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情如火》是一部由比利·怀尔德执导,玛丽莲·梦露 / 托尼·柯蒂斯 / 杰克·莱蒙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情如火》观后感(一):幽默是刀子一样的锋利
这是一部很有可看性的电影。它的好看,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让观众
开心,而不是刻板说教或讨论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观众
喜欢刺激,于是编剧在电影里安插了黑帮、紧张的追逐和血腥的屠杀,制造出了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电影奇观。
观众喜欢
美女,于是女子乐团横空而降。火车车厢狭仄的过道两侧,无数
美丽的脸蛋、白皙的小腿和丰满的胸脯,混杂着银铃般清脆的笑声,像波本一样醉人。而她们半夜共同挤在火车7号上铺的画面,仿佛一幅出自安格尔之手的油画,无比香艳,却又透着纯洁。
观众喜欢明星,于是玛丽莲梦露踏着高跟鞋出现在火车站台。她半张着的嘴唇、迷离的
眼神、黑白色调也无法掩盖的金发的光泽、走路时左右摇摆的肩膀、裙子下摆随着
身体律动而抖动的皮毛,扰乱了周围的空气,也轻轻撩拨着人们的心。
它
毫无顾忌地使用一切好莱坞元素,却并不因此显得俗气。因为它有足够出色的内容做支撑,从而避免了被人用“
华而不实”诟病。
首先,电影剧本的精致程度,从诸多细节中就
可见一斑。例如,全片中总共有四次对黑帮老大的鞋子和白袜子的特写,每一次都安排在他出场时,真是“未见其人,先见其鞋”。极为
女性化的鞋子,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也与他给人带来的压迫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调戏Joe的服务生虽然只是一个小配角,也先后出现了四次,最后一次在Joe和Jerry四处逃命的紧张氛围中出现,不但给电影的节奏增添了一些缓急起伏,更体现了电影对于每一个角色的认真设计。在专业的剧本写作中,每一个出现在电影中的人物,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必须有个性,也都要赋予其存在的
价值,而不是用过后就像扔一次性塑料饭盒那样扔掉。黑帮老大的口头禅“big joke”也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临死前,还记得
龇牙咧嘴地说了一句:“big joke”,可见编剧人物塑造的细心。另外,在警察和黑帮对峙时,他将烟雾吐到一个黑帮小弟的脸上,之后又将雪茄扔进另一个人的高尔夫杆箱里,
动作一气呵成,十分有电影范儿。可以说,正是这些精心打磨设计的小细节,像加入菜肴中的美味佐料那样,使得这部电影更为可口。
不像很多国产电影中廉价的搞笑显得有用力过猛的嫌疑,《热情似火》中的幽默元素似乎是
水到渠成的,无论是外形上的幽默(Jerry和Joe的男扮女装)、语言上的幽默(Joe
出乎意料话锋一转
成功骗到Nellie的车)、行为上的幽默(Jerry和Osgood Fielding三世跳交谊舞)、甚至剪辑上的幽默(Joe上一秒
承诺Jerry赌狗会让他们第二天有20件大衣,下一秒就看到赔掉大衣的他们抱着乐器瑟瑟缩缩地走在下雪的大街上),都
轻松自然又令人拍手叫绝,最难得的是它的幽默并不恶俗,这样的格调和水准,在当今很多的综艺节目、喜剧电影中是
难得一见了。
然而观众们或许会被它的
