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孔雀镇》影评10篇
日期:2018-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孔雀镇》影评10篇

  《孔雀镇》是一部由Michael Lander执导,基里安·墨菲 / 艾伦·佩吉 / 苏珊·萨兰登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孔雀镇》影评(一):《孔雀镇》好一部剧情片

  如果说这是一部悬疑剧情、惊悚片,还不如说这是一部亲情片,另类的母爱情感片。

  1. 一开始就被这个独特故事所吸引,故事在重重疑问中展开。

  2.很佩服编剧,超级另类的故事,但描写的也是那么的深入,一点也不失真。

  3.导演手法表现真实细腻,把观众带入了进去孔雀镇,每个情节都在一个个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进行,特别是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就猜着期待结局时候主角暴露两个身份出来的那一幕,但,但结局却是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狠,很、意外,但这也是最合情理、完美的结局。

  4.演员很给力。

  《孔雀镇》影评(二):孔雀镇:不可操作

  如果从精神病理学来说,这部电影是绝对完美的。不管是用霍尼的"真我、实我和理想我"的人格结构论,还是用佛罗伊德的观点童年创伤,或是简单地归于结局的“自我消灭、自我欺骗、自我和解”——它都是成功的。如果要从纯剧情的角度分析可能沉闷又有破绽。所以关键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了。

  无疑,如果回归导演和作者视角的话,他绝对是属于前者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已经达到了这个类型的心理电影所能达到的极致

  我怀疑的只是,究竟这只是导演一厢情愿地编织出来的一个自我和解的完美梦想;还是在现实的病理学案例中,这种方式确实有它实操和实现可能性?——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场“自我的和解”确实,颇有难度

  《孔雀镇》影评(三):俄狄浦斯的胜利和毁灭

  很难说,这不是一种俄狄浦斯情节。

  john的女性人格emma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他死去母亲的翻版。每日每日,早起做好饭,收拾好一切,给john以家人般的照顾的是emma。john出外工作,回到家看到emma的字条,一切是那么的协调。还有john背着emma私藏的私房钱。这样一个男主外,女主内的协调看着与幸福家庭万般相似

  直到火车头开进了他家的院子,emma暴露在了众人的眼前。比起真正受到惊吓的emma,john似乎更加的怯弱,紧张不安让人产生奇怪的联想。

  再到maggie出现,这个john母亲付钱给john“长大”的妓女,带着与年幼的john长得一模一样的jack出现在他们家,试图以几年前的温情以及私生子作为筹码来要钱。john惊恐不安,上楼去换上了女装,让emma武装自己,去和maggie谈。这里实在巧妙,同为女人,看似更能理解maggi的窘迫,却更易拒绝maggi的请求。

  emma和maggie,虚幻和现实,冷漠和温情。maggie的出现让emma的欲望更加强大

  作为一个男人,john很软弱。作为一个女人,emma很强硬。这样一种深深烙印生命中的阴阳失衡使得john走向了毁灭。

  最后一个镜头,作为emma削去了john的眉毛,各种柔美的女性笑容展露无遗。

  但是谁又能肯定说emma赢得了这场战争呢?

  《孔雀镇》影评(四):爱玛

  《爱玛》是一本小说,大致上是讲一个本来热衷于帮闲忙的女人差点把自己的幸福都帮掉了。

  《孔雀镇》是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女人从入世到出世的经历。本片中的Emma显然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也明白幸福掌握在谁手里,她也恰好有能力保卫她的幸福。

  影片开始于一个忙碌的早晨,不同于《秘窗》层层剥茧最后才揭晓真相,影片把真相早早地摆了出来,让看客们将john的小秘密了然于心,看着以苏珊大妈为首的镇民们乐呵呵地调侃:靠,男女都分不清!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成三个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很明显john无可选择地在第三种依恋中开始了生命历程:他无法忍受任何一次和母亲的短暂分离,但当和母亲在一起时又反抗与其接触。现实情况是,无论是病态还是常态,一旦个体适应了固定的生存模式,还是比较怡然自得的,但一旦情况失去原有的平衡,一切就不同了,john不是《CM》里的变态连环杀手,他没有把母亲的尸体留在枕边,靠蚕食幻想和实现妄想刺激度日,他只是在没有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创造了一位新朋友——Emma。他们过着朝八晚五的规律生活,各自在平行世界悠然见南山。

