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专卖店》是一部由帕特里斯·勒孔特执导,Bernard Alane / Isabelle Spade / Isabelle Giami主演的一部动画 / 喜剧 / 歌舞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杀专卖店》影评(一):《自杀》
看到自杀专卖店这个名字第一反应觉得是个恐怖片,毕竟单名字来讲还是很能让人想入非非的。
《自杀专卖店》是一部典型的歌舞类型片,影片一开始最先吸引人的便是他独特的歌声,而歌舞也是贯穿了整部影片,与剧情相交融。借歌舞人之口道出生与死的哲理,给人更为深刻的体验。而他的名字则体现法式的冷幽默。
影片开头便出现准备自杀的行人,从空中落下的灰色鸽子等这些都渲染了凄凉悲愁的景象。虽然没有背景,但整个城市死气沉沉,了无生气,而城镇上的人遇到问题不想着寻找解决方法而是选择自杀,政府对这种行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高额罚款,路人阻止自杀是因为高额罚款,这些都表现出当时人心理的扭曲与社会风气的不正。影片穿插的歌舞和法式特有的黑色幽默使得故事本身尖锐的黑色得以化解。
这种怪诞的风格和黑色动画喜剧逃不开浓重的黑眼圈、消瘦的四肢和颓废的神情,而男主Alan却是截然不同的,他有着玫瑰色的眼圈,一出生便会笑,与他的父母兄姐形成对比。而这一切便注定了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是拯救这个城镇的“Superman”。
《自杀专卖店》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顺应情节的发展和时间线,首先告诉人们这是一部歌舞剧,然后便由一个想要自杀的路人逐一引出主要人物;第二是当男主长大后想要改变这个社会现状的时候遇到的一些阻力以及他的解决方法;最后便是结局,影片的前半部充满恶趣味,后面却硬生生的扭转成合家欢的结局。这些都是类型片一贯的套路,我们虽然也知道男主会解决矛盾结局终将大团圆,但还是忍不住被其吸引想要看男主接下来的举动,而类型片的核心便是商业电影。
这片动画中虽然有歌舞过多的嫌疑,但是由于是动画有受众人群,所以其另类说教方式也是可以被理解。
《自杀专卖店》影评(二):微微一笑就会倾城
停止无用的抱怨 幸福需要被找到《自杀专卖店》影评(三):没有很复杂的剧情,但是有满满的正能量。
很喜欢里面的一首插曲,反反复复听了好多遍,各种推荐给别人。《自杀专卖店》影评(四):补回我欠你的一颗星~!!
总是念念不忘这个动画片《自杀专卖店》影评(五):花瓶式动画
美术效果来看可以给五星,虽然人物风格夸张又难看,但是片中运用的色彩真心漂亮极了,商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漂亮的色调赏心悦目,与周遭灰暗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几处场景可以截图出来做桌面,真心的美cry,明亮色彩和诡异画风的结合一向抓人眼球,除了画面,引人注目的就是音乐了,不愧是法国人的片子,从头唱到尾,配上想象力丰富的画面,中间那段水墨光影尤其突出,歌曲算不上好听,但是曲调特别也算别有一番风味,有时还和剧情形成强烈对比,很有趣。《自杀专卖店》影评(六):命运迷人之处
逼仄的街道,拥挤的车流,凌乱的高楼,影片呈现的是一个灰蒙蒙的、充满绝望的世界。《自杀专卖店》是一部融合了喜剧,歌舞,动画,剧情的多元素类型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关于贩卖自杀工具的家族企业的故事。
首先看看影片的叙事风格,故事发展整体是符合一个叙事套路的,开端——大环境以及自杀专卖店的介绍,发展——自杀者的死亡,专卖店一家人的日常,转折——与没有笑容的一家人完全不同积极乐观的阿伦的出生,父亲几欲崩溃,高潮——阿伦的音乐车以及假死,矛盾的爆发,结局——仿佛是合家欢,一家人其乐融融,通过一个顺叙的叙事手段将大的故事展现。
同时,影片中也采用了一些隐喻性极强的意像,比如在车流中的教堂,作为信仰的象征被灰蒙蒙的大楼压迫着,钟声被喇叭声淹没,挂在门口的骷髅风铃最后变成了贝壳,戴帽子的自杀者四次光顾专卖店,想买纯净的氰化物自杀都做不到,偷了绳子(应该恰好是阿伦划过的那根,最后虽然断了但戴帽男还是死了,有暗示性)也没死的了,去“改邪归正”的父亲那儿拿到了氰化物可丽饼自杀,影片结尾的帽子算是留下了悬念。
