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盂兰神功》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5-12 21: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盂兰神功》经典影评10篇

  《盂兰神功》是一部由张家辉执导,张家辉 / 刘心悠 / 林威主演的一部惊悚 / 恐怖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盂兰神功》影评(一):纠结的两条剧情之间,有着更深层次伏笔么,我来猜一下吧!

  一切皆是猜测,请勿对号入座,如果真心不喜,请君一笑而过!

  刚刚看完,的确是有些没有弄明白地方,不过这不是那么影响整体剧情的走向,大致上可以看出来是这样的2条剧情线通过不同手法穿插来完成整体的剧情构造的。

  其一,40年前的线(南韵幕粤剧团):

  李艳秋,是40年前的花旦,因为年老色衰(原谅我这么写,貌似看剧情就是这样)被旧班主因为演戏很多场都出错被嫌弃,更有一个剧团貌美如花的新花旦(秀玲)在勾引旧班主而导致她根本不能演出。但是其实从开始就能看出来,她在演戏的过程中就有了问题,后来干脆被“好兄弟”给附身了,于是就有了那么火烧的情节,和后来她通过自杀的方式来消灭“好兄弟”的方法

  其二,宗华主线(艺阳天粤剧团):

  因为女朋友轻信别人导致出版社(印刷厂?)被人骗卖了,经商失败的他在十多年后又回到了父亲身边,可惜父亲虽然对他很好,不过在以前可能对他自己主张一直持反对意见,估计父子关系也是挺僵硬的那种。

  从影片不断的给他各种能看到或遇到“好兄弟”的戏份来说,应该算是印堂发黑,必须小心的那种吧。

  自从班主心脏病复发入院后,剧团里面就不断出现怪事。他同父异母妹妹晶晶应该算第一个被控制的,而后小燕(貌似被不同的附身2次),接着怪事多,以及最终戏码剧团全灭和通过相同的自杀方式来消灭“好兄弟”。

  但是,剧情中宗华一直看到的红色旗袍呢?隐约看到几回的花旦呢?

  有没有几个人看到,宗华在班主给他留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色的箱子,不是他自己的拉杆箱,里面全是旧物,有旧照片、旧报纸、旧手稿等,这些都是他母亲(李艳秋)留下的物件,红色旗袍,也就是他母亲。

  我估计剧情是这样的,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

  老花旦因为与啸天(班主)分手,抛弃自己的夫儿之后自己跑到别的剧团去唱戏,但是被剧团的旧班主抛弃。于是在被附身的情况下放火少了剧团,最后通过自尽的方式了断,但是她始终割舍不下的是他的丈夫儿子。于是趁着七月,就回来看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总能隐约看到红旗袍的关系。

  个人觉得,抛开小燕喝醉酒那场被附身的戏,最开始附身给小燕的,就是李艳秋了!这点很重要,之后的很多剧情就能说明白了。

  另外,剧情说道小燕喝醉了,与宗华的一段激情戏也是有前兆的,影片一开始,就隐约的通过一位老人眼睛,看到了从道路那边走过的一个影子,在暗处看不清楚,但是大致能看出来穿的是裙子,这个应该就是宗华的女朋友吧,之后才有了小燕被附身的激情戏,好吧,我们的红旗袍李艳秋正在窗外偷窥-。-

  再来,宗华睡醒后发现被祭拜的时候,通过附身,重新的来见他丈夫啸天班主,这也是为什么总含情脉脉的看着班主的缘故吧。

  晶晶嘛,其实我觉得通过被控制,更能说明小燕是被李艳秋附身的,因为从一个二十多岁叛逆少女突然变成了“支持哥哥的好妹妹转变的太快,而且又通过监控来给了几十秒的一个影像,更能说明了她不是被附身,而是被控制,最后是她被拽走了就能最好的体现

  所以,小燕被附身的时候是晶晶打的圆场,说她这是老毛病。当然,李艳秋也总在深夜里教晶晶唱歌,于是就有了那一幕两人夜里练戏,和晶晶对班主说想要穿妈妈的戏服这码子事。

  不过虽然这么说,你能回来人家也能回来,于是趁着七月,40年前被火烧的那些剧团成员也回来报仇了,这也是证明了为什么前面总有被附身的,但是一直都没事的情况,而后来被附身就要杀人报仇。

  就在监控那场剧情的时候,出现的黑影,大概能猜到就是新花旦秀玲来复仇了吧,发型造型有些相似,而且是真心想杀宗华,但是小燕来了,于是秀玲(暂且先这么认为)就附身小燕想要杀宗华,但是小燕已经被李艳秋附身,于是两人抢夺小燕的身体,李艳秋怕秀玲会占上风,就喊宗华走,可惜他吓傻了,根本不会动。

  于是她爆发抢夺了小燕的身体,这才有后来宗华说:“你为什么要杀我?”小燕付之一笑的情节。哦对了,窗外突然出现一火光,我觉得可能是被挤跑的秀玲吧-。-

  嗯,以上情节是不是感觉穿插到剧情后通透了许多呢,一边回忆剧情一边写,本来挺严肃的剧情我却越写越搞笑,好吧,就此打住,请诸君再研究研究吧!

