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迷失:消失的女人》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1 09:4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迷失:消失的女人》的观后感10篇

  《迷失:消失的女人》是一部由李彦禧执导,严志媛 / 孔晓振 / 金熙元主演的一部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一):看完憋了一声叹息,吐不出也吞不进。

  电影冲着孔孝真跟故事情节去的,看得有失望也有惊喜。孔孝真饰演一个被买到韩国给一个农村智障男人当老婆的中国女人,某种意义上来讲,跟我似的,也是中韩国际婚姻。但她太惨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实事件改编?一个集合了多重韩国社会问题的事件…… 多文化家庭外国配偶的权益保障、职场妈妈的权益保障、婚姻法在子女归属问题上的不灵活性、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的黑市现象……作为一个也养着孩子的妈妈,看得五味杂陈,有一声叹息,吐不出也吞不进。5分制,两女主演技5分。孔孝真看得出来很努力了的中文,实际效果老出戏其实,2.5分,但不妨碍我依旧非常非常喜欢孔孝真。情节设计3.9分。影片综合打4分。叹个长气,敷个面膜,晚安。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二):母爱是外核,批判社会才是本质

  我觉得应该这样拍 戏剧张力更大些:

  穷人为了赚钱给得肝炎的孩子手术,去富人家做保姆。

  穷人取得了富人的信任。

  某天,穷人带着富人家的孩子逃跑了。

  穷人来到一家私人诊所,将富人家孩子的肝换到自家孩子身上,不料手术失败,富人家的孩子死了。

  穷人把孩子尸体藏到富人家的冰柜里。

  富人在自家冰柜发现孩子尸体的那一天,穷人家的孩子也因手术后遗症死掉了,两个母亲在同一天都发现失去了孩子,失声痛哭……

  造成一系列悲剧的根源还是因为社会的自私与冷漠。

  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们,遭遇了社会不公平的待遇,渐渐变得绝望。

  为了获取利益,他们只能不择手段,哪怕所作所为违背道德法律,也在所不惜。

  另外,故事架构还是不错的。通过现实与回忆的穿插,张弛有度。还有,孔孝珍的中文是下了功夫的!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三):sss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让弗朗索瓦张(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8228118/

  以豆瓣标记来看,今年一共在影院看了27个电影,其中 美国21 英国2 日本2 中国1 爱尔兰1 其中很多是联合投资 记主要方(其实都记在美国下,好像也不一定对) 其中动画电影4个 电视电影1个(都知道说哪个)

  要说院线看到的最佳动画电影,更想选《海洋之歌》(2014),因为其画风优美,精妙展现爱尔兰风格的神话 ,称得上是动画奇观;而《疯狂动物城》(2016)才算今年的最有趣的动画,巧妙、风趣的设定又糅合了对现状一种思考,非常惊喜。现象级《你的名字。》又有些简单,除了画面没也不大记得有啥,称霸中日两国票房还有时机的影响吧。

  要说真人电影大概有些不好选:首先《星战7》和《神奇动物在哪里》,把熟悉的世界又带回到银幕上来;《SW7》是对之前六部作品的传承,《神奇动物》是外传对正传历史的补充,各自都是惊喜。

  《比利·林恩》和《血战钢锯岭》都是以小人物视角切入某场战争,各自的侧重不同;前者更多的是少年在战场和战后经历成长,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后者是在战场上坚持信仰,行自己的善事。《萨利机长》则是独行的牛仔,在众人的质疑中坚持自己的信念,东木和老汤就是那么优秀。

  不好说的是《可恶的新娘》。真不知道该叫好还是该打击:如果迷都不叫好,指望谁叫好?可是呈现的效果却很尴尬——或者说从第三季起都觉得尴尬,有一种不要烂尾、不要庸俗,希望找个时机画上恰当的句号。如果真的就拍一个复古的致敬版本,而不是非要和电视剧剧情搭钩(或者正经在电视上看)可能更好接受。

