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冰菓》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2 04:2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冰菓》的读后感10篇

  《冰菓》是一本由米澤穗信著作,獨步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50,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冰菓》读后感(一):超爱短篇镜不能鉴

  那个亚美也太坏了点 背地里竟然来这一招 We hate Asami T讨厌鸟羽麻美

  还好奉太郎把它改了一下 We hate A ami T讨厌亚美

  就是最后语言有点问题 应该不加A的 不过都不打紧 话说福部竟然也参与了 最后加了名牌 哈哈 这段看得过瘾 亚美自作孽不可活 只是这真相无法被很多人知道 o(︶︿︶)o 唉

  《冰菓》读后感(二):因为日常~

  乖乖,看这本嘴巴里都淡出鸟来了,睡前看什么的最合适啦,保证哈欠连天,所谓日常推理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米泽的创作原点无疑就是他说的北村薰了,这本出道作整个就是大叔的嫡传弟子人物设置、解谜方式和行文风格都是很鲜明模仿师父,但可惜毕竟火候还差的远了,一些谜题显得很无聊平铺直叙,看过之后几乎不留什么印象,有点过于白开水了,再说人物性格也缺乏萌点,不成熟并相当无聊的一部作品

  这样的作品居然还有续作,希望能够有所长进吧。

  《冰菓》读后感(三):个人感想

  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为什么我如此地被最后一个谜题所震撼,以至于米泽穗信永远会在我的选书list上。

  反复思考并不是作品的谜团设置多么让我念念不忘,而是我自己特别感情是的,对那个时代,那些事件

  这是看完《恐怖分子的洋伞》才发现的。

  忍不住想泄底

  I SCREAM——大概摇滚乐中毒,光是想到隐藏这样的呼喊是多么地压抑,我就浑身鸡皮疙瘩,啊,那个时代的青春,每个时代的青春,都是各种有名莫名的激荡又压抑,骚动着沉默,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消解的焦躁;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不想理解;寻找什么,又徒劳地握紧拳头……

  青春啊~忍不住又想边听五月天边去看台湾某电影

  《冰菓》读后感(四):Ice cream

  回过头来再看冰菓,我更加确定米泽并没有否定灰色的节能主义人生。在小说的结尾,奉太郎给姐姐的信中这样说道

  “简言之,关谷纯的事件是三十三年前精力旺盛学生们过度积极作风所导致,而这种作风既然得出了《冰菓》这个刊名,我想,是否高中生活就该是玫瑰色的,恐怕也不尽然。而且事实上,我自从知道了那桩事件之后,那股莫名的心慌就消失了。虽然我不认为自己的行事作风有多好,但现在我会觉得,相较之下应该还不差吧。”

  或许生活可以分成蔷薇色或是灰色,但并没有所谓正确的生活和不正确的生活。是否天才就一定要才尽其用,回应凡人期待;是否凡人就只能像摩耶花一样默默哭泣,或是像里志一样干脆转入享乐主义,米泽是没有给出答案的,如果轻率地说出“努力”、“坚持”之类的答案,那默默努力却没有回报的人岂不是像个笑话一样?

  可以肯定的是,”……要坚强。要是我变得软弱,有朝一日会连惨叫都叫不出来,到时我会活得像……行尸走肉……“

  :听广播剧的时候吓了一大跳,关谷纯竟然活着回来了,还”爱瑠炭“什么的吓死人了,幸好只是奉太郎的一个梦。就算是番外性质米泽老师也不会答应让关谷纯活过来,整个意境破坏了。

  《冰菓》读后感(五):米泽出道作,古典部 第一作

  ひょう‐か【氷菓】 「氷菓子(こおりがし)」に同じ。《季 夏》

  こおり‐がし【氷菓子】 牛乳・果汁・卵・砂糖水などを凍結させた菓子。アイスキャンデー・シャーベットなど。《季 夏》

  这个题目是夏季的季语,大概就类似于冰棒吧。

  米泽的出道作,和大部分的日常推理一样,是由一堆小故事组成的。谜本身都很短,提供的线索有限,基本是需要根据有限的线索组合起来一个最可能结果并去验证过程

  本书获奖是轻小说的奖项,风格也比较偏轻小说,人物塑造感觉比小市民系列要更典型化一些。

  主角折木 奉太郎是一个热爱“节能主义”的“侦探”,不浪费能量做无用的事情上我也蛮赞同的就是啦XD 天才类型的。

  主角的朋友福部 里志是百科全书型的人物,热爱各种杂学,可以提供各种数据帮助,自称数据库,不喜欢做出结论(也许只是逃避做出结论XD)

  女主角千反田 える,好奇心重的大小姐负责将主角带入谜题之中XD 引导主角变得积极的一面(看起来在一起的机会不小)

  伊原 摩耶花,主角的青梅竹马,喜欢福部(不过之前被拒了),特长据说是毒蛇,这本还没有什么表现,主要工作还是在辅助推理和推动主角前进上。

  折木 供恵 主角的姐姐,事件的黑手,全能邪恶BOSS(那是不可能的...)

