长唱到十里八乡的名角儿,为自己无处抒发的情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自伤之后才得以放下。放下爱情拾起亲情。三女子一如铁蛋一如你我,在十几岁时爱的轰轰烈烈不顾一切。最后……

  完全用嘴来说一篇文章,果然无法同头脑相连。所以就这样吧!

  《美姐》观后感(五):有才

  看见长大了的铁蛋的时候,我心里凉了大半截。要不是看过老光棍儿,这片子说啥都看不下去了。还好,我的超级忍耐力得到了好报!好像之前的海报是一个大胸的女人,再加上美姐这个名字,让人有a little yellow的小想法,带着点期待去等待yellow镜头的出现,直到影片最后,把这个念想已经忘记了,原来是部纯爱片!如果这个戏让艺谋导,那就是我的父亲母亲那个样子,如果让长卫导,那就是孔雀的样子,如果让小刚导,哦,小刚不拍农村戏。郝杰拍出来农村本该有的样子,真实,直接,原封不动的把山西乡村搬到你的眼前,就像你在现场铁蛋家旁边看热闹一样,不讨厌,不做作。再说故事,美姐不是一个人,是四个人一直贯穿在铁蛋的人生中,美姐是铁蛋儿时的初恋,美姐家老大是他真正的情窦初开,老二是默默陪伴,老三是热情加上赶子,所以说美姐这个只是个概括。铁蛋这个人除了长的干吧,人物性格上还是很丰满的。痴情,有点艺术天赋,做人有底线,好像那个男扮女的戏搭子虎虎对他也有点意思。最后他选择回归家庭,觉得他像个男人,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不该办的事不能办。有几个片段我觉得好不错,一个是一男一女猜虎虎是男人女人打了起来,还有唱戏过后虎虎被一帮男人围住乱摸,再一个铁蛋和老三模仿鸡,特别像。听说扮演铁蛋的男演员在当地很有市场的,导演真会选人。艺术源自生活,不错的。

  《美姐》观后感(六):《铁蛋儿与美女子们》

  等待郝杰导演的《美姐》快一年多,一年前看了其《光棍儿》就对郝杰导演念念不忘。当初新闻中报导郝杰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名叫《寡妇儿》。一年之后导演拿出了这部《美姐》,剧名可能是为了和《光棍儿》映衬。在《美姐》中,主角是铁蛋儿,此片额英文翻译也是“The love songs of Tiedan”,美姐在剧中出场不算多,但也是贯穿始终的影响人物。

  主角铁蛋儿,生于文化大革命前夕,在陕北的窑洞外,穿一红褂子,光溜溜着屁股耍着。其父亲是一个农民兼民间二人转艺人,拉一把四弦琴。我也是第一次见着这种民间乐器,比二胡多了两根弦,叫不上名号。美姐当时年轻貌美,寄住在铁蛋儿家,跟铁蛋儿的大大学唱曲。年轻时的美姐穿着一身红色外褂,黑溜溜的麻花辫垂在胸前,唱曲时腰肢扭转,媚眼纷飞,神情活脱脱一个待嫁的怀春小姑凉。相比之下,铁蛋儿穿一黑色粗布衣服,说话口气严厉的娘俨然一幅黄脸婆的形象。一出场,便用锅子砸了正在和美姐唱曲的铁蛋儿他爸头上,“你大大要死了!”

  年轻美丽有温柔的美姐,对于童年时代的铁蛋儿来说,应该是“母亲”这一形象的理想化。与自己孩子分隔的美姐也把对自己子女的爱与投注到了儿时的铁蛋儿身上。她抱着铁蛋儿转圈儿,她亲他的脸蛋儿。她哄铁蛋儿睡觉,甚至在他半梦半醒间,磕了瓜子,口对口地哺给他吃。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时,美姐正蹲在土砌“厕所”(其实就是一土坑)里在尿尿,“诶,这个铁蛋儿~”全然是有点责备但全无生气的意思。孩童时期的男孩子普遍都有“恋母”倾向,视父亲为仇敌。美姐顺利成章地成为铁蛋儿孩童时期所依恋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铁蛋儿混沌世界中的性启蒙者。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二人转演出被禁止,美姐无奈,只能和其丈夫去村外谋生活。美姐走的那天,铁蛋儿跟着牛车后面追啊追,那段崎岖的山道,镜头随着牛车的摇晃而摇晃着,这一段似乎取自铁蛋儿的视角,画面中铁蛋儿跟着车后头,一遍一遍的问“美姐~你要去哪儿?”这是铁蛋儿本能的情感驱使,这里送走的是铁蛋儿童年时代所迷恋的母亲。看电影时,和我一起观影的室友直愣愣地就问我“这小孩是不是爱上了美姐啊?”这句话特别破坏我观影的情绪,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语言太过于直白是一种暴力。童年时代的铁蛋儿“爱上”美姐,这么形容是十分不合时宜的。人性过于复杂不能仅仅是爱上或者不爱这种关系。铁蛋儿对于美姐的依恋是发自人动物属性的本能,依恋母亲,追求安全感,喜欢美丽的异性。

