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3-24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精选10篇

  《最后的诗句》是一部由曾英庭执导,傅孟柏 / 温贞菱 / 高英轩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一):《最後的詩句》:無奈的是,有時候這樣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最後的詩句》:無奈的是,有時候這樣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我們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也經歷了青春自由、風暴、求婚、歸鄉到勇氣,十六年的歲月就這樣消逝。民國一百零五年,那一年,詩人已三十九歲,可惜的是他並沒有再次說出那最後的詩句,「我們結婚吧」就像最後一根稻草,再次壓垮美好憧憬卻幻滅的生活

  《最後的詩句》的攝影甚至到氛圍營造都讓人有著無限傷感,當陽光灑進以為是希望的到來,沒想到卻都只是夕陽無限好的惆悵。曾英庭巧妙地包裝這種現下生活的無奈性,如陰暗點確實會是張作驥的《醉生夢死》。但當我們身在陽光普照下,卻沒意識到身後的陰影已逐漸吞噬本體,如青苔、如壁癌,重蹈覆轍的生活漩渦,擺脫不去的壓力鍊鎖,直到粉碎心靈的一刻,一生就這樣終結了。

  《最後的詩句》片尾曲實在令人動容。當你聽到《呼吸正常》中「唱歌的孩子」,也在《最後的詩句》聽見李亮辰「有一块青苔很明显」(此曲出現在中國好歌曲第三季中),感動肺腑。深深覺得是范曉萱來了一臂之力

  李亮辰「有一块青苔很明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yPb3hr4w4

  「我要為你唱一首歌,一首關於我的歌。我要你為我唱一首歌,一首關於我愛你的歌。」

  他說:「我擁抱她,就像擁抱一場純真的夢。」

  我以為我們睜開眼會過著美好的日子、美好的一生。但沒想到最後一生庸庸碌碌後,我們以為的所有,到最後卻是一無所有。

  關於演員,非常喜歡傅孟柏的演出,總有一絲讓我想起王大陸,甚至可以彌補他在《一萬公里的約定》中的空白,也更喜歡溫貞菱的表現,比起《小孩》又更加分,尤其求婚那段真是戲非常足,但為什麼過了二十年就是不老呢?

  最後,民國八十九年的那場總統大選,李敖只拿了16782票,未過兩萬張。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二):随笔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台湾电影,主要谈一下男主内心世界与其自杀背后的内心独白

  从几个方面来刨析其内心

  原本其对未来事业有着美好的憧憬及打算

  由于父亲欠债自杀打破了生活的宁静,也失去了唯一可以诉苦的对象,其只能把这份对于父亲的依赖感转嫁到其女友身上

  其 打算放弃遗产就可以不承担父亲之前所欠下的债务,可惜事与愿违,债主用一句父债子还紧紧的逼迫着男主不安的内心,就像一根绳索牢牢的套在男主的脖颈,,使其感到窒息

  把最后希望寄托警察身上,警察却以证据不足不予立案,使得男主绝望心境达到了临界点

  男主只能带着女友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惶惶不可终日,债主终于在其下班的路途中将其绑架上车,埋在工地土堆上,逼迫其还钱

  男主只能受着炙热太阳的炎考,讨债人的辱骂,其只能绝望无助的宣泄着对这社会命运对其的不公

  但事情发生转机,其女友的亲戚把钱借给命运多喘的男主,使得男主的内心得到些许的宽慰,但却是其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

  由于其对现有贫穷生活的不满巨大工作压力,使其急需在生活中求得一个宣泄的途径

  为此假借工作之由,在外寻欢作乐正当其为双重生活感到满足之时,其意外发现女友在外也已另有所爱

  而且女友所爱之人与现有的自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开着豪车,住豪宅,而自己却是开着电瓶车的房屋中介

  经历过这件事以后,双方之间的沟通越发困难,两人之间的关系渐渐陷入僵局

  在一次次无结果的争吵中,两人选择和平分手男方去内地发展,而女方只能为双方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伤心落泪