  作者本人说,人物塑造来自福尔摩斯,主角是福尔摩斯,千反田是委托人,福部是华生,伊原是雷斯垂德... 在此不予置评。

  谜题的线索一般给的都还好,不过解答的唯一性受到题材限制限制性并不是很大,基本说类似猜,然后看看猜的对不对状态,日常推理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吧XD

  京都将于2012年4月份推出动画,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子啊。

  《冰菓》读后感(六):氷菓,一本亵渎的小说

  氷菓怎么读?

  虽然作者故作神秘地弄了份名为氷菓的社团刊物以及一个三十三年前(小说出版于二零零零年)日本毛主义运动牺牲品来做为噱头,不过故事核心仍旧不过是打着推理旗号的关于节能男与倒贴女的恋爱故事。

  果真如此而已吗?当代文学批评赋予读者一项令作者本人都备感嫉妒权利----拷问文本:罗兰巴特的S/Z已经清楚地向我们证明,当代作者完全可以如闪电般突入古典文本,就像缪斯女神曾经写作所赠予的恩泽般,我们就是当代缪斯。古典的道路以然为现代敞开----幽居冷宫多年的昨日黄花们尚且渴望新鲜的罗曼蒂克(据说小资产阶级女学生称其为女人本质)(求求你们快拿女性主义大棒敲我!)----那么当代的文学少女们何以会拒绝偶遇呢?

  我追逐着文学少女偶遇了氷菓。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置换法:抽空历史,填注自然——资产阶级社会存在不是源于他的好,而是他本质就是好。这种淫荡的小聪明就变成了两种修辞术,同义反复和重言反复。"说到高中色的生活就是玫瑰色,说到玫瑰色就是高中生活。高中生活与玫瑰色不过是同义反复",米泽调侃说这组对应词条差不多该进广辞苑了一一无疑米泽意识到这一生公式荒谬性,但他并没有直接宣扬这一荒诞感,反倒是借助一个荒诞的爱情故事来突显这一凶恶的同义反复:

  小说里的奉太郎一方面反复强调:"珍惜地球资源的节能正是我的行事准则";"没有必要的事不做,必要的事尽快做";"知道真相又怎样?只是在浪费能量而已"。。。。。。另一方面却在不断爽快背叛自己的人生信条:"看来我对自己的信条也只有这么点忠诚度";"虽说千反田已经入社,代表我没必要趟古典部这浑水。。。但我还是顺其子然如了社";"我爽快地对漫无目的宁静生活道别";"那我去帮别人做他们非做不可的事,应该没有违背信条吧";"。。。我快厌倦灰色了吧"

  米泽在故事中安排如此明显矛盾桥段,显然是期待读者能顺着小说的矛盾读出其中预设条理错乱(这个技巧常见于某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苏东波过后,我们终于可以摆脱意识形态束缚,把马克思主义做为一门正常科学来研究马克思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的文字就是为了改造社会,就是批判的,就是战斗的。。。),也许是出于担心自己的隐语不被人理解,米泽只好煞费苦心地借助另一个技巧来加强荒诞之感:日常生活严肃化。

  一九四零加缪的名篇局外人成功地分割了叙事与意义传统小说家混乱中组合素材编织故事,加缪只提供给人素材:这有,那有。。。他切除了叙事可能引起的联系法官描述事件时冰冷的词句和我们自述经历时的错位)(我赏花和我的双目盯着一支草本植物生殖器同时鼻子靠近以期分辨分泌出来的气体),从而使得我,莫尔索,作为主角并以第一人称写出了象是描述另一个人的句子:我对立于我,我异化了,荒诞了。

  米泽则是反过来运用这个技巧:强行赋予日常生活以极端严肃的意味:我和千反田去破解教室反锁之迷,恐慌回忆敏感细节、线索、已登场的凶手一一严肃地如同一个推理故事!结果只是校工没注意用万能钥匙锁住了门。(京都动画精准地捕捉到作者的意图,在动画版中相当一些期待本篇已久的观众对这一荒谬的推理事件感到愤怒失望