  《盂兰神功》影评(二):剧情什么鬼!

  2014年,恐怖惊悚电影《 盂兰神功 | 盂蘭神功》

  上来直接说吧,很多创意还是不错的,一些特效也是可圈可点的说,结合了很多的元素,可以表扬一下的说。

  但是我想说,这个剧情。。你们自己不觉得太潦草了吗?

  --有剧透了

  分两条线推进,开始我还以为之间有联系。。原来基本没毛关系。。俗话说 冤有头债有主。。一个为了鬼演戏的戏班,都被鬼弄死了。也是没话说了。天理呢?

  还有这大白天的也闹鬼。。是谁教你们的。。《山村老尸》吗? 这样的《夜廻》一样村子你告诉我怎么住人?! 鬼都见人上,人人上,一人多上。。 真是666

  其实我最鄙视的就是音效吓人。。非常恶意的音效吓人。比如全篇就一两处还是可以接受,但是全程说话声音蚊子似的,开大声音效都震天了,我日,真的想爆粗口。。

  啥时候张家辉爱上鬼片了。。。我记得我还看过几部还凑合的。。不过这个真的惨。。

  ----我是唱戏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4/10分),气氛烘托不错,一惊一乍差评,音效作死。。

  《盂兰神功》影评(三):盂兰神功:看电影记得不要坐第一排哦

  有些人,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比如黄渤,不几年前还什么都不算,现在却已经成为不折不扣中国电影票房王。再比如张家辉,先是凭《证人》拿了一届金像奖,然后又凭《激战》再拿了一次。但说心里话,尽管拿了两次,依然不让人那么服气。

  《证 人》那届,竞争对手是古天乐《一个好爸爸》、梁朝伟《赤壁》、任达华《文雀》与甄子丹《叶问》,表演上整体明显偏弱,即便有任达华与梁朝伟,那年的作品也 明显不是他们的最佳表现。张家辉胜出,有矬子里选将军意味。而到了《激战》这一届,竞争对手是梁朝伟《一代宗师》、古天乐《扫毒》、刘青云《扫毒》与黄 秋生《叶问:终极一战》,整体表现上,张家辉明显更胜一筹,比其他几位相比,几乎是完胜,表现的比《证人》时要好很多。但凭张家辉的表现,放在影史上,又 该如何,怕就不是那么服人了?所以尽管两次,都有些运气的成分,因为遇到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么强,他的表现只是当年最好的,不是自己超一流,而且别人都二 流。尽管他很拼,也很勤奋,为了演好角色付出了很多,但看他的表演,总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有些做作。

  当然,这么说不是完全否定张家辉, 与其他演员相比起来,他的付出,还有他的表现,还是配得上金像奖的。这也证明了香港电影的凋落,人才不济,近些年压根就没有扛鼎型人物的出现,数来数 去,就那么几个人。人才凋零,已经比张家辉更好的演员了,也几乎无法找到了,蜀中无大将,只能是廖化当前锋,毕竟此时也只有廖化能独当一面了。

  张家辉于是就这么存在着,不尴不尬的。票房可以证明,尽管他拿了两个金像奖了,在票房上却依然没有多少号召力,没有成为票房的绝对保证。于是,张家辉想要证明点什么,《盂兰神功》就出炉了。

  这 么说,有些诛心之论,但从我的角度,就是这么想的。而通过《盂兰神功》,可以看出张家辉还是有浓厚艺术追求的。作为一名当红演员,奉出的第一部导演作 品,他没有去投资自己擅长的的老本行,没有选择警匪片,也没有选择黑帮片,还没有选择赌片,更没有选择喜剧片,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早已没落的鬼片。而且,因 为选择这一题材,也等于直接放弃大陆市场。一个看不清方向的选择,这样可不算明智,但张家辉还是做了。这需要一些理想,也需要一些勇气

