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伸冤人》影评10篇
日期:2022-04-04 03:30: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伸冤人》影评10篇

  《伸冤人》是一部由安东尼·福奎阿执导,丹泽尔·华盛顿 / 马尔顿·索克斯 / 科洛·莫瑞兹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伸冤人》影评(一):很简单直白的一部复仇片,别装逼意淫些什么出来!好商业电影就是这样!

  简单不过的电影,那些装格调的贱货别去装逼去批判、指责什么!什么动作戏不够,你认为丹泽尔的气质适合去象马特戴蒙那样在谍影重重里打的昏天黑地吗?什么内容老套没有新意,简单的叙事却拍出张力,你有这个本事吗?别老是叽叽歪歪的装内行,其实你啥也不是!一部复仇片(一个有中情局背景的隐性特工,为一个有特质的女孩复仇的故事),一个关于俄罗斯黑帮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人的下场,本来9800美元就可以结束的事情,偏要惹火焚身的故事。丹泽尔的痛快杀戮其实是在宣泄观影者的愤怒,每杀死一个俄罗斯黑帮,你产生了快感就是这部电影的价值,不用再去多说什么!

  如果某些人一定要去悟出些什么来,那无非也就是告诉你别自以为是,其实你什么也不是!(就像里面替老大飞来美国办事的家伙,自己以为牛逼哄哄,装酷耍帅,其实呢,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看电影就老老实实的看,动作片你看的爽了,该说好就说好;没来头的指责个鸟啊?!我还是那句话,有本事你去拍一个来看看。别以为影评谁都能写,说些自己都不信、没有价值的话,说些没有根据空洞的话,你格调就高了。你去看看人家成熟的国外媒体的专业影评,往往就一句话,言简意赅,且不剧透,如:竖起两个大拇指!如:狗屎一样的电影。好好学学吧,那些装逼的伪影评!

  《伸冤人》影评(二):伸冤人 The Equalizer

  丹泽尔・华盛顿算是少数我会当作挑片理由的演员之一,去年一部《伸冤人》也把我看得过瘾,活脱10年前《怒火救援》的简洁暗黑翻版。不过这部《伸冤人》所获得的评价就差多了,真叫人抱屈。

  影片有个漂亮的开场,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布莱松式的身体切片,精准、克制,没有一点多馀的动作,一方面还配合著两三次秒表的计数。一来透过这种方式将男主角迅速有效率地介绍出来,大概得知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二来这种局部细节化恰好与后面一场小高潮戏做了一个连结:隐姓埋名的罗伯特(现在他叫鲍伯,但雏菊泰莉觉得他应该是那种会叫罗伯特的人)为了替泰莉伸冤而来到俄国佬的卖淫大本营,本想以9800美元来替泰莉赎身,岂料俄国佬不给面子,于是罗伯特在此大开杀戒,在他开杀之前,他端详了一下这个办公室里头可以用的武器,计算了一下他干掉房间内这五个人所需的时间(16秒),之后就展开了一场令人血脉贲张的杀戮,最后他用了19秒。在他规划行动时,同样是要将视界集中,因此看到的也是局部的细节化;而计算时间自然也与片头的秒表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影片高明还不在此,这场杀戮约在影片的半小时多一些处,对于一部片长约130分钟的影片来说,恰好是四分之一的地方,亦即是在结束第一幕要转进第二幕的转折点,选择了一场有如《暴力史》那场咖啡厅反击的高反差戏,可以说是相当聪明的设计,因为罗伯特在这里自然是做了一个剧作上所谓“错误的抉择”,第二幕基本上自然是要解决这个抉择带来的冲突与麻烦。而这场戏还有另一个意义:作为罗伯特身手的范例,以致于后面基本上就不需要再重复他有多大本领了。

  另一方面,开场不久交代罗伯特在家具量贩店打工的情况,当他推著推车,他的同事还补了一句“你以前工作不是从不用推车吗?”其实已经暗示出他也不敌年老。所以在那场杀戮中才会错估了三秒钟,编导深知观众期待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过度卖弄罗伯特的身手,这是非常正确的设定。

  于是量贩仓储这个职业就太适合罗伯特了,在这样的空间,哪怕片末那场混战不把灯关掉,都不会有人能够清楚地分辨方向。这也就是说,当决战选定了这个地点,加上罗伯特的关灯策略,神出鬼没当然也就成为罗伯特的唯一战术。这还没有一丝刻意和勉强。

