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之夏》是一部由原惠一执导,富泽风斗 / 横川贵大 / 田中直树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河童之夏》观后感(一):最初的感动
河童之夏是在今早的小雨的清晨一口气看完的,到影片后半部分,止不住的眼泪,舒舒服服的大哭一场真是痛快的感觉啊,第一次决定写下我对这部影片的一些感受,
神灵是最重情义的,就是说,神灵其实都是幼稚的孩童,相信美好,随性,单纯,只有人才会虚伪和害人,所以人类有信仰,相信神明也只是在追寻某种不变的单纯的契约罢了,是人类在缅怀自己不断逝去的至真情怀。
现在的地球,恐怕很难再找到没有人类的地方,人类是最可怕的动物,占领一切掠夺一切,现在的世界,就如在铁塔上绝望的河童所说,是一个人类的巢穴,现代媒体像是无孔不入的毒蜂,毁坏一切成为焦点的生物的生活,人类的无耻的好奇心,没有任何道德约束的随意践踏生灵的尊严,围观与冷漠正日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态度,
河童在害怕的情况下,可以毁坏想要伤害它的类似瞳孔的一切东西,这在动画里可以举出好多的例子,回到影片的最初,就会发现河童的爸爸是多么真诚的想要请求当时的地方官员,不要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变成稻田,并且想诚心的奉献上肥美的大鱼作为报答的,可是善良的河童没有想到,贪婪猜疑与冷酷残忍的人类,会直接用武士刀来结束河童的请求,直到河童爸爸被残忍杀害的那一刻,它都没有想过要伤害站在它面前的这位人类。
从来都居住在这一方水土的生灵,却要请求占领了它们领地的人类来归还一点本来就属于它们的领地,人类有什么资格占领他们所到之处的一切呢?
人类占领地球上的一切,并随意支配和群体之间相互掠夺的那份狂妄的自信到底是源自哪里呢?人类确实是地球上最可怕的动物,可怕之极。
整个动画,我喜欢静谧的原野和乡村小路上骑自行车的悠扬舒缓,一望无尽的麦浪,清凉的活泼的小河,神秘的森林和宽广的大海,一切的自然风光都好过人类的能工巧匠,
从开始,就是淡淡的忧伤的音乐,还有在乡下老房子里的那位神灵唱给河童听的歌谣,都是淡淡的忧伤,静静地舒缓的静默,好过喧闹的混乱的激情,孤独和恰如其分的寒冷使人清醒,
《河童之夏》观后感(二):一边是河童,一边是李嫣
狗仔追逐小李嫣的新闻见诸报端,李嫣他爹怒打狗仔的评论也不绝于耳...事渐消声之际,在炎热的午后,我看了河童之夏。
江户时代的河童在今日看来,绝对的异类,形似乌龟而说人话,心地善良而小心谨慎,谁见了它都会惊讶,却又忍不住地多看两眼。记者和路人如狂蜂浪蜂般追踪而去,迫其登上高架桥,目空一切感叹无处生存。
本来河童与李嫣并无关联,一个是河妖的孩子,一个是明星的孩子,可他们却有许多的相似性。
李嫣生在高度关注的环境里,有明星的爹妈,不幸的又有先天的缺陷,一出生就背负高倍放大镜,每一个细节都逃不出众人的目光。狗仔亦不惜任何代价,借用挑衅自毁的方式来博取点击率,电脑那端的我们,一边怒骂狗仔的不道德,一边端详着小李嫣的模样,嘴里啧啧有声的评价这孩子长得像爹还是像妈。
这个社会,向来有需求才有市场,诸如艳.照.门事件,最风光的人最隐私的事往往博取最大众的眼球。像极了在路边围观河童的人们,看着它泪眼逃奔,看着那条叫奥桑的狗惨死车底,看着它背着父亲的手臂孤苦无依,而路人只是为满足那分好奇,用眼光将小河童逼无立身之地。小李嫣也正正遭遇如此命运,报纸杂志狗仔为满足人们的猎奇,为增加销量,将小炮筒似的相机抵在李嫣的头顶,明星家的孩子就活该如此吗?在这个人人皆是狗仔的现实中,我们是否应该做些反思呢,给诸如河童和李嫣们生存的空间,给我们找回最心底的那份纯净。