  古典部成员偶然(类似于我与氷菓的偶然)发现校史借阅之迷,于是第二个犯罪事件粉墨登场了,作者一方面编造了一个美术室借用的故事一方面却明确告诉我们:重点并非真相如何,而在于千反田是否能够接受!如此说来,校史借阅之迷的真相又再次变得开放起来,毕竟,只要"害得我来解迷"的千反田大小姐能够接受: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几枚对校史感兴趣的少女开了个读书会,每周五借阅一次。。。

  动画第三话看下来,即使是京黑大本营s1也可以有所安慰了:远恒内学长尽心思,甚至使用上红外感应器这样的高级设备只不过是为了躲在社团教室里抽烟!起码该是个妹子吧!如此小题大做当然是作者安排好的,事件的荒谬性一目了然

  本书的中心事件,氷菓之所以叫氷菓的迷,咋一看,这个事件终于有足够份量值得大书特书,步入正常推理小说的正轨了。且慢!我们惊讶地发现,在米泽的故事布局中,这位三十三年前悲剧牺牲山谷纯,恰恰就是小说的荒诞生活的根源:神山高中是一所升学高中,但它却有大量社团。这正是山谷纯的悲剧的结果,从而又成为了我与千反田相遇的根本原因:整个荒诞故事的根本缘由!于是,三十三年前的毛主义运动被转化为一条脚注:英雄的被迫牺牲只是为了节能男与倒贴女恋爱得更为顺利。

  这部小说给人一种讽刺性的荒谬感,类似萨拉马戈的修道院纪事:告诉你日常生活可以严肃化的同时把严肃本身取消掉了。从这个角度上说,氷菓正是一本关于亵渎的小说,我们在温习凤梨三明治表白排演时能不再被玫瑰色的幻象迷惑

  《冰菓》读后感(七):轻小说不能承受之重

  写在前面的话:

  冰果的篇幅很短,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看了两遍。虽非名作,但两遍读下来的感觉是不同的。第一遍,呈舞红铃组织的冰果专题活动所激,在上班午休的时候以一种很放松心态捧着手机看完。第二遍,在出差回上海的火车上,实在找不到任何可以打发时间的活动了。于是,打开笔记本电脑,点开“冰果——简”的txt文档

  第一遍看下来,我很难界定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小说是一定的),整篇故事的叙述以及写作手法像极了轻小说。然而,作者米泽穗信却并非是一个轻小说作家,如果你去百度或者豆瓣上输入作者的名字,会明明白白地看到“推理作家”四个大字。在第一遍的阅读时,相比剧情,我的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上。不得不承认,米泽穗信这一种“非脸谱化”的方式描写了一个4人高中生小团体,在通篇故事中还是很有趣的,也省得我们这些看惯了“XX四人组”、“OO四天王”的挑剔的读者产生强烈的既视感。

  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熟悉了每个人物的性格,从而更多地去关注这个故事本身。米泽穗信在小说末尾后记谈到,“这本小说的内容有六成纯属虚构,其余则是以真实事件为蓝本,潜伏在故事背后的是一些连报纸社会版都不会刊登的小事件。”我个人很喜欢古代先贤所说的“言为心声”,“言为心声”以至“文如其人”。《冰果》重新读来,略略带有一丝愤气与悲气。

  重读完《冰果》,看回我写的书评,觉得有些言之无物,单纯地,仅仅是一点情感的发散与宣泄而已。

  我想先谈谈推理小说。

  日本政府于1946年颁布《当用汉字表》和《现代假名用法》,限制汉字的运用。日文的当用汉字中取消了“侦”字,所以将侦探小说改称为推理小说。而侦探小说从一开始自由发展到自成派系的模式化发展,可以说,题材、手法、套路以及气氛渲染已经基本上玩得差不多了,熟悉侦探小说的读者往往从侦探小说作者写作手法与布局套路上即可猜到结局或者凶手身份

  拿我年少时看的第一部侦探小说《十个小黑人》来讲,这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暴风雪山庄模式,可参看《海猫鸣泣之时》)。现在重新来看,经典实则经典,意外实显不够。有阿婆粉曰:何故谓之?