  张家辉这么做,有明显担负文化传承的意味。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些标志性的符号,神鬼传说则是保留传统基因的一种。简单的说,一百年多年来,中华文明普通民 众的服装早就改的面目全非了,百年前的服饰与今天的服饰有着天壤之别。但在宗教传承上,这种变化却没有那么大。像今天的佛教徒及道教徒们,现在的服饰与百 年前的服饰变化就没有那么大。基本上,百年前怎么样,现在的整体模样还是怎么样,用料及细节当然存在出入,但样式却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以前的样式。完全不似 普通人衣着,基本上被全球化的浪潮给席卷着变化了。神鬼传说尽管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它的仪轨还是有些一些类宗教的特征。这些仪轨也因为自身的 独特性,并没有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变化过多,而且保持着很多传统的模样。

  所以说,张家辉拍摄《盂兰神功》,选择从神鬼话题做文章,很大程 度上就是着眼于这样的文化追去。张家辉做导演,显然是有野心的,不是为了拍一部迎合市场的片子,去利用自己当前的价值去搂一把,而是选择从冷门题材切入, 向凋落的文化致敬,显然是有所追求的。尽管他的不够好,起码我们知道,张家辉的确是在努力

  还就是“盂兰”的说法,本身也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与佛教中的“盂兰盆节”密切相关。“盂兰盆”本是梵语的音译,本意是“倒悬”的意思。后随着语言发展,“盂兰盆”逐渐被简称为“盂兰”,不过这两个字咋一看太像某种兰花名字了,但还真没关系,纯属误会。话说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在得到神通之后,运用神通眼观 察,结果发现自己已离世的母亲正在鬼道受苦。目连十分伤心,便用神力以自己的饭钵盛食物给母亲去吃,结果饭虽到母亲手中,却在入口之前化为灰烬。于是目连 求助佛陀,佛陀说你的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个人救不了,需要依靠僧众的力量才能救出你的母亲,你应当在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适喜欢日,敬设盛大的盂兰 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好借助众僧之力,救出你的母亲。目连遵照佛陀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最后如愿救出了母亲。以此为原点, 按照佛陀的意思,凡到七月十五日,一些师院便广设盂兰盆供,并颂“”“盂兰盆经”,既为了让往生的父母离开苦海,又为在世的父母添福添寿,已报养育之恩

  在中国,道家还按照阴阳五行之说,把阴历的一、七、十月的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七月之为中元,在于它位于正月到腊月之正中,方其时,阳气盛极,阴 气暗生,也即杀气、鬼气滋生。所以,中元节正是拜鬼的好时候,已遏制其在后半年的侵扰。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佛教与道家的合流,就造成了七月十五成了中国独 特的“鬼节”。到了此日,佛教广设盂兰盆供,而道家也以祭坛示鬼。

  张家辉选择了“盂兰盆”为片名,也是暗用这些用意。不过,《盂兰神功》里,既没有神,也没有功,不过是戴了一个假的帽子而已。它讲述的一个鬼复仇的故事

  上 面提到宗教对于文化的传承会更直接一些。而在民间文化中,戏剧也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承。佛教徒及道教徒们身着古式的衣服活在现实中,成为文化的活化 石;而戏台之上,戏剧角色的服装,演绎了上百年,变化也不太多。就像《白毛女》、《沙家浜》这些戏开始唱起来的时候,戏台上的服饰与现实中的差距不过二三 十年而已,但现在离开唱之日又过去了几十年,我们的服装一直在变化,但《白毛女》、《沙家浜》里的角色的服饰却几乎没什么变化。大概再演下去,一百年之 后,戏台上的服饰依然还保留着开始演唱时的样式。这样看来,《牡丹亭》、《西厢记》之类的古戏剧,台上的服饰变化也是一样的,在他们开始唱的时候,大致符 合故事设定时期的样式,而且就这么一直保留了下来。而正是这样不变,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得以管窥一下旧时衣着的一些侧面的面貌。不仅是衣服,戏剧所要反映的 内容,也同样虽经岁月的变化而依然如故。所以,好的戏剧,就如同活化石,将历史上的某些片段,以曲笔的形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值得后来者珍惜

  《盂 兰神功》的故事就集中于这些能够反射传统文化的东西,戏班、鬼神、仪轨等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文化分子。它讲述了一个香港粤剧戏班在又一个中元节来临之际,为 了将日渐衰落的古戏剧继续唱下去,需要做一个仪轨,在七月十五日当天要为鬼专门唱一场戏。因为这一日是鬼节,孤魂野鬼们会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四处游 走,为祸一方。而戏班为鬼唱戏,就是为了能够缠住鬼们,让他们安心下来听戏,不去为非作歹。

