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青衣》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3 03: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青衣》读后感10篇

  《青衣》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青衣》读后感(一):不是我的菜

  青衣在我印象里向来是清高贵族美丽代名词,看完深深觉得内容配不上名字啊。后三篇都和战争有关,偏偏看的时候耳机里放着《forbidden colour》,低气压啊,匆匆翻完了结。整个调调都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流行文风,加之情节都觉得似曾相识,着实没有新意啊。相较严歌苓,文字晦涩矫揉造作感更突出

  《青衣》读后感(二):筱燕秋的青衣魂

  筱燕秋为自己追求奋不顾身,虽谈不上不择手段,但此般歇斯底里,究竟为何?年轻恃才傲物骨子里认为“我就是嫦娥”于是看不惯别人演绎的嫦娥;年长了机缘巧合再得演绎机会,是“我就是嫦娥”的青衣魂在作祟,还是为和嫦娥结缘结怨那么多年后的发泄,亦或是为年老再次扬名世人?因为她对春来的毫不保留、厉声教训并拱手让贤,因为她对春来年轻发肤深入骨髓嫉妒,因为她演绎了这么多出而身体如此不堪却仍然舍不得罢手,只能说,她为了自己的嫦娥魂,已无可救药了。由此,筱燕秋,一个悲剧人物性格残缺一生只为青衣而生,这样的人,从起初的厌倦,现在我已逐渐理解原谅她吧。。。。

  《青衣》读后感(三):重生的青衣

  人只欣喜春来之燕 而悲秋之燕儿唯有离去结局

  来年再见亦不相识

  燕秋也是人生若几如初见的刻骨悲伤

  如果唯心的没有明朗 是看山不是山的 跨不过的执拗

  她就是嫦娥 因为那是她超然肉体唯一存在证明

  起码她从没有出卖过 或动摇灵魂

  执拗的不食人间烟火 执拗的对血肉身躯如此淡漠

  不知是该羡慕还是该蔑视

  羡慕她的纯粹却蔑视她的迂腐

  故事很短 背景描摹也很单薄

  更像是下午茶时 一撇窗外倾洒的孤霞

  痛彻心扉时候捧起热茶 暖暖手心和一些抵达不到

  文人女人一样软弱

  生命只有一念的维系

  却也好过八面玲珑徒有其表的虚假之徒

  生活是如此艰辛

  若念念不放

  生活却也如此逼真

  近处晴朗远处暖日浮沉

  生活有太多中可能

  如果40岁的青衣已死

  那就重新生长出新芽吧

  就像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没有老去 没有忧郁

  没有悲伤 没有压抑

  像风一样 带来若有若无的新的气息

  《青衣》读后感(四):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本书收录了四部中篇《青衣》《楚水》《叙事》《雨天棉花糖》,其中《青衣》是最出色的一部,就像作者自己评论的:”在我的身边,在骨子里头,在生活的隐蔽处,筱燕秋无所不在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作出某种努力的时候,通身洋溢出无力回天挣扎、到了黄河不死心的悲剧气氛。她们的那种抑制感,那种痛,那种不甘实在是令人心碎。“

  在火车上看的这本书,以前看过《青衣》的电视剧介绍,没有看过电视剧,只不过在一个杂志的连载上,看过一些段落有时间细细看完,突然觉得有点难过,其实女人想有点事业执着兴趣爱好,的确不太容易。我妈常说,别太执着,”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光会让你知道路不通,还会让你满头包。你得找到事业和家庭平衡点,保全珍视你最看重的东西,然后努力让自己幸福

  我一直觉得,其实生活不光是只有善恶、黑白、对错。再邪恶的人,也会有善良一面。再暴戾的人也有温情的一面。再吝啬的人,也有慷慨的一面。同理,再善良的人,也有偶尔的阴暗面。再正直的人,也有私心。再豁达的人,也有他不能碰触的底线。我婆婆总说,人再好也有做的不到的地方,不妨宽厚一点儿。总是有人非常的偏执,非常的极端,非常的较劲。我们都可以活得真实善良,可无法要求人和你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底线,尊重并理解别人。很多时候我们生活的都非常无奈,我师父经常说,想要的多的,止损都深,当我们对一件事过于执着,就成了魔,付出全部,往往得到的多,可相反,如果真的”止损“太深,损失也会很惨重