  若说这部片有什么不尽人意之处,大概除了太过公式化之外,也就是它的收尾了。罗伯特一路杀到莫斯科去将幕后老大干掉,这都算大快人心,但是最后他却开始正式当起解决问题的人——收别人寄来的求救电子邮件——这就有点问题了,毕竟他仍是个在这个领域中退役的人。倘若一个雏菊拯救计画就让他重出江湖,那么前面的纠结看起来就显得十分脆弱;更不用说他特地去向以前中情局的同事请求杀戒的“核准”,总不是永久拿到杀人执照吧?因此最后这个收尾无疑就成了蛇足了。

  《伸冤人》影评(三):我是正义。

  昨日和陈老师争论了很久到底看什么,来自于一直对国产剧的无奈,我坚持了看灿灿同学推荐的“伸冤人”。要说吸引,无他,一开始也就是为了Mark Twain的那句话。

  “The most important days in your life are the day you were born and the day you find out why."

  从电影开始的节奏和发展来说,我是处于茫然的状态。这时候给出的疑点仅仅是:

  1.主人公作为某家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上任不久,这时同事纷纷猜测他之前的工作是什么。

  2.主人公在Bridge Noodle里常常是凌晨两点左右仍在看书,看书的状态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自律,严苛的人。摆放整齐的餐具,用纸巾叠好的茶包,以及每次停下来不看书时都有摆放的异常让人赏心悦目的书籍。

  3.在事件开始之前,和Teri的交谈之中,如何被Teri说出真实名字的这一过程让我有点不解(也许只是我看的不认真)。

  在事件开始之前,节奏很缓慢,仿佛只是想讲一个独居的美国黑人大叔自律的上班阅读工作。他热心,乐于帮助别人,并不拒绝和他人交谈,本应该是明快的基调,却一直笼罩在黯淡的色调之中,让我心中一直提着难以放下。每个个体不可能都只有一面,他必然在某些地方隐藏着你不知道的锋利。天使和恶魔本是同生一体。

  因为Teri的遭遇,大叔决定对黑帮进行报复。这是出乎常理的。一般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去帮助女孩儿逃脱,但是大叔的选择让我明白他不是一般人。那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计算人心,他疯狂的大脑在运算,他简洁的肌肉群严苛的执行着每一个来自大脑的信号源,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尽量不去用枪械,他残忍的让看客惊呼这是一个死神的化身。因为他简单,毫不花哨,只为了杀人。

  事已至此,Teri应该可以得到解放。

  然而黑暗的漩涡刚刚扫到边缘,中心的靠近是否能吞掉大叔呢。

  黑帮老大普希金的得力帮手来了。出身俄国特种部队的Teddy。

  剧情一改缓慢的节奏,逐渐加速,吊住看客的胃口。

  不多赘述。

  --------------------------------------------------我是流水账的分割线-------------------------------------------------------

  正义是什么。

  正义也许只是大多数人定义的片面,为了绝大多数的利益而被定义的虚无。谁知善恶,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一怒为红颜。

  大叔是美国特种部队的精英,他擅长使用各种工具来解决掉对手。但他是否代表正义呢?

  他不贪财,他心中有慈悲。下手绝无虚招。他所求为何?

  顺应心意。

  本作不似曾看过的一些港剧和日本动画,为了自己心中固执的坚持正义而选择向世界的黑暗开战,大叔不是这样的人。他为了远离黑暗,远离硝烟,不惜制造假死改头换面从新开始新生活。但是他也是感情的芸芸大众,身边的人陷入不幸,他不会放任不管,但远不是英雄主义那样挺身而出,而只是选择默默解决掉事情。我想,这无关正义,只关乎本心。

  是否对于个人,本心即使自我的正义呢。(这句讲的太唯心)

  世上黑暗有多少,你我谁可全知晓。个体的能力总有穷尽的时候,刻画也许过于浮夸,但是我喜欢大叔这样的人。不为了他代表什么,而在于他有能力有态度,可以自由的抉择保护周遭想要去保护的东西。庆幸这样的人,他的心中有着慈悲和善意。身体力行是为自由,顺应本心是为自在,心中善恶是大自在。

  优缺点都有的一部片子,不过还是想说最后的结局有点落入英雄主义的旧圈套。让我看着不是很喜欢就是了。(可怜的俄罗斯黑帮,有着上亿的大佬,被一个人端了老巢,一个大写”辣鸡“)