  张家辉饰演的宗华在大陆经商失败,回到了香 港。他在大陆做的是出版社的商业,也是文化上的事,但事有不成,只好灰溜溜回到香港。而他的父亲正是一个戏班的班主,在准备祭鬼的时候,却突然病倒,宗华 不得暂时接收,以代班主的身份去维护戏班的运作。就在他们为祭鬼而设的戏份正在搭建的过程中,事故却接连发生。因为抽签的缘故,他们的戏班被抽中的戏台, 已经运营了多年。在30年前,这个戏台曾经发生过一次火灾。一把火,将当时正在化妆中的整个戏团人员全部烧死,一大帮人突然丧命,做了阴间的小鬼。因为火 灾来的突然与诡异,很多人死的不明不白,怨灵自然不服气,聚集不散,一直想要寻找到替身,或者找到当年的凶手。

  现在,宗华他们的戏班来 了,那些冤死的鬼们,便开始找宗华他们的麻烦,不停地折腾来折腾去,并开始要戏班中人员的命。后来,终于知道。当初放那把火的人,正好是宗华的母亲。30 年过去,当放火凶手的儿子再次来到同一个戏院,那些尚未脱胎的怨鬼也终于找到了可以下手的目标,一心想要置宗华他们以死地。

  而在一番纠葛以后,宗华终于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的前因后果。为了赎罪,也为了让那些怨灵得到心安,他选择了自杀,以己血报母恩,代替早已自尽的目前去偿还那些仇恨。

  故事以悲剧结束。而且,整个故事,讲述的就是鬼的复仇的故事。30年等待,终于等到了仇人儿子的到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种恩仇最能直白简单地做一了结。所以,宗华死了。

  当 宗华的父亲最后登台痛唱一曲古老的唱腔时,台下那些稀稀拉拉的座位上,突然间就坐满了人,而且还有很多的站票,有些人四下里站着来听戏。这些突然来的人, 其实都是已经死去的人,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喜好。而这也是一种悲,相对稀稀拉拉的座位,更多喜好戏剧的人,居然都已经死去了。活着的那 些观众,大都也满头白发,不日也要去往生了。今日之戏剧,明年是否也变成鬼的一部分呢?天知道!

  戏究竟还能不能再唱下去?而且,在每次唱的时候,第一排的作为都要空出来,因为那是为鬼留的位置。鬼的座位,人当然是不能坐的。所以,记着,在中元节那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话,最前那排,是不能坐的呢!

  《盂兰神功》影评(四):《盂兰神功》:很不错的鬼片

  本片是张家辉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鬼片。影片节奏很紧凑,声音和画面搭配的很到位,多个镜头都是非常吓人的。

  片名叫做《盂兰神功》,顾名思义,和盂兰盆节有很大的关系。盂兰盆节是什么日子?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又叫“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而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说法,这里选择这个名字,是有深层意义的。

  先来讲一下大概的剧情。

  本片是双线剧情发展,一条线是张家辉所在的现在,另一条线是四十年前的戏班。事件的起因是从大陆回来的张家辉郁郁不得志,不小心踢翻了给死人的祭品,这才招来了灾祸。父亲先是生病住院,偌大的戏班交给了张家辉,而张家辉却什么都不会,只有帮倒忙——写“吉”字封口、破台时说话……之后鬼魂来袭,侵占了几名演员的身体。鬼魂是四十年前在这戏台被烧死的人们,如今回来复仇。影片最后,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下了林威饰演的父亲。

  说一下里面几个关键地方。

  影片中的鬼都是真的鬼,而不是大陆惊悚片的那种神经病自己吓自己,其中多次出现汽车撞到鬼突然消失;梳妆台前的女鬼;脸在脑后的鬼影;黑白的观众;会动的尸体……画面配合着音效,给人一种很阴森恐怖的感觉。而鬼附身在戏班一众人身上之后,也可以看到这些人的脸好像被火烧过的样子,狰狞可怖。

  音效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不断的一惊一乍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平静的时候突然出现可怕的情况。片中很多次出现突然安静下来,然后紧接着一声突然的噪声,同时鬼也出现,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最可怕的不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鬼,最可怕的是你知道一会会出现鬼,但是你不知道他怎么出现,什么样子。

  有人说张家辉的角色宗华是四十年前那个花旦李艳秋的儿子,父亲就是之前那个年轻的班主,其实这个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从影片中可知,父亲这个角色年纪差不多也就五十岁到六十岁,儿子三十岁左右,女儿晶晶二十多岁,因此被烧死的那个女戏子关秀玲并不是晶晶的妈妈。另外一点,宗华在化妆间看到的那个梳头的鬼是关秀玲,她并没有找宗华报仇,如果宗华是李艳秋的儿子,那么作为仇人的儿子,关秀玲一定会去报仇。

