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少女法兰姬 第一季》是一部由Steve Wright执导,Alex Hook / Nicole Alyse Nelson / Uriel Baldesco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少女法兰姬 第一季》观后感(一):看了想犯罪的女主,也能把人逼疯
科技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机器少女法兰姬 第一季》观后感(二):我们需要Horsing Around
这张构图清奇的海报没错,我就是为了女主的颜来的。
说实话,脑洞清奇的第一集简直要把我逼疯了。这中二的设定:女博士母爱爆发,为了自己的机器女儿,决定抛弃工作,举家搬迁(逃亡)。
而且,编剧居然让我们的小姐姐在雨里飚电火花,现在的山寨机都防水了好吗¬_¬`
总有一个心机婊的女二和帅气阳光正直还超级纯情的男一 ¬_¬`
—————————————————————————————我是欲扬先抑的分割线————————————————————————
所以,为什么我要给五星呢?
很简单,在见惯了《绝命毒师》,《美国众神》,《权力的游戏》那精妙的逻辑,绝妙的剧情,厚重的内涵,屏幕上的血都快要溢出来了。
(哦,我忘了纸牌屋)
还有《老友记》,欢乐之下总是伴随的那一丝悲伤,人们真诚相待,然后打脸又被打脸。互相温暖着在纽约活下去。
还有《黑镜》,《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诠释了真正的细思极恐。这里的每一集都可以拍一部超长电影,超长的好莱坞大电影。
哦,我是个成年人。我爱着上述的每一部作品,我见过无数比这还黑暗,还丧的场面。我的经历可以写出一本中国版《唐璜》。然后
有一天,你被孤独一击即中。
“人们需要Horsing Around.”
我们需要那欢乐的喜剧,简单的剧情。 还有比剧情更简单的戏剧冲突。 纯爱的故事,没有sex,没有violent.
比迪士尼还Disney的布景
比童话还童话的故事。
不宿醉,不嗑药。
就让我在这二十分钟里远离现实吧。
遥想那个热爱背百科全书的孩子,那个把小学图书馆看了个遍的孩子,出门不忘给父母一个拥抱。那时我们还不怎么会撒谎,喜欢的人会让我们紧张,我们还有真正的朋友。
那TM的就是我啊。
我们需要喜剧。是的,它低幼,它无脑,但现在,也许它正支持着某人活下去的希望,让我靠着这一个星期二十分钟的欢乐活下去,熬过这慢慢长夜。
《机器少女法兰姬 第一季》观后感(三):远比“儿童剧”深远得多
近来网友G君失恋,不知如何填补空虚。我便推荐他去看这部《法兰姬》,不料他看过一两集后断然认定此剧无聊,遂放弃。
G君乃文青一枚,平时的爱好也颇为文雅:善跑步,每逢周末便要跑上一两公里;爱画画,政治名人青春偶像在其笔下惟妙惟肖;好养猫,养到无视这世间的红尘。。。。
这些爱好虽能修身养性,却难以助其走出失恋的阴霾。对于《法兰姬》的看法,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这不过就是一部拍给儿童看的喜剧罢了。
《法兰姬》剧情的确简单。机器少女法兰姬,随“博士妈妈”一家三口躲避EGG机器人公司高层的追捕。装扮成普通高中生进入学校学习。那么法兰姬能否保住自己的秘密,与一众美国青少年打成一片呢?请看——
动画片似的剧情,也会会蕴藏一些丰富的哲理。现在是2017年,阿尔法狗这样的人工智能都不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扫地机器人也进入千家万户了。另一方面,价格上万元的硅胶娃娃和几百元就能买到的充气娃娃都能在淘宝找到。所以还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不远的将来,比法兰姬落后几百倍的人皮原型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不可能吧?
