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金钱永不眠》是一部由奥利佛·斯通执导,迈克尔·道格拉斯 / 希亚·拉博夫 / 乔什·布洛林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一):哈,原来如此。
如果我还没想到下面一点的话,我给这个看似狗尾续貂的影片没有星那也是合理的:资本全球化的真正到来。
这是2007年的金融危机所引起的,破坏了不该应有的藩篱的阻隔墙,一方面是欧美等国一直想推迟它的到来,一方面是新兴国家想加速它的到来。而最终用革命导师的话说,资本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最高潮,而后就是“覆灭”。
中国在历史,现在的种种,以及这两年要结束资本积累时期,进入帝国时代,不管是哪种集团,势力,最终还是会被绝对的时间轴轮压平,而且,无论你身家多少,在资本时代需要的是绵羊,干电池,在帝国时代,需要的是大的炮灰,多多少少,人民生活好了,有面包,没自由。但美国,西方国家不也是吗?
或许在人类进行大规模的宇宙探索前,中国是最后一个崛起的帝国,但是作为东西两极的中国和美国,他们的螺旋上升的确是很有看头。就让我今生看着他们长大吧,也许在我有生之年,还可以看到一场革命(广义的革命)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二):must have a passion for money
再看之前,我觉得我英语水平太菜连英语歌曲都听不懂,那也就算了,直到看这部电影我才知道英语水平不好美国电影都是问题,我下的它居然没有字幕!
虽然模模糊糊看完了电影,大概能知道电影中说的什么事儿,不全懂,也就不全能给我震撼和感动抑或一些感触,但是我可以感受到那种金钱带来的激情,money 是我全局当中听到最有力的一个单词,那种一周工作130个小时的工作激情,是金钱给的动力。
我必须得找个有字幕或者能看懂的资源,好好再看,体会下why is money never sleeps.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三):金钱永不眠
同样,在商业的世界里,没有永恒的赢与输,只有永恒的人性。
从扎尔博的死,到杰克的复仇,再到戈登的父女和好戏码,我以为这又是一个好莱坞式的道德宣讲。
Money Never Sleeps,因为人性永恒。
冯仑在《野蛮生长》里说,钱是有腿、有性格的、也是有气味的。因为钱心跟着人心走。钱是是非地,是是非人玩的是非物。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对钱最市井却也是最精辟的总结。
某人曾意味深长的跟我说,要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必须看明白人性。
不是看透,是看明白。知道人性永恒的所在,是什么。
美国第一届财长汉密尔顿认为,依靠道德和人性来维护社会是不可能的,人性就是自私的,利益才是建立政治政策制定最大的出发点。
以此你便知,华尔街是如何的叱咤百年,掌控了全球企业的命脉。因为,华尔街就是人性对利益追逐的最好的诠释。而泡沫的崩溃,也是贪婪的必然结果。
老戏骨戈登在电影里说,熊市不可怕,牛市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贪婪。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企业创造了百分之四十的利润时,这就是危机的前兆。
《幸福来敲门》里,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穷困潦倒的销售员,看到从投资银行里出来的风光无限的交易员,羡慕异常,于是用尽一切手段混到这个行业里,从此咸鱼翻身。这真是关于金融行业的最好的招聘宣传片。
可是当一个国家的顶级人才都流向一个没有实物产出的行业时,哪里又会有金字塔下坚实的基础。
《风月俏佳人》,女主问男主:你是干什么?他说,我就是低价买一个公司,再高价卖出去。很赚钱吗?是的。女主诧异,他既不是做食品,又不是建工厂,凭什么那么有钱呢?
这就是人类一百年以来发明的最伟大的机制。一个最适合高智商的赌徒的游戏。它是会上瘾的。
这是一个GAME,没有永恒的赢与输,只有永恒的利益驱动。
在这样永恒的利益驱动下,美国创造了一百年的辉煌,中国正在开始创造好像很辉煌的未来。
这样是对还是错?
