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直播》是一部由亨利·朱斯特 / 阿里尔·舒曼执导,艾玛·罗伯茨 / 戴夫·弗兰科 / 艾米丽·梅德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不久看完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感慨很多,不是说这部电影有多好,而是这部电影潜在反应的事实,通俗点说就是说了个键盘侠们害死人的故事。而现在键盘侠这个称呼让人深恶痛绝,躲在屏幕之后,隐去自己姓名 性别 职位 各种现实中的信息,然后在网络之上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往往这种价值观是极端,而人总是有着从众心理,在很多人都在做相同的事情的时候,在知道自己不会被人发觉的时候,会做出自己都会害怕的事情,从众加隐匿两者加在一起是可怕的。
电影很多用的都是手机镜头,在手机屏幕之中人影在晃动,在手机屏幕之后人们在疯狂,晃动的镜头让人感觉到一种阴暗的恐慌。虽然结局有些故意的夸大,直接上升到了生死境地而反转的也过于生硬,但是最后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手机屏幕之上,然后后面冠以杀人犯的名义,这个是整部影片的重点所在。隐匿不等于无罪,隐匿不等于妄为,在现实之中很多人都会说不要对一个你自己不了解的人评头论足,不要说出过于极端的言辞,有太多的限制,来自于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形象,而在网上我们没有现实身份,抛开所有顾忌,肆无忌惮的对某些事情进行评价,甚至于投票去杀人,这在现实之中毫无疑问的反对,却因为是网络而得打了大部分人的同意,杀掉一个无辜的少女,每个人都是杀人犯,而这种可怕从众的本身便是网络的隐匿,人们开始愈加疯狂。
这是一个十分应景的题材,网络是个很大的现象,永远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也是现在人们离不开的存在。但是网络道德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键盘侠的存在道德绑架莫名的围攻,这些都将是之后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网络并不等于肆无忌惮,也不应该成为发泄阴暗的场所,但是这种定义真的不好界定,网络世界的混乱和速度的传播方式让我为未来感到迷茫。
《玩命直播》观后感(二):总体还是不错
其实这部电影多少还是·给了我一些触动吧。很多人都说有很多地方的逻辑不对。可这本来就是一部虚构的电影只要在那个世界行得通就行了。
其实这部电影有两个角色
网红
这种角色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可大多数之所以成为网红,一是想赚钱。二是想出名。有一些人为了出名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在电影也有很好的一个体现
观众
与其说是观众倒不如说他们要么是看直播并命令的人,或是喷子。但他们压根不会知道他们给在网络上‘’曝光‘’的人都维护有多大,他们只是敲几下键盘。可是给别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也正是他们的助长才会有网红这种职业
希望世上无喷子,也不会有太多人沉迷网络
《玩命直播》观后感(三):一篇简单的观后感 玩命直播
首先,必须承认,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艾玛罗伯茨去的。从小就超喜欢她,不知道这样说好不好。
在看电影之前,我就收到了来自各方信息媒体的剧透,直播,冒险,试胆,微微的惊悚,俊男美女,爱情等等。貌似这是一部充斥着无数元素的片子。我承认,这部片子里可以看到你想要的,但是同时你也仅仅只能满足一时之需,权当娱乐,没有后劲。
电影讲述的故事概括来说就是个平凡女孩儿(我是没看出来哪里平凡)通过一个dare直播游戏,半天之内变成第一网红,结识我们帅哥男主,干柴烈火,好不热闹,结果发现这是个人性冷漠的游戏,置人生命于不顾,反过来联合已经撕逼的姐妹和被自己甩掉的暗恋自己的男闺蜜以及各路人马奇迹般毁灭这个游戏的故事。最后当然是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圆满大结局。