  火车头闯进院子这等奇事的发生本身就意味着故事的虚构性,这不是什么真人真事改编或者大喜大悲民间传说,就像john常常玩的打水漂的游戏,这是个对世界没多大影响的涟漪罢了。Emma见人是迟早的事,在这么大阵仗中现身倒是出乎意料,前面说这个故事是一个入世到出世的故事,Emma睁开眼的那一刻便是她的入世,顺便一提的是,本片的侧重点并不在于john的病态挣扎,片中二人的正面交流非常局限,仅john在9号房间打开行李那一幕最为深刻,影片把重点集中在Emma身上,john的戏份反而相对减弱。

  Emma的入世多少有一点被动成分,意料不到的出场后,苏珊大妈一句:but you are your own women提醒了她原来我是可以走出家门的。接下去事情就走向混沌了。先是政治家的集会邀请,然后是Maggie的出现。Emma越来越觉得john之于自己不再是甜蜜早餐提醒,而是午夜十二点令人扫兴的钟声。于是她设计精彩剧本然后付诸实施结果皆大欢喜,政治家得到乐集会,maggie也离开了孔雀镇,Emma顺利驱逐了john。

  片中一个很明显的象征画面是伫立在一片田野中的房子,它应该是指john,最后一次画面中只剩下绿油油一片田地,房子消失了,这个画面就出现在john被烧死的那个晚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john主体人格已经丧失了。

  但是为什么Emma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有的生活轨道呢,因为一个作为前提的事实仍然存在——一个大家早就知道的真相:john=Emma。她的入世一早就注定了以出世结尾。无论Emma的表现与john如何不同,对待邻居太太和蔼可亲,说话简单利索

  ,甚至性别都与john截然不同,这一切都掩盖不了他们是一体的这件事。在大多数情况下,Emma是关怀着john的,她温情的煮早餐,收拾屋子发现john的铁罐默不作声,把自己的照片放在母亲的房间而不是自己的,包括最后的放生,都是典型的john的特质,放生时她说的话甚至和john一分不差。

  原来,这只是Emma和john平淡生活的一次插曲,而已。

  《孔雀镇》影评(五):《孔雀镇》约翰的双面人生

  以前看过的精神分裂的影片,都是把精神分裂,这一最具爆炸性的信息雪藏到片尾最后一分钟,尽管之前情节中有许多隐秘性的细枝末节在暗示着结尾的可能性,但故事中的冲突发展却将观众引领到结局的反方向。这种最后一分钟霎那间恍然大悟震撼效果,与其说是导演故弄玄虚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倒不如说是商业要素艺术效果的有机嫁接。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真相最后一分钟大揭密”是导演们屡试不爽良药,更是让观众无条件买单的无敌法宝。无论是具有精神分裂题材教科书之称的《精神病患者》,还是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搏击俱乐部》,抑或分裂达人《致命ID》,皆是如此。

  而电影《孔雀镇》却采用了与以上影片截然不同的拍摄理念,反其道而行,在片首十分钟就交代了主人公的分裂性格,以直白坦露的镜头语言浓郁文艺基调,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饱受母亲变态之爱的悲催形象。此片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切入方式,对我等备受精分大片智商考验思考视觉倍感疲倦一族来说,无异于一股清新空气,他独特的气息吸引我毫无警惕地轻松看下去。

