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樱花盛开》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2-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樱花盛开》经典影评10篇

  《樱花盛开》是一部由多丽丝·德里执导,艾尔玛·韦伯 / 汉内洛勒·埃尔斯纳 / Aya Irizuki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樱花盛开》影评(一):找个好老伴才是人生重要的事

  quot;爸爸,我知道妈妈去世了,但……"

  quot;别跟我说生活还将继续。"

  《樱花盛开》。

  德国老太太Trudi曾有个去跳日本舞踏的愿望,她 去世后,老头Rudi独自来到富士山下圆了自己老 伴的梦想。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老夫老妻的爱情能深沉到什么地步。Trudi下葬后 ,Rudi独自一人坐在家里的餐桌前的画面,Rudi 独自去东京,坐在儿子公寓里的餐桌前的画面, 像被侵蚀的面目全非的房梁,万籁俱寂孤独一 点点渗入他的脊柱里。他将她的蓝色开衫套在大 衣里,枕着她生前的和服入眠,左手想握右手时 ,流逝的却只有空气

  他们的人生不能缺少彼此,就连日本之行,若不 能彼此陪同,也就没了意义。Rudi在富士山下完成了两个人的舞踏,残生的终极意义在于 圆梦。所谓"一生只爱一个人"全然不是指青中年 邂逅的各种激情

  找个好老伴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尤其是孩子们结婚生子,渐行渐远。老夫妇的三个孩子一如 当代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成年人,既不希望父 母早走,又早已把亲情灌注给了下一代。关于这 个主题,小津在半个世纪前就拍了《东京物语》 ,当年只有原节子饰演的二儿媳真正关怀老夫妇,《樱》里居然也是二闺女女朋友陪伴老人最 久(不晓得这是不是像小津致敬)。亲生子女在干 嘛呢?修(哪门子)沙发,和开无聊的会。

  有个很微妙场景,二闺女上一秒对父母出言不 逊,下一秒就能若无其事接受母亲拥抱(最后一 个拥抱)。我们很容易忘掉不愉快的拌嘴,也理所 当然地认为父母不会放在心上。其实不然,他们 只是在默默忍受我们给的委屈。人老了,体弱了 ,神经也细了,任何不愉快都能加速他们的心跳 ,升高他们的血压,梗塞他们的大脑,最终,间 接将他们推向死亡的甬道。 "他们小时候样子,我还历历在目,现在,我几 乎不认识他们了。"这句台词心酸到落泪。

  Trudi看舞踏表演会落泪,她曾拍过一册舞踏造型 照 片,她的睡衣是一件橘色和服,她家的墙壁上 挂 着富士山……嘿,她是不是有点像我。 二闺女的女朋友说看过舞踏后走掉的Trudi是幸福 的。我懂。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德国乡镇并且永远 成为不了一名舞踏大师的话,你还能在自己力所 能及得范围内接近梦想。不是实现梦想才幸福, 拥有梦想就是幸福。 至于Trudi是真喜欢一个nippon的实体,还是憧憬 着一个桃源乡,我也懂。

  电影里出现若干次的苍蝇,不能不让人想起一茶 的徘句

  ——莫拍打,苍蝇正在搓手脚

  日韵万千,尽在其中。

  《樱花盛开》影评(二):《Cherry Blossoms[樱花开]》俗世的快乐

  http://axinlove.com/2008/11/cherry-blossomscherry-blossoms/

  《Cherry Blossoms[樱花开]》俗世的快乐

  y @xinl.ve 081121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一度是我人生信条,堂而皇之地挂在某处的qmd。现在因为年龄限制颓废和堕落的理由不再合适,在清空qmd所有文字同时,暗暗把此信条放入心灵深处,让其指导我前行,道德和斯文面具教导