有人动则说,这个国度看不到希望,这个国度的草民都不理性、精英毫无担当。
那么,难道你不是心存希望的活着吗?我见过的最悲观的人,都对未来有所希望,区别只是在于努力还是不努力而已。
钱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人性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错的是体制,因为它永远处于不够完善中,区别只是完全不合时宜还是需要修改。
我们需要一个防范和惩罚坏人的体制,而不是一个鼓励大家都去做好人、却让他们看着坏人都扬眉吐气的体制。
以前我也不懂,为什么父母那一辈的人对这个时代要傻乐的多。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他们在我们这个年纪时,所受的限制、艰难、苦闷、贫穷都多的多。
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而不是他们的脚底下,有什么理由要去不断的抱怨、诋毁和悲观呢。
当戈登用计拿走女儿一亿的基金、重新成为金融大亨的时候,他没有感到后悔。这个从监狱出来后唱空股市的失落者,这个说亲情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的悲情者,摇身一变,又野心勃勃地投入到了从前的战场中。
男主问:难道那从前的一切都是假的吗?
不,那也是我。现在,也是我。这就是人性。
所有的善与恶都是身不由己。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四):这片竟然两个小时长……Stone你个坑爹啊
看完这片,我第一反应是后悔今年去Cannes的时候被当地记者采访时说期待看这片子来的。
其实片头出得就很不妙,Stone的名字出现了两遍。一般这种情况要不就是导演太自恋生怕观众不知道这神片谁拍的,要不然就是导演对片子不太有自信要拿自己的金字招牌出来撑一撑。最后我觉得,即使是看在Stone年事上,我们也应该有同情心地觉得这是第二种情况。
整部电影下来都没有一个中心plot。说是报仇吧,也只是意思意思,感觉最后就是个“顺便”而已,wall street如此著名的人类互食的现代丛林,居然半丝惊心动魄的阴谋反阴谋反反阴谋都没有。说是爱情亲情等等人类之一切美好感情与贪婪欲望之人类一切动物本能的博弈吧,父女之间,情人之间,要破裂要复合,都是两三句台词的问题,未免也太轻易搞掂。
好吧,情节和人物性格这笔账暂时算在编剧头上。但是这部电影剪了两个小时又十三分钟,搞得好像一部迷你美剧——还是《鹰冠庄园》那个时代的美剧——请问导演到底是基于神马样的考虑?还把这片送去Cannes作首映我请问这又是神马考虑?是知道法国观众平时美剧看得太少,所以打算给他们从八十年代开始补起是不是?
以前这个Michael是小M,如今伊变成老M了。保养得还不错。演的角色很莫名(其实电影一开始的我还以为他后来会心理变态报复社会呢,事实证明不是我cm看得太多了,就是编剧当下的美剧看得太少了),所以只是耍帅而已,反正他年轻时老耍帅,后来耍帅老,现在就耍老帅呗。LaBoeuf这姓氏我到现在还纠结着,不过演得还可以,算是这片里为数极少的看点之一——尤其片中演他女友的那位美眉相比。那位美眉是有背景的吧有背景的啊有背景的咧,那嘴歪的吧歪的啊歪的咧……
究竟为什么啊,我问Stone你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二十年搞出个这东西来?我真的不能懂啊我不懂啊不懂啊。同样今年出的,法国加拿大合拍的那部同题材的也比这强啊。你好意思么好意思么好意思么?人家法国可是从密特朗时代起就搞国家社会主义了……
我一周的幸福指数是由看电影的质和量决定的,本周看了这部电影,这个幸福指数快要降成负了的……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五):《华尔街2》:难敌亲情的贪婪大鳄
不可否认《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在今日热映,必先让人联想到1987年的首集,而奥斯卡导演奥利弗·斯通重拾旧题材,减弱了战场上的尔虞我诈,将重心放在亲情与家庭,亦引来诸多粉丝不满。可换个视觉看《华2》,抛开相对老套剧情,制作精美绝伦,老明星表演精湛,整体娱乐性尚可,在佳片寥寥的秋季档来看,也算优秀。
首先,奥利弗·斯通的制作团队在仅有7000万投资情况下,依仗多机位多角度之间的转换、特写镜头的突出,还有一气呵成的流畅剪辑,所营造出来的精美画面,甚至不亚于《盗梦空间》《波斯王子》等大片,便可记上一功。除了开篇那个从高空俯瞰的漂亮镜头,颇令人赞叹,我们再仔细端详起片中的诸多场景,无论是众多现代化商业楼耸立云霄,或是富丽堂皇的大餐厅,还是人潮汹涌的街道,皆破天荒展现出金融世界的纸醉金迷,成功使电影锦上添花。