  男方在外打工漂泊,最终因为犯罪被关进了暗无天日的监狱,再其刑满释放回到那个曾经熟悉城市时,他想起那个曾经给他带来美好回忆的那个她

  他灰头土脸的来到了女友的住处,心想女友也许早就改嫁他人,随着时间的洗刷将他淡忘

  但开门的一瞬间,女方并无责备之意,而是悉心的为其打理妆容,就像从前一样

  男生心里以为可以像从前那样过上幸福美满的二人世

  可惜女方家一番话语,犹如一盆冷水使其陷入绝望

  原来在其走后,女友有了新男友,怀孕堕胎,心灵上受到了刺激,变得极其抑郁

  使得男主对女友更加愧疚,也使得两人的婚姻蒙上了一层阴影

  女方由于感情的坎坷,生活的艰辛家人反对,在这样的压力背景下,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而男方只能在其尸体旁痛哭,就像父亲自杀见到场景一样,使得男主的内心陷入深深的自责与绝望,也失去了心里唯一的依靠于寄托,也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男友本想去责问那个使其女友怀孕的那个男人,但那人却极力否认,那人告知男主,女主从始至终心里爱着的那个人依旧是男主时候,男主陷入了无尽的自责与悲痛中,女主这么善良的人选择了凄惨的方式离开了人世,而自己却苟活于世

  男主回到那个两人曾经美好甜蜜小屋,望着屋里空荡荡的家装,墙上还挂着记录两人美好瞬间的油画,曾经甜蜜美好的回忆瞬间涌入脑海,其以没有勇气来面对这一切,选择自杀来了却余生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三):《最后的诗句》:“轻描淡写”地描摹悲重人生

  阿施和晓萍从最初的相识到相继死去,十几年的岁月人生浓缩在了100分钟的剧情里。《最后的诗句》没有想为台湾的年轻一代撰写命运的史诗,也不是为时代变迁画下一个注脚,而是在对两个人命运的白描中敞露出本真的生命。电影中的一切看起来都像是老生常谈:加油站的相识、郊外联谊、发生感情、服兵役、共同生活、父死债背、遭债主追杀、远行大陆、归来、女友自杀……发生在阿施身上的人生机遇,足够编排为一出戏剧;但同时,这也很可能就是普通人的命运。

  我不觉得导演在对情节的设置上过于用力,力图以角色的悲境引发观众同情,进而关照到背后的社会格局;相反,正是用了这样过于戏剧化的情节编排,并且将重心完全投注在情节流转上,才有了一些新意。选取最有戏剧性的人生节点,仅仅表现这些节点,而将日常生活的稀疏瞬间尽情删去:这违背了现实主义电影因循的套路。直接的白描手法使得电影与现实间产生乖离的效果,观众与电影形成为一种距离。电影中的情节再残酷(债主追杀、自杀…),也很少能引发观众共情,原因在此。

  这样的电影是有新意的,情节也不是流水账式的简单纪录,里面有一种隐藏与显露的操作。比如阿施和晓萍在郊游联谊后,直接切入的下一组镜头是阿施在兵营给晓萍打电话,从谈话内容我们获知了许多信息:阿施正在服兵役,马上退伍;晓萍在出版社上班,经常加班,从她规划两人未来生活的话中可以看出两人已经(正在)度过了甜蜜的热恋期,为了将来的同居生活努力。电影没有去表现两人的恋情从最初相识到热恋这段在我们看来最甜蜜的时期,反而对其留白了。理由也许是这些时刻是大多数青春电影都会表现的,会过于甜腻和清醒,而与整部电影沉重的基调不吻合。

  由此可以看出,导演在剧情安排上是深思熟虑的。再比如,在点出阿施家世背景的设计上,先是接到一个电话,阿施的爸爸来兵营看他,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紧接着另一个电话就通知到阿施爸爸出车祸了。这一组镜头透露了很多信息:父子有矛盾,阿施爸爸做生意失败导致家境很差。这为后来阿施身陷债务、被威胁,进而影响到他和晓萍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处伏笔是很值得学习的,是通过电影的镜头语言进行表达的手法。电影留下了很多值得让人回味的空白,比如关于晓萍的家世背景,显然是很不错的,她的姑姑可以为其还债,但关于她的家人却语焉不详;以及她最后为何在阿施从大陆回来后选择了自杀,都引人深思

  《大佛普拉斯》不乏为一部好电影,但在它表面真诚下其实掩盖着导演的机巧与匠心,它将现实生活戏谑为一出闹剧,却也止步于点到为止。相反,《最后的诗句》虽然看似生猛有力野心十足,尝试一对情侣的人生机遇来反映社会现状,但在底子里,它是真诚的:它排挤掉了日常生活中美好、煽情、小清新东西,留给你一具生活的躯壳,让你血淋淋地目睹到真实。相比而言,《大佛普拉斯》过于温吞了,就像一个童话,借助于文本上的操作,在一套编码与解码的设计中让观众看到被安排的现实。《最后的诗句》用了最为电影的语言,“轻描淡写”地涂抹人生。我想“看到”就够了吧,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四):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最后的诗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昨晚看完这部最后的诗句后,我的心情很沉重。的确这是一部很沉重的电影,现实的令人沉重。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它优秀在它的现实,它的沉重,它的引人深思。曾经有人说过,真正好的艺术,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可以让每个人从中看到自己的一面,引起灵魂上的共鸣。这部电影做到了,它让我想起了自己,想起了往事