  相较于我等常人少年时即立志于物欲生活,《Cherry Blossoms[樱花开]》讲述一成不变生活的老人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时才开始探寻俗世的快乐。失去伴侣的鲁迪(艾尔玛·韦伯饰)突然老无所依,家庭成员之间已经积累情感问题----夫妻父子、子女之间的种种不恰----抚慰不了老人鸳鸯失伴的伤痛,鲁迪生命旅途注定进入新的阶段

  影片妻子杜莉的离去界限,被明确分为两段,连接两段之间的纽带除了老人鲁迪外,还有就是妻子杜莉对日本“舞踏”(不了解舞蹈形式,影片的中文字幕使用了这个翻译,借用于此)和富士山的着迷,精神和情感的迷恋浓得化不开,电影的场景从德国换到了日本。父亲与子女的问题,曾经在德国的一幕重现,子女们觉得被挤压和侵占的生活空间,日本那个幼时倍受宠爱的小孩一样不愿接受父亲的到来。

  狭小住所里,埋怨父亲的电话,影片的着眼之一,探求着家庭亲情的道路上走的很远,亲情教育失败、父亲性格使然、传统习惯养成、还是社会逼迫着解决自己的生存空间?温暖出现在已经听到了电话的父亲,依然把孩子抱在怀里,为他掖了被子,打扫房间,分类垃圾纯粹付出也是一种快乐的话,愁困母亲送给即将远去的孩子5块的车费,便不能再以有钱作为借口而拒绝。

  有快乐地方就是天堂。鲁迪在脱衣舞厅寻找到感观的快乐,年轻肉体和生命,未曾体验的日本生活的一部分----酒池肉林,“所有人”梦想的商纣王的生活----沉溺与放纵被无名指上的戒指惊醒。刹那短暂的樱花,令人愉悦忧伤,曾经感动妻子杜莉的舞蹈,流浪女孩Yu(Aya Irizuki[入月彩]饰)和鲁迪等待云淡风轻的富士山风景

  间或穿插的“舞踏”,白漆的面谱,如中国的白无常般带走杜莉的死神,free hug,女孩全裸伴浴时的旋律(我们熟悉的《祈祷》),种种意象由于不了解的文化艺术,总在意会之间。

  还有前半部分缓慢镜头和后半部分的正常节奏,被反复等待的富士山,关于长者的电影总是非有趣

  Cherry.Blossoms.2008.PROPER.DVDRip.XviD-AsiSter

  《樱花盛开》影评(三):相濡以沫,至暮年钟响

  朴实无华的演绎,安静细腻温婉动人。原以为患病末期的男主人公会先离开,却成隐瞒事实的女主人公带着梦想与期许静静离去,心留遗憾。带着逝去的爱人看世界,最为心酸。悲伤不过思念,鲁迪起舞的瞬间、留钱于女孩的镜头,都深深打动着我,对生活最为勇敢的,也当属这个女孩。

  生命至尽头——爱在当下,便是美好

  一部08年的作品。片虽老,情依旧。片中缺少沟通的父子关系,让人无奈。当孤单的父母逐日老去,子女是否常伴身边?能够一起的时光,真的不多了。

  《樱花盛开》影评(四):樱花盛开时亦是你我重逢时

  开始真的好平淡可是到后面却好入心。就像回味的甘甜一样。

  老夫妻之一被诊断出绝症于是妻子决定带着丈夫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久未见面的儿女。可是突然的造访并没有得到儿女的待见。三个子女的互相推脱也让老夫妻感到心寒和无奈。尤其备受宠爱的小儿子也对孤独的老父亲嫌弃敷衍。

  另一方面,妻子却毫无征兆的先走一步了。丈夫得知了妻子的梦想,却为妻子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缘由倍感自责。妻子为了子女,为了他,为了这个家,牺牲了一生的时间。丈夫从开始的否定逃避消极度日到后面的幡然醒悟,决定去实现或者体会妻子做舞者的心境满足。当然那么偶然的,丈夫看到了在跳影子舞的优。两人巨大的年龄差并不妨碍他们的交流。那种与影子共舞就是和逝去的人全方位无声交流的感觉很玄妙却很真实