好吧,我承认我已经没什么逻辑了。但这就是这样一个电影。用老套的剧情,套上新兴的流行产业,当当当当,就此出炉。不过说实话,我还挺吃这一套,谁让我是个俗人,看见帅哥美女我就挪不动步子呢。
这部电影够刺激吗?坦诚来讲,不够,几个超速和超高镜头真心并不能让观众满足。这部电影情节够充实吗?我觉得其实还可以,不会无聊,有时候小心脏也跟着砰砰跳两下。这部电影够舔屏吗?够!毕竟颜值摆在那儿!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看啊?说实话我挺喜欢,要不也不会评个四星。
总的来说,你只要把看这部电影当成一种娱乐,那真是放松身心,清洁双眸。不过,你要是有什么过多期待,拜托,看看电影的名字,海报,主演,你就知道,你真的想多了。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何苦那么为难自己呢?!你说是吧……
最近电影真没少看,天天半夜抱手机写几个字,这样下去,我要承包电影院过夜了。
《玩命直播》观后感(四):好听的插曲从第一分钟开始
将直播这样的热门题材拍成电影,而且还是悬疑片,这个想法已经很不错了,再加上比较快速的节奏感,好听的电影插曲,青春偶像担当主演,影片在吸引力上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全是本片的优点,与之对比的是缺点也很明显,结局设计太过失败,可能担心不好收尾或者想尝试了一下黑暗剧情,却不敢继续深入,设计了一个很无趣而且略显幼稚的结局。另外演员们的表演比较表面化,可能和这次都是年轻演员有关。
影片最大亮点应该是题材和各类插曲了,插曲特别好听,从影片的第一分钟开始。
《玩命直播》观后感(五):严重剧透的絮絮叨叨
大部分情节算是紧张刺激,男女主角都好看。其实我很怕那种背后说坏话被人知道却茫然不知的情节。结局圆满却不够精彩。
很多人追着他们拍的一幕想起黑镜其中一集,还有最后投票开枪想起心理罪城市之光的情节。虽然是完满结局,但细节经不起推敲,女主角开头连游戏的原理都不懂,后来却可以想到叫朋友改代码。配合他们演戏的对手最后退出时显示只有一个人观看,但他们朋友不是还在看吗,游戏的发起人不是应该也在看吗?作为讽刺当下或教育意义的电影,一个黑暗的结局可能更震撼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黑客好朋友。故事没有交代女主哥哥为什么去世,这个可能就是女主妈妈不给她离家要留在自己身边的原因,一度以为男主上一次挑战失败的拍档就是女主哥哥,这样情节会更合理流畅,毕竟他们相遇也是看客安排,可以是为了继续完成之前的任务。
《玩命直播》观后感(六):7月的这部新片《监控者》,没有真心话只有大冒险
现如今随着社交网络的大众化,各项网站直播越来越夯,只要透过各种网络就能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离奇、刺激、不可置信的资讯,还记得俄罗斯青年Alexander Remnev(肯定不记得了,不过没关系并不重要- -),攀上各地摩天大厦之巅玩“亡命自拍”吗?
如果有一天能够让你选择成为影片或照片中的主角,你会继续选择成为萤幕外的观众吗?
由《鬼影实录4&5》双导演亨利宙斯(Henry Joost)、艾瑞尔薛曼(Ariel Schulman)与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编剧一同打造的大银幕全新惊悚动作钜献《监控者》(Nerve)最近放出了首款预告片。
并由曾演出《邻居大战》的戴夫·弗兰克(Dave Franco)和《冒牌家庭》的艾玛·罗伯茨(Emma Roberts)携手主演。
这次的《监控者》改编自Jeanne Ryan的同名小说,故事讲述高四女生Vee在网络上玩“真心话大冒险”,遭到一群自称“监控者”的操纵,不得不在险境中求生。只要在过程中不断地完成设定的任务,就能获得奖金。
当然,虽然看起来跟真心话大冒险有点相似,但其实比真正的大冒险还要危险刺激的多。
比如第一个任务就是...与一个陌生的异性接吻,其实这个任务也算还好,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接吻,小case啦~
全裸搭乘电梯,而且必须脱光光才算
(这样肯定能上头条吧~)
再比如横走过两栋高楼(中间只由一块非常窄的木板连接)
如果你觉得从两栋摩天大厦中间走过也不算什么,那么卧轨你敢吗?