经典好莱坞叙事和喜剧外表所迷惑。其实这部电影并没有把搞笑当做它唯一的目的,它的幽默更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无形中刺中了
社会的软肋。
故事被安排在20世纪美国的禁酒时期,开场的追车戏带着观众穿过浓郁的夜色,最后停在了葬礼前。从一开始,影片似乎就在宣告着,这是一个
压抑的时代,从两个男主角不甚
乐观的境况中也可以察觉——
债台高筑、向舞女们借钱、找不到工作、甚至连补牙的钱都没有。然而人们照样可以在葬礼后面醉生梦死,
享受欢愉,进门的警察看到这样一幅热闹的场景,也忍不住感叹:“多么
轰轰烈烈的告别仪式!”。对沉重时代的嘲讽,一直贯穿着电影始终,影片开头装满了酒瓶的棺材,也许是一个
完美的隐喻。
更出格的讽刺被用在了黑帮身上。在车库扫射黑帮的情节,其实取材于美国著名的惨剧“
情人节大屠杀”。在喜剧里还原沉重的
现实,可能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然而
玩世不恭的怀尔德并不介意在他的影片里存有那么一点反叛,他让观众们在
自己的笑声中完成对现实的解构,最终呈现出的是
世界本身的
荒诞不经。想想看,在
情人节发生一场大屠杀——现实本身不就如此荒唐。
但在解构严肃事实的同时,电影也在试图探讨严肃议题。
最
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性别议题。这是一部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电影,电影中的女性,是美丽光鲜的,却又同时是弱势的。无论是办公室的Nellie还是乐团领唱Sugar,都
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不负
责任的
男人欺骗;无法和Osgood Fielding三世
结婚的
女人,被他
母亲拒绝的原因是抽烟;Jerry在上火车时被Beinstock拍屁股,Joe则受到酒店服务生的多次调戏;扮成女人的Joe和Jerry说的话更像是女性主义宣言:“我们死也不愿跟男人在一起,男人粗鲁、
野蛮又总毛手毛脚,他们看到女人就只有一个目的……”
更加隐晦的争议点被安置在Jerry身上——穿上女装的Jerry似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新身份产生了潜意识里的认同,从他主动把自己的名字改成Daphne那时起,他就已经开始在成为
一个女人的路上
一去不复返了。他对想占他便宜的Fielding三世说:“你把我当成什么样的女人了?!”;对Sugar说:“也许是女性的直觉吧”;当Joe问他“为什么
一个男人要嫁给一个男人”时,他大喊着:“
安全感!”……从在火车上不断
提醒自己“我是个女人,我是个女人”,到最后重复着“我是个男人,我是个男人”,Jerry成功地完成了
心理上的性别倒置。这在那个时代,仍然是一个禁忌
话题,怀尔德敢于公开在电影里呈现,应当顶了不少的压力。然而他作为一个资历丰富的老牌好莱坞编剧,自然懂得如何拿捏分寸。或许也只有在喜剧里,他才敢塑造这样一个性别倒置的男人角色,这样,当出现了观众接受尺度之外的言语行为时,他们也能以喜剧的名义一笑了之,虽然这多少削弱了电影在严肃议题上的先锋姿态,但至少它为这个社会指出了一种可能性。也正因
为此,它才能突破时代的限制,成为一部在今天这个社会依旧有着普世价值的电影,而不只是一堆讨好观众的笑料。
电影结束的时候,人们为最后一句“Well,nobody is perfect”而拍掌叫绝,这句话使人们一直笑到了结尾。然而电影
到此为止,
生活却不会。在电影制造的奇观中得到
满足离场的人们,不会再细想主角们的
未来如何——老Fielding真的能和男扮女装的杰瑞从此
相亲相爱吗?
对此,怀尔德在一次访谈中的答复是——
“1959年的美国大众对于答案还没有做好准备。”
那现在呢?我们准备好了吗?