  一起结伴去富士山,连续等了一周终于等来了富士山。我也是第一次得知原来富士山并非想看就能看的。他会害羞,害羞到连续几天都躲起来。

  丈夫一个人完成了两个人的心愿。看富士山,跳影子舞。在富士山下穿着妻子的衣服跳影子舞。最后他也尘缘已了去追寻妻子的步伐了。他们两人一定都非常快乐,如生前在一起一样,甚至会更快乐。

  《樱花盛开》影评(五):世界上最重要的小事

  一个人的情人节

  一个人的周末

  一个人的空房间

  窗外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氤氲的湿气像是少女的呢喃

  令人不觉的惬意

  淡淡的乌云

  像是湄公河飘来的面纱

  对面楼台上的花

  也开的分外自由轻松

  跌落在楼下屋棚上的小乌龟

  干净而孤单

  到了夜里

  只看得到零零星星发着光的小窗户时候

  也还听得见滴滴答答,时断时续的滴水声

  无声的感动

  来自无聊中断断续续看完的电影

  《樱花盛开》(Kirschblüten - Hanami)

  平凡的老夫妻,平凡的人生

  秋水一般静谧的爱情

  像是富士山下的樱花一样令人感动

  ------------------------------------------------------

  鲁迪和杜莉。

  他是刻板而无甚情趣的,可是她从来没有抱怨什么

  “冲动”的想要去柏林,去波罗的海,甚至去日本

  所有的一切,也只是想要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和他一起分享幸福的每一个瞬间

  各自成家的孩子们当然对突如其来的父母不知所错

  但是她知道,就像他说的“我们还有彼此,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只是她不知道,原来她会先走一步。

  波罗的海华美的波浪,冲刷不掉的是他无比的思念

  世界上就少了那么一个人

  可是好像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那种空落落的感觉

  好像失去了身体的某个部分

  好像失去了生命的某个片段

  所以沉默了半辈子的他决定,代替她去日本看一看

  那里除了有他们的小儿子,还有美丽的樱花,圣洁的富士山,和他总也看不懂的日本歌舞

  带着她常穿的蓝色外套黑色珍珠项链,裙子

  以及她最喜欢的,樱花一样颜色的日式睡衣

  他来到了日本

  在这个他完全不知所措繁华市里

  他寻寻觅觅,跌跌撞撞

  他在裸体的少女面前哭泣

  他穿着她的衣服,迷失在漫天的樱花中

  直到遇到在公园里兀自表演舞踏的少女小优

  他终于找到了接近她的方式

  小优是一名逝去母亲的流浪女孩儿

  她每天盛装打扮,然后在樱花树下扯着电话线,

  专注而安静的对这话筒微笑

  用肢体和影子对话用心灵去和母亲交流

  因为一种相似感情,他们成为了忘年的好友

  他向小优倾诉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而小优则教他如何通过舞踏来感知到杜莉

  最终,在一个空气稀薄的黎明

  他穿上了杜莉的粉色长衫,画上惨白的妆容

  独自来到富士山下的静寂的湖边

  在衣袖飘荡的时光里

  感受到了只属于他和她的幸福之舞

  ------------------------------------------------------

  “蜉蝣只有一日生命,一日的痛苦,一日的纵欲,

  让它恣意徘徊,直到生命尽头。”

  这首他们反复吟诵的诗歌,我们的失落吗?

