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是一部由陈皓威 / 杜玉明执导,文章 / 陶飞霏 / 朱杰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豹》影评(一):论电视剧和原著间的差别对本剧的印象
最近朋友推荐,看了这部戏,感觉和原著上差别还是蛮大的。之前因为其他原因看过原著。所以看了下电视剧,感觉有点似像非像的感觉。具体有啥区别呢,主要分几方面吧。
第一,人物塑造方面,虽然平时不大看国内剧,也不认识这些演员,那我就原著人物和电视剧中的主角做个区别分析吧。
周文(周卫国)。首先原著中的周卫国是个很有正义感,民族感,使命感的人,怎么说呢,有点嫉恶如仇,但是呢本质中充满了各种机智,看看原著中提到的到处考入东吴大学就是以第一名的名义考入的。说明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所以原著中的周文更像一个很有才能的爱国学生。那么看看电视剧中的角色吧,有点富家子弟的流气,但是不缺乏正义感。结合主角的家庭背景,我觉得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有点偏差,看看周继先老爷子的为人就知道周家是个家教很严的家庭,结合周卫国从小丧母,我不知道那些流里流气的感觉怎么会出来,所以觉得很好笑。同样,再说说周的文采,那个我想说原著中的文采超级棒,原著中提到周卫国向陈怡求婚,两个人就在苏州街头用《诗经》《国风》里面的句子对话,弄的一帮警卫员都不知道这两人在那里说的都是什么(缺少文化,很悲哀啊...),所以从侧面反映出主角的博才多学。还有周会英,徳,日,山东话,苏州话,东北话,还有几句朝鲜话。
第二,剧情线索,我觉得本剧和原著差别太大,大的不是一点,尤其是时间线的管理可以说彻底乱了。所以小剧情还能和原著接近,但是大剧情,我只能说编剧导演的历史知识及对原著的了解实在是属于那种雷人的感觉。就说到德国那段吧。导演自以为很聪明,可是我想说,实在是无语,原著周卫国学的是装甲兵,不是什么特种作战。难倒就因为后面虎头山有个直属队的原因就改了前面的剧情,那么我只能说导演啊,你真会改历史背景啊,周卫国在原著中的特种作战理论是因为和奥托·斯科尔兹内无意中认识了,有过两次交流后才有的想法,当时的德国还有特种作战的理论,同时奥托·斯科尔兹内还只是一个工程师,只不过很喜欢和别人决斗,无意中认识了周卫国。所以这里剧本和原著有很大的差别,再说周卫国回到国内参加淞沪抗战时,一上来指挥的就是战车连,不是什么步兵部队,如果说老将嫡系一般都会是很重要的不对,为啥不让周卫国进“中国宪兵”?显然导演的想法是好的,结果弄巧成拙。周卫国在淞沪抗战中应用了很多德军的闪电战装甲作战理论,这个理论怎么来的呢,不是军校学的,是因为在德国和古德里安将军在赛斯特.冯.西科特将军家讨论过的,才有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主角是个很聪明的,很有想象力的人。说句好听的,说不定古德里安将军的作战理论还是周帮忙下才完善的。当然这些都是编外话。