作为类型电影,不得不说说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父亲——典型的哥特风格,很容易让人想到《理发师陶德》和《僵尸新娘》中的人物,浓重的黑眼圈,夸张呆滞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有着极阴郁绮丽的视觉冲击力,有整领带的小习惯,在卖自杀品中自己也变得精神衰弱,甚至儿子也成了潜意识的魔鬼,在推荐自杀用品,尤其日本军刀时夸张搞笑的动作,以及他的名字“三岛”,很难不让人想到切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算是一个有政治影射意味的人物,母亲——妆容精致也掩盖不了的疲惫,认为生活可怕,但必须继续,最后在阿伦的感染下发现了生活的美好,一个打破败邪恶黑势力获得光明与希望的“勇者”形象,姐姐——害怕别人说自己美的自卑朋克女孩,最后收获了爱情,哥哥——梵高一样的忧郁画家,但更加低沉颓靡,沉迷于磨割腕刀,弟弟——认为世界美好,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仿佛拯救了这个阴暗世界,正义人物,“英雄”的化身。在人物塑造上,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是很有个性化的,甚至每个自杀者选择的自杀品都是不同的,比如贵妇选择香水一样的毒药,老土豪选择毒药外卖。
影片中歌舞元素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比如自杀者与老板老板娘的心理独白时的独唱,姐姐充满性幻想的印度舞曲,介绍自杀专卖店时的歌剧,充满了法国歌剧的浪漫与异域风情。
整部影片作为一个喜剧片是一个典型的黑色幽默的题材,仿佛哥特童话,带着死亡的恶趣味,通过一些搞笑的情节来将周围世界与自我的丑恶、滑稽、扭曲放大,荒诞不经,以喜剧来表现了悲剧,也讽刺了自杀者。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影片通过一个诙谐幽默带着童真的视角来表现了社会的一种病态,影片原著成书于二战后,当时经济危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战后修复等问题使人类压力剧增,自杀率极高,当时的“黑色星期五”事件也是发人深省。影片拍摄于21世纪初,随着现代文明的增长,社会压力也开始攀升,现代人也面临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而其实就像阿伦笔下的世界一样,世界本身是彩色的,而心灵的压抑与扭曲蒙蔽了双眼,其实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活着本质上已经是命运的迷人之处,珍爱生命,活的乐观一点,挺必要的。
《自杀专卖店》影评(七):没有人会嫌希望太多,关于电影的结局
自杀专卖店,名字阴暗而美好,你仿佛能看到沉闷的城市里竟然有一个专为沉闷的自己准备的角落,为你寻求一个有保障的匹配的解脱。《自杀专卖店》影评(八):死得不容易
三岛由纪夫自杀了,但是这里没有,这里他尼玛被爱感化了。《自杀专卖店》影评(九):绝望与希望共存
说起自杀,多数人的态度都是回避且隐晦的,极少有人真正的站在自杀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自杀者来说,周围人盲目的劝导往往解决不了他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困难,以至于在他们选择去死亡后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哥特画风渲染的以童真浪漫曲剖析人类现代文明的苦思,特别是活着与死亡,这一人类现代智慧文明不可避免的终极命题的解构。
影片开头是一个唱片机播放着欢快清爽的极富浪漫主义的单旋律,通过中长镜头一只低沉鸽子耷拉着眼皮垂视着,通过展翅高飞陈闲着这个悲哀阴郁得让人痛不欲生而充斥死亡的世界。背景音乐讲述着爱情的甜蜜明亮,但与现实中的消极绝望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在一句“燕子早安 早安 ”话下,鸽子也颓废自杀了,留下了纷飞的羽毛。歌词中的欢乐时光与现实的落差更加体现出了黑暗的压抑。
作为类型电影,首先它是一种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本片叙事非常明了,主人公他们是一家经营着祖传十代自杀专卖店的夫妻以及一儿女。所谓自杀专卖店,就是用各种专业的工具帮助自杀群体在私底下一次性死亡。但自杀专卖店对于自杀者的诱惑力可不止在这儿,同时也能在这里获得对自杀者人权的尊重,因为在这儿有对死亡毫不避讳且循循善诱的老板一家人。店主子女在偷窥完自杀过程之后,觉得帮人自杀是一种负担。但有意思的是,劝导他人敢于面对死亡的夫妻,却为了生存和祖训而努力生活,拒绝死亡,长久以来心中倍感压抑。他们所信赖的理念是:在如此残酷的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伪希望是可耻的,不利于生存,只有冷酷无情才可更好的面对生活。