  所有最美好的事物:爱情、亲情、樱花、夕阳青春、像是蜉蝣一样的人生

  都是如此短暂,令人唏嘘

  似水流年悄无声息

  可是,重要的是,

  在生命的尽头,毫无防备的死亡来临时,她曾经盛开过,那就足够了。

  只有我们这些怯懦的人,才会站在世界的某一角落去仰望天空

  街角系着的白手帕,是对我们无声的鄙视。

  非常细腻而深重的感情,也是非常细腻却具有震撼力的表演,还有很美好的风景,很多值得回味的小细节

  这是足以让我珍藏的感动,别的都不重要了。

  《樱花盛开》影评(六):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片子的一开头,她这样说道。冰冷的医院里她被告知他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她回到家里,面对依然在固有生活轨道上行走的他,心痛又无力。夜里她睡不着,想打电话给孩子们,可电话接通的一瞬,又哽咽住不知说什么好。

  好不容易,她劝说了他一起去柏林看望儿女。他们知道,自己的到来就是一种麻烦孙女抱怨腾出房间给他们使自己无法睡好,急着问到底什么时候走;儿女们对他们偏袒远在东京的小儿子这件事耿耿于怀;柏林的都市气息让他们惶惑,面对搞不清楚复杂公交线路图,两人相互埋怨。这里不是他们的地方,他满脸沮丧的说:“现在我只想回家”。

  也许想到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最后的旅行,她说服了他一起离开柏林去海边。在波罗的海,他们依偎着,同穿一件外衣海风很大,他们的头发吹卷着,背影摇晃着。两个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一辈子就慢慢走下去,然后她盛着他即将离去的心事与他不动声色地相依看海。戏剧就在这个海边开始:一路上保守他患病秘密的她,竟然在海边的小旅店里猝死。影片给她的死打上了很美的句号。像是有预感一样,那天晚上他们相拥起舞,甚至还深情一吻,她心里饱含对他的不舍和眷恋,但无法想到本该先走一步的人,反而要留下来面对失去她后的世界。

  他不知所措。

  回到乡下的家里,因为没有她而感到陌生:没人再为他每天准备一个苹果,没人迎他进屋备好拖鞋,没人帮他换下外套穿上睡衣。夜里,他把她那套淡蓝色毛衫和和服睡衣摊开在床上,企图用那轻薄的力量感觉她的气息还在。

  徒劳。

  失去就是失去了。一本掉落的书里夹着的富士山明信片,让他发现其实自己并不了解她。她热爱舞蹈,喜欢日本艺术,渴望去看富士山,这些他却没有有意识地去在意过,或者说他早熟知她的一切但他懒得去了解去探求她的喜好,他只是个中规中矩毫不感性的刻板人,像大多数粗线条的爱人一样。

  他想带她去富士山。

  之后的故事在日本开始。带着她的衣衫,她的相片,她的气息,他来到东京小儿子的家里。他像是一个冒失的闯入者,迷路,毫无知觉的被拉进去看色情表演,在洗泡泡浴赤裸着的时候摸着无名指上的婚戒突然无法抑制的痛哭。这曾是她想到达的国度,是她想看的风景,当他真正来到这里,远离故土,对她的思念和留恋才达到了沸腾的极点。

  他把她的衣服穿在大衣的里面,在樱花树下敞开衣衫让她看樱花,他学着她的方法给儿子准备卷心菜卷,也开始关注日本的歌舞伎艺术。他试图找到她曾停留过的空间,在这些细小里反复回想她的存在。

  影片的末尾,出现了承担起后半部电影重心力的日本少女。少女露宿街头,选择像吉普赛人般的生活,每天固定在公园里出现,在樱花树下,缠绕一个粉红色电话机与影子跳舞,通过这种方式与阴阳相隔的母亲沟通。与少女的接触让他开始以另一种哲学态度看世界。影片的结尾,他和少女一起去富士山。正如女孩所说,富士山很羞涩,常年大雾,很难真正见到它。在旅馆停留多日,他的病恶化,卧床不起,某日夜晚他推开窗,发现那个存在于明信片和糖果包装上的富士山就沉静地在他眼前。他起身对着镜子扑粉化妆,穿上她的和服睡衣,终于,他以她的姿态出现在富士山下,他们终于一起来到了富士山下。看天慢慢亮起来,他感觉到她就在怀中,他们一起慢慢起舞,背景是沉静洁白的富士山,近处是一潭池水,倒影着富士山和他的影子。天亮时,终于在富士山下再次相遇的他们,拥抱着,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电影很舒缓很优美,也很现实很冰冷。有多少温暖就有多少冰冷。温暖的是他和她的情谊,冰冷的是现实世界里孩子们对于老去的父母的态度。