  很简单,一个一个猜过来嘛,挨个猜总能猜中。

  侦探小说,或是说推理小说发展至今,无论是黄金时代的纯本格、变格派推理、带有“文以载道”精神的社会派推理、亦或是日系的新本格派推理,能够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上的惊喜真的是越来越少。而如今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也很难让读者静下心去细细品读一部布局精巧,逻辑合理的正统推理show;渴望从阅读中获得放松的读者也难以忍受作家刻意营造的怪诞诡秘的气氛。

  于是,一种新的推理小说派系出现于挑剔的读者眼前,并很快大红大紫起来。现代的文风、简洁轻快的文笔、时不时的小幽默,以年轻人的视角讲述故事,具有这些元素的青春派幽默推理小说在如今这个加速世界大行其道不是没有道理的。米泽穗信的出道作——《冰果》就是这么一部标榜着“校园青春+侦探推理”的小说,由京阿尼动画化,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到了我们的眼前。

  我一直以为,小说就是作者坐在读者的对面给读者讲故事,而故事的好坏在读者看来无非是“好听”或者“不好听”。在我看来,《冰果》就是一个好听却悲伤的故事。

  这个故事只有7万字左右,以一封姐姐的来信开始,以一封给姐姐的回信结束。这让我想到了横沟正史大师的《古井奇谈》与林斯谚的《残冬》,同样以信来承担起承转合的责任。可相比《古井奇谈》和《残冬》,《冰果》实在是清淡之极。米泽穗信以一种轻小说的叙述方式来展开这一个发生于校园中的日常故事,以期望读者获得“轻松阅读”的感觉,在我看来,他成功了。

  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来讲述,而非一般侦探小说惯以常见的第三人称视角或是上帝视角。这样的写法虽然布局略有局限,但却鲜明地将四位故事的主角以类似动画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折木奉太郎,一个奉行“节能”(在我看来是效率至上主义及工具主义),被同伴戏称“灰色”的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在小说中,作者借第一人称叙述的优势,将奉太郎那看似慵懒,但一旦狂奔起来就无法停止的、略带有偏执的心理活动完完整整的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No,no。奉太郎的偏执也带有“节能”属性,他还只是一个被女主角千反田爱瑠拉着跑的角色。

  故事进行到中叶,奉太郎的形象愈发完满起来,这是一个思维异常缜密的家伙。穿插于整篇小说中的四个推理均由其一人完成,而另外三位性格迥异的主角从旁辅助。这样的校园小团体模式不同于福尔摩斯X华生的夫唱妇随模式,也不等同于波洛+黑斯廷斯的聪明人加笨蛋模式,更能将另外三位主角的形象性格也塑造得活灵活现。

  终于,在第四个小事件中,奉太郎跑过了所有人,他拉着千反田,义无反顾地冲向事件的真相(是不是有点GC ED2中开始时祈拉着集奔跑,而最后变成集带着祈狂奔的既视感?)。

  千反田爱瑠,纤细、单纯、好奇心旺盛、有着可爱大眼睛的名门大小姐。她可谓是推动奉太郎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因为,一个看似纤细却圆睁着大眼睛坚持问着“为什么”的少女,实在是太可爱了。更要命的是,这元气满满的姑娘还带有“黑长直”属性!在这想提一句的是,京都动画制作的《冰果》PV中,那一段折木奉太郎与千反田爱瑠在古籍研究社初次相遇的画面即是我当初在阅读《冰果》这一段时脑中想象的完美再现。不得不感叹米泽穗信的笔力惊人及京都动画对校园动画人物的制作功底。

  作者对千反田爱瑠的描写总让我想起《新宋》中对王安石的描写手法,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一个带着笑意的大眼睛的女孩看着你。好奇时,“眼神锐利起来”、“好像连瞳孔都放大了”。悲伤时“眼眶含泪”。仿佛随着剧情发展,就好像站在她的身边,一颦一笑,尽落眼底。

  关于福部里志、伊原摩耶花,一个是无用知识相当渊博(开始我以为是豆知识)、却总是做不出结论的,被作者描述为娇小的男生;一个是完美主义倾向、是主角奉太郎的“幼驯染”却屡屡向其施以毒舌攻击的妹子。不是每个主角身边的基友都是矮挫穷,也不是每个主角身边的幼驯染看似傲娇,实则后宫,《冰果》的人物设定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说,在邂逅千反田爱瑠之前的折木奉太郎是一个吐槽“说到高中生活就会想到玫瑰色,讲到玫瑰色就是高中生活”的普通灰色高中生的话,邂逅千反田爱瑠之后的折木奉太郎的颜色渐渐由黯淡无光(或者称之为朴素)的灰色更迭为愈加明快的青春色。

  可是,青春色究竟是什么颜色?