  这部电影整体描述了一个绝望的男人的故事,比起与世无争,粉饰太平的台湾小清新电影,我更喜欢看这类电影。因为只有在绝望时才能体现人性。施人节,这位从开头来看,高大英俊,一表人才阳光大男孩,本该有着光明前途,最后却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走向死亡。这一切看似一步又一步,但是转折点都在那几件事上面。看起来是社会环境将他逼入死角,但其实又是他自己的选择。

  当然大多数的悲剧都是复杂因素的组成。就像电影想表达的,2000年后的台湾,看似民主化,看似充满希望,人们都在风风火火的选台湾人自己的总统,甚至党派。但那时的台湾无疑是绝望的台湾。随着经济的一步一步走向衰退,中国大陆的崛起导致台湾国际地位的一步一步下降,就像那一代的台湾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摇曳痛苦之中。

  无疑的是,社会对人起了重要影响。要是施人节所在的台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经济飞速发展,在便利店打一个月的工都能旅游欧洲半年的台湾。他显然能做出一番事业,至少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家庭环境也更加重要,要是他的父亲不欠下百万债务,甚至很有钱,那他的人生也将彻底改变

  然而,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选择,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要是他选择继续留在部队,或许讨债的人就无法欺负他,可能会成为军官拥有很好的人生。要是他选择留在台湾,踏踏实实工作,不要做白日梦,好好珍惜自己的女人,虽然人生或许平淡,但至少温馨而幸福。然而他是浪子,他拥有男人都有的喜新厌旧,和闯出一片天地的野心。最终害死了自己的女人,也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杀死他的不是命运,而是愧疚,有几个男人能背负爱自己的女人被自己害死,并且经受了巨大的痛苦。是的,上天命运没有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让他弥补自己的愧疚而是看他眼睁睁看他心爱的女人死去。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有多少爱可以从来

  我也曾经有类似的经历,那份愧疚。我能理解晓萍对人节的爱,那种无底线付出包容。因为我曾经的一位女朋友就赐予了我这样的爱,这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爱。所以我知道我现在的女朋友对我的,不叫爱。那只是小女孩见到帅哥荷尔蒙冲动下产生的欢心。当我和我女朋友走出电影院,她对我说,她真的无法理解晓萍为何那么蠢,为这么个幼稚良心的男人付出一切甚至生命。我心中无奈的想,当然你无法理解,因为你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我心中或许有些失落,但,也是我这种人应得的。曾经有一位像晓萍那样的女人用生命来爱我,而我却像施人节那样辜负了她。要是问我为什么,或许我和施人节一样,无非是男人的那点花花肠子与浪子的不羁。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了你,不知道你在哪里,过得怎么样,我也想送你一首诗

  关于你,我唯有愧疚

  关于我与你,已成往事

  仰光的水中佛塔

  曼德勒的情人

  曼谷的湄南河

  芭提雅的海岸线

  我对你的亏欠

  只有来世再相还

  江东若 2017.11 14 美国圣地亚哥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五):既不小清新,也不艺术片

  试图将时代背景融入,但对人的命运没什么体现,不如《男朋友女朋友》,其实本故事的悲剧不是时代造成,而是男主自己造成。

  足球在台湾算是小众运动

  李敖那年以候选人身份角逐总统选举,得票数2万多,一直怼蒋家的人,显然也没有赢得泛绿的支持,如今斯人已远去。阿扁和小马哥蹉跎了八年,到了蔡小姐时代,台湾依然没什么起色。

  女主要结婚,男主说“让孩子在这破房子长大吗”?想说台湾的青年真太幸福,跟香港人比起来,很多香港人一辈子住的地方都没他这地方一半大。而在内地,很多年轻人也是买不起房子。

  三场激情戏 。

  男主有点像赵又廷,后面狂暴自掴咆哮就更加赵又廷上身,不过自掴这个还是演得不错,赵又廷最多只是打打额头。温贞菱不抢眼,甚至说不起眼。

  姑姑在桥底下看镜头了。

  片尾的诵读刻意,而且矫情,尴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后的诗句》观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