  他们在柏林时,领他们游览的是女儿的同性恋女友,也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太大关系的女孩。这个女孩耐心地带他们游玩,又单独陪着母亲去看了日本现代舞的演出,与之对比的是一双儿女的冷漠。可怕的是这种和父母的陌生感不仅存在于他们儿女中,连隔一代的孙女也是,为爷爷按摩肩膀是为了拿到奶奶几个钱币的奖赏,这和在东京花钱做泡泡浴没什么区别,都是没有投入丝毫感情的行为,真可悲。

  在日本的时候,最疼爱的小儿子也不理解已经孤零零一个人的父亲。甚至在电话里向哥哥抱怨父亲添麻烦,在酒后嘲讽父亲根本不懂得母亲。带他细赏日本风光走完人生旅程的也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有些神秘的日本少女。至亲至爱的人无法深入到生活中,反而是与陌生人能够共享某种平和看风景的心情,是不是既可悲又现实。在影片的最末,儿女们回到故乡,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到一起,他们漠然地坐在桌前,探讨的话题依然是对父亲的不解,他们的疑问是和十八岁的少女在旅馆,死的时候穿着女人的睡衣。还是那个同性恋女儿的女友最终说了句:“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西方的家庭好像已经早于东方家庭处于崩裂的边缘,一种维系家庭关系的东西正在变淡。也许有一天,我也无法说我能否对年老后的父母做到绝对耐心。再远一点,当我变老的时候,我也许会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和片中的老人一样,手足无措,感到自身存在的一种模糊感,多余性。

  片子的导演是位女性,着眼点很细腻。用一些小物件表达感情。比如去柏林的列车上,她一直戴着墨镜掩饰她哭红的眼眶。比如老人行走在东京时的那种迷失感,是追踪着一个老人随身携带经常绑在路边栏杆上作标记的蓝色格子手帕。用一种衣着的替换表达身份的转换,这个可能有点幼稚,但对于手足无措失去爱人的他来说,除了穿上她的衣服,也的确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感觉她的存在。还有几次出现的桌布上停留的苍蝇,似乎能与其他空间联络的粉红色电话机,有东方神秘感的舞踏艺术,卷心菜卷意喻两人的相互依存,都是女性导演表现出的特有的感觉。

  整个影片从德意志恬静的乡村到柏林苍穹下到波罗的海边再到日本富士山下,空间的不断转换却始终没有拜托开那种人际的疏离感,更大的悲伤来自于不被子女的理解。

  影片的最后也丝毫没有让步和妥协,没有拍成儿女痛哭失去父亲这样的情节,而是很客观理智地拍了他们在桌前聊天延续着一贯的不理解:怀疑父母的思想,质疑父母的行为。

  虽然西方家庭关系不比东方那么亲近不可分离,但这样一个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待已经老去的父母。他们会逐渐感到离开了社会中心,他们会惶惑地感觉找不到方向和支点。我们也会不耐烦,也会不想倾听他们的诉说和叮嘱。但是别忘了,有一天,我们都将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对一个我们明明存在过并且依然还生存着的世界,却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

  《樱花盛开》影评(七):让她生 让她舞 直到敲响暮鼓

  quot;别以为她不幸福、只不过她有另外一个自己"

  鲁迪说会补偿杜丽、其实杜丽不需要,要杜丽再过一遍、我猜她还会选择做笼子里的野猫、那笼子不是别的 是爱和幸福、换作我也甘愿被这笼子囚禁

  数不得眼泪流了几次、这电影看得我心里舒服,哭得自然、微笑的自然

  看到有人的评论说不想把这电影推荐给亲人、希望他们在自己不经意的时刻看到它,好吧、我也打消了要把樱花盛开强制给你看的念头、、只是当有一天、你不经意的看到它时,会像我一样安静的流眼泪、安静的微笑、安静的保留这情绪、安静的将它封存在心底让它和最爱的人们躺在一起、然后用力的爱我么?我会