《热情如火》观后感(二):迷人的梦露女神,销魂的女装Boy(滑稽)
PUB乐手为何牵涉惊天命案?美丽佳人缘何倾心女装Boy?逗比先生勾搭老腊肉假戏真做?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一切的秘密,就在《热情如火》。 这是一部比你爹妈还老的黑白喜剧片,有人说它完爆后世90%的喜剧。 它是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两位男主也提名了最佳男主角,女主梦露没有提名但这是她豆瓣评分最高的影片,清新得纯真,性感得优雅,极富魅力。 剧情方面,节奏紧凑,主次分明,讲的是两位男主偶然见到了不可描述的重口味画面从而走上逃亡生涯,他们乐观逗比,笑对磨难,不仅觉醒了女装COS、花式撩妹、无缝坑队友等天赋技能,也找到了各自人生的归宿。 可以说是非常跌宕起伏以及正能量了。 这部电影不会让你爆笑不止,也没有惊天反转让你目瞪口呆,更不会让人阅后沉思。它更多的是讲述朋友的默契、爱情的火花不会轻易被现实打倒。所有的坏事情或许都是为了攒出一波好运来遇见那个Mr/Miss Right。无论老少美丑(笑),抓住了就别放手啊。
《热情如火》观后感(三):骗能有真爱吗?
在
男女关系的发展阶段上,接吻
意义要大过上床,因此,在游艇上厮混一夜之后,我
相信,梦露
精神上已经被上了。而这一切建立在欺骗之上。
戴眼镜,看华尔街日报,假装巧遇,这是乐手欺骗的第一步。
夜黑风高,私人游艇,极度奢华产生的惊喜,这是第二步。
致命的第三步则是引诱,他说,我心已死,对任何女性都无感。这挑起了梦露的征服欲,对分值较高的女性,这尤其是杀手锏。
通过这三步精心的操作,女主角掉进了爱陷阱。但这时的爱仍然不牢固,仍然虚妄。
最后编剧使出了爱的霹雳炸弹:抛弃刚刚爱上你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乐手告知梦露
真实身份后,爱再次燃烧。其实,对于
失而复得的爱,乞丐也能令女神
疯狂。
问题来了,骗能带来真爱吗?我想说的是,爱情本质就是一种欺骗。
另外,不吐不快的是,相对陈汉典扮女人的恶俗,岳云鹏和
邓超扮女人的恶心,片中两个男扮女装者却让人看着自然、顺眼。
《热情如火》观后感(四):没有人是完美的
讲述在一九二九年,动荡的芝加哥时常有强盗集团的骚扰。在乐团工作的乔和杰利,因在偶然的机会中目击盗匪史巴克的手下在车库内射杀了告密者,而被穷追不舍。正好一女性乐团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于是二人便男扮女装加入,随之抵达迈阿密才躲过了追杀。 该团有位美丽的女郎,名叫秀珈,乔知道她想要一个有钱的金龟胥,便抓住这一弱点自称为石油王的公子企图得到她的芳心。另一方面杰利也对秀珈情有独钟,然而一个很富有的老翁不知杰利是男儿身,对他纠缠不休,令他非常惊慌四处躲藏。 不久由于大盗匪集团要在迈阿密开会,他们又开始逃亡,最后逃到老富翁的住宅,因而引出一连串的逗笑场面。 Jerry:Oh, you don't understand, Osgood! Ehhhh... I'm a man. 杰瑞:哦,你不明白,奥斯古德!我是个男人。 Osgood:Well, nobody's perfect. 奥斯古德:嗯,没人是完美的。
《热情如火》观后感(五):2017.07.24 第一次看。
影片的背景年代是美国1929年的禁酒令时期,那时候的人不能买卖酒类饮料,也不能喝酒的,所以,很多黑帮倒卖各种酒类、开酒吧,赚了大钱。开头的棺材里的酒瓶,葬礼式的地下酒吧,搞笑点在这里。。。
就算以58年后的今天的眼光来看,剧情也不算老套,今天很多二三流的喜剧也比不过本片。
不仅剧本扎实,而且还有一股黑色幽默感。。。演员的表演也是
可圈可点。。。
台词也是非常的搞笑,关于壳牌石油的那2个笑话前后呼应,配上演员的
一本正经,差点把人笑喷。。。
另外,特别是最后一句台词。。。
意犹未尽。。。
本片的台词在美国电影学院 (AFI) 评选出的 100 句经典电影台词中排名第 48 位。
(背景:女扮男装的男主角坦白自己是男人的身份)
Well, nobody's perfect.