(其实话说本大大也卧轨过,只不过是废弃铁路而已,但躺在上面还是毛骨悚然...)
(不过躺在铁路上你会发现,这样很有助于帮你理清困扰你的心事)
当然,作为大冒险任务,挑战摩天大楼自拍也是少不了的
不过,虽然看起来这些任务随时都有挂掉的危险,然而通过考验的刺激和金钱的诱惑力也让这些挑战者慢慢开始上瘾...
不过,到底我们美丽的戴夫·弗兰克和艾玛·罗伯茨最终到底还遇到了什么疯狂的事?我也不知道...毕竟片子7月份才会上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豆瓣搜索《监控者》,先去舔一发预告片解解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看起来整个片子都好像接近于以往的美式喜剧类型,但官方标注的确是一部惊悚片...
最后再来发可爱的艾玛~
来自可爱的暴走日报
《玩命直播》观后感(七):游戏背后的秘密
不得不说看完这个电影我对与直播真的恍惚了,我虽然从来没有玩过直播,也没看过,但是真的把我看怕了。
现在网络社交实在是太发达,当然有人想通过这种手段从中“捞”上一把。这个游戏真的不是容易分辨的,而且一部分年轻人对于刺激的追求是无限的,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好奇心所驱使其加入。但是有些事情玩过火了就出事了,比如说这部电影所讲的。
大冒险谁都玩过,但是一个个用命换来的大冒险,可能没几个人试过。一个个看起来疯狂的事情,却因为人们想成为榜上第一的位置去尝试,女二就是这样,被这种直播所控制。这可能也是人们的虚荣心作祟,第一当然是好,谁不想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就是“钱”,可以发现,大多数狂热于这个游戏的都是年轻人,$100、$500都不是个小数目,面对这种金钱的诱惑,有多少人能抵挡的住这种诱惑?
我觉得以上说的也是这个游戏除了技术方面的高明之处。它运用人们的心里———虚荣心、爱财,来操控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人,利用最后内部之间的矛盾纠纷来骗钱。不得不说这个手法十分高明,也十分没有人性。黑客只需要用几根手指轻轻的在键盘上操作,一大帮年轻人却用生命去夺取钱财和名次。
影片其实还是讲述了人心的冷漠,只有当一个人因此死去,才能意识到自己玩大了,出事情了。当被告知是共犯了,才明白自己都做了些什么。或许一时的冲动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或许是一条人命,也或许是一群人的一生。对于我们,也只有多想想后果在做事情了。
只希望这种事情不要真的发生。
【PS.Happy Ending哟】
《玩命直播》观后感(八):泥萌直播真开放,要是在这早就被禁了。
片儿叫《玩命直播》
男女主我都不认识,不过颜值8分还不赖~
除了看肉,还要来看看剧情吧
然后跟闺蜜因为一个暗恋的男的闹翻了
这个闺蜜sydney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绿茶婊
对,没有错,就是你以为的绿茶
还是一个以直播赚钱的bitch
然后女主为了刺激也开始玩起了直播
第一个任务就是,去亲吻一个陌生男人
这个男人是谁呢?找来找去找到了男主
这特么是巧合么?我觉得是套路,哈哈
深情的一个舌吻之后,男主是这么说的
“吻得不错”,这满满的套路你看不出来嘛
接下来,套路越来越多
直播第一个任务完成了让女主赚了100刀
超级开心!
然后跟男主一起坐摩托车到市区
可以挣200刀,然后去试个衣服还可以挣钱
显然试玩衣服自己的衣服被人拿走了
然后两人从商场裸奔出来了
出现了第一张他们在电梯里的照片
裸奔完了干嘛呢?
盲眼60码的速度飙车
男主带着女主在城市里盲眼骑摩托车,女主指挥
然后直播的时候全世界都嗨起来了
这特么要命啊
重点就是,这玩命的直播居然成功了
观众们都在看,女主的bitch闺蜜sydney也在看
在酒吧正嗨的闺蜜这就怒了
凭什么她的直播观看人数比我多?