  试想先离开的鲁迪、他也许永远不会明白这一切、他会永远认为富士山也不过是一座山、他不会明白、fuji sang还是一位害羞的先生、电影的美好就在于它总会给人心留有余地、但是现实中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鲁迪先死,或者鲁迪去了日本却没有那样一个18岁的女孩引导他寻找杜丽在哪、又或者鲁迪在发病的那个晚上没能看到富士山的样子,总之各种情况让你觉得生活没那完整、当然他们的三个儿女最后也没能理解父亲的快乐 就表现了这一点、遗憾么

  怕遗憾就努力的少给自己遗憾、"补偿、人都不在了怎么补偿" 爱你的人她要是什么补偿、所谓的补偿不过是自己为现在的自私冷漠编造的一个自己都敢相信的借口、你要为了一个开不见的未来去抛弃我们温暖的现在么? 那么请用力去爱

  quot;让它生 让它舞 直到敲响暮鼓

  一天的光阴 那是它的宿命 黄昏的飞翔 才是它的天堂"

  《樱花盛开》影评(八):樱花盛开

  上午听《锵锵三人行》,梁文道讲,好的电影,好像是影片在和自己单独对话,好像一把钥匙,它开启了你的某段记忆,这些记忆,或许已经遥远,似乎要消失了,但在观影的那一刻,影片帮助你找回了它,它重新活过来,重新清晰。

  那么,《樱花盛开》,也是一把钥匙,它开启的,是你的未来。

  它向你打开一个世界,一个将来的世界,

  这个世界,在无太大意外或者变故的情况下,是必然来临的。

  暮年必然来临的疾病、死亡。

  这样的时刻,如何与离去的人相处?如何与亲近的人相处?如何与当时身处的世界相处?

  妻子杜丽突然故去,那种毫无征兆的突然。

  不知自己已经得癌症的丈夫鲁迪,懵懂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葬礼时,他能说出的只是:“大海真安静啊!”

  之后,要一个人生活了。

  他才逐渐觉察出妻子离开了自己。

  可一下子接受不了,于是,他开始寻找她,按照她身前的梦想,穿着她的衣装,去她喜欢的城市,跳她喜欢的日本舞踏。

  鲁迪结识了在富士山与影子跳舞的女孩:优。

  他们成为好友。从灵魂到心灵

  那个贫困的女孩,搽着粉白的脂粉,鲜红的小小的嘴唇,映花的白色和服,在樱花下与影子跳舞,与她故去的母亲对话。

  她像一个天使。

  最后,鲁迪终于见到富士山最美的一刻,

  终于在倒影着富士山的湖水边跳起舞踏,

  他感觉到,并感觉触摸到了自己的妻子。

  他倒下的那一刻,应该是幸福的。

  那个天使一样的女孩优也这样对鲁迪的儿子说。

  整个影片,进展慢,但我享受这样的缓慢,甚至觉得可以再慢一点、再慢一点。

  影片日本舞踏的部分,都很惊心,无论舞者、杜丽、优,还是鲁迪在跳,都被惊到。

  另外,如果以后遇到行为怪诞,穿着怪诞的人,我要求自己不再诧异,要想到,他(她)或许正在自己的故事里。

  再另外,很喜欢在饭桌上妈妈唱的《蜉蝣》:

  住手吧!你要怎样?戕害它吗?

  何其残忍,你可知你的所为?