  作者在整篇小说中想探寻或是说明的即是这个问题。从破解所谓千反田被反锁的密室之谜,到每周五《神高轨迹》定时事件,再到原古籍研究社探寻社刊事件,直至进入主线后对33年前Kanya祭学运真相的推理,奉太郎一直吐槽的“玫瑰色”的高中生活被染上了几缕暗色,33年前的Kanya祭学运的英雄关谷纯学长并非是一个自愿站到所有学生身前的先锋者,他只是被实际的主导人及其他学生当做了一块先锋盾而已。他并非自愿为Kanya祭的色彩殉道,却在被迫牺牲后不言不语,仅仅将“冰果”这一刊名留给他的学弟学妹。

  冰果,ice cream,I scream。

  社刊的封面,围成一圈的兔子,圈内互相撕咬的只狗和兔子,这让我想到《让子弹飞》含隐喻的羊群。我突然很想知道接受了冰果这一社刊的“学弟学妹”们在得知英雄被杀一儆百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心情。

  然而,我能想象脸色发青的里志、一脸厌恶表情的摩耶花以及流泪的千反田,唯独难以想象那个面对外甥女不得不回答古籍研究社问题的中年人的表情。正如奉太郎所分析的那样:那位体贴到不厌其烦地回答小孩子的问题,而且聪明到足以答出任何问题的人,为什么唯独那次抛下哭泣的小孩子不管?

  是愤恨?懊丧?痛苦?还是希望能够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I scream”的呐喊?

  是否真的感叹“十年后,我一定不会后悔有过这样一段日子”?

  最终,留在那个英雄身上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颜色?

  我不得而知,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将栏杆拍遍。

  《冰菓》读后感(八):冰菓语录集——有些话还真的很有道理,收藏之

  冰菓语录

  ---------------以下来自冰菓动画(来自冰菓贴吧)--------------------

  第1话 历史悠久的古典社的再生

  可以不做的事就不做,必要的事尽快做。【节能君の信条=▽=

  即兴才是说笑,会留下祸根就是说谎。【数据库の信条=▽=

  生手就越是标新立异。【女郎蜘蛛会的时候…?

  不得不做的事就从简。【果然节能=▽=

  不可思议就用不可思议回击。【还是女郎蜘蛛会那事

  做拐弯抹角的事仅仅是对现状的保留。【数据库的话=▽=稍微理了一下

  一桶水摇不响,半桶水响叮当

  ------------------------------节气--------------------------------

  万物发生至清净明洁,可知此芽成何草。(清明)

  第2话 名誉高涨的古典社的活动

  有时候,拒绝与逃避更消耗能量。【继续节能=▽=又理了一下

  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个谁都知道好不好A

  ------------------------------节气--------------------------------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

  第3话 另有隐情的古典社的后裔

  太过抬举会令人困扰。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某些人的古典。

  有些事忘记比较好。(还是忘记比较好的事实也是存在的。)

  古典可以历史性地透视彼方。

  ------------------------------节气--------------------------------

  万物充盈则草木枝叶繁茂。(小满)

  第4话 绽放荣光的古典社的过往

  “不管做什么,我就是我,并没有染上颜色。”【数据库的话W这句好萌

  “如果我要贬低你,就会说你是无色的。”【数据库对节能说的W

  ------------------------------节气--------------------------------

  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

  第5话 走过历史的古典社的真相

  要变得坚强。如果很软弱的话,终有一日会连悲鸣都无法发出,活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关谷纯的话

  “现在所感受到的心情,说不定在将来就会变得根本无所谓。但我不愿这么想,我活在当下。”

  ------------------------------节气--------------------------------

  阳热至极,昼至长也。(夏至)

  ------------------------------片尾--------------------------------

  第1至5话:The niece of time.

  ETA英国推理小说家约瑟芬·铁伊(Josephine Tey)的小说《时间的女儿》(The Daughter of Time),而这本小说的名字则是来自于一句英国谚语: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真相是时间的女儿)。这句话来自于弗朗西斯·培根的“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not of authority.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力的)。“冰菓”已经揭示其含义“i scream!”(我要尖叫!)【不坚强,也许到最后连呐喊的权利都没有】“Truth is the daughter of time, not of authority. ”(真相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力的。)【时间孕育真理,时间破灭规则】碍于当时权力,一些事情被规定认为“不能说”、“要忘记”、“是不幸的”、“做得很好的”,但随着时间的洗礼,那层被权力撑起的保护层也逐渐消逝,露出那绽放着璀璨光芒的真理之石,展现其最根本、最纯粹的意义。“冰菓”与“The Niece of Time”相呼应引人深思。

  第6话 犯下大罪

  “毫无傲慢之处的人不就代表没有自信吗?不成为他人口中的贪婪之人一定很难供养家人不是吗?全世界的人如果谁都不去嫉妒的话,新的技术就不会产生不是吗?……如果对任何事都不生气,大概也就无法喜欢上任何事物了吧。”“

  ------------------------------节气--------------------------------

  大暑将至。(小暑)

  第7话 原形毕露

  初见幽灵现真身,始知其为枯芒草。

  窥破幽灵,莫过枯芒【小说里的词句

  整句意思指某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只是,依旧有人相信着它的存在,对这种东西抱有着幻想罢了。

  ------------------------------节气--------------------------------

  初感秋意。(立秋)

  ------------------------------片尾--------------------------------

  第6至7话:Little birds can remember.