其次是定型化的人物,在漫威电影里,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英雄拯救世界。本片店主的儿子降生是影片一个切入点,儿子阿伦拥有着与周围格格不入的乐天精神并十分热爱生活,他甚至还试图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除了关怀身边的人,渐渐的,阿伦发现城里因为自杀专卖店而死去的人越来越多,他开始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拯救那些心中并不是真的想死,却只是因为一念之差而下了地狱的人。还有图解式的视觉影像,不管从色彩,景别,还是镜头的运用。影片随处可见的消极氛围十分应景,衬托出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死亡的气息里。导演在此为展现“死城”而运用的镜头语言,可谓是漂亮极了。
电影的最后一段歌舞诠释了导演的心态,结局看似十分的圆满,一家人把自杀专卖店改装成了带来幸福的可丽饼店。但结局真的有这么治愈吗?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这部影片也仅是题材新颖,本身的内涵却不足。所以导演在最后用了这样一个桥段,一名老者在首次尝试自杀失败后,闻名来到已被改装的自杀专卖店决定二次死亡,而这时阿伦的父亲则偷偷交给他含有氢化物的可丽饼。最终老者在可丽饼屋一片幸福的欢呼之时在不远处服下毒药。
生活不就是如此?无数人被救赎的同时,也有人永远的丧失了信心,这些人往往徘徊在社会的边缘,难以被注意。毕竟这个世界是绝望与希望共存,阳光与阴霾同在的。
《自杀专卖店》影评(十):自杀专卖店
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只看其名便能引来一群对暗黑系动画偏爱的受众。但其口碑却远远不如诸多暗黑系动画,观众给出的评价往往认为其想法创新剧情却毁了好点子。
该影片集黑色电影、歌舞电影一体,是一部标准的类型化电影。从人物构造到情节发展都有着脸谱化公式化的意味。
从人物构造来说,从三岛由纪夫到艾伦·图灵,经营自杀专卖店的一家在姓名上便均采用历史上著名的自杀者命名。父亲三岛,抹着发油的头发、整齐的西装领带、瘦小的身材、倒三角的尖长脸、两撇小胡子,无不刻画着他精明刻板的商人形象,三岛这一角色也在影片中被刻画为“恶势力”形象的代言,因为他固执、刻板、且衷心热爱服务于自杀业务,最为不满小儿子阳光的性格且想要将他拖下水,也是影片中最难以被搬回“正轨”的人物。母亲露克丽丝,精致的卷发,身材臃肿却不失精干,总是戴着珠宝,小眼睛,面带笑容,奇特的眼镜也表现了她精明的一面。但母亲在家族中本身也象征着“外来者”,她服务于自杀专卖店更多的出于一种责任而非爱好和使命。她在被顾客问起要如何选择死亡方式时也有一瞬间的失神和感伤,在看到艾伦画的姐姐裸体起舞的画像时虽然惊讶却也释然甚至欣慰。这都是她不坚定的一面,也为影片发展的最终走向奠定基础。哥哥文森特,锅盖头,大量的眼白和小黑眼珠,坠拉着眼皮,下撇的嘴,沉默的性格让他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姐姐玛丽莲,她最早便表达出了对从事家族事业的厌倦,也表达了自己的自杀想法,脸上总是带着厌倦,说明了她的反叛精神,也让她成了艾伦撕开本片阴郁氛围的突破点。创作者并没有给玛丽莲美貌,她有龅牙、臃肿肥胖的身材,永远坐在桌边看着书沉闷着,但却选择让她通过一段舞蹈来让观者认识到她的美,也成为影片基调的转折点。
本片从题目、开场阴郁的歌舞中便奠定了它黑色电影的基调,但从艾伦出生后展现的笑脸,观众便可预料到其剧情转折及结尾,这也正是类型电影的一大特点。全篇昏暗的色彩,阴郁的环境,人物颓废的身影,惨淡的面容,厚厚的黑眼圈都表明了它的阴暗性,但它却又要有一个相对光明的大团圆结局,这就要求了它必然的转折。创作者在几点铺垫之后,用了艾伦的出生、姐姐的舞蹈、噪音干扰后,以艾伦的“跳楼”迎来了本片的高潮,也“打败了恶势力”,让最顽固的父亲回心转意。本片在艾伦“化解危机”的方式、情节节奏的把控上都略显生硬,说服力不足,这也成了该影片的最大诟病。但该片旨意并不完全是宣扬生命的可贵,劝告大家不要自杀,虽然迎来了看似欢乐的结局,但并没有改变它黑色电影的本质,影片在ed中的黑暗色彩、影片末尾卖出的氯化氢可丽饼也表明了导演并没有想要强行大团圆的意味。影片更多的应是表达一种在灰暗世界中依然有光明角落的存在,赞扬人性光辉同时并不逃避其黑暗面。
如果还要去纠结它直击社会黑暗,但并没有做出惊世骇俗的改变的话,也只能说这本就不是拯救世界的电影,艾伦也从未被塑造成超级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