“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
镜头的切换也是可圈可点,比如火车轮子切换了2次,表示火车上场景的切换,还有2个人一个在游轮上一个在舞厅里那里的切换。。。
第一次看玛丽莲·梦露的影片。发现她是属于那种微胖型的,稍微比较丰满,不是现在的那种骨感性的,胸部比较丰满,而且穿的是过去喜欢的那种坚挺的胸衣,那时候的欧洲也是那种打扮,胸罩的前面比较尖,看起来比较挺,现在很少见了。。。
这种肉感型的妹子有不少人喜欢,因为抱着很有
感觉。。。感觉她有点像现在的 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
个人感觉不是我的菜。。。
不管其他,玛丽莲·梦露在本片的表演还是很成功的,表现出了一个乡下妹子的那种懵懂
气质,简直就是本色出演。。。
个人评分:9.0/10 分。
————————————————————————————————
@
一句话评论
有史以来最
伟大的喜剧。 ——BBC
这部怀尔德1959年的作品成为影坛不朽的珍品。 ——《芝加哥太阳时报》
@幕后制作
影史上最精彩的喜剧之一,选角
天衣无缝,编导演
炉火纯青。
片中梦露有三首歌,但全片不太像歌舞片。
台词
妙语连珠,最经典的是当莱蒙扮演的假未婚妻道出真相、说自己不是女人时,对方说了一句:“没有人是
十全十美的”,已跻身最经典压轴台词之列。
科迪斯模仿加里·格兰特的情节乃全剧无数闪光处之一。
@花絮
·导演比利·威尔德最初希望由弗兰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来扮演杰瑞。
·导演原本打算让米琪·盖娜扮演苏珈,而非玛丽莲·梦露。
·玛丽莲·梦露希望将《热情似火》拍摄成彩色影片,因为合同中指明她的所有影片为彩色影片,是导演说服她同意采用黑白影像。
·梦露的一句台词“是我,苏珈”拍了47遍,因为她不是说成“苏珈,是我”就是说成“苏珈,我”,在拍过30次过后,导演不得不将台词标在黑板上。
在另外的一个镜头中,梦露要一边翻抽屉一边说:“波旁酒在哪?”梦露不断出错,说成“威士忌在哪?”、“瓶子在哪?”和“糖果在哪?”。。。重拍了40次之后,导演将写有台词的纸条放进了一个抽屉,而梦露又忘记了是哪个抽屉,威尔德不得不在每个抽屉里都粘上字条。第59次,梦露终于准确无误,却背对着摄像机。有人认为导演应该放弃或者改用配音。
·托尼·柯蒂斯说当拍摄在游艇上接吻的镜头时,亲吻梦露如同亲吻希特勒,并称梦露挑逗他,在他身上蹭来蹭去,当他兴起,梦露立即停止,他还承认影片拍摄中两人曾有过一段情。
·片中的度假胜地在圣迭戈的科罗拉多饭店拍摄。
·本片在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最有趣的100部电影”榜单中名列榜首。
·影片拍摄中梦露怀孕,在她的一生中曾多次怀孕并流产。
·剧组成员曾和梦露发生过很多矛盾,她看着黑板念台词,每次都要迟到片场2、3个小时,还偶尔拒绝离开化妆间。
·托尼·柯蒂斯和杰克·莱蒙男扮女装之后曾在女卫生间中一试效果,结果以假乱真。
·诺曼·米勒所著的梦露传记中曾记载,导演比利·威尔德曾因频繁出错而惩罚梦露,不断重拍,以致造成梦露流产。
·服装设计师欧里·凯利在为演员测量服装尺寸时,曾半开玩笑的对梦露说:“托尼·柯蒂斯的屁股比你的漂亮。”梦露随即敞开上衣说:“是的,但他没有我这样的乳房。”
@精彩对白
Jerry:Oh, you don't understand, Osgood! Ehhhh... I'm a man.
杰瑞:哦,你不明白,奥斯古德!我是个男人。
Osgood:Well, nobody's perfect.