  最后说一点,为什么宗华和李艳秋的死法一样呢?轮回。本片名叫盂兰神功,和盂兰盆节有关,盂兰盆节是佛教节日,佛教讲究轮回。为什么会有这么样的轮回呢,影片并没有说明。这一点的处理,我认为张家辉导演还是欠缺一些功力的。不过鉴于作为恐怖片着实吓到我了,我还是打了三颗星。

  《盂兰神功》影评(五):《盂蘭神功》:恐怖電影大雜燴

  每到農曆七月,老一輩總不厭其煩地叮囑我們不要去河邊或海裡戲水、不要在夜裡出門、不要做這、不要做那……因為這時鬼門大開,好兄弟紛紛從陰間來到人世間,須遵守的禁忌自然特別多。只是,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理會這些禁忌呢?就像《盂蘭神功》裡的老婆婆曾奉勸宗華(張家輝飾):「不要出門亂晃,否則人在低運時,有些東西看都看不完。」或許失業又失戀的宗華真的是運勢低落,老婆婆的話竟一語成讖,自此之後宗華身邊的怪事層出不窮,一樁接著一樁。

  《盂蘭神功》是張家輝自導自演的導演處女作,以鬼片作為出發點,是很聰明卻又取巧的選擇。長久以來,在眾多的類型電影中,鬼片始終擁有穩定的觀眾群,畢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是人的天性,這也意味著上映後的票房數字不至於會太難看。《盂蘭神功》7月10日在香港上映後即開出紅盤,創下近十年香港鬼片上映首日最高票房的紀錄。然而,類型電影固然易於操作,卻也容易受制約,陷入過往的公式窠臼中,難以創新。

  電影從宗華在大陸經營出版社失敗,遂回父親(林威飾)所經營的粵劇戲班開始,主要講述盂蘭節(即道教所稱之「中元節」)時戲班將上演神功戲的故事。傳統戲曲的悠長歷史使其增添一抹神祕色彩,這也成為鬼片發揮時的最佳養分,許鞍華的《撞到正》和《三更》裡的〈輪迴〉皆以此為拍攝題材。可惜的是,張家輝和編劇鄭建國並未善加利用粵劇的「舊」,片中僅少數一兩場恐怖的橋段是與此有直接關連。或許正如同粵劇的式微,鬼除了在特定時間點會聚集在戲台下之外,電影院早已成為鬼出沒的另一種新選擇。

  既然是鬼片,那麼嚇人的橋段自然是重點。就結果來看,我相信張鄭二人對此做了不少功課,片中靈異場面出現的頻率緊湊,幾乎毫無冷場,只是這些橋段幾乎可以在其他同類型的作品中看到。因此,有時你可以看到《咒怨》的伽椰子、《大法師》的詭異動作,也可以看到《靈動:鬼影實錄》的監視器畫面,甚至還有一點西方活屍片的味道,整部片就如同是恐怖電影大雜燴,東拼西湊,完全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如果硬要說創新,那片中取材自加拿大籍華人藍可兒死亡事件的橋段或許值得一提。事件發生當時,新聞媒體紛紛以靈異的視角報導,使其頓時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在賽西爾酒店的電梯監視器所拍拍攝到的畫面,更是眾所關注的焦點。張家輝在片中亦如實複製此畫面呈現於電影之中。但是綜觀來看,這場戲之於整部電影是否真有其必要性?又,在片中起了多少化學變化?我以為,這不過是為了製造新聞話題罷了。

  東方的鬼片多注重因果關係,鬼之所以有怨念,一定事出必有因,追本溯源找出怨念的源頭遂成為劇情的主要脈絡。《盂蘭神功》以雙線並行的敘事手法,企圖製造懸疑性,讓觀眾到片末才得以恍然大悟。不過細究下來,劇情實在有太多缺憾之處,例如:宗華身為戲班老班主之子,卻對戲班的習俗和禁忌一竅不通,顯見他和父親之間必定有所疏離,然而在宗華返家後,父親又對他展現慈愛之情,彷彿父子關係親暱有加,其中的因果倘若陳述得更加完整,必能使劇情完滿許多。

  姑且不論票房成績如何,《盂蘭神功》的內容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張家輝於受訪時曾說:「想再拍一部鬼片,把這次沒做好的事情做好,然後就不當導演了。」如果真的是收山之作,那不禁令人好奇張家輝會如何為自己的導演生涯畫下句點?

  《盂兰神功》影评(六):盂兰神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可乎?

