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洛洛》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8-04-18 21: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洛洛》影评精选10篇

  《洛洛》是一部由朱莉·德尔佩执导,朱莉·德尔佩 / 丹尼·伯恩 / 文森特·拉科斯特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洛》影评(一):我是青梅

  题目是片尾曲里的歌词,超爱。真的,这部电影的片头片尾我真的太喜欢了!完全get到了我的点,虽然很多蛮深的方面都没有特意讲下去,但是已经够让人去想一些东西了。母亲其实一直都在试图寻找一段成熟关系保护自己,但是她又在逃避任何可能带来负担付出。包括对他的儿子,一旦这份爱可能让它感到害怕,他都会毫不犹豫离开。好了下面我要说儿子了,我真的不只是颜控,但是这部戏里的儿子太可爱了!完完全全的是我心中的perfect man.特别是他的最后一个镜头,后面是hell,面前是出现多次的两个溏心蛋(超像母亲乳房造型不对)。

  Hell is empty,the devils are all here.

  不行我要再看一遍了。

  《洛洛》影评(二):今天先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这就是生活

  作为一名演员,朱莉·德尔佩(Julie Delpy)为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经典,无论是横跨数十个年头的“爱在...”三部曲,还是《破碎之花》和《玻璃玫瑰》这样的更显独立的电影作品,她所呈现的当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女性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

  但作为导演,她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确实并不多。《洛洛》的定位家庭或者爱情喜剧,至少在电影的前四分之三部分是这样的。朱莉·德尔佩和擅长扮演土里土气的北方佬的丹尼·伯恩 (Dany Boon)加上曾经在《希波克拉底》中表现出色的文森特·拉科斯特 (Vincent Lacoste)三人之间关系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要矛盾

  轻松度日,敢于自嘲似乎是法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哲学幽默精神,我们在很多法国电影里都会有这种感受。《洛洛》亦是如此,巧妙设下的伏笔,反差强烈的转折,巧舌如簧对白,这些都是法国喜剧中常见手段,但也仍然受用

  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法式幽默,《洛洛》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探讨了单身家庭的母子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人们在这样的家庭中所关心和忽视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只是最终的反转似乎不由分说的将电影拉近了另一个有些细思极恐的氛围中,使得整部电影有些前后不搭。

  作为一部家庭喜剧,《洛洛》拥有一部戏剧所应该有的有一切,只是朱莉·德尔佩想要的似乎有些太多。

  《洛洛》影评(三):洛洛的故事

  这是一部经典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部经典电影我都看了不下三遍了,每看一次都有一次新的理解

  听说这部电影口碑不错,于是上映的第一个周末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还算对得起我的电影票,比较精彩

  故事很感人,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我看电影的时候完全的投入到故事情节里面去了,邻座的女的还哭了。

  电影里的悲欢离合最让人动容,因为电影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出很好的效果同时爱情的力量也是伟大的。

  电影的取景非常棒,特别是它的特写镜头,把所有人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充满了背叛痛楚,但是在爱情面前,这些都是渺小的。只有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能帮我们战胜一切。

  《洛洛》影评(四):话唠

  董二千说 是谁来着山川湖海 却囿于厨房与爱 此后 许多人把爱与美食连在一起 可能是胃与心连的比较近 胃饱了 心就暖了

  当窗外的雨终于停歇时 起身冲了一杯速溶 我知道 这个今夜 属于失眠

  我有同学妈妈今年45岁 她们或者有了皱纹 或者还未满目沧桑 但是她们已经老去 她们可能已经月经不调 有些甚至开始绝经 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后的老派女人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四十五的女人 独身带一个二十岁的男孩 任职于巴黎的某家时尚杂志 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和姣好的面容身材 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第二春 后来两人在感情道路上受到了儿子的阻挠 最后欢喜结局的故事

  主演曾拍过鼎鼎大名的〖爱在日落黄昏时〗那是无数文青的最佳电影啊 一对年轻男女火车认识 两人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从我看你的时候还面露怯意到后来啪啪啪 然后几年后拍续集两人在巴黎再次重逢 发现一切都变了 你变成了你想要活的模样 而我结婚生子 又离异 我想和你一直有话说 这是我们年少时对爱情最浪漫的注解却多么的无知

  生活给我们打了无数次的脸 那些与你有话聊的异性不是娘炮就是只想约炮 他们深谙与姑娘间的话题护肤品星座 从胡霍cp到苏定鄂的猫 博学博爱 你以为是你的 其实不过是每个深夜的群发就你一个傻逼上钩 而已