昔日的华尔街男主角戈登释放出狱,一边兜售着自传小说,一边“暗助”新女婿杰克的事业,并乘机跟女儿摒弃前嫌,看似老套的金融战,已然转向家庭伦理化,但如此意寥寥的剧情,竟将诸多人物角色间复杂的关系,整合得脉络清晰,并囊括了宽恕、复仇、贪婪等多主题,相对不易。故事起初以杰克视角叙述,小伙子既是心机鬼胎的复仇者,又是虔诚的绿色能源环保主义者,偏偏搭上老谋深算的金融大亨戈登,他好容易让老丈人与女友合好如初,孰知关键时刻又被对方忽悠一把,骗走了一亿美金,一波三折的情节,彻底叫观众难猜故事走向。《华尔街2》凭借巧妙的铺垫,先前老戈登一句无意的戏言,反而被小女婿抓住了心理把柄,誓死主打亲情牌,才险中求胜!
奥斯卡影帝迈克尔·道格拉斯,他尽管老到满脸褶子,但表演一如既往的泼辣、洒脱、细腻,尤其登场诙谐幽默举止,缓缓向众读者道出““BUY MY BOOK!”,表演相当拍案叫绝,再度成为《华尔街2》最大亮点。走出《小布什传》的乔什·布洛林,扮演操纵全球股市的投资银行老板,他贪婪阴险举止,更令人拍案叫绝。而奥斯卡影后苏珊·布兰登扮演沉迷购房老妈,老戏骨弗兰克·兰格拉扮演的自杀金融大亨,短暂表演都为《华尔街2》锦上添花。相比之下,《变形金刚》里的大男孩希亚•拉博夫,《成长教育》的英国女星凯瑞·穆里根,两位年轻人的爱情化学反应,也极其到位。
《华尔街2》由于主打家庭温情牌,相对减缓了节奏,并植入了一些品牌广告,刻意加入了中国元素,金融商战反简单从股市升降阐述,外加“诈骗”手段司空见惯,并不能使上一集粉丝满意。而例如杰克•摩尔写了一封网战“揭发信”击垮投资银行老板的土方法,还有编导一笔代过戈登·盖柯在经济危机赚取十倍利润,细节也有一定简化,有一定的想当然,则留下诟病。但相对多数好莱坞商业续集,《华2》剧情还算有头有尾,诸多好莱坞大腕表演不辱使命,加上至臻完美的影像画面,足够弥补细节遗憾。其实奥利弗·斯通从商场转向家庭,意图抚慰在金融危机中受伤的美国心灵,毕竟如今经济不好了,金钱应先放其次,家人团聚最重要,倘若非继续苛求什么揭露,或者挖掘出特别的深度,那当真是强人所难。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六):钱是万能的,但没钱也不是万万不能的
有句话说得很好: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你还需要用到信用卡。想来,华尔街的那些人会以此为豪的。在这个地球上,最富有的人是比尔盖茨吗?不是.是山姆沃尔玛吗?不是.如果你质疑这个,请去看看《货币战争》。这个地球上最富有的人都是躲在大众目光本后,精密计算,冷酷无情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这些过去的明星,早就找好了各种伪装,将世界巨大的财富牢牢攫取在手。通过各式各样的基金会,名目繁多的控股公司,深深渗入到各行各业,形成一个体系,一个完整而高效的网络。
很少有人知道,美联储并不是美国的国家机构,而是一个私人银行...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世界95%的人的命运掌握在5%的人手中。金融的巨幕将世界摆在繁华的台前,而他们则是幕后的黑手,永远地操控一切。其实钱是万能,告诉你钱不是万能的人只是不想让你变得和他一样有钱。金融家通过控制钱来控制一切:生产,生活,生命。那有人问,经济危机中倒下了那么多银行?是的,但不要忘了,银行家的圈子里面也有优胜劣汰,也有大鱼吃小鱼。每次的危机倒下都是那些孱弱的羔羊,而同时饿狼们通过分食他们的尸体而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在高中时代经常能学到资本主义的垄断形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但是当今社会中你很少会听到垄断企业这个名词吧?这个世界莫非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将这一切都消灭了?人类大同社会即将来临了?是的,他们是被消灭了,不过仅限于生产行业。在金融领域,试问有几个老百姓会关心呢?在低调的银行家们就那么悄悄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金融风暴,将越来越多的金钱与权力握到自己手中。
昨天去看了华尔街2,不错的电影,奥利弗斯通依旧犀利,道格拉斯的演技几近纯青。特别欣赏他在演讲的那些话,直白而直接:信贷已经是个体系,是个癌症。这个癌症的来源是什么?贪婪!