  第8话 一起去试映会吧!

  天才就算渴求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生,也无法得偿所愿。【好文艺=△=

  没有技术的人不论倾注多少热情,其结果也可想而知。【←入须学姐的话

  ------------------------------节气--------------------------------

  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暑)

  第9话 古丘废村杀人事件

  极度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解决,可以从极度简单的心理层面去否定。

  勇士昔辉煌,一枕梦黄梁。

  【节气同8】

  第10话 万人之死角

  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否则注视你的人就会像傻子一样。【入须学姐!

  【节气同8

  第11话 愚者的演员表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有能力者的不自觉是对无能力者的讽刺。【入须学姐的话

  【节气同8】

  第11.5话 值得拥有的是

  被人需要是好事。

  ------------------------------节气--------------------------------

  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

  ------------------------------片尾--------------------------------

  第8至11.5话:Why didn't she ask EBA?(她为什么不问江波?)【eba是江波的读音…既然江波是本乡的朋友那为什么

  第12话 堆积如山的那样东西

  总是被太多有趣的事物吸引(而耽误正事)是不行的。

  ------------------------------节气--------------------------------

  时处阴阳正中。(秋分)

  第13话 黄昏之际伴尸骨(夕已残骸)

  『夕已残骸』是由三个长约三十页的短篇集合而成的。虽然标题看起来有些吓人,不过那多半是改自莲如之言「朝尚红颜,夕已白骨」吧。(译注:莲如是古日本室町时代净土真宗僧人,句子引自莲如上人的白骨章。)

  敏感度不够的人无法读出作品的有趣之处。【漫研社】

  【节气同12】

  第14话 WILD·FIRE【野性·烈火!!

  【入须学姐小教室【?】教你怎么拜托人】“随着拜托方法不同,结果也会大不同。无论你想拜托什么,要设法叫对方积极主动为你办事才行。为此,必须给对方精神上的满足感。你能用的就是‘期待’了吧(指千反田)。要让对方认为自己备受期待,只要办到这点,之后对方自会为你鞠躬尽瘁。不过,也不要让对方认为你遇到的问题很严重,‘举手之劳可以帮到你一个不大不小的忙’这样最好。”

  【节气同12】

  第17话 库特莉亚芙卡的排序

  自己信心十足的时候,是不说“期待”两个字的,期待是从放弃诞生出来的词,除非万不得已,无计可施,否则就会让人觉得在卖弄。

  绝望的逆向诞生了期待。

  数据库是无法得出结论的。【←福部里志的信条

  【节气同12】

  第18话群山都放晴吗

  明明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就不能随便说小木老师喜欢直升机了,这就是所谓的神经大条。所以当然要小心了。说是神经大条,其实就是那个“你都不懂人家是什么感受”的感觉吧。

  -----------------------------节气-------------------------

  是日阴寒而结露也(寒露)

  ----------------------以下是我摘自冰菓小说--------------------

  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

  「充分享受」说起来很简单,但那实际上是个相当困难的作业。个人理解力的差别是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因素,算上爱好差别的话,变数就更多了。即便是看同样的魔术,迟钝的人也连其厉害之处的百分之一也搞不懂。这么一来,情况就会变成「看魔术就要有魔术师的眼光」这样,无论接触到多么丰富的娱乐,人们顶多也只能「尽情享受」而几乎不可能「充分享受」

  如果某天我拿起麦克风说一句「今天天晴」,闻者可能会想:原来折木奉太郎是在测试麦克风啊。但是别人也有可能这么想:折木奉太郎是想将「今天是晴天」这件事广而告之。其实这两个推论在理论上都能说得通,就算推理和事实相符,最多也只能算是运气好而已。为了提升推理符合事实的概率,有时我们必须得尽可能详尽地查阅资料,不过说到底,恐怕大多数情况下资料也没那么好找吧。退一步讲,即使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资料,能够提升的也不过是猜中几率而已。

