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3 04:5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10篇

  《健康流言终结者》是一本由薄三郎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一):还是了解了一些知识

  看了这本书,还是了解了一些知识的,比如:喝一点可乐并不会真的杀精,但是还是最好不喝吧;不穿文胸原来更不容易下垂呀;测口气方法,我开始考虑要不要用牙线了……总体来说还不错,不过,我这个猪脑子,过些日子,还能记住多少就不知道了。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二):科学小知识

  可乐不杀精啊,食品添加剂没那么恐怖啊,脸红就是不能喝酒啊,慢饮慢食身体健康啊,秃顶是雄性激素原因啊,口香糖不除口臭啊,美瞳好恐怖!仙人掌不妨辐射?!跑鞋伤脚?!止汗剂,nozuonodie,着凉和感冒是两回事?!杰克逊有白癜风?!!!

  懂了很多小知识。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三):每天读一点,终结健康小流言

  每天终结一点健康小流言,每天一个科学小知识,从【吃喝客.可乐“杀精”吗】到【吃喝客.喝奶引发肾结石】,你需要一步步破解生活中的流言密码,不要让潜藏的危险危害你的健康!你是否一直为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 钛项圈可以治颈椎病?煲电话粥会致癌?解酒药让人千杯不醉?运动会上瘾?不吃早餐身体有害? ——这些问题摇摆不定模棱两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本书运用科学原理实验依据,告诉你最真实的健康密码,终结健康流言,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必备家庭健康藏书,每个家庭都该拥有,每个父母都该为自己孩子读一读。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四):评《健康流言终结者》

  这本书,跟另外一本果壳网的流言终结者我都买了,放在厕所,这样妈妈也能看,一般容易相信那些鬼话中老年妇女都没啥时间看书,除了菜谱!现在养成习惯是,不过又看到什么“我只告诉你”“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之类的“善意提醒都会上果壳求证,2012了,我们已经不能听风就是雨,地震就抢盐了,我们该学聪明点了。

  充满科学理论同时诙谐语言描述,值得一看。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五):buglist

  8 虽然乐队音乐分类确实没大意思,但是,第8页提到的the fugs真算不上“硬摇滚”乐队,他们是Psychedelic和Folk-Rock。the fugs的那首歌歌名应该是coca-cola douche,而不是coca-cola douches。

  21 长期接触严重扰乱 -> 长期接触会严重扰乱

  21 手指上便会沾染微克的 // 几微克?

  84 骨膜 // 鼓膜

  101 针头以50~3000次的频率皮肤上刺孔 // 每秒?每分钟?

  154 能量也只占太阳光照的十分之一。 // 手机辐射的能量不是包含在太阳光照中的,这里用“占”不准确,也只是太阳光照的十分之一即可。

  154 因此,网络上红极一时的俄罗斯人用手机加热鸡蛋视频其实是假的, // 这里为什么不是去找出视频作假的疑点来质疑这个视频是假的,而是用“因为”手机辐射小,“所以”这个视频是假的这样的推断呢?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六):谣言止于求证

  今天晚上抽空看了下松鼠会的《健康流言终结者》。

  作者薄三郎属于新生代科普作家文本时不时透出一丝幽默,讲问题的思路也很清晰

  其实书中的大部分「流言」我都多少能够辨别,不过平心而论,这大概得归功于平时自己的「不务正业」,对本专业东西往往浅尝辄止,对其他学科总是兴致盎然。

  流言这种东西,其实不难辨认,那些具有结论危言耸听,论据模棱两可的说法,你大可以在看到它们后打一个问号

  就像作者说的,流言的肆虐,不在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低下,而在于人们没有足够的质疑精神。好的科普应该教会读者去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哪怕是很简单的——但绝对不能是「民科」那种类型——去对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或者你表示怀疑的问题进行求证。

  有求证,就没有谣言的土壤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缺乏这种质疑精神。我想到在大学时候,寝室兄弟们经常出去聚餐,免不了要喝点小酒,那时关于「防止喝高」的法子层出不穷,自己也经常拿来套用,尽管从没管用过,我要是有点思辨思维,仅仅试用一次就够了。

  所以,像我这种貌似经过系统理工科思维训练的人尚且不能做到时时具备质疑精神,更不必说普罗大众了。

  科普的意义,此时便凸显出来,尽管它做不到一蹴而就,但至少可以使人们获得向理性靠拢的机会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七):是不是谣言呢?

  这本书针对的是健康谣言,大家最关心领域。然而换一个客观角度,它也只是提出来不同看法补充了更为详尽信息。而之后会不会还有新的信息补充进来,证明这本书本身也是“谣言”,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只是把所看到的摘录下来,作为笔记。。。然后去图书馆把书还了。。。

  1、功能饮料可以靠咖啡因在短期内提高反应能力,但长期饮用无必要性

  2、可乐只有在大量饮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降低精子活性,对于普通人可以直接无视“可乐杀精”的说法

  3、喝牛奶等含蛋白质饮品不仅不会诱发肾结石,反而可以预防。但是豆类饮品因为草酸含量高的确会增加结实风险

  4、双酚A致癌性质不明,在账目清楚的情况下,可以不拿购物小票就不要拿了

  5、混喝并不会直接导致易醉,而是因为人们在混喝的时候不由有自主的多喝。酒前垫餐可以防止醉酒,但是解酒无良方

  6、文胸不能防止乳房下垂,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加剧。睡前不摘也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7、钛圈不具有任何治疗功效,顶多具有安慰效应,充其量是个装饰品

  8、优质蚊香对人体是无害的,有些劣质蚊香使用的是DDT,会有所伤害。电蚊香与传统蚊香并无太大差别,而驱蚊软件只是一个噱头

  9、仙人掌不能防辐射

  10、手机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不过应尽可能的减短时间与增加与手机的距离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八):终结流言,终结人云亦云思考方式