  很久没写过东西啦,以后多写写,自我娱乐。

  吧唧。

  《伸冤人》影评(四):英雄梦

  丹泽尔华盛顿还是丹泽尔华盛顿,但科洛莫瑞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科洛莫瑞兹了,影帝依然演着他的老本行,为人低调的超级英雄,但小姑娘已经不是海扁王里那个小调皮了,变身成为“特种服务人员”,或者称之为“有技术的女人”。

  这样来评价他们并不是贬低他们,影帝的戏路实际很宽,但我偏偏就爱看他演那么几种角色,小姑娘的新的尝试也是与她年龄成长相符,是好事。

  本片可以说是将装逼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是装逼片中的“战斗机”,其娱乐效果远远大于片子本身的意义,不得不说我对这类片子毫无抵抗力,看完这部片子,我身体中那一股暴力冲动的力量几乎要冲出身体,热血沸腾的感觉从男主角一句“我给过他们机会”一直持续到片子结束,而如果你认真去追究情节合理与否那你就输了,导演若对合理性去下功夫,影片的情节也不会如此紧凑。

  以此片情节联想至某人民共和国,黑恶势力无处不在,本片的超级英雄可以不择手段的宣张正义,作为一个希望能够平静生活的普通人对社会正义无比向往,也希望有那样一位英雄去挽救这个堕落的社会,来弥补的心灵上的慰藉,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伸冤人》影评(五):完美主义特工的离休生活

  与其说是动作片,这部电影在精神上更接近于一部武侠片或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丹泽尔华盛顿大叔演绎的是一位成熟稳重平易近人的前高级特工罗伯特,借假死之机退役之后作为一位超市员工大隐隐于市。为了拯救萍水相逢的失足少女,大叔路见不平再出江湖,从街头混混到黑帮大佬,从波士顿到莫斯科,一路斩妖除魔血流成河。终于正义伸张且得以全身而退,深藏功与名。即便不再前线浴血,退休的特工仍在熊熊地散发着光和热。

  本片借马克吐温“人生中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你出生意义的那天”这一名言为引,并让主角手不离书,更是辅以种种写意的镜头语言,将整片的文艺气息和逼格大大提高。夜店一场间不容发的动作场面阐释地行云流水,水幕中决战的慢镜头更脉承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多数战斗都是干净明快见血封喉,颇有武侠小说中高手之风;神出鬼没的身法以及掉血不减行动值的外挂,则和近年来大行其道的漫画超级英雄颇为类似。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可以算得上是现代版的陆小凤,亲和化的惩罚者。结尾处一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镜头,更显世外高人风范。至于动作片典型的单线程的情节发展,惊鸿一瞥的女主角,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小伙伴,心狠手辣面露凶相的反派,统统是耀眼主角光环下的陪衬。如果只图个惩恶扬善的畅快淋漓,本片做得很到位,但遗憾的是,似乎也仅此而已。

  1. “在选择一份毫不起眼的工作之后,保持和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尽量融入当地人群的日常生活,和同一社区的人交一两个朋友。切记,时刻注意隐藏自己的身份。”——节选自《政府特别任务执行人员非任务状态手册(隐藏身份篇)》第25页。

  特工罗伯特在常人眼中是一个和善的超市工作人员,工作尽职尽责,待人礼貌可亲。对朋友更是热情贴心,帮有志成为保安的朋友制定锻炼减重计划,并监督鼓励其实现目标。暗中打击收保护费的腐败警察,帮助自己朋友的同时维护了广大商户的利益。更是和酒吧里几面之缘的被迫失足少女成为交心挚友,在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并一不小心之间灭掉了整个危害一方的黑帮乃至背后的大老板。这位令人如沐春风的暖男大叔,不为人知的存在是一架战斗力堪比高达的人型兵器,润物细无声地维护着社会的和谐。

  2. “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找到一份低调的兴趣,”——节选自《离退休特工日常生活指南》第一章“序言”

  一张餐巾纸,一个茶包,程式化地折叠方式,小心地放入外套的口袋。在餐厅的固定位置就坐,先将书放在一边,取出折好的餐巾纸,展开,将茶包放入杯中。这一套日复一日的动作,如同京剧名角台上的走位,不差毫厘。一堆词蹦出来:完美主义,,细节控,强迫症......更强烈的感觉是,沉稳。如现代的康德一般,定时定量的阅读,为失去的妻子完成读完一百本书的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出现的几本书自有深意:《老人与海》,《隐形人》,都是男主自身的写照。