还好河童的故事有个完满的结局,找到那清凉之夏的河衅,没有围观的群众,没有疯狂的记者,有清清的小溪,有茂盛的大树...希望小李嫣的故事也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河童之夏》观后感(三):我在这里,你为什么也在这里
首先是有关座敷童子的那首歌
114897123
我可以发给大家
河童之夏对于我而言
有一点
像很小的时候
深深地吸一口气
再慢慢的呼出
便是一个夏天的轮回
只是对于小咕
这个夏天太长了些
刚刚还在跟亲爱的爸爸说着话
下一幕便是眼见着爸爸的被杀
小咕就是怀带着这样的回忆
过了100年
如同年少时的夏天对于怕热的我一般
于是将所有的感情
只投注于我最喜欢的两个小小的细节
第一个
是小咕的醉酒
“龙神大人~~~”
从盘子里倒进去的酒
慢慢侵红了它的小脸
古怪的声音
可爱的表情
那个时候会有人不想去好好疼爱这个宝贝吗
于是不出所望
就连一直不喜欢小咕的妹妹也开始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这个让自己的生活很变样的小家伙
却慢慢明朗在眼前
第二个
不是小咕的河童之屁啦
而是响起了座敷童子的祝福
“我在这里
你为什么也在这里呢”
那时的小咕
是绝望的吧
绝望
就是你可以平静的接受结束而不做反抗
以及被我们送走的儿时
我们的大学
便这样
匆匆而逝
河童之夏
座敷童子的祝福
一路坦荡
有时候我看到小时候喜欢的东西依然会颤抖,它倏忽就从记忆中跑了出来,把你带到小时候,长大虽然会忘记很多小时候的东西,但似乎也只是把它们放在了内心的某个地方,如同动画里的河童,他说他总有一天会回来,但归期未有期,而原康的等待也必定符合统计学规律,当某个时间这种思念到达顶端之后,就会开始不断下滑,即使以后相遇,也没有了高峰时期的那种激动。思念是一门技术活,而时间不等人。
河童如同童年的种种幻想,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有那个时候,超出这个时间,连幻想过自己都不会记得,这就是成年人和孩子的差别,成年人的欲望是明确的,稳定的,功利的,它放诸于四海而皆准,或者说就是价值观,但是儿童不一样,他们的幻想和行动是及时性的,并不会做一条长线来计算得失。
所以说河童在这部电影里面就是幻想,其实就是青春期前的童年的最后一次的颤抖。
因为原康很快就会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种意味,当他跨过童年的窄门,拿到了13岁的毕业证,人生就会变得不同,无功利性的幻想就会丧失意义,而万幸的是此刻他已经通过河童学会了勇气和正直。
不论河童归往何处,他永远埋在每个人心中最隐蔽也最柔软的地方。
《河童之夏》观后感(五):收手吧.
凌晨4点42.我清醒极了.起床开电脑.看见倒在桌子上的橄榄油.和凉了的金俊梅.
半个小时前我想关了电脑准备睡觉.QQ上传来一个一个姑娘的几个字.
”我买电话了“
三星最大那个“
关我毛事啊.关电脑睡觉.
可是我真心睡不着了.不是因为三星.或许是茶叶又或许是雀巢.我母鸡了
我今天一天都很传奇.上午在哈尔滨下午在长春.半夜在自己卧室.我回来收拾完东西就打开电脑准备看电影.下了个河童之夏.
动画开始.我极其不喜欢.耐着性子看吧.还好只是一小部分.河童长的很像乌龟.它抱着那个鱼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上午在哈尔滨买的大马哈鱼.装在一米长的袋子里.横截面比我还要宽.