  《青衣》读后感(五):女性心理深刻动人

  我是从《平原》开始喜欢毕飞宇的,写人的异化,关键是他的叙述方式打动了我。接着看《推拿》,一个一个故事的写,但也仅止于故事。接着看《青衣》,四个中篇,我认为毕飞宇的中篇写的比长篇好,中篇可能是长篇的积累训练,但确实比长篇好。我觉得一个作家,最先做的,是寻找自己的叙事方式,《青衣》也好,《楚水》也好,《叙事》《雨天的棉花糖》也好,都在叙事,都是毕飞宇自己的方式,这是基础的;其次是故事结构,毕飞宇的中篇开始有故事结构上的把玩了,《推拿》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一个一个的讲,《平原》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楚水》,特别是《叙事》,在结构上就有些探索了,我认为《叙事》是作家在叙事结构上的一次有意识实验或者训练,关于“我奶奶”的故事,莫言也写过,毕飞宇这个穿梭时空,结构上的实验带来了阅读新鲜感刺激,三代人的际遇转换把时空玩弄的滴溜溜的,似乎有那么一点万物虚空意思了。这就牵扯到我讲的第三个境界了,我不止一次的讲过,伟大的作家都在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在这里,毕飞宇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自觉。到了《平原》,写人的异化,就又迈出了一步。但总之毕作家这方面还在进步中,还没有跨入伟大作家行列

  《青衣》:说毕飞宇是写女性心理最好的作家,在《青衣》中体现鲜明。写女性心理,又集中体现在写女性性心理上。筱燕秋重新出山掩饰不住的放荡,与“老板发生关系时的矛盾与绝然,是女性心理入骨的刻画。面对老师李雪芬时突然泼出的一杯开水,和面对学生春来时的纠结,面对失去舞台的不舍和绝望,被毕飞宇通通写的入骨三分。爱戏如命的青衣,只留下凄绝二字。

  《楚水》:关于战乱,关于青楼,关于青春爱恋。这一部与《叙事》同是讲述与日本人有关的故事,但《叙事》在结构上更多姿多彩一些。

  《雨天的棉花糖》: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毕飞宇似乎不满足于写女性,但写战争中的男性,还是把他写成了女性。作家拗不过自己的偏好

  《青衣》读后感(六):故事简介

  只能算是故事简介。

  1、青衣

  青衣是戏剧里不可缺却前途欠缺角色,三个女子,三名青衣。筱燕秋,李雪芬,春来。转机,不唱戏二十年后得到重生,嫉妒心重好强的筱为了争《奔月》主角儿嫦娥,向李雪芬泼开最后李出了院转了业,强行留下欲图转角色的徒弟春来,答允给其A角却又在最后自己抢着上台,一场又一场,上台了便是忘乎所以,便是忘了自己是谁,只当自己是嫦娥,仿佛这辈子的不如意解放于戏中,声音也如胜利号角,“我没老,二十年了我依旧宝刀未老”,甚至到最后,压上了自己的生命,突然想起了《黑天鹅》,不一样的感觉,却是一样的结局。像,很像,外国女人和中国女人,原来,向上,还有另一番滋味

  2、楚水

  自然灾难日军入侵,讲的是乡绅少爷冯节中的故事。家中望子成龙将其送去北平读书,书没读成,却将学费悉数花在了青楼中,醉生梦死好不逍遥滋润过后便没了节制,以至于到双亲亡故时顾得上的却是家中藏得钱财。继而出走,在不受灾影响县城扎了根,无以营生,那就从最熟悉的做起吧——嫖娼。这回却不是他,他只是当了男老鸨,逼良为娼桃子本是他爱情的萌芽,却被日本人盐泽大尉踩在了脚下。于他而言,虽国难当前,苟且生存才是王道,爱情的萌芽就随风去罢。初见冯盐泽大尉道出了他名字里父辈们的期许:依前圣以节中兮,口胃凭心而历兹。屈原的作品,自是有一番气节,可是用在冯节中名字里,却只有把弄些字画沾得上边了。字画也只是附庸风雅。苟且到最后,讨好到最后,还是被讨好的人一枪毙了。讨好的人,被讨好的人,都该死的。

  3、叙事

  4、雨天的棉花糖

  我想大概是叙述父与子,成长父亲血气方刚的越战伤残老兵,期许儿子红豆同父亲一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不是去弄那破二胡艺术。虽然魂被艺术勾去,父命如山,还是上了战场。胆小的他被吓傻了,最后沦为俘虏。在地洞里遇见大蟒蛇的记忆如影随形。家中得到的却是牺牲评为烈士消息。以至于红豆回家的时候母亲傻了眼,父亲则气得要死。既然是俘虏,败将,回来做什么!父亲的态度让这个在战争里吓破胆阴霾笼罩的红豆回家却失去了根,像浮萍般游荡在朋友(我)和暗恋女生(小白脸)之间,最后却是疯了,死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青衣》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