然后她就挑战恐高从A楼窗户爬到B楼窗户
然后特么失败了,OVER~
然后两人见面撕逼起来
一气之下女主完成了bitch没有完成的恐高任务
然后女主不玩了,要跟男主散伙
男主这就不开心了,说他困在游戏里了
女主愤怒的去告诉警察,
然后女主也被困了账户上的钱都空了
男主说只有赢了游戏才能出去,怎么突围?
(我觉得这个结局真的是太蛇尾了)
没办法,女主只能继续跟男主直播比赛
男女主被叫到一个像困兽场的地方
任务就是两人各一把枪干掉对方就算赢
然后女主做不到,比赛第三名跑出来一枪崩了女主
所有人惊呆了
watcher们支持过这个玩法的显示他们就是凶手
然后watcher们都退出了游戏
服务器崩溃,他们赢了
当然,这也是个套路
女主事先和sydney、男闺蜜、第三名算好了
男闺蜜还是个爱她的程序猿大神
他们找到另一个大神在游戏中植入了程序
然后让每个观众的手机显示了“凶手”
观众觉得心里有愧就退出了游戏
最后两个人在美丽的纽约相爱在一起
(这也太扯了吧)
最后女主在斗兽场的那里讲的那句话很深刻。“你们怎么不敢把你们的面具摘下来,把脸露出来?在人群中当好汉当然简单了,你们躲在你们的网名后面。但是今晚发生的事情你们都有责任。EVEN IF YOU JUST WATCHING!“ 最后那句很赞,尽管你们只是在看你们就有责任。
记得微博上一个视频博主马克叔在他其中一个反对网络语言暴力的视频里说,“在你留下评论,留下回复的时候,请你想一想如果这个人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我还敢说出这些话吗?“ 太多人躲在“watcher”后面肆无忌惮的言论攻击,似乎有着网络和虚假账号名的遮盖下,所有的言论都可以讲出来,不用负责任,一个个人用手机用网络去觊觎去评论别人的生活。
电影最后,当所有投过yes的人收到有他自己真实名字的消息,“你是此谋杀的从犯”的消息,所有人都开始怕了,选择了退出。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真实,他们是其中的一分子。键盘侠和喷子们都醒醒吧,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玩命直播》观后感(九):Nerve-粉丝与网红的最佳写照
apchat,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WeChat, 青少年的生活已经无法脱离网络媒体。在英国,伯明翰大学Jubilee Centre for Character and Virtues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有40%的父母表示担忧社交媒体与网络媒体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英国调研机构Mintel发现有56%的10-15岁的少年表示,比起当面对峙,在社交媒体及网络媒体平台上他们更容易相互攻击对方。
影片Nerve 就是诞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优质女高中生Vee(Emma Roberts)不甘心平庸顺利得进入大学,不甘心生活在好友的风头下,为了证明自己也可以成为主角,她参入了一项网络真人游戏:Nerve。游戏规则很简单:玩家需要接受一个接一个dare的挑战来增加人气数及赢得奖金。如亲吻一个陌生人,偷一辆摩托车,挑战的难度会随着比赛进程不断增加,当然奖金和人气也会随之暴增。如果玩家bail (退出)或fail(挑战失败),那么game over。参与者可以是Players (玩家)或者Watchers (看家)。看家可以是匿名的,但需要付费。游戏最大的原则是参与者不能报警(snitching)。
比起现在大红的Pokémon Go, 这样比赛更像YouTube上的vloggers. 也就是中国的网红直播。
电影情节紧凑惊险,导演Henry Joost 和Ariel Schulman 将摄影机镜头变成了手机银幕,在摇晃的镜头左侧,观众们可以看到各种粉丝的点评及表情符号。身着绿宝石般闪烁的连衣裙的Emma Roberts与她的搭档(Dave Franco)在霓虹闪耀的纽约城上演了一出惊悚的网络真人游戏。
虽然影片的结局有一些仓促及夸大,但多少折射了当今青少年的道德底线是如何被网络媒体一次次的冲击。虽然不至于公投去谋杀一个人,但是在匿名的情况下,谩骂凌辱,恐吓挑衅已经成为了网络上的家常便饭。如果仔细看一下屏幕左下角的那些评论,旁观者似乎完全把自己乐趣建立在了参与者的挣扎中。粉丝们最感兴趣的无外乎是网红与网红的撕逼大战。粉丝与网红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相互依存。
对于这些现象,我抱有很强的好奇心。首先是网红,为什么他们愿意出卖自己的隐私而换得人气,再是粉丝,他们为什么喜欢乐此不疲地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偶像的一举一动上。
