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人》是一部由寒山 / 龚艺群 / 王殷海执导,陈嘉男 / 陈晨 / 柳田主演的一部儿童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龙人》影评(一):为了《小龙人》原声带,我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那个久远,似乎连回忆都开始模糊起来的90年代。往往靠着一些单纯的激情和激励,却也生活得很带劲。回过头来,在看千禧年后的新世纪,全是夕阳西下,垂垂老矣,激情和奋斗都成为口头禅却总也懒得行动的悲哀。
所以,愿意回忆,是因为,90年代的我们,曾经那么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个时候,肩上的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是标示实力高低、品行好坏、学习成绩的直接证据,甚至能当上某个兴趣小组的头头儿,也值得兴奋很久,反倒是小的时候对这种还不能理解的“权力”孜孜以求。那个年代,我们看日本的《恐龙特级克塞号》,看人间大炮经过三级准备,发射出拯救世界的超级战士,那种穿越时空的特技效果,总能让人目瞪口呆。毕竟是舶来的东西,它载着别国的想象力,带走了我们的惊叹。
看到《小龙人》的时候,觉得它没什么不同,不就是一群小屁孩凑合成的儿童剧吗?特别不喜欢里面的宝爸常蓝天,原因是他长得不够偶像。
断断续续的看着《小龙人》的前几集,当周边的同学把主题歌唱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我才有了点儿觉悟,这片子的确挺红的。演到一半儿,再去小摊子上买贴纸,基本上已经全是《小龙人》的天下了。此时,再看《小龙人》已经不再单纯是儿童剧的印象了,感觉特别科幻,儿时那些天真的幻想都在里面梦想成真。
从入迷到痴迷,毫无抵抗的全盘接受了《小龙人》的魔幻世界。尽管剧情现在看来是很简单,制作也并非精美,但对那个时候的粉丝们来说,它就是完美的代名词儿。
以前,大家不都爱找笔记本写歌词儿的吗?想必,很多人都跟我似的写了很多《小龙人》的歌词吧?!《大老龟》、《为了妈妈》、《月亮》等等等等。那个时候,除了音乐课,能接触到的音乐并不多,唱首《潇洒走一回》,唱到“爱情”俩字儿甚至都会脸红。《小龙人》的音乐将满足了还不懂爱情的我们,满足了对流行、通俗音乐的渴求。
《小龙人》第一波播放完毕,我欣喜地在音像店发现一盒《小龙人电视剧歌曲》的磁带,那时候商业化运作还不是很完善,大家还不知道“原声大碟”为何物,也没那么多文字与画面的精美包装,就像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单纯。
看到这盒磁带,心里的兴奋就别提了,问了价格,瞬间心又结了冰。9块8毛,不带讲价的。贼狠的要价,我那时候零花钱一天3毛,得存一个月阿。一个月之后,磁带还不早被别人抢了去。
特别不甘心,回家跟家长谈判,说想买盒《小龙人》的磁带。还好我爸妈特别喜欢《小龙人》这部在他们看来非常尊老爱幼的片子,所以答应我可以不必存一个月零花钱来买这个磁带,只要两个星期后的期中考试考前十名就可以。
前十名,似乎不是很苛刻的要求,对我这种玩儿起来没谱的主儿,还是有点挑战的。有实力考前十名,却总是被玩儿耽误了复习功课的时间。
为了能买到磁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家长们的条件。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始恶补,努力复习,狂背课文公式。真是久违了的用功。
那个夏天挥汗如雨地K书,还是很有成果的。后来果真考进前十,得到了家长大人嘉奖的10块钱,当然,最终我也顺利兑换一盒《小龙人》的磁带。
宝贝到不行,买来三天,才小心翼翼的拆封,乳白色的磁带上贴着小龙人的头像,内页的歌词还散发着油墨的香气。看着那些歌词,就又回想起电视剧情,小龙人怎么翻越雪山,怎么不辞辛苦的搬运恐龙骨,只为找到妈妈。。。
有激励,有兴趣,往往会产生极强大的动力。那个时候,开始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比现在,可能是因为兴趣多了,激励就开始减弱,反倒没有了强大的前进力。是不是很悲哀?
对了,我妹那年考得很好,问我妈要了一台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小霸王学习机。对比一下,我只要盒磁带,是不是太锉了?