奥斯古德:嗯,没人是完美的。
@穿帮镜头
·佛罗里达海滩没有高耸的悬崖。
·警车追逐灵车的一段镜头中,两名警察坐在前排,而当车停下,一名警察却从后门走了出来。
·朱尼尔向苏珈介绍自己是壳牌石油公司的继承人,而影片故事发生在1929年,壳牌石油的美国公司在1929年12月才成立。
《热情如火》观后感(六):精彩到不怕剧透的电影——热情如火
一个玛丽莲梦露的片子,中文名叫热情似火,英文名叫Some Like It Hot。
黑白片儿,应该是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电影吧,现在看来,真的非常经典,以至于黑白片儿仿佛就是经典的代表。当然黑白片儿也有烂片儿,咱不能被这个假象迷惑了。
现在的商业电影,感觉炫的是特技,就是感官刺激。那个黑白片的时代,炫的不是特技,是演技、语言、故事,真的很棒!
当我看《热情似火》的时候,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演员的每一个表情,包括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当你注意到了,都会会心的一笑。这种感觉,是心里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你会感到那个时代人的幽默和认真,有一种和你心灵相通的味道。这种心灵相通,是我们欣赏文艺作品时,很难得的一种感受,也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交流,一直追求的一种境界吧。
写这样的影评应该是自由的,因为这样的老片子也无所畏剧透不剧透。
影片的一开场就交代了时代的背景,美国那个时候禁酒。所以说,私下卖酒,或者是黑市里卖酒,变成一种很暴利的行业。黑帮当然不会放过这行业。于是乎,通过把酒放在棺材里,把酒吧做成一个葬礼派对,让爱喝酒的人去喝。当然酒吧里,不能缺少歌舞表演,于是,两个主人公就被带出来了,很自然的。
这里面的许多细节简直是无法用语言来说的,那个车里拉了一个棺材,观众以为是严肃的葬礼,警察追他们,发生火并,后来发现,棺材往外漏水,这时观众肯定会会心一笑,哦,里面装的是酒啊!
进入酒吧需要暗号,而且,胳膊上要戴上黑箍,点酒不能说酒,说是咖啡,各种咖啡,其实里面全部是酒,而且有人还喝醉了。这喜剧的因素让人感觉不禁莞尔。
警察的追击,酒吧的现场舞蹈表演,带出了两位男主人公。一对乐手,两个落魄的家伙,当他们还在讨论发完工资以后干什么的时候,警察破门而入,他们的收入也泡汤了,只好狼狈逃窜。
故事安排得非常合理。两个家伙接着找工作,机缘巧合,一个去迈阿密表演的乐队缺少两个乐手,但是是一个女子乐队,这就给他们男扮女装造成了可能性。于是乎,在车库遇到黑帮杀人,他们两个是目击证人,遭到黑帮的追杀,男扮女装做乐手,去迈阿密,成了一个非常合理的情节。
接下来的故事就更好玩了,观众一定想知道,他们,这一路男扮女装去加州,都会发生了什么呢?
在火车上,碰到了嗜酒成瘾的玛丽莲梦露扮演的女歌手。一来二去,他们和玛丽莲梦露竟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关系。玛丽莲梦露梦想,找一个富翁嫁人。
到了迈阿密,一个家伙被一个大嘴巴富翁看上了,另外一个家伙,心机比较深,偷了一套男人衣服,扮成一个富家子弟,勾引玛丽莲梦露。
游艇,约会,跳舞,这些故事情节都很精彩。 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芝加哥黑帮,黑帮认出了他们,一场追杀又开始了。逃跑,告别,眼泪,真爱,黑帮被端,真相暴露,有情人依偎在一起,结局圆满,故事漂亮结尾。
其实精彩的电影是不怕剧透的,再精彩的文字也抵挡不住电影的诱惑。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她的形象,她的声音,她的身材,会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看她的电影。
完
………………………………
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请不要转载,谢谢!