在电影里面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贪婪,在投机产生的巨大利益驱动之下,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疯狂。贪婪可以让人失去理智,虽然贪婪的理由有无数种,可以是好的,或是坏的。但是一旦陷入贪婪,人的眼睛就只看得到目标而看不见陷阱。华尔街的人也不例外。主角曾问一个金融大亨:华尔街的每个人都有个数目,你需要多少钱才足以使你离开华尔街?大亨的回答是:更多。但是贪婪,会让人失去一切,当风暴袭来,这些贪婪的人们纷纷走投无路...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风暴反而是好事,可以让人清醒。对于主角来说,也许是金融风暴才让他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吧...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不是的,最贪婪的那些人拿到了一切。通过牺牲了亲情的戈登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你就可以一直贪婪下去!这才是华尔街的本质!
对于结局,我一开始觉得不好,后来仔细想想,开始觉得有些悚然:金钱竟然真的是万能的...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七):不眠的还有执念
一部贯穿亲情,爱情,追求,再堆砌以大量金融词汇,应时代之运而生电影。忽略了几处松散的衔接,却也把金融危机中的不同位置的人物展现出来了,投资家,交易员,房虫到项目负责人。不同的位置,他们经历着相同的关于失败,成功,绝望,希望,放弃,坚持的艰难抉择。
看着青涩渐渐褪去的希亚·拉博夫从变形金刚里拯救地球的校园少年摇身一变成为在华尔街运筹帷幄的交易员,不一样的气质,不一样的着装之下跳动的依旧是追求爱与梦想的脉搏。
人人都有藏在内心的执念,任凭风吹雨,时光荏苒都不会褪去。对于涉世未深的杰克来说是甜美的爱人还有对环保的狂热,对于刚刚出狱的戈登来说是在金钱世界中运筹帷幄的酣畅淋漓,对于最后中沦为炮灰的反面角色巴布洛来说是更多的金钱。我们的心带我们走到我们旅程的终点,或许是功成名就,或许是身败名裂,但是我们朝那个心的方向前行。
全剧中,若是论魅力我想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亦正亦邪的老头子戈登吧。对于习惯了郎教授侃侃而谈的我来说,戈登初登荧幕时的睿智并没有把我降服于他强大的气场之下。直到,看到空屋留下的郁金香,看到他面对愤怒的杰克时坦然的表情时,我癫狂了,为这个自私疯狂的老年人。他跌倒过,错过了亲情,身陷囹圄,可是他明白自己要什么,即使背负骂名,即使是不择手段。
有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在别人的质疑声中。
有多少人,迷惑了自己的选择,在几次跌跌撞撞中。
还有多少人,不甘心的做着心不甘的职业,慢慢燃烧自己的生命。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原来这才是对于梦想,对于生活,最自在的姿态。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八):除了金钱和感情 神马都是浮云
没有看过第一部 冲着15元一张的电影片去看的 本来我以为我会看不懂 本来我以为这只不过是一部沉闷的金融题材片 本来我以为这种片子看完也不会让我感触这么多 but...看完之后整体感觉就是那句话 原来。。。除了金钱和感情 神马都是浮云
华尔街一如既往的压抑 大街上没有阳光 只有往高处才有开阔的视野 但如果站在帝国大厦 依然可以看到四处都是超大型空调外机放置在楼顶 不断排出污染 正如同金融危机 癌症一般四处扩散 整个片子很真实 环保 金融危机 新能源……分享下几段经典台词:
1.投资新能源的杰克一早被女友吻醒 女友称他 “Mr. green energy。”他说 “No, the only green is money, honey。”是啊 所谓的绿色能源 环保 都只是投资、利润、汇报、百分比等等 所以 只有钞票是绿色的
2.公司股票直线下降之时 杰克在公园找到lou 逼问lou 公司是否会破产 lou说他问错了问题 -You ask the wrong question.- What is the right question?-Who does not.其实 lou早就预见了 这一场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倒下的绝不仅仅是他一家
3.杰克女友,从DC出差一周后回来 杰克向她求婚 正好电视早新闻在报道他BOSS 金融巨头卧轨自杀的新闻 他求婚完才和他女友说 他可能失业也可能背负巨额债务 真是狡猾 "I must sayby the circumstances ...I probably have no job,and we go bankrupt.”