  3. “利用环境中任何可以被使用的物品,尽量避免使用枪或刀具——这些会让成就感大打折扣。”——节选自《处女座杀人101式》第四章“发挥创造力”

  这是男主的本行,在男主的身上可以看到小野二郎般精益求精的职人精神,成就收集癖玩家的执著,先锋艺术家的想象力,以及完美主义。夜店是男主初次显山露水的首秀,在被黑帮头目拒绝和讥笑之后,大叔默默走到门口,开门关门,开门关门,开门关门,然后上锁。配合着他的动作脑中自动浮现Sheldon的“Penny,Penny,Penny”。之后计时开始,拳头,手枪,匕首,酒杯(疑似),开瓶器,全都是现成的凶器。最后还要为小头目读秒,完成临终关怀。最后一场超市主场作战,更是变成了暴力版的小鬼当家,现成的工具实在太多了,哪怕是仅有的一场势均力敌的肉搏,也一样要用玻璃结束战斗。和杀手Teddy的最终一战,依旧不屑于用枪,如果射钉枪不算枪的话。幕后boss的落幕,枪也只是手中的道具,致命的一击则来自焦耳定理。相信在男主趟着尸体走出去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星星闪亮地跳出来,发出悦耳的提示音:“成就达成,用不同武器通关!”用硬汉侦探马修斯卡德的话改变一下就是,波士顿有多少个坏人,就有多少种死法。

  4. “一切反派都是纸老虎”——某编剧

  比起神通广大的主角,反派实在是有些不堪。对同僚飞扬跋扈,对弱女子痛下杀手,还凶巴巴地跑到爱尔兰黑帮的地盘上撒了回野——上去就砸头看上去很猛,可是要不是看上去不靠谱的同伙及时开枪干掉了护卫,真的不知道谁会哭。最后终于盯上了主角,却非要操着一口俄式英语去冒充警察,连假证都不晓得准备一个,半夜三更去敲人家门可是会被爆头的。之后的盯梢不但折了小弟,自己更是喜感地被手机连拍剥夺了肖像权。在千方百计搜寻男主的同时,却被男主在酒桌对质,才发现自己被人查了个底掉,背景的柴小协变成了对这个没头脑的讽刺(我大战斗种族中怎么会有这么弱的)。决战中先是傻呵呵地蹲点被智商碾压,追到超市后终于趁男主大意时偷袭了一把,却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在同伴和男主缠斗之际不去补刀(大概是迷了路),非要追着保安不放,结果被射钉枪残忍地钉在了黑帮的耻辱柱上。想到之前反派在酒店裸了上身酷炫纹身展,突然觉得如果改成全身Hello Kitty的话,实力上的落差应该不会让观众这么失望。

  5.“特工罗伯特孤身一人对抗整个黑帮,十步杀人一人,千里不流行,百步杀十人,万里不流行。请回答以下问题:1. (地理应用计算)假设罗伯特行走时平均步长为1米,那么从波斯顿到莫斯科,共杀死多少人?2. (政治法律)罗伯特避开司法体系动用私刑却全身而退,在影片中违反了刑法中的哪些条例?利用哪些法规可以避免惩罚?”——节选自《CIA职业素质测评考试2014真题》

  《伸冤人》影评(六):老男人出手总是为了小女人——丹泽尔华盛顿《伸冤人》附资源

  老男人出手总是为了小女人——丹泽尔华盛顿《伸冤人》附资源

  看完之后有三点要讲:

  1、老牌动作演员撑起一部戏。

  有一些成本不高的动作片,有个老牌动作明星撑场,整部戏的可看性就有了保障。

  最早让我有这个看法的是梅尔吉普森的《黑暗边缘》,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但相信我,作为动作片这部戏不赖。