《热情如火》观后感(七):没人不爱梦露!
最近看了梦露的《游龙戏凤》、《七年之痒》、《巴士站》、《热情如火》、《绅士爱美女》、《不合时宜的人》。没看她前,所见都是她红唇酥胸的照片,以为她是个艳星,这种错误的认知让我最近才开始看梦露的电影。
真是“知名度来自误解”,梦露的个人品牌形象和荧幕形象完全不同!甚至是她的反义词。她一点都不艳情,是纯净天真;一点都不做作,是自然可爱,哦,可爱,我才明白大家说“可爱“是什么意思!就像我见过某知名出版人,才知道”装逼“具体所指。这么说竟然有点扫兴的感觉。就是想说,梦露的可爱让我一下子明白可爱这个词具体指的是什么。很多词语和句子,有一秒清晰出现在你的脑海,你的嘴边,是促使它们出现的意象准确,你有使用它们的需求。
她最好的不是嘴唇不是胸,而是声音,梦露的声音,女人也受不了吧!我才知道“娇喘”,令人“酥了”的意思。还有她的眼睛,眼皮自然下垂,楚楚生怜,她的腰,不,你要用到“腰肢”这个词!整个人,真是摇曳生姿。她闪着大眼睛笑,你心花怒放,她是带来快乐的精灵,没人会不爱梦露。
和赫本比,我更喜欢梦露。赫本会有很好的人生,而梦露,她就是阳光里我们小时候吹的泡泡,光彩夺目,但又极其脆弱。也许是她的身世,离奇的死亡,再看她的作品,让人心生疼惜。
我不怎么懂得看演员的演技,只有极糟和极好时才能识别。梦露就是我觉得演技极好的,并没有什么坚实的理论支撑,就是直觉。我之前从不看黑白电影,觉得画质好差,根本没法进入,因为梦露,黑白《不合时宜的人》我也看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她的神经质敏感脆弱,但是她的笑依然是那么治愈。
“经典的意思就是大家都没看过”,用在梦露身上也很合适。几部电影弹幕很多人在等每一个特写镜头,眼睛根本没法从她身上移开!她也拓展了我对女性的某种认知,在我有印象的女演员里,我想不起来谁有她那么灵动!她为我拓展了我描述女性的使用的词句。
“活着总是有好事情发生”,看了她,和读到毛姆、托斯陀耶夫斯基的作品一样,觉得活一回,有机会看到他们的作品,他们都值回各种不如意生活的一块糖,如果把一个小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被问到“为什么生我?”,这些美好会是你回答他的答案。
写完,发现我竟然没对她用“性感”这个词,是的,这是她的第一标签,看了她的电影,这还是,但也不是,她更是个小甜甜,影视圈那么多美人,只有她那么灵动!
感恩,她来过。
>>
以下是搜到的关于梦露的两件小事,伤感。
《纽约时报》记者采访玛丽莲.梦露。记者知道她小时候曾经被从一个收养家庭推给另一个家庭。记者问她:“在那些收养家庭中,你曾经感到自己被爱吗?”“有过一次,那时我大约七八岁。收养我的女士正在化妆,我在旁边看着她。她用手中的粉扑拍了拍我的脸蛋儿…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爱。”
梦露,她从小缺失父爱,总幻想父亲是盖博。多年后她有机会与盖博拍《不合时宜的人》。梦露迟到,跟丈夫发脾气,各种反常,直到有天她鼓足勇气告诉盖博,自己一直幻想他是自己父亲。据说盖博挺感动,哭了。那年他60岁。
《热情如火》观后感(八):【 热情似火 】
本片典型三幕剧,以热开场激励事件,推动主人公走上逃亡之旅,其间以性别错位引发滑稽笑料,最终在追杀中成功逃亡,结局大团圆。
开场部:热开场,夜间黑车,棺材枪支,追逐戏开端,警察带走Spates结尾。开场部以夜间,硬光,激烈外部冲突打造猫追老鼠的犯罪气质;紧接着酒醉金迷的“葬礼”,情绪陡转;最后以男主角发现警察,舞会被袭结束,整个开场部节奏属于典型一波三折具有强烈戏剧冲突。