  就其电影片头,交代美姐与铁蛋儿渊源这一段,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远大于电影本身的内容需要。铁蛋儿偷看美姐尿尿;美姐丈夫回来,从铁蛋儿家把美姐扛着带走,铁蛋儿跟着后面用树枝抽打美姐丈夫;铁蛋儿撞见美姐与其丈夫亲热;铁蛋儿父亲对美姐说话时的关切温柔与对其妻子说话时的样貌判若两人。电影的这些细节里,话里话外透着性的暗示,或者是明示,中心人物便是美姐。这是与传统的内地农村题材特别是跨度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题材的电影的关注焦点十分之不同。联系郝杰导演的处女作《光棍儿》,导演似乎想要呈现的就是赤裸裸的人本能的欲望——生存的欲望、性的欲望。导演似乎想要打破传统电影题材所传递出的主流形象与价值观,而打破传统窠臼的最好武器就是性。就如同现代派艺术在挑战传统时出现的赤裸裸的性器官。《光棍儿》中直接就是描写了三个光棍儿与一个需要钱供养孩子读书的妇女间的性交易,男主角因为性苦闷甚至去嫖妓,后来花钱买了一个媳妇还是性生活不和谐,最后还差点产生了一段同志关系(在《美姐》中也几次暗示了铁蛋儿与虎虎的同志性关系)。这复杂混乱的关系用现代人的眼光都不免有点荒唐。但我们还是会十分相信导演所讲述这个的故事,并且相信导演通过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农村人民真切的生活现状,因为人的动物属性是共通的,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十分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并且认为这是个诚恳的故事。

  在《光棍儿》中呈现出的战斗性与批判性在《美姐》中只是隐喻。《美姐》这个故事的主线是铁蛋儿在特殊时代下与美姐三个女儿的纠缠情感关系。铁蛋儿成年后的一天,在外面谋生的美姐带着三个正值妙龄的女儿回村了。铁蛋儿与美姐大女儿——大女子(电影中对其的称呼)的渊源很早就埋下了,在其撞见美姐与丈夫亲热的那天,铁蛋儿就天真的问道“你不是说要嫁给我的吗?”美姐用拉家常的口气说道“以后把大女子嫁给你”。成年后的铁蛋儿一下子就望见了一进门就跑到厕所的大女子,还是那个茅坑,大女子蹲下了,又站起来,扎好裤子,娇俏地跑回到母亲身边。就这一下子,成就了铁蛋儿名副其实的初恋。后来的故事,就是一个直白的现实爱情故事。美姐不再是那个童年铁蛋儿心中的理想化母亲的形象,时间让他们有所隔阂,美姐真正成为了三个女子的母亲。因为嫌弃铁蛋儿家穷,拆散了铁蛋儿和大女子的姻缘,作为给铁蛋儿家的补偿,把哑巴吧二女子嫁给了铁蛋儿。恋爱理想受挫的铁蛋儿远走他乡,成为了一名流动二人转艺人。铁蛋儿的生活因为美姐的三女子的到来有了别样的色彩。美姐的三女子是此片中唯一一个有大名的,叫郝燕儿。她作为旁观者经历了铁蛋儿与大女子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并且对铁蛋儿——她的二姐夫抱有强烈的好感。郝燕儿读过书,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大家都在唱二人转哥哥妹妹的时候,郝燕儿穿得一件白衬衫与一袭长裙,婉转地唱了一曲邓丽君。年轻活泼的女子,酷似美姐年轻时的相貌,一下子就俘虏的铁蛋儿的心。让中年铁蛋儿再一次尝到了爱情。但这次铁蛋儿的爱情是隐忍的,铁蛋儿已不是与大女子恋爱时的莽撞少年。当年轻的郝燕给予了铁蛋儿性暗示,试探铁蛋儿的心时,双手搭在了铁蛋儿肩上,在铁蛋儿耳边说道“姐夫,我们谈谈心吧”“你是不是还想着我大姐呢?”铁蛋儿答曰“不会谈”“想甚,娃娃都五六岁了,早就过去了,还想甚。”完全展现了一个成熟男人的担当。后来当郝燕脱了衣服勾引铁蛋儿时,铁蛋儿落荒而逃。中年男人对于少女的爱,应该是包容与保护,而不是占有。当铁蛋儿听墙角发现剧团团长有潜规则郝燕的苗头时,铁蛋儿急冲冲跑过去锤门,“开门!开门!”门被踢坏后,铁蛋儿急的从,门洞里钻了进入想要解救郝燕。这时郝燕才发现,她姐姐曾今拥有过的那个让她羡慕不已的铁蛋儿,她也拥有。电影的结局,铁蛋儿一家三口躺在炕上,仿佛是睡前的喃喃细语,铁蛋儿搂着女儿“亲大大还是亲妈妈?”“大大以后不走了。。。。”最终铁蛋儿还是回归了家庭,那个曾经让他嫌弃的哑巴吧,她带给了他一个女儿,给了他一个自己的家,铁蛋儿一定是对她充满感激的,她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进入轮回,生生不息。

