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圈》是一部由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阿兰·德龙 / 布尔维尔 / 吉安·玛丽亚·沃隆特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圈》观后感(一):自它以后,所有的动作片都像它
《红圈》是一部拍摄自1970年的影片,由年轻的阿兰德龙领衔主演。阿兰德龙就是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法兰西情人——佐罗的饰演者。
他天生带着一种忧郁又桀骜不驯的气质,他的脸上很少表情,甚至有点冷酷,但偶尔抿嘴一笑,还是会让无数人痴迷,大家仿佛都相信他其实只是被一层冰冷的壳子包裹着,其实内心是拥有着火热的激情。
他的气质与梅尔维尔所有的电影气质都很相似,正因为如此,梅尔维尔才选择跟他多次合作,可以说他们的合作是一场相辅相成,又互相成全的过程。
影片讲述的是阿兰德龙饰演的犯人从火车上逃跑,途中遇到一个藏在他后备箱的劫匪,却阴差阳错两人互相救了对方一命后开始惺惺相惜,打算找一个神枪手一起打劫珠宝店,却在事成之后三个人纷纷被警察杀死的故事。
“红圈”这个词语来源于一个典故,据说佛祖悉达多曾用红石画了一个圈,并说:“尽管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相遇。就算他们的人生际遇各异,他们所走道路不同,到了特定的那一天,他们终究会在红圈中会合。”
这也暗示着本片一种宿命论及黑色的基调,人都是有“业”的,而他们做造的“业”使他们汇集在了一起。一个人无论如何也终究无法逃脱他的宿命。那可能是活着,也可能是死亡。
犯人是一个逃犯,他是一个惯盗,因此才能顺利的从火车上逃跑。
而这样一个逃犯在路上遇到同样为了逃避警察追捕逃进他后备箱的劫匪之后,却并没有杀他,也没有举报他,而是帮助他逃脱了追捕,也没有要求他的任何回报。
可以说犯人是一个很讲“江湖义气”的人。在他看来,盗窃珠宝店只是将富人的财富拿走,他并没有做错什么。而遇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劫匪时,他慷慨的施予帮助也是符合“道上规矩”。
于是也换来了劫匪对他的“兄弟之情”,在犯人经历危险差点丧命时及时救了他,就这样两个人在互相接过的一支香烟中达成了“友谊”的共识。虽然全程并没有几句话,但导演给出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的眼神从一开始的闪躲、怀疑,变成了信任、热忱。从这跟香烟开始,他们的命运也就开始交织在了一起。
犯人对劫匪说他有一单生意,做完可以分一大笔钱,劫匪欣然入伙。但是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在几十米外准确射中门锁的人,于是第三个人物——神枪手出现了。
伊夫•蒙当饰演的神枪手绝对是这部影片最让人难忘的角色之一,他虽然出场时间不多,但是性格塑造极其丰富。
他第一次出场时正躺在床上,一堆昆虫围绕着他。刚开始是蚂蚁、蟋蟀,后面来了更多种类的虫子,蜘蛛、蟑螂、螳螂,一个接着一个,前仆后继的爬上他的腿,他的胳膊,他的脖子,而他眼睁睁的看着却一动也不能动。忽然一场惊叫,我们才知道原来这只是他的一场梦魇。
满头大汗的神枪手从狭小的床上起来,我们这才看到这间公寓的全貌,阴暗的色调,肮脏的壁纸,地上放着几只立起来的行李箱,中间有条竖杆挂着几件衣服,而另一个箱子里是他所有的家当。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随时都可以合起箱子就走的人。而床的旁边堆满了酒瓶,各种各样高低不同的酒瓶。
这是一个多么落魄,多么穷苦潦倒,又让人心疼的人啊。他胡乱的洗着脸,凝视着镜中的自己,仿佛也不太敢相信这个人就是自己。就在这时接到了犯人的电话约他见面,于是他欣然赴约。
当他再次出现时,他已经完全没有了落魄的样子,没有一丝褶皱的长款风衣配合着挺拔的身躯,还带着一顶恰到好处的帽子。这个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变得立体起来。
犯人与神枪手谈好合作细节,闲聊中我们得知了神枪手原本是一名警察,却因酗酒成性而被警局开除。然后他们买好了装备,制定好了计划,就来到珠宝店进行抢劫。
接下来的抢劫过程中没有一句对白,长达半个钟头。导演用冷峻而克制的镜头和一些环境音效,完美的还原了一场充满紧张感和戏剧张力,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抢劫现场。直至现在还被成为是“教科书般的示范镜头”。