4.戈登出狱后到大学演讲 开头第一句话就是:"You are pretty much all in big trouble."很成功的开场白 金融危机下的一代人 也是很妙的比喻 "the generation of ninja" 是啊 让我想到08年 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 金融危机 不就是四处忍么 还有这个观点也很认同 "The mother of all evil,speculation."今天的中国 上海 也是这样啊~到处都有人借贷买房 借贷炒股 借贷买基金 一切的一切 都是借了去投资 真是可怕 看看上海高的离谱的房价 everyone gone mad...
5.在地铁车厢里戈登关于他对金钱的感觉那一段 真是精辟 "I have never thought of money as a woman.She lies in bed at night next to your ...looking at you,with one eye open.Money is a bitch that never sleeps.She is jealous, and if you do not pay attention,you'll wake up and she's gone."
6.还有个场景 比尔不肯支持那个“道德风险专家”他一怒之下把那幅珍藏版的“农神食子”油画给砸毁了 是否也象征如同导师 父亲一般的比尔 不支持他 如同血食他?
貌似剧透太多 不过结局不灵 一贯的好莱坞式 新生胎儿的B超图 唤醒了沉迷金钱游戏的戈登 一家三口莫名其妙和好 最后的镜头依然是孩子们在草地上欢快的吹着泡沫 泡沫依然存在 不管它们看上去是否很美好……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九):『謠言、貪婪、金錢』
因為個人所從事的行業以及所學習的專業技巧的關係,對這類題材的電影有種親切感。劇情我就不評價了,就說說我對資本遊戲規則的理解吧。
資本的遊戲規則,其實放到哪裡本質都一樣,表現出來的形式和結果也大同小異,所以你看,2008年不管國內還是歐美,損失慘重才是最常見的,而不以知識水平高低而有所不同。這都因為人性本質都一樣。而參與遊戲的人的層次不同,也就決定了參與方式的不同。戰鬥并不一定要在戰場之內才能解決。這是理所當然,所以不用抱怨不平等競賽。資本是平等的,使用的效果如何看個人水平,就好像時間對每個人都公平一樣。
對泡沫的定義各有不同,但資本誕生以來,其實每個國家甚至地球產生質變的時候,都需要泡沫。資本原先聚集的一個泡沫破裂了,資本就製造另一個泡沫取代之。同理,資本原先最看好的一個國家不行了,資本自然會選擇另一個國家取代之。說到這裡,你們覺得接下來會是誰取代誰呢?