  影片中有一段,铁蛋儿剧团的所有人员,坐在一辆露天的卡车样的车上,在苍茫的大地上行驶,他们围着铁蛋儿恣意舒适地坐着或者靠着,铁蛋儿唱着小曲,旁边人一起附和着,一起在奔赴下一个演出小镇的路上。背景音乐是《彩云之南》。私以为这一段十分地出戏,彩云之南与铁蛋儿唱着的民间小曲十分不搭调,这一段之于剧情也丝毫没有瓜葛。但这一刻我却觉得十分感动,与三五个知己好友在赴同一个目的地的旅途中,我们无忧无虑放声高歌,这是我所向往的,因为现在我们难以一见。我必是又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描写中国农村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禁与不禁的我都看过不少,《盲山》、《盲井》、《米香》等等,主流的就不说了。这些电影各种视角不一样,但大部分都流露出十分悲观的情绪,传达出小人物在时代、命运前面的身不由己。甚至到去年口碑很好的一部描写武汉底层人民生活的《万箭穿心》,我不敢去看。我知道是一部好片子,但我承受不起时代、社会所有悲剧的矛盾全部一起爆发。我承受不住那么苦痛的力量。反观《光棍儿》《美姐》确实是这类题材影片中的奇葩。《美姐》贯穿影片始终的音乐,充满了古朴雄浑的生命力,这些底层人民,为着粮食担忧,为着媳妇儿担忧,倒是省去了人间纷繁的琐事。他们一世一代繁衍生息,有着他们最朴质的思想与智慧,承担着整个民族的传承,他们远比我们想想中的勇敢,博大并且充满生命力。

  《美姐》观后感(七):走西口后的史诗

  继《光棍儿》后,郝杰导演开始展现出叙述史诗的能力。

  片中诉说了走西口后人们的生活,人们压抑的爱情理想,人们对时代变迁的无所适从,我们看到了二人台、看到了口外的黏米、看到了西部人对于醋和莜面的喜爱,郝杰导演把当地文化和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从少年、壮年到老年一样,老旧、但是醇美甘甜。

  因为大学是在呼和浩特的学校度过的,所以对当地口音还是蛮亲切的。有些语言是普通话无法翻译出来的,但是自己的口音表达的是一腔子吹过黄土的热忱。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演员没有任何修饰的表演。

  比《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电影来的要安宁不少,有一些隐匿的道理是需要慢慢品尝才能感悟到,比起一种恢宏的场面,一段荡气回肠的神话或是爱情来的朴素亲人的多。

  导演也是80后一代我所看好的。

  望别被商业片腐蚀,别像老谋子。

  《美姐》观后感(八):铁蛋儿的情歌

  在凤凰网看到的推荐,好评是真实、真正反映平凡人的生活,接地气,还说是很多大导演不能拍出来的,在这样的好评下就看了。

  铁蛋的爱情开始得早,八岁就恋上了邻家巧妇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也驱离了美姐一家人。辗转十多年,铁蛋俨然已是条汉子。随着美姐与三个女儿返乡,看似忘不掉美姐,铁蛋先与其大女儿私恋未果,却被迫娶了二女儿作为「补偿」。最后决定跟着戏班子流浪,随他出门的却是美姐家的老三。有道是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永远唱不完。【摘自百度】

  看完后,不明白的是,影片名为什么是《美姐》,而不是《铁蛋儿》?因为我理解是整部电影讲的都是铁蛋儿的感情变化。难道是铁蛋儿的感情都和美姐牵连在一起?难道铁蛋儿的情窦初开是美姐?