再说一个时间点,有问题,就是骑风口据点里的毒气弹,电视剧中叫啥忘记了,反正不是这个地名。周卫国缴获了这些毒气弹就是防止日本人发动毒气战,也算是那个时候的“核威慑”吧。不过后面的一集剧情,太好笑了,什么跑到上海去摧毁什么日军毒气研究所。咳,导演你牛啊,原著你看过吗?这些毒气弹不是产自中国的,是在日本濑户内海的一个岛上生产的,期次,在上海孤岛期间,派人到上海去执行这种任务,成功率高不高?当日本特高科是笨蛋啊。还有为啥一定要虎头山出人呢?那里既没有专业的化学人才,也没有毒气战专家,周算吗?人家周卫国没搞过这个。所以我只能说编剧和导演简直就是笨蛋,这些逻辑都是无法推敲的啊。还有那个军统的周莹,知道原著中周莹怎么死的吗?是为了周老爷子而死的,人家认周老爷子为干女儿的,也是一方面出于军统要保护周卫国他爹。至于死因嘛,还有什么好说的,就是那个张仁杰叛变投敌,把周继先是周卫国的爹这件事报给日本人了,所以最后营救的时候死了。故而,导演要把什么周莹是为了爱情为了什么毒气弹的任务给弄死,我看也就是噱头。
写了那么多了,也不多说了,本片作为一般的谍战片,基本不及格(只有剧情及格,逻辑不及格),另外作为军事片也不行,日军的特种作战装备太假了,拿美国枪替代MP38,也就国内导演想得出,还有那个日军的手榴弹里居然还有八路的手榴弹,真是好笑。双方的战术呆板可笑,比人家玩War game用的战术还业余,有人见过双方50米内,对开了n枪居然没人中弹,就算是war game也有人要叫疼了,这还叫特种部队?哈哈,史上好笑的笑话。
《雪豹》影评(二):编剧 你对的起死去的许连长嘛
同样的大部队突围
文章被围困 小许连长下令撤离
我们的小许连长被骂的狗血淋头
往后我们许连长刚牺牲还没瞑目
好嘛文章把刘三扔下了
文章的定义是保全实力 什么玩意儿啊
二十几集时注意竹内心腹宫什么少佐
领章一颗星 警备旅长叫两人去办公室
好嘛 就两颗星了 这是为后来的升官
做铺垫啊 真未雨绸缪
最后几集不是把张仁杰定性叛徒了嘛
最后歌功颂德 他妈张仁杰墓碑排第一个
文章和竹内在德国受训 在德国军官
是上体位的情况下 我就在考虑 两人
在下面能打到 德军官右太阳穴的可能性
是多大
还有就是文章的经历
富二代
上海复旦
留德
国军上校
红军团长
少将旅长
特战队长
够辉煌的啊 小伙儿还跟人民币似的
女主角见他一个爱一个
还有就是竹内的 镂空机芯欧米噶
都什么玩意儿啊
《雪豹》影评(三):周卫国神一般的人物
整部剧看下来很过瘾,我知道豆瓣里对国产剧有歧视,但咱看的是剧情,看特效和挑硬伤的靠边站。
看着周卫国打鬼子,想像着自己也能跟着他一起,一起上战场突突几枪,干死他个小日本。
当然除了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这部铁血军事片也要有感情戏。当然这样的感情就很复杂了。先说陈虎,从党国一直到八路跟随着卫国,无怨无悔,这只是为了实现他对营长的承诺吗?我看不是,虎子深深的爱着卫国,周卫国断臂那集,两人个人都哭的稀里哗啦的,亮点来了,卫国说:虎子,以后你就得给我当左手了。看到这我真的动容了,多么纯洁的革命战友情谊啊。
后来大力出现了,他们的生活不平静了,卫国走到哪都带着大力,明显乎略了虎子,这里大力的出现就是个小三。
这还不是高潮,知道最爱卫国的是谁吗——竹下俊。第一次,在图书馆,竹下俊就对卫国一见钟情,就要和他做朋友。后来到中国,无论周卫国怎样对他,竹下俊依然报有希望,直到最后死在他的刀下,他,扔然深深的爱着周卫国,我对这样的日本人,深表敬意。
以上纯属个人娱乐!
《雪豹》影评(四):很不错
这部片子是和老娘一起看的,先从总体評一下
看完这部片又扫了一下中国远征军
实在好看多了,可能是因为演员好看年轻多,还具有偶像剧特点
重要的是情节紧凑,一个任务,一个袭击完后紧接着下一个,不拖沓
让人想一直看下去
演员特点很明显,个性都突出
文章演的不错,演的很痞子,但是我很不喜欢痞子这个类型的,哈哈
其实他那种抿嘴,牙全露的笑容很是恶心啊,哈哈,像我认识的某个流氓警察,从这点来看,还是有所研究的人物刻画
最喜欢的是徐虎和刘小辉
徐虎样子我老喜欢了,硬骨铮铮的铁汉的感觉,但是笑起来又是阳光型的
小辉一身正气,但是在和卫国在一起来喊:你娶了她你就享福吧!