  后来连姆尼森的《飓风营救》、阿诺的《背水一战》都证实了我这个看法。

  这一类型的片子里,我最爱的是东木老爷子的《老爷车》,虽然没什么动作戏,但境界高出了其他同类片子很多很多,包括本片。

  这些老骥伏枥的男人在迟暮之年对着光明的消退咆哮,用沉稳凌厉的行事风格,继续书写以暴易暴、惩恶扬善的寓言。

  这部片子里,丹泽尔华盛顿也和其他硬汉一样,冷静,隐忍,原则性强,出手果决,从不姑息。

  2、从不姑息

  这是这类片子的核心看点——遇见坏人,痛下杀手,没有二话。

  我看过很多片子里的好人在杀坏蛋的时候啰里啰嗦,仿佛在教育坏人,又仿佛在给观众解释自己杀人的合理性。

  谁需要你™的合理性?朝廷杀贪官需要合理性,尤其在所谓的依法治国实际上是以法治国的国家,而贪官暴徒杀百姓从来都是看心情。

  很简单,老百姓想看的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至少我是。

  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我尤其喜欢本片的台湾译名——私刑教育。

  我举双手欢迎我国大陆出现这样的“教育家”。

  3、老男人出手总是为了小女人

  海扁女长大了,身体变丰满了,脸还是小萝莉。

  从第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我就知道这是丹泽尔出手的导火索。

  导演当然也知道我知道,所以他迅速推进,马上让海扁女进医院了,为丹泽尔出手腾出时间。

  这后面海扁女就不出现了,一直到片尾来和丹泽尔道别。中间的空白,需要给丹泽尔的过关斩将设置合理性。

  于是导演安排了老战友的见面,揭开反派老毛子的底,原来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跨国犯罪集团。

  于是,丹泽尔得到了合理性,放开手脚大开杀戒。

  我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很棒的。老男人出手必须要有深刻的道理支撑,否则就变得意气用事了,跟街头阿飞有什么区别?

  本片可看性中等,主要丹泽尔打造起来的良好气氛被反派那个杀手破坏了。

  反派,你要么有勇有谋,要么艺高人胆大到不行,你装得很有勇有谋但表现出来很傻比且容易气急败坏,那就没意思了。

  而本片的反派就这样的。窃以为这个演员的表演就跟《非常人贩3》里的T-bag一样,过于文艺了一点。

  或许他演一个偏向于智力高一点的角色比较合适,再给他配一个得力的打手,这样就给丹泽尔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片子的精彩度会提升。

  总而言之,本片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反派表现得不够强大。

  http://pan.baidu.com/s/1dDAet7j

  欢迎关注本订阅号“野评人”,公众号搜索goodtobewild或扫描二维码。

  更多文章请回复关键词如影片片名、导演或者演员的名字等。也可以到主页点击“历史记录”查看所有文章。

  《伸冤人》影评(七):科洛女神的賣春行頭真是把我嚇尿了。

  這片子真是期待了我好久。

  本來看電影不提前做功課的我偶然的情況下被看了預告片。

  本來以為故事情節是類似《這個殺手不太冷》那種。但是“小女孩”略過勁兒被爸媽揪回家了。

  結果完全不是啊。。233。

  我是來跪舔科洛女神的。再說我科洛女神像楊冪我要打人了啊。。。

  結果之前的賣春造型嚇我一跳。。完全沒有精神準備- -。

  看來女神也是上半身比較壯。。小腿兒倍兒細的類型啊。。真是臉小拯救世界(;¬_¬)。。

  恩。先說感受。我覺得挺好看的。

  但是編劇大大真的不覺得這未免太誇張了么。。一個大叔就撂倒了整個黑幫。。還特麼無聲無息的。。黑幫平時都是喝喝奶撒撒嬌的么- -。。而且這大叔明顯已經略微年老體衰了。。

  完全的個人英雄主義。。主角已經被神化。。反派一大幫人。裝備全氣勢足居然毫無戰鬥力。。

  最後再說。。我科洛女神的一個吻。。媽惹心都化了!!。。

  《伸冤人》影评(八):“求了雨,就要承受泥泞。”

  哪里有什么冤要伸呢?60岁的丹泽尔•华盛顿,令人吃惊地充当了黑暗骑士:19秒放倒5个手执利器的俄罗斯凶悍黑帮,又与接踵而来的俄罗斯前特工较量,都是特工,他的身手如雷似电,神出鬼没。你知道是夸张是神话,可你就是爱看,爱到不行。

  喜欢《谍影重重》(看过3遍),就会喜欢《伸冤人》。剧情紧凑、简洁、大气、流畅;案中案,局中局,大跨度演进,不拖泥带水;超级装酷,一酷到底。精彩对白:“你问我看到了什么?你从我眼里看到了什么?”“求了雨,就要承受泥泞。”“你可以成为任何人。”“他不是来请求帮助,而是来请求允许。”