  看完后,想体味网友说的“艺术”,可惜积累太少,实在没什么感觉,看来要多回看。影片中有很多地方戏曲二人台的表演,除了感受到音调很高外,演唱里的饱含深情也难以体会。在影片的后面,这种地方戏曲遭到现代流行歌舞曲的冲击,为了剧团的生存维持,铁蛋儿也跟着视频学习扭腰扭屁股,扮演女人,百般妖媚,最后他回家陪家人,不知是在剧团失去了地位?应该很多这样的地方戏曲被商业、急躁、低俗的一些现代歌舞表演冲击了。

  经过岁月的洗礼,铁蛋儿长大、成熟了,考虑后果,体谅别人,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在任意而为,这时候是一个男人。在流浪前、追求大姐的他,是一个男孩。这一个男孩,一开始让人难以把他和小时候联系在一起,木讷、显老,少了小时候的机灵可爱,但在他追求大姐看,有点以貌取人了,因为那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热血、懂点浪漫的农村小子。也许正是这样为爱不顾一切感动了老三,即使成为了老三的姐夫,老三还对他情有独钟。

  《美姐》观后感(九):人生就是不断的被阉割

  4日忽然看到苏牧老师的微博上发布了《美姐》的视频消息,于是点开来看,铁蛋儿与美姐母女四人的故事,一口气看完,笑中皆尽哀伤。笑的是郝杰依然生猛和真实,哀伤的是,他宿命的指出,人生就是不断的在失去。从8岁开始,铁蛋就在不断的失去失去再失去,得到,只是开胃的小菜,失去,才是人生宴席的主餐。

  失去初恋

  美姐毫无疑问是铁蛋的初恋,虽然有点不伦的感觉,但美姐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无疑是树立了女神的标杆。小铁蛋心中有美姐,也一直以为美姐以后就是他媳妇。但美姐是已婚妇女,必然要离开,而铁蛋,只是懵懂的锲而不舍的跟着美姐的马车喊“美姐,你去那儿啊?”美姐的离开是对铁蛋感情世界的第一次阉割!

  失去挚爱

  美姐的大女儿毫无疑问是铁蛋的人生挚爱,一见钟情、土坡对歌、田园嬉戏以及在草丛和地窖里互飚荷尔蒙。但一句“蒙古人有好多牛羊”,这些美好的词汇全部击碎。人生挚爱即将被蒙族人夺去,铁蛋儿提亲席上把酒相劝,词好、曲好、唱的好,天时、地利有礼貌,但是人家蒙族人听不懂啊!挚爱被夺去,铁蛋的感情世界再次被阉割,心成死灰,命修远兮!

  失去对女人的兴趣

  由生龙活虎到半死不活,铁蛋完全是用生命在爱女人。得到哑巴二女儿,但没有任何感情,生命中仍旧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能所依托的东西!其实,在见到大女儿之前,铁蛋给人的印象是“木讷、傻缺”,见到大女儿我们才看到一个“活的”铁蛋。失去大女儿后,他再次回到了这个状态,由此可以想象,在铁蛋8岁失去美姐之后,他这个人就没了精气神,已然“死了”,失去大女儿,他再次失去精气神,表现形式是“疯傻”,这时,他遇到了他感情世界的救命稻草——二人台,以及同性恋男友!

  失去事业

  找到二人台,铁蛋又找到了生命可以依托的东西,铁蛋一路风风火火做到了剧团副团长,至此,电影开进了贾樟柯的《站台》。但铁蛋再次被阉割就是《站台》里的霹雳舞、性感女的表演,没人再听二人台,副团长的风光不再,他也再次失去生命中可以依靠的东西。于是突然返家,回归家庭!无路可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意思的时候,活明白的时候,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虽然这样结束有点不够过瘾,但仍不失真实,还能怎么着呢?孩子都5岁了!

  《美姐》观后感(十):唱支小调给妹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石桥街口的小公园就成了这个城市中老年的买春卖春基地,每次从那边路过总能见到不少浓妆艳抹的站街小姐和讨价还价的中老年嫖客,汇集了如此市井元素的地块后面,很少有人还记有那么一家老的电影院,对于我这种怀旧不念旧又有些纠结的文艺青年,这里当然是不二选择。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为何如此喜欢这样一个老的掉渣的电影院,或许是出于儿时对于电影院的启蒙经历,我依稀记得那是在个飘着小雪的下午,攥着一块五角钱买的票在凤凰电影院嚼着虾条看了场陈逸飞的《人约黄昏》,时至今日我一直都觉得那是我这些年看的最好的电影之一。如今凤凰电影院早已不在,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剧场体式的电影院也凤毛麟角,一个奥斯卡影都的存在对于我这类人也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美姐》的剧情结构上有些相似《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其实每个男人在青春期性启蒙时都有一个女神,和雷纳多相比铁蛋是幸运的,他八岁时就和他一生的女神相拥共枕,以至于后来他对于大女儿的追求和三女儿带给他的躁动都源于美姐在幼年时埋下的那颗情欲种子。直到最后,回归于家庭的铁蛋终于明白那个巫婆说的话,二女儿才是他爱情的归宿,有时候往往最适合我们的都是一开始被我们所忽略的。

  影片看完天已黑透,望着灯火阑珊的石桥街头,我忽然明白了影片结尾铁蛋的微笑,其实一个男人自我最基础的幸福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美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