哎呀 不想说了
《河童之夏》观后感(六):反对阐释的河童之夏
现在的评论仍旧逃脱不了桑塔格几十年前所反对的过度阐释。其过程是对每个艺术品首先关注的是内容,然后从不同层面挖掘它的隐喻,它象征了什么,代表了什么。过度的阐释,阐释出了一个更贫瘠的结果。
两个小时的片子,我原先以为很长。但看的过程中时间安静的就流走了。感情没有断,就很自然。故事讲得很流畅,其间的种种隐喻例如人类的贪婪,环境问题,对我像是其间情感肆意蔓延的枝节,推着情节走。它没有给人太多被阐释的空间。事情就是那么自然的发生的,在孩子的世界里,河童的世界里,故事是简单的。
《萤火虫之墓》、《千与千寻》、包括这部,相信看过很久以后再回想起来的时候,不是战争的本质,大人世界的复杂,环境污染问题,而是在某一情况设定下,单纯的人如何与命运对话。不是每一个人都无错,也不是都怪罪了谁。
日本动画片从来也没想只写给小孩子看吧。
河童的夏天里,那种懒洋洋的感觉,孩子世界的单纯,从一个个动作设计里表现得很好。导演用时间来表现这些细节,简单有效。因为他实际上在着力表现这些细节于无形。直到看到后面才发现它们的可爱。那个女孩子捡鞋的动作,男孩子抱着箱子刷地铁票。
我看日本动画片咋老哭呢。这次本来大叔死了,河童爬到铁塔那段,我还怀着“煽吧,我就知道你要煽。”的心态。但最后河童在箱子里对康一说话了,还是禁不住小湿润了一下。
《河童之夏》观后感(七):到处都是人类,这里是人类的巢穴
即便是一言不发的时候,家狗阿伯也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他不太活动,不太积极,也不怎么取悦主人,但在家里有了变化时,他会猛然警觉起来。听不到心的声音的人类,自然不知道,他受过什么样的伤。你也许没有注意到,河童和狗之间仅仅依靠彼此嗅一嗅味道,互相舔舔就可以相互信赖起来,而人类即便是已经又亲又舔了一辈子的枕边人,也免不了猜忌怀疑,想想也真有点黑色幽默。
话说故事的最后,小酷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条人际荒芜的小河里,他没有着急畅游捕鱼,而是抱着爸爸的残肢,真诚而又谦卑的祈愿:“守护这条河川的神呐,请保佑我和爸爸能在这里居住下来,并允许我抓到足以维生的鱼。”朴实无华的祝词,却让人类汗颜,妖怪与动物,都自始至终当自己是神灵庇护下的求生者,能够生存下来,是大自然给予最大的恩典,而自己的活动,或大或小都是对自然的惊扰和破坏。这种谦卑,在江户时代的武士身上看不到,他刚从惊吓中缓过神来,就立即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势,神气的听取河童父亲的请求,蛮横的怒斥它,并且无情的拒绝后将他杀害。他掠夺了其他物种赖以生存的河流土地而不感到愧疚,欺骗乡里以牟取无本之利,他更安之若素。贪婪只在他被吓住的那一秒钟短暂消失,随后就马上熊熊燃烧起来。即便是到了文明时代的他的后人,也依旧看不到谦卑的影子,虽然他已没有武士祖先的那种飞扬跋扈,但在听到河童不是犯上作乱的妖怪,而祖先才是手染鲜血的恶人时,依旧坚持那个手臂是自己的产物,要求取回祖上遗留下来的珍贵遗物。他人父亲的手臂都可以理直气壮的占有,那又有什么是他们欲望所不能攫取的呢?
小酷的语调一直很坚强平静,不像个孩子。苏醒过来后,回想起父亲死前的惨状,他也没有嚎啕大哭,而是平静的流泪。之后的日子里,没有一个人类能够做到像他一样的坚韧和善良。不是他心理能量强大,而是因为和其他的河童一样,他知道感恩。他感谢救了他并养育了他的家人,他感谢河伯山川,他感谢帮助他的黄狗阿伯,他感谢收留了他的妖怪大叔……(甚至在100年前,他和父亲还给即将强占他们河流并且伤害他们的仇人准备了鲤鱼做礼物),他答应出席电视节目,因为“我蒙受这一家人太多的恩情”,他从未因为家里的小妹妹讨厌他而感到委屈,甚至在被夺走椅子后天真的觉得是要玩相扑,那一幕真让人感动欣喜,他从海里给小妹带来了一颗玻璃,家里的妈妈说那是宝石,这不是骗小孩子的话,因为对于小酷来说,玻璃就是宝石。
同样的品质在阿伯身上也许更为明显,人类对他的好,他终身铭记,他爱他的主人,无怨无悔的被他拳打脚踢,直到身心都受不了的时候才选择黯然离开,在他临终的时候,竟然最想知道主人过的好不好,是否还受欺负,他甚至在追问,如果当初自己不离开,继续成为主人的发泄工具,会不会对主人更好。动物一旦接受了人类的恩情,就如同契约一样的永不相忘,而人类又一次只是把动物当做一种附属品,一种有权任意处置的私人物品。