  不算满意是《BVS:正义黎明》、《长江图》、《地狱/但丁密码》和《间谍同盟》。首先《BVS》过于风格化,而且基本就漫画迷满意,非漫画迷甚至不懂(搬剪辑版没什么意思啊,讨论院线),简单来说就是交代不清,将两者矛盾铺垫不清以至于看上去过于简化;而且对比《美国队长:内战》,叙述的问题更加明显——何况在一团黑中打斗不如后者热血沸腾。漫威逐渐铺展世界观、用简单又有些保守的方式介绍人物的策略比DC追求风格化以致不清楚定位的策略(怀疑是失败的模仿诺兰的《蝙蝠侠》策略)好多了。《长江图》有荣誉加身,但是又过于沉溺于所谓艺术化表达中,以至于除了摄影壮观(毕竟长江啊),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如此夸耀的(对,就是在黑宣传方);《地狱》,大概是所谓丹布朗的套路吧,反正有这么多文物、艺术品和旅游景点,最后就是解谜冒险了,观光也不尽兴啊;《间谍同盟》有些小遗憾吧,苏一点没什么,但是间谍和爱情就是感觉...素材很好,就是处理得不是太好。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四):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当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举动却致使别人跌入深渊

  很期待孔孝真能作为“坏女人”的出演,后来看了预告感觉期待要落空了。

  整部电影情节可预见,幸好节奏算紧凑。个人觉得,几个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应该更强烈,或者有一次彻底的爆发(不一定是主角)。总感觉电影很平顺,没有大问题,但是也没有高潮。

  (1)女主的前夫设定为在仁的主治医师,对在仁的医治表现得专业但冷漠,韩梅付不起医药费的情况毫无同情心。

  (3)结尾温情的处理没有什么新意。应该让这个有“失职”行为的母亲可以时刻警醒——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当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举动却致使别人跌入深渊(这句话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

  总体来说,无功无过。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五):现实的电影 并没有黑中国人

  无意中在A站看到喜欢的UP主上传的视频+又是喜欢的孔欧尼主绎,便在空闲时观赏起来。

  【剧情简介】

  离婚后独自一人肩负起育儿和生计责任的职场妈妈智善(严智苑饰),总是庆幸有保姆韩梅(孔孝真饰)在身边忘我献身地照顾着女儿。有一天,下班回到家里的智善发现保姆韩梅和女儿多恩毫无痕迹地消失了。尽管智善迟迟才告诉警察和家人这个事实,但谁也不相信她说的话,反而怀疑这是她在抚养权诉讼中自导自演的闹剧。最后独自追踪韩梅的痕迹的智善因徘徊在家门前的身份不明的男人以及周围人们奇怪的证言而陷入更混乱的境地,随着智善的追踪渐渐接近韩梅的实体,她的名字、年龄、出身等等全都是谎言,冲击性的真相浮出水面。

  作为一个被诱拐到韩国替人生孩子的中国妇女,老公不让她学习韩语,生怕她逃跑;婆婆嫌弃她生了女儿,在孩子得了重病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扔了孩子;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卖肾卖淫,只要能筹到钱,什么方法都试,却最终还是因为钱不够被赶出病房,也因此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一如韩国电影惯有的写实风格,赤裸裸的表现了弱势群体在社会中所遭遇的悲惨经历,以及母爱极致的伟大。不管是韩梅为了自己生病的孩子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甚至走向疯狂;亦或是智善,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孩子,无所不用其极,都在刻画着两位母爱的伟大。

  因为孔欧尼饰演的韩梅是位中国人,所以看弹幕的时候,很多留言说电影在黑中国人。。。真的有在黑么?剧本原先安排让孔欧尼饰演朝鲜族人,但考虑到语言上的对话更有冲突,所以才选择了中国人的身份。ps:孔欧尼在剧里的中文,感人的标准。两位妈妈的演技也是不在话下。

  唯一想要吐槽的点就是,电影时间太短了,有些情节都没有交待清楚,只有些镜头粗略的承接了下剧情,导致剧情上有些衔接不上。电影里的小彩蛋,“善宇”的妈妈身材好赞!

  有兴趣的可以去A站上看~随手送上A站地址

  http://www.acfun.cn/v/ac3361412

  修修的第一篇写的认真的影评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六):绝望是希望的不断循环

  被卖到韩国的中国媳妇孔孝真

  离婚韩国妈妈严志媛

  编剧利用一个巧妙的联结,见证了两个悲惨的命运

  (以下内容含剧透)

  影片采取插叙,我先以人物为线索捋一捋剧情

  严志媛,与医生老公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工作繁忙,收入微薄(收入一半用于请保姆)。女儿发烧,送到前夫医院,儿科无床位,前夫赶走了欠费患儿韩再仁(孔孝真之女,此处为两人的交点)让自己女儿获得了病床。不久后,因为前任保姆失手摔伤女儿,经邻居保姆介绍,孔孝真进入严志媛家中当保姆。在即将被“监置”之时,孔孝真和女儿失踪了。