  「『理由随时都可找,膏药在哪儿都能贴』。就算膏药碰巧贴对了地方,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话虽这么说,但千反田的逻辑我也不是不理解。只要是「自己的钱」,一万日元肯定是值得珍惜的。就算不慎掉进水沟里,恐怕我也会去将其捞回来。但如果那钱来路不正——比如捡来的钱、偷来的钱,或者是赌博赢来的钱——的话,我会觉得反正只是笔横财,丢了也就算了。所谓「不义之财存不住」,想必就有这方面的意思吧。

  「瞎猫碰着死耗子」。

  「记忆与事实相符,顶多也就是运气好而已」。

  民间有个说法:人在跨年之际所做的事情会在这一年不停重复。小时候,因为畏惧这一传说,忙于备战中考的我唯独在大年三十儿罢了一天工。这遥远的记忆……不,也还说不上遥远。不过是前年而已。

  现在,身处黑暗之中的我担心的是,那种说法有没有「人在元旦所做的事情会在这一年不停重复」这种版本呢?尝有人言:一年之计在元旦。而正月刚刚开头,我就突遭横祸。这种事情一年顶多一次,十有八九一生也只会有这么一次。虽然并不怎么迷信,但要是有人和我说「不去驱个邪就会重蹈覆辙哦」,我说不定真的会乖乖去驱邪。

  「你也帮我祈祷考试合格吧」——接到如此命令的我,竟被她花几个小时带到了远隔千里的天满宫(译注:天满宫,祭祀日本学问之神菅原道真的神社)。我还记得,命令别人帮忙祈愿的她却一个护身符都不买,自顾自地沉浸到了「连续多次抽到大吉的游戏」之中。

  凶签很罕见,物以稀为贵,因此凶签是好东西。

  若问信与不信,我的确是不信。不过低概率事件就这么理所当然地发生,要说我全不在意,那也是撒谎。

  福尔摩斯里面有『排除掉所有的不可能方法后,不论多令人瞠目结舌,剩下的也是正确答案』这么句台词。

  事物不能单从一面去看,这在现代已经属于常识了。身处现代却不能辩证地看问题的话,就连初中生也当不下去。然而若是再往深层次挖掘一下其中涵义,我们就会发现:即便是自认为了若指掌的东西,到头来也充满着不确定。这个事实非常不利于心理安定,所以人们往往退而求其次,并不对真理刨根问底,而是适可而止,到达一定层面就不再追究进一步的真实性——也即是去「相信」。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拨开「相对性」的阴云,过上平凡的日常生活。不过这和对周围全盘照收,彻底不予追究的态度完全是两码事。人们必须要「相信」,但「盲信」并不可取,这也是常识。不该让步的地方决不让步——虽然我的原则中并没这种明确的界限,但就前述观点来讲,我并不会轻视那些黑白分明的人。

  伊原居高临下地宣言道:「明年!公元2001年2月14日!阿福,我要用你也挑不出刺儿的杰作来扇死你!……给我好好记住了!」

  我们之所以先后加入了『古籍研究社』这个连活动目的都不甚明确的谜之社团,用富于诗意的说法便是因为「命运的捉弄」,用散文式的表达来说则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千反田话还没问到一半,伊原脸上就浮现了笑意。别误会,那笑容并不爽朗,夸张一些甚至可以这么说:「她从喉咙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听得我不禁冷汗直流。少女嘴角处流露出一种扭曲的愉悦,仿佛她在享受自己黑暗的激情一般」。只见伊原握紧拳头扬起头,毅然决然地宣言道:「我一定要做出最棒的手工巧克力来!要是阿福还敢唧唧歪歪,我就把他关起来,让他连带着数据好好学习学习我刚刚说的那些知识。再不行的话……我就掰开他的嘴把巧克力硬塞进去!」

  审判日来了。无论有多少人如何真诚地想要阻止,该来的总归会来。时间不会停止,日历也照旧在改写。无法接受的人就去光速奔跑吧,没人拦着你们。

  有人说生物存在的目的就是留下遗传基因,或者说繁衍后代,而恋爱则是升华后的繁殖欲求。从这种观点看,或许我还算不上是完整的生物。不过我好说歹说也是个人类,不可能只去迎合生理上的欲求。所以对于「不完整生物」这一说法,我倒并不介意。

  事物不能从单一侧面去看,这在现代已经属于常识了。即便是旧友里志,也有着太多我不了解的地方。就算大家都不说谎,人与人间的误解与曲解也是常有的事。

  「社务所」这地方我在今年之前还从未踏足,没想到光是今年就进了两次。毕竟是第二次,所以我胆子也不觉壮了起来。当然荒楠神社的社务所与水梨神社的社务所毫无关系,但总感觉既然在大阪都进过牛肉饭馆,到了名古屋自然也能进。这就是所谓的「张三的仇报在李四身上」吗,还是说不一样呢?总之,就算混迹于身着号衣的年长人士中,我也的确能安之若素,不再畏畏缩缩的了。