  主人公约翰由于长期生活在母亲的变态之爱中,尽管已经成年,但心理甚至生理还远没成长起来,或者说潜意识里他一直在自我压抑这种成长,当母亲死亡后,生活失去了重心,那个一贯颐气指使的人没了,生活的惯性戛然而止脆弱和怯懦的个性使他妥协于现实。于是,“在妈妈死后,我认识了艾玛”,也就是说,在他母亲死后,他精神分裂成两种人格,一个是原来的自己,另一个就是负责他饮食起居的艾玛。显然,艾玛身上有着母亲性格的投射,对约翰体贴入微关爱,显示了母亲爱之深的一面;对约翰强硬的口气和自我主张的行径,则暴露了母亲暴戾变态的专制嘴脸。而对于约翰来说,这种专制恰好是他软弱无主见个性的保护伞,他希望在艾玛的“照顾”下,规律而温馨日子能一天天过下去。

  然而艾玛却不受约翰控制,那个工于心计的“女人”俨然母亲的灵魂附体,这显然是约翰预料之外的,生活的规律被打破,艾玛的强势让约翰手足无措,一个思考和社交能力依然滞留在童年的人,挣扎抗争的结果只有死亡。通常受虐者逃避痛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爱上施虐者,另一种是变成施虐者。本片主人公和《精神病患者》的男主一样,都选择了后者。

  片中约翰精神分裂成两种人格,最初各自行事,双方记忆和思考各自独立互不干涉,但凭借潜意识了解和感知,能预见对方行为目的,后来分裂出的性格逐渐占据强势地位,弱势性格逐渐模糊消亡,且弱势性格的一方已对强势性格造成某种困扰,所以弱势性格势必被除去。影片中艾玛用约翰的男中音打电话,以及约翰以艾玛的社交手段揶揄上司的时候,表明艾玛的强势性格已然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两种性格已经合二为一,这也是他决定杀死另外一个性格的开始。

  本片的主人公约翰由爱尔兰男星斯里安-墨菲饰演,消瘦的形体和精致五官,再加上惟妙惟肖表演,把一个亦男亦女的变态形象演绎的入木三分。他之于本片,就像盖-皮尔斯之于《记忆碎片》,克里斯蒂安-贝尔之于《机械师》,完全一个人的表演撑起全片。因《朱诺》一炮走红的艾伦-佩姬在片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在斯里安-墨菲的气场下,就显得有些不温不火。

  故事中有些细节引起我一探究竟的兴趣,镇长太太对于儿子的死亡讳莫如深,还有她把鞋排放整齐的情节都让我联想到约翰的母亲,是否镇长太太也是个具有虐爱变态倾向的母亲?儿子14岁的死亡是否缘于青春期对于母亲专制之爱的叛逆行为?影片结尾时艾玛给小男孩拍照和打开标有约翰玩具箱子的镜头,也让我联想到约翰的母亲是不是也跟艾玛一样,是变态分裂后的产物,约翰跟那个险些被收养的小男孩一样,只是一个供她寻找自己人生乐趣的玩具。

  该片整体感觉文艺有余,惊悚不足,导演对于结尾的处理有些过于匆忙和粗暴,作为精神分裂这种绝望灰暗的题材,个人以为还是把绝望和灰暗进行到底更好一些,影片的震撼效果也更强烈,对观众的触动也就更深广。

  《孔雀镇》影评(六):孔雀镇

  从电驴还能畅快下载电影的时候就心心念念想要看这部电影了

  如今再看时 听过了katy perry的'peacock'

  对于这个词的理解也就不同 不知导演是不是也是有意为之~

  想当年其实看过电影剧情介绍 不过自己看来才发现和记忆中的有些差距。。。

  其实双重人格甚至多重人格都存在 不过当一个人格试图谋害另一个人格的时候 就。。。

  其实说真的 相对于扭捏的John 我其实还蛮偏向Emma的

  毕竟她的性格更像是正常人的行为 当然并不是说正常的就一定是好的。。。

  有的人觉得Emma是母亲的延续 其实我反而觉得那是John内心柔软的一面,是跟他的母亲完全相反的一面。

  就例如Maggie的事情,John的母亲会定期寄支票,但Emma却希望她可以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John也是打算用钱来处理,其中有无因Emma引起的抵触逆反心理 就不得而知