  孔孝真,被卖到韩国当媳妇,家中婆婆和老公只当她作生男孩的机器,然而却生了女儿,此后当然不可能好好待她,不让她学韩语甚至拳脚相向。女儿被诊断出先天性胆道闭锁,需要换肝,而婆婆和老公却道“人各有命”,不肯医治女儿。孔孝真只好出来卖身、卖肾为女儿筹钱治病。但依旧难逃被医院逐出的下场。女儿死后,她想方设法进入严志媛家中成为保姆……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离婚女人,即使表面再光鲜,独立支撑家庭开销的同时只能牺牲陪伴女儿成长的时间。在职场会招受歧视,甚至在去报案女儿失踪的时候,连警察都认为是她自己将孩子藏起来了。

  善良的穷人,即使生活再不堪,她总是逆来顺受,即使做着最龌龊的事也是为了最善良的目的。承受这一切的缘由——女儿的离世,让她也会堕入邪恶的深渊(杀丈夫,去报复)。这个世界容不得善良,所以她选择了纵身一跃,面对伸过来的手,她仍选择了放开,因为她看不见希望,她不想在这个龌龊的世界上活着。

  电影过半,我已将剩下的剧情八九不离十猜出,看着几个场景里浮夸的演技,我陷入了沉思:生活不易,出路在哪?在孔孝真跳入海底,拒绝援手之时,我知道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E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Se7en

  导演补了一个女儿走向严志媛的镜头(孩子的记忆是不可靠的,保姆妈妈说忘就忘?),是想说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

然而我并没有看见。

  这个社会并没有给底层人民多少翻身机会!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七):焦虑的母亲,消失的父亲

  看了这个影片,内心震撼

  特别是,如果你也是一个母亲

  具体来说,抛开案件和社会不公平的情节,电影中描述的现象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常态1:比妈妈还亲的保姆

  在中国,随着大城市物价的上涨,赚钱的压力越来越大,双职工的现象很普遍,结果就是夫妻双方都很忙,孩子要交给保姆代劳,当妈的只有在晚上孩子睡着之后,才赶上回家亲一口,那个时间,孩子叫妈妈,都得让保姆校正一下:妈妈在那里!

  常态2:焦虑的母亲

  在中国,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很脆弱,而且不仅要面对工作压力和非议,还可能有上司的骚扰,本来没有孩子,也无所谓,有了孩子,为了保住收入,不得不委屈求全,这样,工作和孩子很难兼顾(特别是单亲母亲),当妈的不仅要揪心来自工作的压力,还要面对孩子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总是很忙,总是很累,总是很疲倦,总是很焦虑

  常态3:消失的父亲

  在中国,跳广场舞的大妈很大的可能是掌管家庭的一把手,其实正如第二条说的,焦虑的母亲什么都要操心,难免心情紧张,大喊大叫,当父亲的因为他的压力也很大,又受不了女人的喊叫和孩子的哭声,所以就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凡事都冲在前面,唠唠叨叨的母亲,一边是躲在一旁的父亲(躲在厨房里,躲在车库里,等等),打开肥皂剧,也基本都是这个设定:母亲最大,父亲基本不在位

  所以这个影片很好的抓住了有这方面体会的观众的心,孩子出生,家庭剧变,母亲踏入泥潭,父亲失去地位,所有家庭的磨难,就为了听那一声:妈妈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八):没有偏见但也觉得就那样

  首先我对中国女人这个设定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个国家换成非韩国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影响剧情发展,所以为什么要认为在黑中国?还有蹩脚的汉语什么的...人家的受众是韩国民众,只要韩国人听着过得去不就得了?饭韩很久,可以说孔孝真的口音比大多数学习中文的韩国人的口音都要好了。你总不能要求一个非中文专业的演员短短训练一段时间就能说的比中国人好了吧?

  其次说悬疑的部分。电影前半部分悬疑感觉做的很好,观影过程并不觉得拖沓,而是一个问号接一个问号,小高潮叠起,过程算是愉悦。

  但是我只给了三星。因为结局和观影之后的感受。观影之后的我想了想这部电影有什么值得我推荐的地方?好像没有。

  仔细想了想,感觉还是因为把保姆这个角色塑造得过于苦情了吧。或许是我心硬,有很认真地看下来,但是没有特别被戳到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这些事情离普通人的生活比较远?