  在写评之前,先说点题外话,我是通过发小儿知道科学松鼠会,在科学松鼠会新书《冷浪漫》的见面会上,见到本书作者薄三郎。薄三郎,儒雅绅士,说话条理,思路清晰,又是帅哥一枚,确实引起了在场不少女同胞关注,当然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作为微博用户,我关注科学松鼠会,也关注薄三郎,说话知道薄三郎出书的时候,我发小儿还Q我说:“你家三郎出书啦~快去买本回来,也叫我看看!”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当当上下单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现在书我已经看过了,但作为三郎的粉丝确实应该写点什么来表达一下对偶像支持。当然对于此书的评价是绝对没有夹杂个人感情色彩,偶还是十分冷静客观地~~

  科普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晦涩难懂,缺少趣味性,一些专业名词术语,让人看了没有心思再读下去。但是对于健康知识的科普,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人不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在当今社会流言漫天飞舞的状况下,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你坚持苛守的“真理实际上却是一个误区。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今天说吃绿豆能治百病,就吃绿豆。明天说茄子可以搞癌,就拼命吃茄子。吃的脸都绿了,也没见有什么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健康流言终结者》作者作为一名医生,从科学的角度上,为我们揭穿许多有关健康的流言,带我们走出误区,真正健康的生话。

  制造流言是容易的,而辟谣或阐述真相却很困难。单单一本书不足以终结所有的流言。但是我们能通过此书学会思考。(我发现许多人离开学校后就很少再去读书,更是很少有人去思考。不论学历高低,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观念上有差吧)

  就像作者所说,我们的敌人并非谣言本身,而是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是不加反思生活态度。我期望大家看此书不仅能了解书中所提到的谣言的真相,也能养成一种思辨的生话态度。让我们活的更清醒,更明白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九):相信还是不相信?《健康流言终结者》

  相信还是不相信?《健康流言终结者》

  信息时代,科学成了一门宗教,所有的留言和迷信都以科学的面目出现,而科学又越来越复杂,复杂到普通根本无法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所以那些以科学为名义谎言就变得难辨真假

  打开qq就会收到很多群的消息,其中很多都是各种关于健康啊,关于安全啊,这样的警告,里面都有名有姓,有科学根据,让你不由得不相信,而且也都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犯不上去百度中探寻真假,要是假的信也没有什么坏处,要是真的,不信那事情可就大了,反正信也不吃亏,就姑且相信一把。要是不理,心里难免留有疑虑阴影,让人感觉为难的。

  果壳网就是一个专门粉碎这样留言的网站,前几天看了一本果壳网上集结成的书《谣言粉碎机》,这一本应该算是姊妹篇,不过指向性更明确,这些都是关于健康的留言,我们更要当心。

  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吗?看看同事们的电脑边都放上一个仙人掌,唯独我没有,但是你敢肯定她们做得不对吗?这还真没法说,毕竟太专业,而且网络中肯定的内容满天飞,有用还是没有用谁都说不那么准。其实同事们也都是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您可信其有吧。

  钛圈能够防治颈椎病吗?这个我也不信,但是依旧不敢肯定,毕竟高科技日新月异,谁说得准呢?不过看看书还是能够证实我的猜测,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直觉

  书中给出了很多这样的社会流星观念,多数都是打着科学的旗号流行起来的,什么纳米,什么科技,呵呵其实很多都是骗人的,还是保守一点好,真正的好产品晚用上两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要是不但不能够帮助你的健康,反而危害你的健康,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十):红枣幸福

  相当扎实实用的一本书

  破解了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流言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两个地方

  (一)摘自前言

  ......

  谣言总比辟谣传得快传得广

  这就是”偏颇吸收

  人其实是一种很懒惰动物

  他们会倾向接受乐于接受的信息

  排斥厌于看到的信息

  而辟谣或阐述真相往往会起到反作用

  使得既有观点愈发被人们所接受

  有种说法是

  纠错反而会强化人们对错误观点的坚持

  ......

  人们总是基于自己的偏好而非事实本身的对错

  来选择并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或观点

  将自己与科学事实割裂

  仅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

  而对真伪对错不管不顾

  .....

  对于这些相信谣言的人来说

  最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

  相信那些与他们所解释和语言的模式正相吻合的谣言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前两天跟我一姐们争执了几句

  她吃了几天红枣 觉得自己脸色好了

  我不屑地跟她说

  这都是心理作用 红枣里边都是糖类

  她争辩说 一直都说红枣补血的嘛

  我翻了点科普文章给她看

  她又说 没说红枣补血只是说吃红枣脸色好

  唉我就无语了

  不过我自己也不对

  她只是跟我分享她最近脸色好了的事实

  我却老给她科普

  自从从文傻向科学女青年转变之后

  就经常犯这个毛病 得改

  (二)摘自”假期美不美好?”

  幸福从何而来?

  社会学家阐述过几种理论

  第一种是比较理论

  它认为判断自身生活质量标准是寻找与他人的差距

  (这意思是我过得比别人好我就幸福 过得比别人差我就不幸福?)

  第二种是定点理论

  它认为人的幸福度是稳居难撼的

  无论人做什么都很难对幸福产生影响

  比如说 特殊体验能暂时让人愉悦兴奋

  但心情会很快回复基础设定

  (那每个人的“基础设定点”是由什么确定的呢?)

  第三种是需求理论

  它强调幸福是一种感觉

  是特定需求是否被满足标志

  即一件事情能否让人更幸福

  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了人的需求

  (嗯 这个似乎有点道理?)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健康流言终结者》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