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10-09 03:0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精选10篇

  《写给想哭的你》是一本由[日] 松浦弥太郎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2018-7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一):【你好,今日份的自己

  

不论今天的你是烦恼忧愁勇敢还是开心,都对自己说声:“你好!谢谢今天的你的出现。” 由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先生随笔整理出的新书《写给想哭的你》,在我看来是一本随笔与生活思绪的手帐。里面收录了松浦弥太郎先生二十多篇随笔,看似意识流般随性而发实则从头到尾精心编排。有的像日记一样,透露着许多深藏的小情绪;有的像记叙文一样,记录着生活的小美好;有的像广告一样,推崇着某种新生或者暗藏潜能观念。每篇文章并非长篇大论,却实属精巧有爱。 书里收录可以多来自读者启发创作的小小感悟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二):悲伤情绪下的一剂良药

  随着年岁增长,我们逐渐拥有了各种能力。面对大部分事情,也都有着自己妥善应对技巧。可是,为什么呢?年纪越大,不安感却越发地靠近自己。

  你是否常常会在夜深人静个人独处时回首往事,那些痛楚的事仿佛如潮水般向你涌来,一道道伤疤再次被掀起,眼泪眼眶里转悠着,随时准备蓄势待发压抑了许久的情绪在这一刻松了线,你想大哭一场,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如果有这样的情景,我们可以一起来阅读日本美学家 松浦弥太郎的这本随笔《写给想哭的你》。

  这本薄薄的小说,不过176页,很薄称不得大谈大道理,翻看着这些随笔集,如同电台广播主持稿,请把烦恼说给我听。小时候喜欢看的就是此类的电台节目,放上轻柔音乐温柔女声诉说着今日的主题:有没有无缘无故烦躁不安,不想说话,突然失眠低落,今天也可以把文书说我们的烦恼说给我们听,我们将给你指点迷津。 像一个温情的人在夜深人静时聆听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安慰他们。主持稿后面还附有小小的感悟。平静心情阅读此书就仿佛看见这位有着丰富阅历人生成就的中年大叔,悄悄地坐在你身旁,亲切地道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生活小哲学,帮助我们大家重新找回获得幸福温暖力量。 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中,人们常常能感觉到孤独自卑、不安、焦虑……松浦弥太郎分享了应该如何化解各种困扰我们的负面情绪的方法。 你看 松浦弥太郎说:“自己的身体也是借来的。出生时我们两手空空,死后也同样如此。东西再好、再昂贵,最终也不得不放手。不仅仅是身外物,我们的手、脸、脚,乃至整个身体都是借来的东西。因为是借来的,所以还望君珍惜。 让我们与今日份的烦恼好好告别,每一天都要好好珍视自己。这本书中没有讲太多居高临下的大道理,有的不过是作者的一些个人心得和感悟。或许也如同我们一样,在不眠之夜,想哭的夜里,饱受焦虑之苦,想起写一些随笔,既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亦是疏通自己,各种困扰我们的负面情绪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行之有效的小方法。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三):让我一次哭个够

  哭,是一种情感自然宣泄,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从来不会“有泪不轻弹”的教条,然而松浦弥太郎却以过来人身份向我们揭示了哭的真正含义。正如《写给想哭的你》多次提及的,我们年岁增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烦恼滋生的频率,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时候觉得自己举步维艰,也许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你却不是那个你。 简单浏览了松浦弥太郎的简历惊奇发现他是“生活之基本”网站的主理人,主理人这个职业中国是没有的,百度一下或许是经理、创办人的意思,但是生活之基本,或者说是“基本之生活”,还用说教吗,我们不管好活赖活着都是按照自己现有条件活着,走自己的路还用别人去说教吗?带着好奇心,我们翻开了书的目录,才发现生活真的是一门从生至死研究明白学问所在。说真的,生活不是用来研究的用来说教的,而是用来体验的用来感悟的。 写给想哭的人,不是告诉对方你不可以哭,而是告诉你复杂的情势是不相信眼泪的,你在哭泣的时候也放弃了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权,你以为别人会同情你、珍惜你,相反别人从脸上挤出的微笑只不过是一种逢场作戏,而不是真正的心心相印;松浦弥太郎并不隐晦自己的看法,而且他明知你有一颗懦弱的心,却要为你对症下药,开出一剂剂良方,比如告诉你要使用文明用语,要微笑,但是知易行难,你懂的并不一定是你采取的策略,在知与行之间我们还有更长的路需要走! 诚然,书中讲述的道理很多,既有自我品质修炼的,也有人际交往的,很难想象在一本如此纤薄的书中能说得这么全、这么深。仅仅摘要其中几个重要观点,我们就被作者那丰富的学识娴熟谈吐所征服:保持笑容,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个表情往往用于双方无话可说情况,只能互相呵呵、嗯之类的,但是作者认为无论是无话可说,还是无话不谈,都应该注意肢体动作表达意义统一,在未能谈成交易之前要保持一份开放心态,任凭对方是有意而来,还是无意而为,我们都应该见招拆招,把“笑功”做实做细。其实有了笑容还不够,我们更应该掌握文明用语的使用方法,国人总结文明用语就是那十个字:谢谢、请、对不起、再见、你好;但是要能在合适场合用于合适的人,则不是三两句话可以概括的。在职场上,我们不仅有上司,还有下级,更有平级,对于这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文明用语的使用不可能千篇一律,更有可能我们对上司用的敬语多一些、体现尊重与景仰,而对于平级则是冷淡无味,只图面子上过得去,对于下级则有些盛气凌人成份,以为自己走的桥比下级走的路还要多,这种先入为主孤陋寡闻做法已经让下级望而生畏,何谈心灵的平等呢?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四):《写给想哭的你》书评