  如果不算上去年的李碧华大杂烩《迷离夜》&《奇幻夜》,香港电影圈已经很久没有制作过一部拿得出手的鬼片了。

  作为东方好莱坞的传统类型之一,恐怖片/僵尸片/鬼片曾经也是佳作辈出的,动作系如元彪洪金宝林正英钱小豪,演技派如发仔伟仔秋生,美型团如华仔和诸多女将,也都算是曾有涉猎,更不用说曾经捧出鬼后罗兰这种业界良心。这种名气和规模上的领先地位,是其它任何地方都难以匹敌的。而其内容上的多样化,也在早年间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内地影迷,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心中都有一部“童年阴影”的港产恐怖片(我的是吕良伟、郑则仕主演的《再世追魂》)。

  但随着回归前后的电影圈整体萎缩,创新力的日趋低下,恐怖片这种受众并不算广的类型电影必然是头一批被拍倒在沙滩上。而近年来整个行业生态在大跃进之后,也开始重新寻找属于本土的那份特色和情怀,在这种趋势下,才有了去年一鸣惊人的《僵尸》。

  而金像影帝张家辉先生选择了灵异题材来作为自己的处女作,更像是一种有趣的呼应。

  坦白地说,张家辉为什么要拍一部恐怖片来上手,估计谁也说不清楚。毕竟身为金像金马双料影帝,他似乎更适合在林超贤导演的警匪片中露脸,甚至是王晶为代表的一系列喜剧中出演角色。作为一名新手导演,对这一类型电影的拿捏上很容易小状况不断。在这一点上,《盂兰神功》尽力去营造一种精致/精良的恐怖氛围,却难免受到经验不足的影响。

  故事聚焦于七月半盂兰节时期。张家辉饰演的宗华在内地出版社生意失败,回到了香港的粤剧剧团。林威饰演的父亲对他的归来甚是高兴,而同父异母的妹妹晶晶(李元玲饰)却对他冷言冷语——其中的原因并不清楚,在影片的结尾也没有交代(或许就是一般意义的叛逆少女?)。相反地,宗华在绝大多数的非独角戏时间里,都是和剧团的主要演员,小燕(刘心悠饰)在一起,在宽容和鼓励的气氛下缓慢推进这种暧昧感觉。

  更加值得惊喜的,应该是平行叙事中,由吴家丽饰演的另一个粤剧剧团的主心骨。戏份不多的情况下,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故事中的粤剧名角在舞台上扭伤脚踝,和力争上位的后生女以及色迷心窍的班主之间备受折磨。在影片最后解释了这一次要情节对于核心故事的重要性。故事的真正的展开是宗华父亲中风住院后,宗华匆忙接手工作开始的,不仅要面对不服领导的演员和班底,也开始撞鬼,生命危在旦夕。

  可以肯定的是,演员的表演是这部电影的长板所在,几乎所有演员都在戏里,几乎没有违和感。尤其是李元玲饰演的妹妹角色,演员缺乏表演经验,却能贡献如此演出,实在是令人欣喜。而其他的主要角色更是代入感十足,这种专业精神在近年的纯港产片中的确是很少见的。

  (非常脸熟的阿叔:叶清方)

  但影片真正的优势,在于其对国内外优秀恐怖片手法的戏仿。

  长期以来,东方恐怖片都是以心理恐惧闻名的。自香港恐怖电影衰落之后,日韩泰类型片的崛起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各个国家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切入点,日式阴冷绝望,韩式压迫感十足,而泰式更有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于其中。而与东方电影讲求果报不同,西方恐怖片的便当通常是先发给天然呆的童鞋们的,恶是无因的恶,以增加观众和角色的恐惧心理,因而也不惮于观众面前展现视觉上的恐怖元素,从而常见得血浆四溅。

  而《盂兰神功》就像一个拿来主义大拼盘,力图将各路手法都拿来一点挪为己用,并且试图将其统一到整体风格之中。

  十成戏仿蓝可儿案件的电梯视角。主角妹妹是首个被附体的角色。

  《第六感》风格的半脸化妆。

  小燕的附体更是直接的《驱魔人》再造。这种西方式的驱魔电影曾经无数次地重现银幕,而此番竟也在香港电影中有了影子。

  同样来自《驱魔人》的360°转头戏码,配合张家辉的表演简直不能再有趣了。

  吓得张家辉花容失色的《灵动鬼影实录》。装监控然后拍到不洁之物俨然成了必然。

  附赠丧尸咬人。

  如果以上所有的恐怖手法都让你能达到看图识物一样程度的熟悉,那是应该的。借鉴上述类型片的经典桥段,结合90年代典型的香港风格恐怖片,往好里说是取长补短灵活多变,往差里说,还要回到创新力低下的路数上来。