  它的恩赐只有一天,悲伤的一天,喜乐的一天。

  哦,让它生,让它舞,直到敲响暮鼓。

  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

  《樱花盛开》影评(九):富士山,一个冬天的童话

  影片至少在三个层面上展示了“追寻”:一是对小津安二郎及其《东京物语》的追忆,主要表现在影片的镜头(尤其是叙事中穿插的空景镜头)、叙事(家庭的肢解、人际的亲疏)和节奏(日常生活的叙事、对话);二是生者对逝者,现在对过去的追寻,即追问“那些逝去的,现在在何处?有什么方法可以沟通生者和逝者,现在和过去?”;三是西方对东方一种想象性的追寻。那么本文就循着上述三条线索展开。

  小津影片的魅力,很大部分在于其叙事的节奏,即舒缓中寓有的人情亲疏、世事变迁的张力。这是一种近乎“东方式”的智慧——由此出发,西方对此投注其凝视,视为疗救“文明病”的良药。泛人性化的解读,将之视为是全人类的“乡愁”,一个不能归返又无比憧憬的“故土”。本片在叙事层面依次展示了鲁迪和杜丽的日常生活(按部就班、相濡以沫)、二人的柏林之行(在波罗的海,杜丽死去)、老人与儿女的相处(克劳斯一家、同性恋女儿、上述二人对母亲偏爱身在东京的卡尔极有怨言),鲁迪的东京之行(鲁迪迷失东京、鲁迪与卡尔不安的相处、鲁迪与优的相交共同前往富士山,鲁迪死去)。应该说,在小津的《东京物语》之外,导演试图以更为丰富的叙事层次,展现人物之间关系的张力,以探究不同时代人与人关系之间出现的新变数,诸如同性恋、巨大的东京都会、被工作压迫的人,等等。这些叙事层次建基在小津在《东京物语》中所要延续的思考:家庭的消解、人际的疏离,都市与人关系的异化。不过在西方社会现状和视野中,这些方面面临更为巨大的变动。这也是日本可以作为西方“他乡之故乡”的原因——而影片借由鲁迪的东京之行,而展示了这个虚拟“故乡”在崩解的过程。(当然,影片还借由舞踏、樱花等物像,优这个人物等来赋予一种希望,下文再议。)

  小津影片的魅力,还在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空景镜头——那些在叙事之中无无预兆又恰到好处的空景镜头,一方面阻滞了叙事的前进,造成一种断裂,另一方面又使得空景之物乃至这种断裂形成一种自足的存在,只待观众去静观。本片中这样的空景镜头亦有很多,涉及风景、建筑、火车、鸭子、猫、人群等。以德勒兹在《时间-影像》一书中对这些空景镜头的分析和阐述,这些空景镜头恰如其分地以其在叙事之流造成的阻滞和断裂,形成了自足的存在。德勒兹的时间,乃至其形而上的宇宙世界,乃是一种基于差异性的同一性。这种差异性本体论,拒绝将时间、物象缩减为同质性的存在:因此,在不断的生成中(becoming),时间的潜在/过去部分,不断生成现实/现在,而现在亦不会就此耗尽过去,它在生成过去走向潜在之时,也不断在生成未来。形象地说,就如大海的潮起潮落。说及这些,就是为了确定影片中的这些空景镜头在此“生成”过程中的位置:空景镜头乃是一个个“奇点”,一个自足的存在,在不断生成的变化之中,又在不断生成的变化之外。观众对此恰当的观影方式,即是采取一种“静观”之法,直面这些静物、风景的存在,由此感知一个浩大的宇宙的存在——这样的宇宙,实质上构成了元电影。试想,将本片中那些空景镜头挑出,剪辑在一起,这些自足的“奇点”反而会构成平行且超越影片叙事线的影像之流——一种“元电影”的影像。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即生者和逝者、现在和过去如何沟通的问题。死亡最直接的显现是什么?即,我们再也看不见逝者。在此,死亡被体认为一种消失:消失的音容笑貌,消失的味道(卡尔在吃了杜丽曾经做的饭菜之后哭着说:我想妈妈,我不能想象她不见了),等等。正如鲁迪在影片中反复说到的:我不知道杜丽现在在那里了。在影片中,生与死、现在与过去,至少以三种意象表现出来:蜉蝣、樱花、富士山。一般看来,前两者短暂而绚烂,后者则长久而沉默。“一天的光阴,那是它的宿命,黄昏的飞翔,才是它的天堂”的蜉蝣,阳光下绽放且飘零的樱花,提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迫近——恰如那不断变成的过去/潜在。德勒兹理论的活力,就在于激发过去/潜在的活力:那些“消失不见”的过去/潜在,并非就被压抑在历史的边缘,变成一连串毫无意义的痕迹;相反,过去/潜在恰如表面平静而内在汹涌的海面,一次一次袭来,变成现实/现在的波浪。由此观之,蜉蝣、樱花,在其瞬间的生死存亡间,拥有无垠广阔的时间;富士山在皑皑白雪之下,瞬间生成也会瞬间死亡。这就是生命和死亡的辩证法。因此,不管是杜丽毫无预兆的死亡,还是鲁迪早被告知的死亡,在其死亡之前,死亡的瞬间,甚至是其死亡之后,其身处的时空宇宙都无比辽阔:长如蜉蝣樱花,短如富士之山。