  其实这部电影还是挺有看头的~

  尽管有些悬疑,但却适可而止,不会看了内心毛毛的~~~

  Emma的表现给我感觉像是初生的婴儿一般

  从开头Emma认识别人的时候

  最早那个Mayor夫人对她说的Women should stick together 过会儿她就应用在了和别人的对话中了

  曾经她的存在仅局限在早晨8:15之前

  她的生活也只有John一人

  后来她接触得多了 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或许这也是她结尾时候说"I should never have left the house"的原因

  其实很庆幸火车头闯进了他们的院子

  哪怕结局不尽如人意 但却结束了一切

  而不是他们原先一尘不变的‘怪异’生活方式

  Anyway,CM女装确实很惊艳~

  前后反差巨大呀~~~ 刚查了一下 他原来演过《盗梦空间》诶~

  结尾有些些可惜,我实在太迟钝了,感觉不出是什么寓意

  ==================分割线==========================

  1、警察的报告实在太让人吐血了,赤裸裸的谋杀嘛~

  2、银行都这样藏钱呐,不过确实能有成就感= = 看着满满一筐钱

  ==================吐槽完毕========================

  感觉还有好多不能理解的

  比如John在店里买的东西 以及奇怪的包装方式

  那句“Emma is not my wife”

  …………

  …………

  坐等高人~

  《孔雀镇》影评(七):人物性格分析。PS:如何起一个标新立异的标题?

  约翰:从小饱受强势母亲性格影响长大的压抑自闭的男性。

  前期艾玛:约翰主动扮演的女性角色。

  中后期艾玛:约翰与母亲性格混合的结合体,时男时女。

  有相关经验的童鞋都知道,强势母亲懦弱儿子的组合里,儿子厌恶母亲但又有种病态的依恋。

  所以,当约翰的母亲去世时,他开始扮演母亲的角色照顾自己。

  艾玛这个名字是约翰起的。

  1.片中第一幕,8点半之前艾玛准备家务,收拾屋子,早餐,小心翼翼的取报纸,拉好窗帘怕被人看见。8点半之后褪下艾玛的行头变身约翰,安心享用艾玛整理好的一切,回到家后看到艾玛留给自己的便条觉得很幸福,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约翰并不是精神分裂出艾玛,至少在火车撞进院子里前绝对不是,他是在主观上扮演着母亲(艾玛)的角色,并且一定程度上乐享其中。你可以叫他心里变态,但绝不是精神分裂。

  2.火车出现,艾玛被约翰世界以外的人接触,在与外人不得不进行的交流中(苏珊萨兰登对女性的煽动),艾玛的人格开始觉醒,人格分裂的开始,约翰渐渐不能控制也不知道艾玛的行为。

  3.此时约翰和艾玛的人格还是互相独立的,互相不知道对方做了什么。

  4.艾玛的人格存在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时的约翰越来越恐惧艾玛所做的一切,更恐惧艾玛会完全替代自己的人格,他不敢回家,因为回到家就不可控制的变成艾玛。

  5.片中约翰和警察说他是在母亲死的那一天遇见艾玛的,约翰其实是在掩饰他最初主观上打扮成艾玛的事实,怕人们发现他的心里变态,并不真的意味着母亲去世的那一天约翰精神分裂成为约翰和艾玛。

  6.约翰决心逃走,找到一家旅馆。但最后艾玛的人格还是出现了。

  7.此时约翰与艾玛的人格融合,但是艾玛占主导地位。艾玛坐在约翰的位置上吃早餐,打开家里的窗帘不怕见人,利用约翰的声音骗艾伦佩姬,打扮成约翰的样子去银行上班,从正门进,敢和主管顶嘴,坐在约翰办公的位置上,感觉一切都很新鲜。

  8.艾玛剃了眉毛,把自己更女性化,策划约翰死亡的假象。到此刻约翰几乎不存在了,艾玛就是约翰。

  9.变态的艾玛(约翰母亲的人格)想和小孩生活在一起,从蹈约翰的覆辙,但看到照片的那一刻约翰觉醒。

  10.影片最后,艾玛的人格被觉醒的约翰主导,劝佩姬离开。艾玛坐在窗前,就跟第一幕一样,但此刻的她和以前的她,还是不是一样呢?