开端部:Jerry和Joy目击枪杀,被迫女扮男装逃命。Joy的调情技巧;Jerry对男扮女装的赞同暗示性格特征,亦与发展部Joy与Sugar,Jerry与Osgood的感情线埋下伏笔。
发展部:以Jerry,Joy,Sugar,Osgood错综复杂的感情线为主,滑稽喜剧处理;通过性别错位产出笑料,以Joy配Sugar,Osgood搭Jessy的人物感情线发展推进叙事,亦通过Sweet Sun,瘦小酒店服务员等人丰富叙事。
高潮部与结尾:Spats黑帮到达酒店最终引起追杀场面。最后一分钟营救,将惯用的平行蒙太奇换成sugar一路追来,大团圆结局。Osgood的台词“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更是画龙点睛,因他出场时的动作特征,婚史介绍,追求Jerry的执着,将他塑造成古怪有趣老头,此台词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
可是在开端部两位男主角逃出一戏,场面调度上明显可信度不够,但因本片强大的喜剧氛围,细微经不起推敲之处沦为电冰箱问题;
后半段Spats一伙的突然出现亦突兀,其间大段,完全隐去黑帮与警察一线以及结尾处正邪对立的弱化,或是导演在把握整体喜剧框架下的有意取舍。
面部高光,眼神光,尤其是打在金色头发上的光线,将Sugar塑造的楚楚动人;出场时的中景到臀部特写;唱歌一戏中更用暗光为其“量身作衣”胸部,乳房,手臂的暗影,以及最后光线全部打亮的大露背,无一不在输出女色消费,亦是好莱坞明星制下的商业考量。放荡一点,纯美一点,童真一点,玛丽莲梦露的性感符号生成。
《热情如火》观后感(九):比利·怀尔德与玛丽莲·梦露二三事
文/杀手里昂
在被问及合作过的所有女主角中,和哪位心灵上最相通?导演比利·怀尔德回答,所有的女主角都很喜欢,除了玛丽莲·梦露之外。之后,他又用了一个转折,“当你想方设法和她合作成功了,在大银幕上看到她时,就会发现她太令人惊讶了。”对于两人在合作时的争吵,梦露也总是会用各种潜台词来不断加强一个观念:怀尔德是最知道如何把她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导演。他们仅有的两次合作:《七年之痒》(1955年)和《热情似火》(1959年),几乎也是梦露最知名的代表作。
《热情如火》观后感(十):恋恋风尘3
厉害的变装电影,几个换装场景太经典了
火车上的酒会party非常棒,从男人蜕变成女人,i am a girl果然是要用火车这种狭窄的集中代表性象征上发生。
编剧的脑洞也很棒,乔瑟芬在几个场景间男女性别的瞬间转换考验演员的非凡功力,女主角不用说了,梦露主演几乎没看到什么瑕疵。
黑道追杀的剧情也算是贯穿主线了,最后交待的也很圆满。
以上是剧情印象
以下是其他印象
女主角一心想嫁个戴眼镜,看报纸上冗长专刊的绅士(百万富翁),觉得这样的男人比较无助(?) 也许是之前在6个乐团被男性高音萨克斯手迷得不行,然而总是自作多情被抛弃了导致了女主角这种想法,也许就是她本来就想期望一种游船,美食,奢华的浪漫生活。
至于为什么女主角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就算是电影里最内敛的矛盾所在了,剧情最后安排女主知道了其实那个温柔无助的石油大亨其实是假扮成自己的好闺蜜的穷小子萨克斯手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追上了他们的逃跑路线,跟着穷小子一起私奔。影片的最后一幕梦露的台词 “I know everytime”基本上决定了整部片子的焦点,导演想在这句话里表现的内涵挺多的,大概他觉得女人就是这样吧,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