  那些,有何种方式可以沟通生者和逝者?在影片中,至少提供了两种方式:鲁迪的方式——将杜丽的衣服穿在身上,走遍东京,走向富士山;优的方式,或者说舞踏的方式——在舞踏之时,生者带着逝者一起舞蹈,恰如优在表演时说“My mother is inside me”,因她妈妈喜欢用粉红色电话打电话聊天故而在她的舞踏表演以电话作为主要道具。在某种意义上,观众自然不能评价那种方式是更为有效的。只消记得,鲁迪穿上独立的蓝色毛衣时、在樱花树下敞开大衣说“杜丽你看见了嘛”,这些情景无疑拥有十分动人的情感。导演似乎更为欣赏舞踏的方式,这一态度为影片中鲁迪与杜丽的两次“共舞”所注解:一次是在德国家中,杜丽拉着鲁迪共舞;一次是在富士山下的湖边,舞者打扮的鲁迪和死去的杜丽的“共舞”。影片有很大的篇幅来展示舞者舞踏时的场景。应该注意到舞踏在东西方观众心中唤起的不同情绪反应:羞耻、不解与倾心、赞赏。舞踏,放佛成为检验东西方价值观的试金石。这种借由其身体、动作、神情的舞蹈,以直接的方式沟通生者和逝者,并不像宗教上的仪式是一种安全且有距离的隔离。在此意义上,重直观、重情感的东方价值观,成为重推理、重理性的西方传统的“他者”而受到西方大他者的凝视。

  第三个问题,即西方对东方想象性的追寻。何以以异乡为故乡?这种误认和错置源于一种匮乏,即“西方的失落”,或者“资本主义的死亡”。从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间,西方社会所取得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成就,伴随着社会和家庭的失落与离散。因而有了寻向东方之举。而作为影片的东方,日本,在影片中不仅有樱花、富士山、舞踏,更有东京这样的巨型都市,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轻轨,无家可归的人群。易言之,这一想象中的“故乡”,也在经历着异乡化的进程。在这一点上,导演并非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也是影片值得赞许的地方。在此意义上,富士山,呈现为一个东西方共同注目的想象之地,似乎有恒久的价值承载,成为一个冬天的童话。

  《樱花盛开》影评(十):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失败......

  《旧约·诗篇》90章10节——“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

  干净流畅的镜头语言,就象发生在自己家里一样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转身回味自己和家人一路走来的人生,终极关怀、亲情关系、婚姻家庭、同性恋、沉迷在游戏里的塑料儿童......

  我看到我们忽略的亲子关系以及对孩子的教育,看到被我们忽视的儿女所受的伤害苦毒伴其一生不能释放,看到被扭曲的人生所产生的扭曲的恋爱观("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看到每一个人的孤独,看到每一个人的痛苦,看到舞者舞蹈的虚空和观众忍不住的泪水....

  我看到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失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樱花盛开》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