  但创意上的乏力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缺陷,更加致命的是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并最终摧毁整个影片的根基和前提。影片中的确有鬼,但观众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清晰的概念,譬如是谁的魂灵,又为何在这些人身上作祟。盂兰节的大背景提供了一个普遍性的鬼现世的理由,却因此而缺乏了针对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说为何是这些人和这些鬼之间发生这样的故事。

  从病院起,晶晶就被不知何处的恶灵附体了(后来才通过演神功戏天赋知道大概);然后轮到小燕;然后是其他剧团的人。这种不分地点的无差别攻击,和针对宗华本人的各路鬼魂的无差别攻击之间显然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冲突。两代人的恩怨不假,但是在影片的这种设定之下,显然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在恶灵和因果之间难以抉择,在东方的内核和西方的手法之间难以取舍。直到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都没能化解这种矛盾。

  鬼魂本身缺乏特点,怎么能让寻仇显得合理呢?显然电影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在新时代港产片中持续延续的内在精神,也就是对昔日荣光的追忆和不甘,在本片中也同样留有一席之地。不过粤剧的文化地位下滑不是一部恐怖片就能理得清的,更不用说神功戏这种特色剧种了。盂兰节是人和鬼的盂兰节,又何妨不是时光的盂兰节。

  满座高朋鲜有生气,满满的亡灵,实际上是对旧日光景的怀旧。

  但值得肯定的是,张家辉的导演工作是可以打个合格分的。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他尽力维持了整个电影的悬疑气氛,虽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来解释剧情上的缺憾,却在表演和服化道的细节上下了相当的功夫,十分赏心悦目。只要你是个恐怖片的入门级爱好者,这部片子里的任何元素你都不会感到陌生,但也会获得标准鬼片的愉快观感。尽管公式化现象严重,但和我近期看的《乘客》和《7500航班》相比还是很出彩的。前者娇柔做作毫无亮点,剧情老套了无新意,安妮海瑟薇大嘴一叫才是片子最吓人的时候;后者不知所云作茧自缚,角色令人生厌,剧情毫无逻辑。

  欲吓人必先吓己。张家辉在片中贡献的一声尖叫,也是有些醉了。

  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810809/

  《盂兰神功》影评(七):现在的鬼片越来越科幻

  现在的鬼片越拍越像科幻片。对于传统和经典鬼片来说,鬼作为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首先鬼不可能会明目张胆的出现,其次出现后不可能直接对人体产生物理伤害。一般遇到怪事人们都会说:“见鬼了?”所以,鬼的出现必定带来不寻常的事情,而且怪事接踵而来。鬼害人的情况通常是使人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看见了鬼而分散注意引起一些事故之类的事情,或者是使人产生幻觉从而发生事故。又或者使人心力交瘁,疑神疑鬼,使人精神状况越来越差,从而生病,衰弱,死亡等。

  传统鬼片而言,鬼的出现只在特点的条件下,和特定的人身上。比如冤死的人、怀恨而死的人、特殊情况下非正常死亡的人、怨念极深的人等等。而死亡地点或情况特殊,例如死无葬身之地且无人发现、死在某种祭祀下、死在阴气重的场所等等。而能见到鬼的人又有很多种情况,比如生于阴、年、月、日、时、地等的人,比如病重的人、比如濒死的人、比如时运低下的人等等条件。一系列达到所谓的条件时,鬼才能害人。

  现在大多数鬼片设定里,鬼可以轻易害人、上人身、或者鬼上身后自残、直接在光天化日下出现、直接用手掐受害人脖子、甚至有的鬼还会使用工具(例如开车、用武器)等等……这些情况一点都不符合鬼片的设定,倘若鬼真如此般厉害,早已统治世界了。

  所以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鬼片才会令人感到恐怖,比如那个年代刚出的山村老尸,咒怨等。当时觉得恐怖是因为影片的场景和现实生活无异。鬼从衣柜、门缝里偷看你;睡到半夜梦醒时,床头有个披头散发的人影;不经意看镜子时发现一些骇人的异样等等。直接对日常生活起到一种心理暗示,在这种暗示下就会不自觉的想起所看过恐怖片的片段,从而后怕。

  总而言之,恐怖片爱好者看恐怖片追求的只有恐怖感与对鬼的兴趣。无论是视觉或听觉的恐怖还是精神上的恐怖,一旦发现恐怖片里出现科幻情节后,所有的恐怖感都没了。若非恐怖片爱好者通常都很少会主动去看鬼片。