  有故事的男同学大多深藏功与名 每一个暗藏玄机的话术终于让你想撕开一切伪装 拉逼倒吧 老娘不玩了 于是你找了一个笨拙的 不解风情普通人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好玩 闺蜜女主男主前妻初恋 跟处男没区别 看得忍俊不禁 多么可爱的成熟姑娘啊 我有好几个风情万种的闺蜜 都不约而同的找了小鲜肉 年龄差到岂止一个萌字了得 也倒是好奇的问过 是怎么想的 她们回答得却如此气定神闲 因为年轻就是傻啊

  只有傻傻人才会计较时间成本 因为年轻多的是时间 于是我们开始做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 例如 看电影 压马路 闲聊 埋掉枯萎许久的多肉 整理欲望清单

  我怕的是我喜欢个人 朋友劝阻如果一个月没有结果放弃毕竟年纪大了

  我也会想 如果跟一个喜欢的人结婚到时候中年危机怎么办 不也是劳燕分飞 最后没个好下场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选择不婚 毕竟谈恋爱成本比结婚低多了 仪式感的东西大多束缚多于承诺

  “夕阳淹没就告别了今天 你的名字我已想不起来 别怪我 生命匆忙”。

  既然青春留不住 就找一个活在青春里的人

  《洛洛》影评(五):从《洛洛》看中法家庭观的一些差别

  Dany Boon的喜剧笑点不浮夸不做作,喜欢这种让人笑过之后有会去思考一些问题的法式幽默。(这里就不想去吐槽邓超分手大师更不要说炒作的沸沸扬扬评分低的打脸的恶棍天使。)好的喜剧绝对不是低俗恶搞!

  我觉得Dany Boon是法国的周星驰,和星爷天马行空想象不同的是,DB的作品爱情亲情元素比较多,看起来既温馨又忍俊不禁。说说这部《洛洛》吧,讲的一个有恋母情结的儿子(luoluo)如何对付她母亲的情人(从小到大的情人都被他打败了)。笑点我就不去说了。看完后,不禁让我想到中法两个国家婚姻亲子关系两方面的差别。作为一个生活在普通家庭的中国孩子,粗浅谈谈我的感受。 中国和法国历史文化和当今社会背景一样前提不是崇洋媚外心态,也不是一概而论,可以看看另外的生活方式

  一、离异的父母如何处理自己情人和子女的关系。

  洛洛的妈妈近50岁了,依然自信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热烈得跟初恋似的)。大方地跟儿子介绍自己的情人,也征求儿子的看法。大部分中国父母不是这样的,不好意思跟孩子袒露这方面的心声,怕孩子笑话,但却特别想打听孩子的感情,恨不得孩子全交代。这是不对等的信息交易,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也会怕“严肃”的父母不理解,自然也不会“老实交代”,代沟让亲子间这方面没那么“亲”。不沟通就很容易不理解,不理解就很容易反对。尤其是在中国父母喜欢“承包”孩子所有事情,而孩子习惯被“管教”。子女成年了,而父母老去,反过来孩子该去照顾父母的时候,长期被“管教”留下的后遗症就是不习惯也不知道如何去关心父母感情上的需求物质的不用学习钞票可以解决)。就有很多,中老年单身父母顾忌子女或者社会压力不敢再婚,只有带孙子打发时间,跟媳妇争宠之类的(想到婆媳关系和隔代教育的问题)。

  二、孩子已成年的父母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

  洛洛妈妈是设计师,和职业有关可能很在意穿着。但的确很多法国女人老了也很美丽很有气质。美丽和年龄无关,和心态有关。中国很多父母围绕孩子转,孩子结婚了又围绕孙子转。很多人不去在意穿着打扮,也不去经营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也是好多老年人离了孩子会空虚、会寂寞、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吧。孩子已经成年,对于父母来说很多也退休了,更要去做一些年轻时候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自己活得精彩。(当然,这些也跟国情有关,很多老年人因为教育程度低和社会福利低的原因也不能活得那么潇洒,这里想谈的是有能力活出自己却对子女放不开手的家长)。

  感觉想要说的还有很多。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的魅力,能让人思考。

  《洛洛》影评(六):妈宝大战撩妹狂魔--记一场没有龙标的电影

  我在时光网上认识的一个网友前段时间在北京电影节上看了这部《洛洛》,我还在他微博底下表达羡慕之情,暗想可能晚个一年半载的我才能在网上看到。没想到前天刷微博刷到了“法国电影展映·武汉站”的消息,一看片单,居然有这部《洛洛》,能在大荧幕看茱莉·德尔佩当然是极好的,当即就把票定了。