《小龙人》影评(二):我是小龙人
我是小龙人,许久以后我才知道,就是今天。没有根,“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我在哪里生。”孤独,因为和别人不一样。角,龙衣,没有眼泪,没有妈妈。对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不适应。寻找,不仅仅是母亲,还有意义。而且,对铺着石板,爬着藤蔓的四合院,我无限向往。记忆中的童年,总是下午。看《小龙人》,好象也是下午,那些宁静孤独的时光。后来,流浪,从九龙壁到漠漠黄沙。鹦鹉伯伯,总在夜晚出现,在葡萄架下。庇护着脆弱的小龙人。一个胖子贝贝,一个娇滴滴奇奇,一个瘦三好宝宝。四个人,四合。小龙人是我对北京最初的记忆。北京,安宁沉郁。儿童的史诗,让我想起小王子。放下儿童的欢快愉悦没心没肺吧,谁说小孩没有忧伤呢?我想回来,做回我的小龙人,重新过着只有夏天只有下午只有绿色只有安宁的日子,哪怕孤独仍然侵袭而来。可我回不来了,小龙人死了,只有一个叫陈嘉男的人,做着他的乐队。
《小龙人》影评(三):一点回忆
印象比较深的是胖晨晨,那个小女孩,眼镜爸爸还有变化后的小龙人很丑,再有就是翠翠婆婆变身后显得没以前和蔼,还有总回忆不起面孔的太阳公公。
其实后来没想到龙人真的去找妈妈了,而且似乎还很卖力,而且后面出现的人物颇为严肃,只是到最后我也没搞清楚到底谁是龙人的妈妈。
和这部片一起的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回忆,周末早上懒觉之后通常电视都有动画片放,就是那种美国的或日本的和老的。比如正气大侠,宇宙英雄地波为,还有美国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童话,还有一部也应该也是国产的,似乎叫甜蜜旮旯~
呵呵。无忧无虑的童年~
《小龙人》影评(四):这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小龙人
童年里对于《小龙人》的剧情只有模糊的记忆,现在全明白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龙人“被培养被锻炼”的一个局,和《楚门的世界》一样的一个洋洋洒洒的大局……
一个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玉雕文物,被三个身高不足一米二到哪都不用买票的首都八零后儿童唤醒,在他们离故宫步行半小时范围内的在今天可能值一到两亿(比大头儿子家的上海别墅牛多了)的四合院里欢度暑假,逗鹦鹉、穿中国科学院研制的隐身衣、调皮捣蛋,玩腻了以后开挂穿越背包游找妈妈。历尽各种艰辛领略各种鸡汤最终没有找到妈妈……
从开始,翠翠婆婆和太阳公公的各种和蔼慈祥,各种重心长循循善诱,就是不说一句有明确指向性的话。小龙人和他的八零后朋友背着零食,一次次的出发,一次次的历险,一次次的扑空……
最后小龙人在明代长城遗址看完不经科学方法放映的投影后,在依然没有明确结果的情况下恍然大悟,从此和他的小伙伴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不知道小龙人是否能拿到北京户口,是否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总在,这个不推荐给低龄儿童收看。尽管我看得津津有味,尽管我沉浸在电子合成的背景音乐和主题曲中,尽管我会对利用色差和强弱曝光制作的拙劣特效会心一笑
《小龙人》影评(五):这就是所谓记忆 关于过去 谁也改变不了
所谓 记忆就是这样,
不提的时候你不会想起
当提起的时候又会一股脑儿呈现出来
前些天看开啦的第三期看到一个以前动画片串烧的动画
宿舍里的人都笑翻了
其实FLASH很一般
快乐欢笑的原因是那是一段童年的回忆
看到这个片子在排行榜上一下子又有说不完的记忆了
以前觉得小龙人好可爱
怎么今天看这张图觉的很一般
记得他隐藏尾巴的费力
记得他雪地寻母的艰难
不记得当时陪在我身边看这部片子的人了
好遗憾
好多人已经离开
童年是美好的
回到现在又觉得回不去是如此无奈的一件事 啊
《小龙人》影评(六):一部优秀的儿童片
对于那时还很小的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吧,的确是感受到了某种力量:爱,勇敢,友情...
我那时不明白这些的,但出于本能,我始终坚持那些东西是珍贵而美好的.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儿童文化,电视制作真的是很让人惊喜呢,很实在,没有什么特技也不花哨,但是每一个画面都慢慢住进孩子们的心里,纯洁,美好...
也看过一些现在的儿童片,很让人失望,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编剧放弃那些人内心深处最简单美好的东西,而老是去捣鼓一些"四不象"呢?