  约翰银行的工作可能是母亲在世时托关系走后门给他找的。囧…

  《孔雀镇》影评(八):Emma:你永远无法赶走身体中的我

  闲来无事看的一部电影竟让我有了写第一篇影评的冲动,我想这是 Cillian Murphy 的魅力。说真的,当看到他头戴发套,身着花裙出现在镜头里,我有点惊到了,特别是给到面部特写时,他变成了“她”。这个从John人格中分裂出来的另一个人格Emma,是一个和John年龄相仿的女人形象。John童年时受到母亲虐待形成心理阴影,在母亲去世后,他无法挣脱多年内心的压抑和自我封闭,于是Emma这重人格得以产生。当她第一次出现在邻居面前,她的那份慌张和惊恐,被Cillian Murphy 演绎的完美至极。

  人格分裂内容的电影多以悬疑类题材示人,这部《peacock》悬疑未满,但惊人有余。特别是和《致命ID》这样的电影相比,《peacock》的悬疑着实没有很惊艳,甚至有些平淡,所以我特别同意”Cillian Murphy 托起了整部电影“的说法,不论是对John的演绎,还是对Emma这一女性角色的诠释,Cillian Murphy 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非常有感染力。

  影片从火车冲进John家庭院开始,两重人格发生第一次矛盾,再到Ellen Page饰演的Maggie出现在John家里,John与Emma陷入更大的冲突,于是两重人格开始了想要毁灭对方的行动,John先开始的,但却失败了,我想谁也不会忘记John在旅馆No.9房间如释重负以为自己摆脱Emma露出胜利浅笑,打开皮包时的表情吧,我觉得电影从这个时候开始特别好看了。Emma的反击比John要猛烈的多,她也几乎毁掉了他,但影片结尾当Emma手拿相机给Maggie的儿子Jack拍照的时候,John童年的记忆片段袭来,我想John回来了,他把所有的私房钱都给了Maggie,让她带着孩子远离Peacock,”Here is not safe for him“,为了不让悲剧在小Jack身上重演,John保护了这个孩子。

  影片最后以Emma坐到窗边椅子上,脱掉鞋子,从窗帘缝隙窥向窗外的镜头而结束,正像影片开头Emma出现一样,仿佛是John与Emma达成了某种协议,重新回归到以往只有两个人的生活——Emma会在早上8点15前做好早餐,John在8点15分享用Emma为他做的早餐,读她写的便条,去银行上班。没有人会知道这座房子发生了什么,只是奇怪这对夫妻为什么从不一同出门。

  《孔雀镇》影评(九):三重人格的可能性?

  片子虽然短但是故事很棒,男主表演超级到位,无论是演男一还是女一细节神态都很妥当。

  蛮喜欢结尾的,在照相的那一瞬间,我觉得Emma似乎看到了第三人格出现的可能性。

  所以细细分析应该是有三重人格:John是第一层,懦弱无力反抗也不想成长,希望安于现状地生活;Emma是第二层,性格内向但想要与别人交流,而且非常具有爱心,渴望家庭,照顾着John的起居饮食,贤妻良母;而第三层人格虽然暂时尚未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在旅店杀人的那个瞬间),应该是John母亲那样的施虐者人格。

  Emma这个人格个性相对于John更为强大,如果没有火车这一事件,或许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变。但事件发生了之后,在她与别人交往之后,她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到这么多事情,于是她消灭了John,想要活得更加精彩。电影中拉开厚重的窗帘也意味着这一转变。

  而故事之所以匆匆结束,就在于Emma这个富有爱心与同情心的女子,担心未来在照顾Jake的过程中,那个可能性的施虐者人格的出现,让Jake遭受到John经历过的童年。她看到了John曾经经历过的一生,感受到了John的痛苦,于是她匆忙地送走Jake,把自己封闭回了那个厚重的壳子里面。

  整部片子无论是John还是Emma(虽然他们是同一个人)的个性分析下来都是个性十分善良的人,但却遭受到了童年由John母亲带来的恶从而悲惨地活着。细究下来,实在可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孔雀镇》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