  《伸冤人》影评(九):伸冤人:自带马赛克的黑人影帝。

  人狠话不多。没有花哨的动作和健壮的肌肉,但他所能留下的印象却比好多打星深刻。

  一本《老人与海》,一个手帕,几张餐巾纸,铺在桌子上,用手慢慢展开。奇怪的是,让我感觉更多的不是强迫症患者或者细节偏执狂,而是一个沉稳的中年大叔,“利落”这个词从开头慢慢铺开,我想这种细节安排才会让后面的动作戏如鱼得水。在电影结尾处,给了主演眼睛的特写,是种杀人时的纠结,这种感性的镜头可遇不可求。 让人不经意想,当一个人真正有了能力,有了大作为,是和朋友们一起打打棒球或者静下来看看书,还是享受灯红酒绿的生活。这个答案不得而知。一个王者和一堆青铜玩家的对决。 中间一段和反派的对白实在太经典。值得大家看。

  《伸冤人》影评(十):走入数码时代的罗伯特·麦考尔

  《伸冤人》是80年代名头响亮的谍战犯罪剧,以前一直翻译作《私家侦探》,大概是无良碟商信口定的,我当初看就觉得不够响亮出众,配不上它的名气,但也改不出好的。随着同名翻拍电影被叫做《伸冤人》,剧集的标题也相应改变,总算又酷又上口了。原版美剧在欧美国家颇有人气,其“退休特工当都市游侠惩恶扬善”的设定,首次糅合了谍战和犯罪这两个此前秋毫不犯的主类型,衍生出一种全新的亚剧种,启发了之后《火线警告》、《疑犯追踪》等热门剧。

  电影版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开头,《怒火救援》的中段,以及《杀人执照》的尾段。然而作为动作片,超过两小时的篇幅与刺激元素比例失调,火力规模不够,子弹数大致也就原剧一两集的总和,难得两三处爆炸,极尽MV式的慢镜头包装,以为能延长爆炸震撼,其实只是增加了疲倦指数。安东尼·福奎阿这个导演,拍动作片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前作《奥林匹斯的陷落》也有这个毛病,开头是飞机扫射坠毁,武装突袭白宫,高潮反而是狭窄空间肉搏了事。综合来看,福奎阿的导演风格非常老派,除了画面中出现的数码科技,《伸冤人》从情节编排的新奇到场面调度的时尚,跟任何一部2000年的电影都没有太大差别,连闯进厕所揭晓错位这样人人都能一眼看穿的误导,还用的乐此不疲。

  大部分时间里除了主角名字,看不出改编痕迹,儿子一角被剔除了,与前上司的关系也不那么微妙。起初我还万般痛心,麦考尔怎么不当大侠了,非但如此,还甘于上上班喝喝茶的平静生活,目睹惨剧后避免事端,想用积蓄赎回雏妓(此处也看出美国特工待遇真的可怜,跟《三日刺杀》的科斯特纳可以喝一杯),非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时才大开杀戒,杀人之后又要忏悔,哪有原剧面不改色铁肩担道义的爽快劲儿,直到结局一幕才向经典致了敬,我也一下子兴奋起来。80年代的麦考尔在报纸登广告,委托人打电话来求助,如今的年轻人不再看报了,而手机号更容易被抓到把柄,改成技术含量更高隐秘性更佳的互联网是无可厚非,这么看来,电影版相当于剧集的一个重启版前传,类似于《无敌浩克》与《绿巨人》的关系。

  原剧斗智多过斗勇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两个版本主角都是中老年人,拳怕少壮,懂得避开锋芒,是特工人员生存克敌之道。华盛顿活用开瓶器、榔头、硬皮书干翻对手,终场一战在工厂仓库的琳琅满目中信手拈来,上演“特工杀人的一百万种方式”。此君还擅长《死神来了》的意外杀人,比原版更传奇,只是门外真枪实弹撂倒一大片,结果老大却要如此艺术,莫不是听候上天裁决。影片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揭露出美国社会黑白道沆瀣一气的事实:一名退休后身手退化资源匮乏的老特工,都单枪匹马人瓦解一个跨国黑帮,政府要是派出一个年轻分队,消灭全国犯罪不在话下,他们之所以不这么干,当然是因为收了黑帮的好处!(文/方聿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伸冤人》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