而其中最令人感到的时刻是这样一幕:神枪手把步枪架在三脚架上瞄准警报感应器,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毫无疑问了。此时他和同伴交换了一下目光,突然把枪从三脚架上拿下来,自己瞄准射击。“碰”的一声,他稳稳的射中了靶心。他虽然戴着面具我们看不清他的脸,但还是可以感觉到,面具背后他一定骄傲的笑了,因为他的自信与胆识。
当一切准备妥当,犯人和劫匪开始收拾赃物时,神枪手只是静静的站着,享受属于他的这一刻。我们看到他将衣服口袋中的酒拿出来,凑近戴着面具的鼻子闻了一下,然后又盖起来放回了口袋。他应该是那样的陶醉和沉迷,然后稍呆了片刻,便走了。当他再次回到公寓时,我们可以看到他凝视着黑暗的衣柜,笑了。
他心中的梦魇消失了。是友情拯救了他,也是得到了再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救赎了他。从此便注定着他会用忠诚和奉献一辈子去感谢这两个给他重生的朋友。
当三个人都以为一切都会好转之时,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个骗局。犯人正在和“买主”交易时,劫匪一脚踹开门叫他快跑,被一枪打死。守候在外的神枪手也被瞬间击毙,作为这场劫案的主导者——犯人,始终也没逃脱被杀的命运,一枪过后便死了。
整个过程发生的很快,又很快结束了。没有过多的煽情桥段也没有几句对白,甚至没有身后事的交代,他们就像落叶一样落下,就没人在意了。
三个主人公都是孑然一身,孤独的游走在善恶的边缘,独来独往,一个人对抗着整个世界。警察只会“以暴制暴”,而更没有神会来拯救他们。他们话都不多,用长长的风衣包裹着自己,甚至脸上都很少有表情,都是一脸冷漠。而这样的他们还坚守着一份男人间的“友情”与“道义”,这让我们在他们冷峻的皮囊之下感觉到一丝丝温情。
相比起影片中老巴黎的那种人人都穿着华贵优雅,咖啡馆里莺歌燕舞,女人们一个个抽着香烟以作时髦但却如同一个个行走的木偶,看不出一丝灵魂来说,这样落魄、边缘化、危险的三个人却更让人觉得有血有肉,克制而又柔情。
他们几个各有动机,甚至干的事情也各不相同,但是命运还是让他们走在了一起,最后也死在了一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他们造的“业”也只能靠自己的命来偿还,虽然冷酷之下埋藏着“仁义”与“忠诚”,但自从他们选择这条道路开始,就注定了他们此生与“救赎”无缘。
这部影片可以讲的太多,这也是吴宇森和杜琪峰导演都十分喜爱它的原因,它也被奉为一部“近乎完美”的犯罪题材电影。
自这部电影之后,许多的“警匪片”、“动作片”、“黑帮片”都沾上了它的影子,仁义、友情、忠诚、兄弟情。可以说,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红圈》观后感(二):短评
#上海电影节#
超级喜欢这种冷峻沉默的风格,全片的叙事节奏也还算好。抢劫那一段全无对话,但真是精彩极了。我个人觉得除了神枪手Jansen的神采之外,Mattie的人物塑造堪称经典,“猎人”的自称非常恰当。
片中有四处未解。其一是Vogel犯了什么事,片中屡次暗示年份,但我对法国背景不熟。其二是Corey保存的女性照片是谁。其三是片尾Vogel说假如讲出Mattie的身份Corey便不会跑,是指他知道Corey会以性命掩护他吗?其四是内政部总监调查Mattie档案这个伏笔未见后面何用。
看的时候觉得结尾有些仓促,但仔细一想,几个线头都已分明:Corey老大抓住派珠宝任务的狱警,Mattie假扮销赃人来会面—结局是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刻。这样干脆利落的枪杀也正合了全片的风韵。
《红圈》观后感(三):永恒的终结,高纬度的相交
#2017siff 梅尔维尔诞辰100周年#.
逃离与逃离,原罪与原罪,一次接着一次无数平行圆在更高阶纬度相交。
“当人们注定要相遇,就算他们一无所知,不管他们遭遇为何,不管道路迥异。在那一天,他们自会在红圈内不期而遇。
在[永恒的终结]中阿西莫夫相信我们企图同高纬度生命进行沟通的唯一原因是选择权的争取,最终发现所谓永恒的终结不过是另一维度的开端与永生。
抬头看,猛然发现梅尔维尔冷峻的用直尺画着一个个相交圆,抛个媚眼。
《红圈》观后感(四):圈圈
1、出狱时拿回入狱时带的东西,阿兰德龙拿起女人的照片逐一看过,然后放下,没有带走。《红圈》观后感(五):对于他们的死,我很难过。我宁愿被打死的是警察
吓到了,惊心动魄,一气呵成,这部电影让我一整晚睡不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