法兰姬的英文原名Frankie,应该是在致敬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佛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人总喜欢扮演上帝,《佛兰肯斯坦》 中便是如此。现代人为提高生产力创造出了机器人,却又担心机器人AI发展太快,于是人又想像出终结者里“天网”那样的存在。。。《银翼杀手》也一样:旧式机器人中似乎不存在中庸派,要么一辈子庸庸碌碌,在外太空工作到退役;要么就大有作为,不远万里也要回到地球“弑父”。
《法兰姬》的编剧会讨巧,把这故事写成了一部校园青春剧。同学间的情谊纯真无比,几乎不存在经济利益往来。法兰姬不但交到了知心朋友,甚至还初尝爱情。慢慢的,她也想变成一个人类女孩儿,也会对“博士妈妈”的命令程序产生怀疑,殊不知人类的灵魂并不等于机器的智能,看待事物的观点也远比程序的对错(非黑即白)复杂的多。幸亏身边有个好闺蜜戴顿,帮她化解了很多难题。
儿童片的角色,一般来说正邪会很分明。《法兰姬》也一样,法兰姬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成功吸引了塔米一伙儿天才少女的注意。另一方面,“博士妈妈”的老同事为了赢得机器人大奖赛也在暗地里较劲,甚至勾结EGG公司的高层。但这些“反派”,却也有血有肉,给这部剧增色不少。
天才少女塔米,因为法兰姬的出现跌落神坛。不服输的她开始利用各种方法证明法兰姬没有自己聪明,先是栽赃作弊,后又搬出法兰姬是“外星人”的阴谋论。不过最终她还真的凭着“怀疑精神”猜到了法兰姬的机器人身份,这过程中自然也是闹得笑料百出。她身上所表现出的应该就是“AI威胁论”的一个缩影。
“博士妈妈”的老同事詹姆斯,本身就是个技术肥宅,因为小偷小摸被EGG开除。为了赢得机器人大奖赛,不惜一切代价剽窃法兰姬的技术,用尽了阴谋阳谋。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本季还没播完,但光是想想他最终的下场都觉得很有意思。
EGG公司坚持想把法兰姬用于武器化研究,高层领导金斯顿和他的蛋型机器人助手“派格西”为了回收法兰姬,也算是“极尽搞笑之能事”。两人的对话和肢体语言时常令人捧腹。
“反派”们的出现不光制造了紧张气氛,也推进了剧情的发展。不到10集的时间,法兰姬就想“变成”人类了:装上“电子胃”开始进食,与人类同学出去约会等等等等。在一些重大问题的抉择上,法兰姬也意识到了自己与人类的不同。要填补这些不同恐怕只能发展AI。有意思的是,詹姆斯这个角色总在博士妈妈耳边吹风:想想机器人的AI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人类的威胁。。。他一边把法兰姬说成“天网”,一边却给自己的机器人装上了欺骗程序芯片。
好在剧中大多数角色都是爱机器人的,男孩儿拜伦会因为机器人玩具“鲍勃”被毁整天哭丧着脸。反派金斯顿对“派格西”的关爱比对自己孩子来得都真切。就连詹姆斯的机器人儿子都不忍对法兰姬痛下“杀手”。
当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已经不能称之为一种社会现象时,人们能否接纳一个机器人融入社会呢?这部剧真正要探讨的观点恐怕也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剧中的法兰姬想要参加舞会,却被博士妈妈禁足。闺蜜戴顿想为法兰姬投影一场虚拟的“舞会”,法兰姬却认为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到那种气氛。这个场景真是引人深思。
说回G君的故事。我不是什么爱情专家,只知道一部好剧能够治愈心灵。法兰姬是个机器少女,有些地方“先天不足”,却也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在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一定更多。剧中的她时而犯轴,偏要用程序运算来决定情感问题,这肯定不可取。但谁没在感情这条路上犯过错呢?谈恋爱是要“谈”的,恐怕也只有在谈的过程中才能慢慢积累经验,比起养猫这种自我传播要复杂的多。不如看看《法兰姬》中美国青少年那些真挚的感情,继续找寻新的目标吧。
《机器少女法兰姬 第一季》观后感(四):科技外衣下的青春
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清新的剧了。 起初完全是被女主的“呆萌”吸引,甚至可以说是女主给了我看这部剧的动力。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我觉得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这是一部校友青春剧。一部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那懵懂的爱情,关于成长的一部剧。 从Frankie淋雨之后,她开始从一个高智能机器人,慢慢像一个女高中生转变。她开始学习周围人类的动作,开始有了人类的情感,开始有了青春期的叛逆和小情绪……这些不都是我们青春期所需要经历的吗?
所以我说,这是一部披着科技外衣的青春校园剧。它讲述的是成长,是转变,无论是从机器人到人类的转变,还是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转变,其实两张并没有什么太多区别。
正如剧中Frankie和Cole的爱情,最初Dr.Mom是不让他们俩再接触,Frankie执行了指令,但同时却又感觉“情绪”低落,这不就是爱情中的思念吗?还有俩闺蜜之间的冷战,我当时真的觉得好笑,Frankie和真正的人类还差多少呢?
其实不光是Frankie,就连最令人讨厌的Timmy其实也一直在成长。从最初的高傲、自恋、狭隘、多疑,到最后对Frankie的信任,对罗比的示好,对死党的谅解,这也是她的成长。
其实我们都如同Frankie一样,为了成人,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太多成长的空间。在这过程中,我们会迷茫,会沮丧,会收获终身的友谊,会收获美好的爱情。最重要的是,我们会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