所以,你明白了吧,人类善变,只是因为人类善于遗忘恩情,不懂得感恩之后就变得贪婪狂妄,遗忘过去之后就开始欺骗说谎,人类并不是有多少邪恶与可怕,顶多只是让人心寒。那些极端残忍的人类,不见得就是罪无可赦的恶人,他们也有对家人的温情或是敏感的内心,只是在遗忘自然、亲人、朋友给予你的恩情之后,即便是再温顺的人类,都可能失去理智与情感。
要拥有多少才算足够?某特区要建一个对环境和市民都有威胁的化工厂,民众抗议连连,而有关人员却不断的强调该工程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多么积极重要的意义!听起来真的没有什么不合理,好像的确要发展就必定要冒一点风险,不做点牺牲怎么能够经济大跃进呢?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中了河童病毒一样的说:“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发展了,我们已经衣食无忧,幸福满足了。”小酷只祈求神明赐予他生存足够的鱼类,而我们的开拓之路,却永远没有尽头,并且还应该理直气壮的继续。
小酷在问座敷童子自己的同伴是都被赶走了还是被人类杀光了的时候,画面突兀的终止了,接下来的画面是小河童摇摇摆摆,一点气力也没有的回到了房间,并且瘫倒在榻榻米上,最后钻进被子里把自己深埋起来。而那段留白,就是从江户时代到现在100多年历史里的血腥历史,有多残忍?有多野蛮?我们应该自己知道。
座敷童子的歌很动人的一句是:“虽然世界上已经空无一物,但我始终陪伴着你。”在这个到处都是人类的世界生活,也许真的很辛苦,爬到塔顶想看到龙神的面貌,也许只会被飞行机器像金刚一样的击落,唯一让人坚强的活下去的是那个始终陪伴着你的东西,它也许是爱你的人,也许是你坚守的信念。
《河童之夏》观后感(八):相见时,要心存感激,像第一次;离开时,要好好告别,像最后一次。
从河童这一动画中构造出来的现实存在眼中,看到的是人类的虚伪、贪婪等种种的恶,但在被康一救活并生活于他家的过程中,它发现人类也并不是都那么坏,也有好人。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人类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的平衡。
动画中有几个点令人感动,一是康一妹妹从毫无原则得排斥河童,因为它分走了家人的关注,但随着河童送给她一颗海里捡的“宝石”——玻璃,这层隔阂在那一刻其实就消融了,当得知河童要离开自己家,小姑娘眼中的泪水是真情流露;二是片中康一和小女生懵懂的感情,虽然朦胧但令人感动甚至向往,为了保护女生,于欺负她的男孩打架,虽然打架不是好事,但至少是当时别无选择的英雄主义。再者就是在地铁站送别那段,康一回了两次头,挥手再见,却见小姑娘一直等在原地,目送离开。看到这一幕为什么会这么感动,也许,这也是我的真实写照吧。和好朋友相聚总有离别时,每次分手,我都会送对方到地铁站,一直目送对方过安检、消失在人海。记得这么一句话,说得很好:相见时,要心存感激,像第一次;离开时,要好好告别,像最后一次。
《河童之夏》观后感(九):突然的治愈,抬头看到蓝天
自己是关注动漫的人,看到过它的简介后就想看,一直没有看成,最近才得以看完。2个小时,自己看的很认真,回想起来自己刚刚看宫崎骏的作品的时候。风格很像,静静的音乐,淡淡的画面,淡淡的故事。
看的时候自己心情不是很好,开场暗暗的画面自己看的很厌烦,颜色画面的忧郁。看完后想来,这是河童结局的一种暗示。
小男孩的生活,不很好,不很坏,和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一样,喜欢的女孩面前说不出话,最后冒出的时是自己不想说的话。那样的画面,是的看起来人物不怎么好看,但正是这样的不好看,我想到了自己。
河童的出现,小男孩的日子改变了很多,突然有个能说话的伙伴,不是那个小不点的妹妹。父亲也喜欢上河童。说要照顾河童的,最后还是母亲去照顾。妹妹因为是哥哥喜欢的,所以不喜欢。这样的开始,感觉到真实。知道不会有河童的,但似乎愿意去相信有河童。
接下来,一家人和河童的生活,小男孩和河童一起去找同伴。可以想的到的画面。治愈系的动画,是些可以想像的温馨的画面,但真的很温馨。温情是最好的治愈,果然。
然后出乎我的意料,也许,是真的被故事吸引。其实自己看过内容简介的。