那时候真是觉得脱下军装和穿上军装两种类型我都喜欢,哈哈
反而主角不是这样讨人喜欢,主家的媳妇也是
战友之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雪豹》影评(五):关于配角
雪豹中关于剧情,关于主角,评论得很多了,但是一众配角,相当不错,略作点评。
竹下俊。
这显然是个悲情人物。相信看过这部剧的观众都不会讨厌这个角色。一个几乎和周卫国一样优秀的角色,甚至在举止行为上比周卫国更为贵族。如果那个演员足够贵族相的话。此演员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出演的就是一个贵族血统的日军军官,不过,没什么作为,最后因为把将军的骨灰洒掉了,被迫切腹自杀。比这个竹下俊那是差远了。扯远了,回来。竹下俊在整部剧中首先实在德国军校出境。他的出身其实比周卫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他与周的惺惺相惜却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又必须作为侵略者出现中国国土上,对于一心想成为朋友的周卫国却要做出伤害的事情,最后只能以死铭志。或许,只有死亡才能让他没那么痛苦。
萧雅。
这一样是个悲情人物。那样单纯,那样执着,那样温柔。为了自己心中的爱人,可以不顾一切,使得原来挚爱其他女人的周卫国,最后对她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感情。其实,看到最后,我也还是觉得周卫国最爱的人还是萧雅。哪怕最后他娶了陈怡,可是,他对萧雅的感情还是刻骨铭心的。
朱子明。
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土匪?居然没有一点匪气,更像一个誓死保卫周卫国的粉丝。自从他被周卫国和虎子夜袭之后,就一点没了脾气。凡事都像个小娘们儿一样,眼睛看着周卫国,二当家的意思怎么样?晕啊。
大力。
这个有点像亮剑里的和尚啊。只是,和尚被拆成了两个,另一个是虎子。
张楚。
没办法,谁叫他是男二呢?样样都没有周卫国强了。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陈怡喜欢周卫国,最后还只能真诚的祝福。唉!想当年,当他和陈怡假结婚的时候,另一个配角,田莉眼睛里似乎还有过一丝酸意。难道田莉喜欢的是张楚?
周继国
这是个老革命了。先总理孙中山的同盟会成员之一。地位何等殊荣。老爷子处事不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下,唯有佩服。
《雪豹》影评(六):你的雪豹!?是你的雪豹。
你的雪豹!?是你的雪豹。
曾从同学那听来一个很冷的笑话——两个朋友在超市收银台看到一瓶益达口香糖,其中一人说道:哎,你的益达!?另外一个同学很配合的说道:是你的益达。这时,收银员很严肃的说道:这是我们的益达……这个囧囧有神的笑话一度成为我们的切口,当局者自然心知肚明,而局外人却十分费解,以为这群打招呼的爷们已经对这个男女搭配的世界感到厌倦……
现实有多残酷,艺术就有多美好:收银员用一句话就可以把你拉回现实,而大多时候,我们都更渴望踩在云彩里的感觉。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从《亮剑》开始,似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在这个泥沙俱下的年代,多数导演,更渴望在电视剧这种速食文化中分一杯羹,编剧们抓住这个特点,在基本军事知识都欠缺的情况下,就让一集一集的剧本从笔尖走向屏幕,他们在伙同一帮抱有同样心态的灯光摄影道具与舞美,一起幽了观众一默。观众撇开一切失真的细节,在无数爆炸和眼泪的作用下,刺激着逐渐麻木的神经——至少女主够靓,男主够帅。
曾经一度以为故事不突出,人物很突出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应该成为抗战电视题材的旗帜,因为他足够内行,足够了解军事和战争。然而还能更好么?