  把驴带到水塘边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能强迫它喝水。

  听说人类缓慢的步行速度大概是每小时4km,普通跑步的速度是它的两倍。

  好了好了,少爷们小姐们过来看一看瞧一瞧。如果没有急事的话,欢迎过来。气氛愉快的古典部,入部请到这边来。

  虽然这么说,也不能一直拦住忙碌的里志。于是我深呼一口气,说道:“关于日语的话。外表看上去像菩萨的话,内在呢?”“外表像菩萨的话,内心自然就是…夜叉了。”然后那家伙像开玩笑一眼,加了一句:“只是以我所知,并不知道千反田喜不喜欢石榴呢。”

  认为什么是正确的,认为什么是错误的,这都是通过教育和经验而后天获取的。通过褒奖善行,斥责恶行,人们学会区分善恶。与此相反,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并不是向谁习得的。如果说是这先天的话,那么能说婴孩时期就知道将来会讨厌起司了吧。这实在过于命运论了。喜好和厌恶,应该说是慢慢地从自己身体内部涌出的冲动吧。再说得极端一点,这和自己最珍视什么也有关联吧。

  不管黑猫白猫,给点心的就是好猫。

  “他啊,是那种人呢。会把爱染明王的『爱』加上悪鬼罗刹的『罗』什么的来写I LOVE YOU的那种人呢。”是“爱罗武勇”之类的吧。(“爱罗武勇”日语发音与iloveyou相近,类似于“夜露死苦”之类)

  在有很难说出口的话的时候,经常会用‘听说’或者‘传闻说’或者‘偶然听到’之类的话,捏造出不存在的第三者来作为缓冲材料。说出这种话的不是自己,自己有另外的想法,似乎也存在这种想法…之类。总之是有种从背后发起攻击的感觉的说话方式呢。”“说什么从背后攻击,真是迂回的说法呢。

  -----------作者亲自经历过的寿司事件(出自小说第一卷后记和第三卷)-----------

  话说前阵子我和朋友去吃寿司,享受到与价钱同样高档的美味。用完餐后走出店门,直到坐上车都一切如常,可是不知怎的,负责驾驶的友人却迟迟不开车。

  由于当时正值用餐时间,不断有车开进停车场,我们这样显然造成了别人的不便,但无论我怎么催促,友人只是沉默地露出微笑,依旧没打算踩油门。

  我这位朋友并不爱恶作剧,平日还是个个性非常踏实惯重的人,却唯独这天,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了。

  这件事的真相,就留待日后再述。希望真的还有日后

  ——————————————————

  在本系列第一作——『冰菓』的后记中,我稍微提到了一个谜题。本打算在第二作的后记里进行解说,但因为页数的关系,当时完全没有空间去写。

  自『冰菓』出版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七年。在这七年之间,拙作得以保留命脉,还请让我再次感谢各位读者。后记中提到的「寿司事件」的解决篇,已经写在本书五十九页开始的那一节中了(译注:此为日文文库版页码,即第009节)。

  ——————————————————

  哇哈哈哈哈哈。

  不、不行了,情绪太过激动,笑点变得太低了。虽然冷静想来有些包袱着实无趣,但我还是笑得前仰后合。现在的话,地上掉根针都能让我笑上一阵。

  舞台上是两个熟面孔,落语研究会会员(顺带一提,这招牌完全是幌子。神山高校的落语研究会并不研究落语,而是研究相声和小品。至于神高里专门研究落语的社团……没怎么听说过呢)。

  「不是您瞧,我这不是太久没跟宴会上吃过寿司了嘛,结果一呆时间就长了。本来就说要早回,这下更晚了。」

  「哈哈。」

  「然后我寻思着得快点回啊,就上了车,结果我哥死活不把车开出去。一打开引擎,他就一个劲儿跟我这儿傻乐。」

  「你哥不是一特严肃的人么?」

  「没错儿没错儿。所以我也有点纳闷儿,就跟他说:哥,咱快点儿走呗。已经晚啦。你笑什么呢?」

  「哦哦,他怎么讲?」

  「我哥就半哭半笑地说:『我脚麻了踩不了刹车,这也走啊?』。多危险呢。」

  「嗯,是挺危险的。」

  「然后我说,踩得了油门儿咱就走呗。」

  「你这更危险!」

  哇哈哈哈哈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冰菓》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