河童与人,人与人的关系的冲突的发生。世俗如我,在想自己会怎么做,还好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心中阴暗的东西太多了,或者说是世俗。慢慢讲述的善良的故事。
河童的讲述很到位,一个孤独者的心。慢慢在自己从来没有来过的世界小心翼翼的走着。活着,同类,和人类的友情。本来以为自己已经适应,突然来的镜头告诉自己,你是陌生人。终于找到一点安慰,有朋友拉。不是人类也不是同类。能在自己心里说话的朋友,一条狗。他成了自己的依靠。但两个都不时人类,在人类的城市里奔跑的两个朋友,不知道哪是自己的出路,只是想跑。最终河童这个朋友,在城市的消逝。河童爬上了最高塔,我想到了《金刚》。只是河童没那么大。庆幸河童没那么大。河童在高塔,故事高潮的到来。
故事的最后河童那句话,猛然感觉原来对于自然还是要敬畏的。
敬畏自然,也只有在要结束的时候出来,才不时说教,是真的生活状态。
看完,心情后心情很好,单身的自己愉快的作着自己要做事情。这样的电影和女朋友一起看那更是治愈。
《河童之夏》观后感(十):夏天的伤心童话
以为和《你看起来很好吃》类似的,谁知道是致郁系;以为是童话故事,谁知道是现实向。
有迹可循的,哭了六次。
第一次。小酷在电视台看到爸爸留下的断臂,看到杀死他父亲的武士后人,说起百年前的故事,回忆起父亲死去的那一日,我陪着小酷一起哭。小酷的父亲,一个有些啰嗦又老实的河童,小酷嘴里最伟大的河童,却被贪婪的人类杀死。
第二次。阿伯为了保护小酷而被车撞死,阿伯临终跟小酷说,他想是不是该留在原先主人身旁,被他虐打着,这样他至少还有发泄的对象,不会那么孤单,不知道旧主人现在还好不好;小酷无助的嚎啕大哭,而周围人只记得闪光灯不停的拍下他哭泣的样子,秃鹫竞相想来分食死去的阿伯。
第三次。小酷坐在东京塔上,烈日里,风雨里,无助可怜的,叫着他的爸爸,他伸出舌头沾沾口水湿润自己的脑袋,大眼睛里蓄满眼泪,一颗一颗落下来。
第四次。上原一家围在死去的阿伯身旁,镜头不过留给阿伯寥寥数秒,为阿伯而哭泣。阿伯这个老好人,被旧主人虐待而逃跑,但和小酷说起时,还是想着旧主人小时候对他的好,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到如今,陪着康一从他旧主人那样的年纪长大,用自己的能力,尽职尽责保护上原一家,再到保护小酷。他死了,变成了上原家客厅里的一张照片,至死还惦记着老主人,不知道谁还会记得他,总是暗暗的保护着小酷,第一个和小酷交心的伙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第五次。小酷决定离开,和大家分别,小瞳也开始舍不得他,全家人都很难过,小酷已经成为了家里重要的一员了,但为了小酷能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好好的生活,不得不放手,小瞳哭着问小酷,什么时候再回来看他,小酷说一定会,河童从来不说谎。小瞳从不喜欢小酷,到收下小酷送给自己的玻璃珠,到舍不得小酷,他已经成为家中最不可少的伙伴了,相扑,喝酒,聊天,留下那么多温馨的故事。
第六次。康一蹲在便利店门口,等着快递车把小酷接走,夕阳是紫红色的,哀伤而幽美。快递车发车了,康一哭着跟在车后面奔跑,小酷传声告诉他,自己很庆幸还活着,他们一定会再见面,从康一手中救回来的命他一定会好好珍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美的景色也会有凋零的一日,再美的情谊也不一定时时刻刻黏腻在一起。
最后的最后,河童找到了他的同类,喜如妖,留在一个鲜有人踪的山里,有清澈的溪水,也许还能遇到别的河童。
小酷说,如果留在人类这里,学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忘记了河童的生存方式,死去的时候他没有脸见自己的祖先同类
但愿小酷能快乐。
:电影里的夏天的色调很美,像日式动漫里所有的夏天一样。骑车载安静的街道,整洁的街区,浅蓝色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斑斓的花朵,又或是乡村小路上,绿油油的稻田,晶亮亮的溪水。 这样的夏天,蒙着暖调的滤镜,和我们的小时候既相似又不同,虽然我没有经历那样恬淡的阳光,宜人的风光,但传达到的感情是一样的,带着夏天清凉的,彩色的,海水的味道,是逝去的,是河童离开的那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