美国心理学家Dara Greenwood把人们渴望成名的原因分为三类:
• The desire to be seen/valued (e.g., "Being on the cover of a magazine", "Being recognized in public") –渴望被看到,被承认 (如上杂志封面,被公众认可)
• The desire for an elite, high status lifestyle (e.g., "Having the ability to travel in first class and stay at exclusive resorts", "Living in a mansion or penthouse apartment") – 渴望成为精英,拥有高大上的生活(如飞头等舱,高级度假会所,住高级别墅等)
• The desire to use fame to help others or make them proud (e.g., "Being able to financially support family and friends", "Being a role model to others") – 能够利用自己的名气来帮助他人或让他们为自己自豪(如在经济上支持家人或朋友,成为他人的偶像)
研究显示第一项渴望是人们想成名的最大动机。在朋友圈发自拍,发美食,发旅行照,一方面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渴望自己的形象被认同的自恋。自恋包含“看”与“被看” 两个方面,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看见。或许网红就是这样渴望特别强烈的人,再加上商家的利用炒作,那么这种渴望会被无限放大。金钱上的鼓励(网红经济)也会让他们第二和第三项的欲望加强。如今年戛纳电影节,欧莱雅请来了50名网红与李宇春一起走红地毯。而粉丝爱好“看”偶像的心态,实际也是一种自恋的心态(幻想自己成名)以及一种强烈归同感(一种强烈的与大多数人分享一样共同的东西的需求)
我们渴望“看”与“被看”的欲望从来都在,而网络媒体把他们无限得放大了。知乎的黄继新说互联网基本就是在做两件事:1. 增加让你获得认可的机会 (如微信朋友圈)2. 降低你获得认可的门槛(如美图秀秀,Instagram 滤镜)。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青少年或许会像我一样患上“社交倦怠”。过大的信息量,社交媒体自带的过于复杂功能及对商家投机利用的反感,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退出粉丝圈,朋友圈,信息订阅,就像影片的结局那样,选择sign out. 这或许是现在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
《玩命直播》观后感(十):无聊者的游戏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越来越受到网友尤其是年轻网民的喜爱。其低廉的成本、方便快捷的制作方式和更强的互动性,使观众的参与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新鲜有趣的正能量娱乐,其种种副作用也在逐渐被人们重视。
这部2016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展现的就是网络直播极端变态的一面。
女主角小维是个乖巧胆小的高中生。受到好友的影响加入了一个网络直播游戏。这款名为“Nerve”的真人大冒险直播游戏,已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纽约青年。游戏有两个角色可以选择:“观看者”和“玩家”。由“观看者”付费来决定“玩家”挑战哪种冒险游戏。
小维选择了和男生伊恩组队成为玩家。他俩的大冒险直播,从刚开始的好玩刺激,到逐渐走向失控。最后他们发现必须孤注一掷方能彻底摆脱这个危险的游戏⋯⋯
这两个年青人刚开始的游戏体验就如莫文蔚的那首歌: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傻傻两个人,笑的多甜。
之后,游戏玩过了头。因为“观众”都是匿名参与游戏。人一旦知道不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任何责任,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郭德纲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人需要在一个没有后果的网络世界里发泄,这就是人性里欠缺的地方。真要是实名制发帖,网上一片太平。
归根结底,就是闲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