也许和这个社会一样,那些最简单美好的东西被大家遗忘了.这也许不是什么好事情吧,现在的儿童片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含义,
《小龙人》影评(七):小时候看过长大不能再看的
觉得我的电影里应该加一个新标签,叫:小时候看过长大不能再看的。
和妹妹一起看电视时,她的反应总会比我大很多。也总问些让我觉得“幼稚”的问题,十几岁的年龄差距就是这么体现的吧。就像很多年前我们看过的那些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影像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洗刷渐渐模糊了,却只记得儿时看到的感受,“真感人”“真有意思”“那时最喜欢了”。小的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看到有妖怪都吓得不敢看;那时真的以为有白娘子;看《小龙人》,觉得都是真的,看到他们受苦跟着哭,看到有雪山就觉得是小龙人妈妈变的。这些感受随着时间慢慢沉淀在心里,一起沉淀的还有一颗孩子的心。
如果能这样一直沉淀下去,也许是一种幸福。但科技的进步让重温这些影像变得无比简单。被心里那种记忆的美,那个儿时的评价所驱使,我们又找出它们来看。却发现错了。我们的心已经长大了,也不再是一双孩子的眼,那些当年神奇的画面如今只觉得不可信,儿时的感动也难以再找回。剩下的只有后悔,我为什么要破坏心里面对它的美好回忆呢?
有些东西,放在回忆里真的会更美好。
《小龙人》影评(八):我有很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
今天在翻电视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中央12套在重播《小龙人》,赶紧把手头的事情都放下,专心看。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并不是出自于这是一部多么精良的制作,尤其当我考入电影学院,现在以稍专业的目光来看那些特技制作,觉得在当时的条件下还可以做得稍微好一点。但是不可否认,伴随了我整个童年记忆的《小龙人》是我的“神剧”。电视剧中的很多细节,很多情节和很多的情感都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成长。尤其是那想象力丰富的情节,更是对小朋友们印象深远。我记得当时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在看了一半的情况下开始猜想、每天讨论小龙人的妈妈是谁,想出来的结局不比电视剧的差。
现在表示对小龙人的喜欢,并不是一味的装嫩,或者是将自己的童年神圣化,或者不是矫情。这只是单纯的感动。
再看《小龙人》,佩服于编剧的想象力和导演的敬业精神。编剧的想象力不用多说,我觉得像现在的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很难再产生这么好的儿童电视剧,更不用说电视剧中无处不在的丰富的想象力:玩具会说话,鹦鹉鸟是老奶奶,小龙人和故宫。。。有一处细节,在第二集中,宝宝贝贝和琪琪去故宫找小龙人的时候,摄影机的拍摄角度就是儿童的身高,镜头中间,只能看到大人的腿,我想到这时摄影师肯定是蹲下来在拍,不禁感动于这样的“体贴”。
《小龙人》正是由于具备了这样的完全为儿童拍摄电视剧的信念,才催生出了这么优秀的一部儿童电视剧。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妈妈也在陪我一起看《小龙人》,那也是她的关于儿童时的我的记忆的再现吧。
《小龙人》影评(九):怀旧不=无聊!
这个电视剧在当初播放的时候就没什么好评,比起同时期的其他儿童电视剧差了不是一个档次(比如<三个和一个>,<好爸爸坏爸爸>,<棒棒真棒>),所以在播出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再回头看这样的垃圾,故事,演员,化装,特效都那样粗制滥造惨不忍睹.而且记忆中它也没带给我和小伙伴们什么快乐的感觉.一直都觉得演小龙人那演员是个不男不女的家伙,说不出来的奇怪.后来好象有消息说他就是个女的.真是莫名其妙.
现在有人再把这种弱智东西搬出来展览,真不知道是怀旧还是鞭尸,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否定和掩盖它的劣质.这不是值得回忆的内容.任何时候说到它,都是无视.
《小龙人》影评(十):回不去了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有那么一阵子,
每天放学就赶紧冲回家看《小龙人》。
有时候赶不上,还特别懊恼呢。
今儿看到中央台的重播,便停留了一会儿。
以孩子为主角的电视剧,看着有些吃力。
但如果撇开剧情,
只看那四个孩子的表情和动作,
便觉得可爱至极。
特别是奇奇的“小龙人哥哥”,
一听到就忍不住想到我们家那帮小崽子。
我始终坚定地喜欢孩子们的稚嫩。
因为我不再拥有。
我的躯体和灵魂都在腐败。
我想着小时候为什么喜欢这类电视剧。
小龙人找妈妈。
和他的小伙伴一起找妈妈。
是不是在我小的时候,
我就想着要离开,
去寻找什么呢?
那时候以为只要长大了,
便能出发。
而现在,长大了,
却已经没有寻找的勇气了。
看着小龙人消失的尾巴,
他只剩那对犄角,
他去寻找妈妈。
忍不住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