那么《雪豹》做到了。
题目中的这个的句式,恰当的说明了《雪豹》有多么的称心如意,他更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浓汤,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口感极佳。
一无限趋近于真实
抗战题材电视剧的诟病多在于战争场面的失真:各种枪械的点射与连发的声音相同,各种炮弹的发射声音相似,就连作战手语都是抄袭美军,战争的指挥员总是说:为了党和人民,给我顶住;为了转移群众一定要死守,官话套话说多了,观众还以为战争不过如此。
《雪豹》中出现的枪械也由周卫国这个专家一一点出,从勃朗宁到毛瑟驳壳枪,从芝加哥打字机到盖得,这些都是军迷朋友喜闻乐道的。
而这场战争中的日本军人也不再是那么蠢。除了“炮兵轰完,步兵冲”就在没有什么战术战法的日本人是愚蠢的,这样的敌人也需要我们打八年,那么中国军队又是什么呢?日本人也是会机械化步兵偕同作战,也会利用优势地形,也可以奇袭,可以伪装的。
在骑风口一线天战役,莱阳军火库,百团大战掩护主力突围,在赵庄的追踪与反追踪等等战役中,表现的并非是日军的愚蠢,而是八路军的技高一筹。
正视对手才能正视自己,艺术并非要重现真实,而是永远要有选择的趋近于真实。
二受伤的人之周卫国
如果说在北辰一刀流武官杀死日本人不是恨,在柏林军事学校割袍断义不是恨,那么萧雅死在周卫国面前,这份仇恨终于加上了无比沉重的砝码——“杀鬼子”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了,这种近似于偏执的恨,在虎头山根据地的人情世故中,始终无法冲刷干净:在周卫国拿着汤普逊冲锋枪近似于搏命的冲锋中,观众不禁要为他捏一把汗,这么打,十条命也不够你死啊,你以为是在玩超级玛丽么?打死一个鬼子还能奖你一条命?
周卫国除了受伤的一面外,也有意气用事与重感情不计后果的一面,当然这都可以用“哪个少年不轻狂”一笔带过。而当周卫国经历军校,战争的洗礼,出落为一个出色的指挥官时,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善良,重感情的一面。
三就怕不够俗套之三角恋
在国外战争题材中的医务兵都是男性,而我们革命根据地的医务兵基本都是女性。这足以彰显我天朝男女平等的一大特色。
要有女人,而且要是善良的白衣天使,或者没落的富家少女投身革命。不为别的,只为了找个大英雄,谋个好老公,萧雅,陈怡,周卫国这对三角不够,再来个被写死的萧雅表妹,可见编剧已经赤裸裸的开始往“不求最好,只要更多的”的道路上义无反顾了……
一男多女不来劲,一女两男接着上,还不够是么?再来个畜生张仁杰在背后盯着,让人不寒而栗,够劲了么!很好,你已经可以当编剧了!
你脑壳是红是青,甚至是土黄都无所谓,只要你打鬼子,统一战线就是统一一切可以统一的力量。那么就可以理解,原来兵匪一家并不是盛世和年才有的啊!
五 亲情友情和爱情
陷入情感危机的未必就是爱情,而爱情可以从友情过度,也必将进入亲情。竹下俊的断臂之举似乎暗示人们一些什么,是友情么?也许不那么纯粹。
台湾有一名叫简贞的作家说过:痴情是一桩最,必以死来句读。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必然裹挟这诗意与失意的爱情。倘若你看多了死要活的爱情片,你在感情上将会会是一名出色的圣斗士。那么对于一个接一个倒下的女配,你就要放一百个心,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告诉你,我们的男一号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主儿!
倘若有一天你也碰上了收银员一样不解风情的人,将你从理想瞬间拉回现实,而你又不幸没有看过《雪豹》一样的精致的电视剧,那么你一定要大声的喊一句:巴嘎!