所謂的全球化,其實是資本的全球化,資本主義的全球化。馬克思所說的社會主義,必然是在全球都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達到最高潮之後,頃刻覆滅才會產生的。
我有同學在美國的投行里任職,也有好友在澳洲是專業人士,我曾非常羡慕他們,因為我覺得那是非常正規且高端的。不過我已意識到,隨著中國資產證券化的步伐進行著,中國才是全球性資本湧入的目標。毛主席說過,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既然身處這一浪潮中,修、齊、治、平,這在目前轉變的中國,對個人才是有最現實意義的。
此片適合對金融、資本市場有獵奇興趣的人觀賞。
推薦指數:☆☆☆☆『四星』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影评(十):In God We Trust《华尔街2 金钱永不眠》
华尔街总是充斥着阴谋,好莱坞总是充斥着阴谋论。但凡有灾,其后必有阴谋。《货币战争》,《能源战争》各种阴谋论充斥着我们这个世界。美国人把这当笑话,中国人把这当圣经。
圣经里最早记载关于炒作投资的故事见于创世纪。犹太人的一个祖先在埃及做宰相,上帝告诉他埃及会有7个丰年和7个灾年。于是他用法老的钱在丰年购买粮食收集牛羊。灾年的时候卖给百姓...十四年之后,全埃及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化。
法老成了最大的地主,他租土地给他的子民耕种。相比如今,这是一个关于土地改革的和谐版。没有强拆强买,一切都以救人为己任,所有的利润,都是在救人之后附带得到的。
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早期的基督徒并不贪婪,在这14年中的救赎里,他不仅收获了土地,还饶恕了出卖他的11个兄弟,从此父子再相见,兄弟再团圆。
大概在三千多年后的荷兰,另一群基督徒发明了股票。他们把所有不可预期的风险都放到市场上买卖....唯一不同的是,从这往后三百年,做投资的基督徒们要出人命了。
耶稣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19:24)”这话其实告诉你,所有的灾难都是由贪婪造成。另一个意思是说,如果你不理解自己有多贪,你就永远感觉不到你是个罪人。之所以不能理解,是因为人本性的骄傲。
1990年12月,上海证交所开市,拉开了中国人进针眼的序幕。10年之后的我,在拿到身份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交行大厦2楼开了一个股票账户。那年我16岁。
就像所有热爱金融神童一样,从小我就对追涨杀跌的K线乐此不彼。不过我没能成为巴菲特,也没能成为威廉.江恩。4年后,我走进教会,7年后我受洗归入基督。
故事才刚刚开始,就像有句玩笑说那样。如果你去监狱,每个犯人都会告诉你他是冤枉的。如果你去教会,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他是罪人。只不过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罪到底有多深....
2007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5700点。那时候我账面19万左右,对一个25岁的小子来说,数字只是浮云,一切都尽在掌握。那时的我坚信,自己就是上帝的宠儿,徐州的巴菲特,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股市的奥秘。买进买进,再买进.....用盈余赚取盈余!突然!一夜之间股票忽然跌下。是该立场的时候了,赚的早就超过了我的预期。但那时的我却早已被骄傲蒙蔽了双眼,顺从内心贪婪的欲望,那一刻我真的迷失,我是谁?我是索罗斯...我这样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道。
不光我骄傲,戈登也骄傲。他只记得监狱的痛,从不认为自己做错什么。所有的错只是源于自己的不小心,下次小心点就ok。从他那句“我不该入狱8年”我就知道这家伙一定惦记着东山再起。
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26)”
戈登赔了女儿,杰克赔了妻子,导师跳进了地铁,老板进了监狱....
2008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1900点左右,户头上大概还剩下三五万元(信心早已崩溃,根本没有心思在乎到底还剩多少)。我是谁?我到底要赚多少?我像杰克摩尔一样问自己.....
中国人说,股市就是政策和黑幕。好莱坞说,股市就是阴谋和财团。我说,股市就是骄傲和恐慌。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好不要入场。如果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最好马上离开。凭着自己,我们永远战胜不了自己....
没有人能戒除自己的贪婪,所以,美国人在钞票上印下In God We Trust(我们相信上帝)....意思是说,所有的钱都归于祂,我们只是祂的管家。把钱花了,娶个心爱的女人,养个孩子。这都是上帝的赐福。生命才是最大的财富。
于是悔改的戈登把钱投进了新能源。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赚的全世界,而是赎回上帝赐他的幸福。
2010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2990点....账上的股票逐渐开始盈余。没房没车的我,看着这个疯癫的世界。我对着镜子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究竟要赚多少?
201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