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日期:2022-05-24 01:40:03 来源:网络 阅读:

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篇一: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我五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套国学小丛书作为礼物。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爸爸、妈妈就会给我讲读,教我背诵。其中的《三字经》是我最早学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国学经典。

  由于《三字经》里的句子较短,而且读起来很顺口,我很乐意学,每晚临睡前,都会学上几句。

  于是你能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好几个大人围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听他津津有味地背着“人之初,性本善……”由于吐字不清,常惹得人们哈哈大笑。

  听着人们称赞的话语,我感觉像是吃了蜜,学得更起劲了。在入小学前,我已能够熟悉的背出《三字经》的全文了。

  去年五一放假,我们一家去参观了我向往已久的鲁迅故居。在三味书屋,我真的看到了一位身穿长衫的“私塾”老先生。只见他手拿一把戒尺,严肃地说:“能背出《三字经》的有奖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比赛吗?”我一听,心里美极了,背《三字经》可是我最拿手的呀!

  许多小朋友都争着背,可是他们中背几句,就没下文了。终于轮到我上场了,面对这么多人,我有点紧张。刚开始声音较小,爸爸在一旁对我说:“别紧张,你行的。”有了爸爸的鼓励,我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在背到“犬守夜,鸡司晨”时,掌场响起来了。老先生示意我停下来,笑眯眯地抚摸着我的头,在众人的掌声中,奖给我一本刻有“三味书屋”字样的纪念册,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离开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学习过的地方……

  这次在鲁迅故居背《三字经》的事情让我记忆深刻,我深深地意识到:经典是先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要让经典得以传承并且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小学生的光荣使命,让我们一起背诵吧!

  篇二: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会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是,我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自从,前几天,我看动画片忘记写作业,被爸爸教训以后,我对《三字经》便有了重新的认识。

  那天,放学以后,我一直在看动画片《神兽金刚》,爸爸让我看十五分钟,然后就写作业。可是,我看得入了迷,一直没动地方,爸爸生气了,关了电视说:“一看就入迷,要这样,你以后别看了,作业也不做,什么事重要你不知道呀?”爸爸的批评,我想不开,生气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嘴里嘟囔着,不就看会儿电视吗?这时,妈妈走过来说:“爸爸说你还不是为你好”。我床头正好有一本《三字经》,妈妈随手拿起来,翻开对我说:“儿子,你看这句话怎么读,你教教我”。我正生气,哪有心思,但也偷看了一眼,原来是那句“子不教,父之过”,妈妈知道我在听,轻声地给我讲了里面的意思,大概是说,作为父亲如果不教诲自己的孩子,就是父亲的过错。经过妈妈的讲解,我好像对《三字经》里面的话有点明白。后来,我又把《三字经》认认真真的学了一遍。

  自从那件事以后,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老师平时对我们要求严,是为我们好,就像妈妈说的,懒惰的老师是不怎么爱管我们的。

  篇三: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三字经》是一本启蒙读物,它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我读《三字经》也有一段时间了,知道了许多典故,明白了许多道理。

  《三字经》内容繁多,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讲尊师敬长、宽厚待人的;有讲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讲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

  一个星期天,我在读《三字经》的时候,读到了“弟于长,宜先知。”我反复朗诵,发现好像有问题,怎么是“弟于长”呢?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叫我去查字典。我迫不及待地把字典找来,“找到了!找到了!”我忍不住叫了起来,发现原来古代“弟”又同“悌”,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我就把“弟”字改成了“悌”的读音,又朗诵了一遍。这样就没有问题了,后来,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尊敬兄长,这个道理要早知道。

  有一次,下课了,一名同学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我面前,他拿着一本《三字经》问我:“你能背诵它吗?”我信心十足地说:“能。”我就一字不漏地背了起来,背着背着,老师看见了,就和我一起背,同学们都围过来看,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三字经》为我的人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仅教我怎样做人,还让我了解到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篇四: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上幼儿园时,老师就开始领着我们诵读《三字经》。那三字一句、节奏分明的“人之初,性本善……”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和小伙伴们尽兴地放声唱读,尽管不晓得其中有多少奥妙,心中却暗想“看看谁读的流畅,听听谁读的声音大,比比谁读的内容多”。小伙伴们都饶有兴趣地比着读,我也乐在其中,而且每天都会被教室里浓浓的诵读氛围感染着、感动着。

  一个夏日的傍晚,我正在诵读《三字经》。妈妈为我送来解渴的苹果,我便从盘中左挑右选地找出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经验告诉我大红苹果才是最甘甜的呀,我满心欢喜地张开嘴去咬苹果,就在嘴唇接触苹果的一霎那,耳畔荡起“融四岁,能让梨”的诵读声。满脸得意之色顿时消退,将手中的红苹果慢慢移到妈妈的嘴边,“妈,你吃这个红苹果吧!”。妈妈会心地笑着说:“真是乖闺女!”发现这个细微变化的爸爸插了一句话,“乖闺女,为啥将大苹果给妈妈吃呢?”。“‘融四岁,能让梨’你听说过吗?”我问爸爸。恍然大悟的爸爸兴高采烈的说“你也要做一个像孔融一样的好孩子!”我默默地点了点头。爸爸深有感触地说:“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啊!”