《雪豹》影评(七):还是垃圾片
今天,硬着头皮看了几集的<雪豹>,似乎能知道结尾了,那糟糕的剧情,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说他是个垃圾片(根据前几集来看的,后面的没心情看下去,带着愤怒的心情来啰嗦几句)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说的东西都在天上飞,什么内战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我想,如果真的一个政党的力量对另一个政党无孔不入的话,我觉得自己人打自己人也是合理的,因为首先,这本身就不应该是自己所该有的行为;
二、根据导演主人公的设置,这个主人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在牛棚里死的,虽然他做了贡献,但他是资本家的儿子,而且有文革;
三、请不要让中国人的脸随便往个人去贴,因为电视剧是虚构的,如果中国人的脸是要靠虚构的东西来长脸的话,我觉得我太丢脸了;
四、请找一个懂音乐的人来配背景音乐,该片的背景音乐无美感,也不能烘托情节的气氛,很多的背景音乐来得莫名其妙。这至少说明,这个导演的音乐水平。
《雪豹》影评(八):看肖雅
老子的兵,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看完之后,一个人,活生生鲜活的人,我一直对待身边的人,特别是越亲密,就越不冷不热。或许已经习惯。但这不一样,他们连在你心,不珍惜早晚有一天会失去。
说说萧雅,如果是我我还会一直等待自己的真爱吧。自己一直觉得,她爱我,而我被动接受,这不适合我。只是我是个念旧的人却跟卫国有些相像。一个爱自己的人为自己而死,自己爱的人却不在,自己也会孤守终老吧。或许是自己太挑剔了。呵呵~
好片子,喜欢果敢,因为自己经常优柔寡断。只是自己天生没有这种气质罢了。
有谁会懂得生命的重要呢?有谁知道一个鲜活的生命,至亲的人即将在你面前消失时候的感觉呢?看到卫国跟肖雅生死离别的那一幕,我内心深处那一抹黑幕又落下了。
《雪豹》影评(九):剧中的各位人物
昨天看了一天,终于把余下的十几集全看完了。我神马也不懂,也就看个热闹,随便说两句吧
周文角色太假了,个人英雄主义太强烈(当然,这也是导演和编剧的要求吧),他又不是超人
女1号,叫啥来着,我忘了,反正是没身材没脸蛋没声音,也不知咋选的她
女2号,就周文那未婚妻,说起话来低头45度角,展现沟沟壑壑的抬头纹,大眼一瞪,嘴一掘,各种萌啊
我最佩服的男淫就是竹下了,重情重义,只可惜在他心里周文是朋友,周文从不把他当朋友。不过有点儿疑惑的是,他是要搞基吗
鑫璞,我是脚得他好帅啊,然后就没了,戏份不多
小辉,看起来好亲切的感脚,临家男孩儿有木有
:此剧不尊重历史,神马南京战役,台儿庄战役,导演亲,多看点儿历法不会屎的,要不然你就别拍战争提材的历史剧
《雪豹》影评(十):谈《雪豹》后十集。
四十集的电视剧,按着周卫国的路程分为不同阶段。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后面的十集。在之前的的部分,说周的艰辛历程,到在德国柏林军事学院学习,遇到竹下。这三十集仅为了后十集做铺垫。影片的线索很多,爱情、友情、爱国豪情。。。。但是,在后面的十集中,竹下与周的对决,几个回合不分上下。与其说竹下是自杀的,不如说他是导演的牺牲品。导演热衷于军旅,对于军人的使命,用竹下的话说“愿意?军人没有愿意,只有服从。”是的,作为军人能做的只能是拿起刺刀往前冲!我们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竹下是日本人,日本人有这么高尚吗?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3周年的今天,或许不应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电视剧毕竟是一种导演要呈现主题的工具。当友情与军人的天职激烈冲突时,你会选择什么?竹下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而导演选择了国情!其实,这也是本片最好看的矛盾交锋,也是它能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