  再就是这个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什么。社会的阴暗面?母爱?我想了想,好像并没有什么相关的思考之处。

  观影过程愉快,观后什么也没给我留下,所以才给了三星。

  不过话说真的有人为了。。。韩国的国籍。。。嫁过去?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九):【趣灵说电影】 迷失;消失的女人 抚养孩子的权利的义务变成道具化的母性

  离异女智善为了工作,通过熟人介绍找了一个保姆寒梅

  寒梅虽然不太会韩语

  但照看孩子,整理家务都很优秀的寒梅很快便受到了智善的信任

  突然有一天寒梅和孩子一起消失

  智善虽然想报案,但因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延误了时机

  疯狂寻找孩子的智善

  通过向寒梅追债的朴贤益,智善知道了寒梅的故事

  寒梅通过国际结婚,嫁给了韩国一个农村的单身汉

  寒梅不仅不能受韩语教育

  (外国人在韩国是可以免费学习韩语,只需出书本费即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每周都坚持去学习现在口语水平已经增长不少)

  寒梅经常被丈夫毒打,还受婆婆欺辱

  虽然寒梅生了一个孩子,但因为是女儿

  婆婆和丈夫拒绝给孩子看病,最终寒梅选择带孩子逃离

  寒梅把孩子送进医院后,开始以做小姐来赚钱治病

  之后便认识了朴贤益

  朴贤益虽然很讨厌经常向寒梅伸手要钱的丈夫

  但因为孩子要做手速需要丈夫的签名也很无奈

  寒梅因为手术费拖延孩子即将赶出医院

  找到朴贤益卖了器官,寒梅用卖器官换来的钱赶到医院

  正巧智善带孩子急需住院,智善通过给当医生的丈夫施加压力

  将寒梅的孩子比预期更早的赶出了医院,最终寒梅的孩子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寒梅认为孩子的死是因为智善

  寒梅再次找到朴贤益,以智善的孩子为条件

  杀死自己的丈夫,但是过了约定的日期

  寒梅还没有出现,朴贤益只好找到智善的家

  寒梅本打算带着智善的孩子

  回国抚养,但在船上被警察包围

  最终寒梅把孩子还给了智善,跳进了大海

  智善也跳进大海救寒梅,但寒梅选择了放弃

  《迷失:消失的女人》导演在一次采访中提到

  寒梅执着与孩子,并不是因为特别的母爱

  而是寒梅的人生,可以坚守的只有这一样

  母性一词是指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牺牲

  崇高的一种表现

  但是社会恶用母性一词

  对女性扣上了加锁

  在电影很多次都有体现

  独自照顾孩子的智善在职场上

  经常被上司谴责(因孩子不能好好工作)

  在家庭上受婆婆的指责(对孩子不够用心)

  寒梅的立场更糟糕

  寒梅的的婆婆和丈夫当寒梅是生产孩子的道具

  智善和寒梅都想尽办法方法拯救孩子

  但是两人在孩子在的抚养权上都受到威胁

  智善和寒梅的婆婆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

  都理所应当的要带走孩子

  她们仅仅被认为是生孩子,抚养孩子的手段

  虽然《迷失:消失的女人》讲述寻找孩子的故事

  但跟着剧情可以发现是一部寻找两个消失的女人的电影

  智善和寒梅作为女人,作为一个人在家庭地位里受到太大威胁

  抚养孩子的权利的义务变成道具化的母性,要面对太多的社会暴力

  电影的结尾以智善找到孩子过上幸福的孩子结束

  但是智善真的能幸福吗?

  智善回到的世界会重新接受智善吗?

  道具化的母性会解除吗?

  婆婆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反映?

  智善最终能拿到孩子的抚养权吗?

  公众号 趣灵说电影

  《迷失:消失的女人》观后感(十):孔姐的小兔子

  搁置许久才开始看这部影片。一是为着孔姐,二是为着child。整体评价,值得一看,但评分不会上8.0。

  情节方面,打着悬疑的旗帜却仍旧被猜中结局;主题方面,母爱,但是就母爱影片而言,并没有创新和深入的点;另外,鉴于保姆是中国人设,其周围的环境,比如前面的作者提到的丈夫、婆婆以及因男权至上无法让女儿入住医院,可以反映这些被买来的媳妇的现状,但是,孔姐本身似乎还是没有演出这些妇女的人物特点。难道是因为孔姐的其他角色太过机灵了,无法入戏?但是能够设这么一个将孩子骗走的局,只能说在仁死后前后母亲变化着实太大些。

  小胖历来欲扬先抑,该剧很多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若要推荐影片,我会更主推《素媛》,观者的内心戏会更多。尤其是近期发生的武昌砍头案发生之后,在bbs上看见一篇关于对死者孩子的关注的帖子,不由得联想到了素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迷失:消失的女人》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