  已经上三年级的我,对于像《三字经》这样经典著作有了新的认识,它就像儿时的伙伴一样,置身其中能让你获得无穷的乐趣;它就像一座座宝藏一样,只要你肯挖掘就能收获无尽的财富。

  篇五: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先人智慧的结晶,它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有趣故事和深刻的道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告诉我孝敬父母是每个做儿女的都应该做到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告诉我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行为,是每个人从小就要学会的。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告诉我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还有孟子妈妈三次搬家的故事,关羽读《左传》的故事,后羿射日的故事等等,都深深吸引着我。

  学习《三字经》,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好好学习从自己做起。

  篇六: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我刚读一年级不久,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陈老师说,它能将我们步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殿堂,读了它,能够让我们做博学儿童,它就是我的启蒙经典——《三字经》。从此,我对《三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是,《三字经》读起来并不那么简单,平时很长的课文我都能倒背如流,而《三字经》却让我焦头烂额,虽然字数少,却很不容易背。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对我说:“孩子,咱们应该先弄清楚它的意思,明白古人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后才会更容易背诵,因为古语跟我们今天的语言有区别哦!”这一招果然很灵,我能背诵很多则《三字经》了。

  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里,书包一放,摇控板一按,就与我亲爱的喜羊羊见面了,妈妈说:“孩子,你能背一下《三字经》的第三十二则吗?”“能!”我一听,来了精神,流利地背着:“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它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它告诉我们要勤奋刻苦学习。”哦,我明白了,妈妈是在告诉我要先做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这就是老师说的要“学以致用”呀,看来这《三字经》做起来比读起来更难。

  所以,《三字经》不仅会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行动。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从“孔融让梨”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让;从“孟母教子”中我明白了学习要持之以恒。怎么样,小朋友们,我学得还不错吧?你想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吗?那块来读《三字经》吧!

  篇七: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三字经》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甚至会背诵的经典,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可是星期六我做的事情却违背了这个训导,一想起来,就觉得很惭愧。

  那天傍晚,妈妈在烧饭,我自己到小区门口的书店去买复习资料。回来的时候,我看到一块草坪的大树下,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就停了下来,看他们玩。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起妈妈要我快点回家,就赶紧往家跑。家门紧紧地关着,敲了很长时间,妈妈没有来开门。我忐忑不安地在楼下的石头上坐着等妈妈。一会儿,听到妈妈在唤我的名字,声音由远而近。啊,妈妈去找我了!她肯定要骂我了!妈妈看到我那么紧张,温和地问:“你怎么那么慢?我饭都烧好了,担心死了。”我低低地说:“不就这么点路吗,又没有坏人。”“可是,车那么多呀,被车撞一下怎么办?”

  对妈妈来说,我是那么重要,可我却让她担心,太不孝顺了。我已经9岁了,虽然爸爸妈妈不需要我像黄香那样为他们温席,但我也应该用我自己的方式来孝顺他们的呀。我明白了《三字经》光背下来不够,还要经常联系实际,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篇八: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说起《三字经》,小朋友,你们一定不陌生吧!是不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读过了呢?《三字经》真是本好书,爸爸妈妈经常用里面的话教育我,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现在就给你们说说吧。

  以前,在冬天的时候,我怕冷总不愿意先睡,等爸爸暖好被窝我才肯钻进去,还给爸爸起了个外号——“暖水袋”,爸爸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能掐掐我的小鼻子,拍拍我的小屁股。可自从我知道了“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后,我再也不用爸爸暖被窝了,黄香九岁的时候就能给爸爸暖被窝,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她的单位玩,一位阿姨递给我一个大苹果,说:“来,小朋友,吃个大苹果。”我看了看说:“阿姨,你吃吧,我吃个小的就行了。”说着,我从盘子里拿了一个最小的苹果吃起来。阿姨摸着我的头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听了这句话,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正偷着乐呢!阿姨肯定以为我不知道“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

  怎么样?我的故事不错吧!你也赶快来说说你的故事吧!

  篇九: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

  记得那是在我一年级的暑假时,为了增加我们的课外阅读量,也为了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传统的国学,增强我们的文学修养,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作业---背诵《三字经》。

  晚上放学我回到家,打开书架上尘封已久的《三字经》,立刻就垂头丧气了——这上边都写得是什么呀,三字一句,三字一句,读起来似懂非懂,却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竟然有整整三大篇!一直拖到晚上,我再也不想看它一眼。妈妈见我这种情绪,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妈妈知道,对你来说,《三字经》是太难了,妈妈小时候也没背过,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来,我和你一起背,看谁背得快好不好?”就这样,妈妈和我一起开始了艰难的“啃骨头”历程。

  就这样,我们把“三字经”分开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妈妈一句一句地给我讲解,理解了意思以后,背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按部就班地每天背一小部分,第二天从头复习巩固,再背下一段,真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背东西的时候总是坐不住,经常喜欢是在床上翻来滚去的背,每次看我绞尽脑汁地背诵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静静地躲到外边,以免打扰了我。等到我骄傲地给妈妈背诵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原来这“三字经”中的内容竟然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学、历史、民间故事,每一段都有几个小故事,真佩服古人的惜墨如金呀,三个字就能说明一个道理或者是引用一个故事。一天,两天,三天,我完全沉迷到背“经”这件事里了。走也背,坐下背,躺也背,甚至半夜睡觉嘴里都念念有词的。

  一个暑假下来,我和妈妈都成了背“经”高手。我们还经常在晚上散步的时候一人一句的接龙,走在路上,常常会引得路人向我们侧目而视,直到现在,我们还能背得滚瓜烂熟,在生活中经常会冒出一句,然后我们会相视一笑。

  通过对《三字经》的背诵,我不但了解了《三字经》中所讲的道理和一些常识,让我对祖国的国学一下有了兴趣,对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学《三字经》的故事作文6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