  兴冲冲去到影院,还蛮欣慰的,基本满座,极个别空座,有情侣有闺蜜有基友有老外,还有带孩子的(这是后话)。其实要说武汉这个城市,虽然人称大县城,但是每年能多搞几个这样的展映,应该是不愁卖不出票的,大把的小资产阶级青中年想要看这种没有龙标的电影。话说回来,不知道早上的《市场法律》票卖得怎么样,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人想看中年大叔困顿生活,尽管片是好片。

  说到龙标,开头没看到这玩意还真有点惊喜,不过由于长期遭受剪刀摧残导致我都替他们想好了哪些镜头放在大规模上映需要剪了,一个是Lolo抽大麻的地方,虽然翻译很贼,没说大麻,说是烟草,但一看那卷得稀烂的造型,就知道不是正经香烟。另一个是哺乳的地方,虽说没有任何色情的意味在里面,但是茱莉还是“别有用心”地了一个大特写,镜头还有点长,哈哈,仿佛感到黑暗的电影院里有一丝尴尬气氛。茱莉还是挺鸡贼的,请的“裸替”真是“挺好”的,依稀记得爱在系列的第三部里她解放过上围,不过那时候是女神大妈,大家看了心里也难过,这次请替身重现她当年的美好也可以找下平衡

  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相信去电影院看这个的,一定也都看过她的片子,不知是否像我这样对这个女神经病爱得要死。任一个女演员,在我脑海里留下的永远是她最美时候的影像,不管她变老后打了多少肉毒杆菌,妮可基德曼是《冷山》,阿佳妮是《玛戈皇后》,茱莉则是《坏血》和《白》,她给我的感觉就是白,白的惊人,尤其坏血里的镜头,惨白惨白的,极其适合卡拉克斯那个调调。不是说爱在系列里她不好看,她不好看Jesse也不会去搭讪她,关键那是部话唠电影,看颜是其次,听他们说话才重要。茱莉和阿佳妮都是不打肉毒杆菌的典范,你看妮可那“光鲜照人”的脸,不知道多久就要“保养”一次,所以说啊同志们,好莱坞,它害人啊!

  就情节来说,虽然Lolo口口声声说“我们又不是演美国家庭电影”,但实际上依旧是美国情景喜剧那个套路,不算新鲜,但透着法式的幽默,很放得开,笑果也很不错,前一个小时,影院多次爆发出内涵笑声绝大多数段子大家都能接得住,不晓得那几个oral的手势和“麦克·道格拉斯”的梗是否都有接到,反正我是不顾旁人都笑出声了的。后半个小时,Lolo越玩越过分的时候,我听旁边的姐们就开始抱怨了,这孩子有病吧,这样折腾她妈,确实,招数都差不多,使来使去,大家也都有些烦了,再加上逻辑上不是很严丝合缝,这个缺点更会被放大,不过再怎么说,都是套路的家庭喜剧+爱情喜剧,只要笑果出来了,其他不能要求太多。唯一结尾处妈妈跟儿子摊牌那个地方我觉得不甚理想,要爆发没爆发出来,要煽情也没煽动情绪,也没有丝毫想要搞笑的企图,仓促就来到了后面浪漫喜剧的这幕戏,不过这也可能是法国味,我不太懂啦,法国青少年那个调调,《四百击》我就不太爱看。

  再说说孩子,Lolo真是pain in the ass, 各种下三滥的手段整跑妈妈的男人,俗称“妈宝”,mama's boy, 美剧里好像意大利男人都挺爱这样的,联想到前段时间拉涅利英超夺冠都要先回去跟九十岁老母亲庆贺,这些地中海国家估计都差不多。画外也有个pain in the ass, 也是个孩子,估计刚上幼儿园来着,妈妈要看电影,所以姥姥牵着也进来了,大家一看有带孩子的,头都大了,干嘛啊,看一法语片,你带孩子来干嘛,成心不想让我们看好了是吧,全程是画内Lolo闹,画外那孩子闹,还真是“契合”,幸好后来有个嫂子撂了两句狠话,那孩子才安静了点。还记得之前茱莉跟伊桑拍了个“电影院观影礼仪”的公益广告,斥责的就是这种只图自己不顾他人的行为。所以啊同志们,电影分级,要抓紧啊!

  还要吹一波丹尼伯恩,演屌丝演土鳖都演得惟妙惟肖,先是苏菲玛索,再是戴安克鲁格,又来茱莉德尔佩,憨人有憨福,撩妹他有一套。

  明天还有蕾雅赛杜演的女仆日记,也有兴趣去看一下。如果有在武汉的朋友错过了Lolo这部影片,还可以再搜一下,下周应该还会再放一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洛洛》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