  《盂兰神功》一些桥段还是很不错的,且不论抄袭,毕竟抄袭合理的话也算是成功的一种。但是影片后期对于鬼的设定越来越离谱。鬼都可以操纵实物了,居然不操纵蜡烛火机让剧组人员再次上演一次大火中烧。非要玩鬼上身的把戏……

  时下比较出色的鬼片个人觉得就是《鬼影》,非要说国产的话,就是《诡丝》。

  《盂兰神功》影评(八):32个赞

  其实这部电影很不错,只是叙事手法和别的电影有差别。

  电影全篇说的是两个故事,最开始完全看不懂之间的联系,直到故事后半段权叔提及40年前的一场火灾,两个故事似乎开始有了一丝丝联系。

  故事末尾张家辉被上身之前,第二个故事的发展与40年前的戏棚着火事件慢慢开始重合,我才发现其实看似两个独立的故事不过是在相同地点不同时间上演的同一幕,故事相隔四十年。

  班主林威就是40年前的那场火灾的班主,与艳秋和秀玲之间的情欲有了张家辉两兄妹。回顾整部电影,故事脉络也就十分清楚了。四十年前宗华妈妈纵火烧死戏班的人,在生下宗华后被附身自杀,40年后被烧死的戏班成员回归报复宗华,并杀死了戏班一批人。

  总的来说,张家辉的处女作拍的还是很不错的,不管是音效还是剪辑,亦或是故事整体连贯性都很好,美中不足的就是饰演张家辉妹妹的李元玲演技还有待加强。

  总之,力挺

  《盂兰神功》影评(九):張家輝勇氣可嘉

  張家輝首部執導作品,演員演出到位,特別是客串的吳家麗。有些鬼魂的出現不明所以,結局亦略嫌急促,若然片長再多十分鐘描寫結局高潮場面,成績必定更為理想。

  張家輝與其製作團隊對於盂蘭節習俗等資料收集相當充足,令觀眾容易融入劇情發展,而片中節奏相當明快,由中段開始靈異場面不斷出現,成功塑造出濃厚恐怖氣氛。

  張家輝善長拍動作及喜劇電影,首次執導居然是恐怖靈異電影,他勇於創新求變的精神值得令人敬佩,而他兼固導演工作的同時,其演出亦十分出色,數場獨腳戲演出精彩,面部表情到位,欣賞他的演出就好像置身於其境一樣,特別一場接連於戲院及黑暗街道的撞鬼場面,實在給予觀眾一場逼真靈異體驗。

  《盂兰神功》影评(十):真相就是....

  真相就是,四十年前这破地方死过一群人,然后闹鬼了。然后主角妈和她的戏班子来了,不过主角妈被恶灵附体了。然后事件重演。然后男主在最后一刻马克列宁雷锋侠什么的附体(主要还是他妈)然后牺牲自己封印了敌人们

  为啥这么说呢~

  这给先从晶晶这个剧中人物说起

  1.晶晶如果真的不是和男主同一个妈,为什么被男主的妈咪附体的时候会说要穿妈咪的戏服?分不清这闺女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吗?但是呢,晶晶之前说过自己和哥哥不是一个妈生的。可是这样就矛盾了啊~

  所以科学的假想就是。他妈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刚生下她不久就抛夫弃子跟随戏班走了。这么一个不称职的母亲,甚至都没给过自己孩子母爱的母亲,他爹怎么会说,这个不负责的女人就是你母亲呢?所以骗了她,而她自己也不想深究这样的事。

  一种是我说的这样,一种是晶晶是别的女人所生。但是如果是别的女人所生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出现被附体时说的那句话啊~

  2.因为晶晶20岁,所以晶晶妈死的时候估计也是20年之内。

  然后女主先让男主的前女友附体了,然后恶灵来抢,然后恶灵拿到一血!(前女友属于因爱生恨,世界上是有很多这种来一炮之后就希望弄死你这种女人的~)也就是说恶灵恰巧救了男主一命初级恶灵打不过高级恶灵这很正常~。(再往后就看得出来一直没动手直到最后才跟大伙一起上,又因为神像关系被打出了体内)再然后恶灵被打出去了,女主自己想跑却被戳死了~

  反正大致就是这么个剧情~~女主的妈绝对不会是四十年前的主角,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你们会穿的那样吗?如果四十年前的事件跟主角妈有关系,那么那时候的主角会多大?就是说那时候的主角至少1岁然后过了40年就是41.那最大呢?主角妈死的时候就算主角20岁然后事件过了40年了40+20=60 你们觉得可能大吗?综上结论40年前纵火事件跟主角的妈咪完全没关系!非要有人认为41的哥哥20岁的妹妹60的爹地才是王道我也不说什么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盂兰神功》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