  《写给想哭的你》又是一本可归于励志疗伤类的书。作者松浦弥太郎,译者徐萌。作者和译者都不熟识。阅读下来,抛却内容不谈,感觉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遣词造句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通读下来,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的缘故,不甚通畅,有些句子还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明了所讲之意。

  还是先来说一下书貌吧。书皮是浅浅的橘色,治愈系的,中间是一个马卡龙兰色的纸巾盒子,用了拟人的手法,变成了一个愁眉苦脸、手拿纸巾擦眼泪的盒子人,周围是已经被他用过的废弃的纸巾,被团成团丢在地上。书的左上方写着“晚安,今日份的烦恼”,右上方写着著书人和译者的姓名。中间用白色的字写着书名《写给想哭的你》,最下方是出版社名称。除了出版社,其他的字都是采用竖版排列。大概是马卡龙色极具疗伤治愈作用,最近读到的这类书都是这种色彩

  全书共有三大部分:前言、Ⅰ和Ⅱ,共有24个话题。前言部分作者简要说明了本书集结的原因文字话题来源。24个话题都是从经历入手,一时的感受、一件事情引发的感悟、回忆片段,等等。有可取教诲人生感悟、总结。但是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对字句认知程度来讲,这本书不是我喜欢类型

  细细读来,每一篇都像是电台主播的主持稿,每一篇正文后面都附有“小小感悟”,反倒是这小小感悟我觉得比正文更胜一筹,更能让人有所收获

  人这一生,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可能大难不死,可能命运多舛,可能郁郁不得志,可能一帆风顺,可能百病缠身,可能安然终老。喜乐抑郁痛苦压力自由欲望、自卑、爱心、孤独、正义,等等等等,人有七情六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成熟同时面对现实、面对未来,居然有了满腹的不安、迷惘、纠结,面对不公平,尤其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平,满腔愤恨,有时甚至是在重压之下,无处申诉,无人倾诉欲哭无泪。这种情绪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清晰

  同事也曾跟我说,为什么现在的忍耐性没有原来的好了呢?面对不公,火气容易被点燃,不愿意再充当傻子,总是想反击。我告诉她,我也如此,忍不住了是因为忍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别人认为这些工作理所应当是她干的,有点儿工作就往她身上推,换做谁也是气愤不好的情绪累积起来,没有宣泄的地方,无人申诉。领导只会看工作是否完成,至于是谁完成的,这期间有什么难度有什么不公平不公正,他才不去理会,只要安然把活儿干完了,至于是甲还是乙,无所谓。就因为我能干,本是三四个人的活,落在两个人的身上,向上级争取人员结果,也只是领导说忙是忙点,我相信你的能力。这种鬼话放在十年前我会信,现在的我们只能是呵呵了。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所谓“八正道”,现世的我们基本可以定义为无公害,会有缺点,有新动力努力克服,有短板,正视并努力。我们作为个体,那么的偶然存在于世,要谢谢自己的生命

  2018年10月1日

  y四夜月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五):写给自己的信

  随着岁数的增长,人也是变得越来越感性了。看到感动的事情想哭,看到伤心的事情想掉泪,想到难受的事情也是寝食难安。为什么岁数大了,能力增加了,生活条件也变好了,不安的感觉却是越发的强烈呢?或许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成熟了,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所承受的不安感,而且有了这种不安之后,很难对它视而不见,一旦陷入这种情绪之中,就像是被一个看不见大大网给缠住,很难挣脱。难眠的夜晚,躺在床上,万般琐事都浮现在眼前。课题还没有做完,数据还没有处理好,采购申请单还没有提交,项目申请书还需要修改,能力有限,时间有限,做不好,做不了。。。对于未来的不安,对于自己的弱点,越来越感觉无力。后来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松浦弥太郎的《写给想哭的你》,就是这样一本写给自己的励志之书。

  想开一家书店,就先开一家流动书摊,最后成了游客都会来打卡的网红古书店COW BOOKS;以初中生学历和毫无工作经验背景,空降日本老牌杂志《生活手帖》,带领这本杂志走出销量低迷低谷,并且保持稳定;上半生说从不做饭,对手机工具都没有迷恋,却在这两年突然转型互联网公司COOKPAD,创立“生活的基本”部门,认认真真地把每道菜都做好——这是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开了挂”的履历

  《写给想哭的你》,围绕 “当代成年人”共有的话题—人生的奋斗与奋斗中的不安来展开。书中用自己写给自己的鼓励话语,讲述一个个生活小哲学,包含了24堂治愈系生活哲学课,100条亲切而实用的自我修复指南,告诉大家自己不想上班的时候怎么办,不敢乘飞机时怎么办,被很多很多事压垮了怎么办……松浦弥太郎说,在这本书里写了很多自己觉得很害羞的事,希望帮助大家重新找回获得幸福和温暖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比如说《没问题,一定会顺利》中,他写到,每天早上,一到快要上班的时候,我的心中就充满了焦虑。其实在现实中,我的心情也是一样的,上班的途中,我就一直在想,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上班的意义在哪里,怎样去平衡各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去把工作效率提高,越想越头疼。而就眼下来说,现在是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假期嗖嗖的过去了,如那流水一般一去不回头,但是班还要上,工作还要做,心里面十分的闹心。而作者给出的办法就是,每天早上一遍遍反反复复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做到,无论发生什么都会顺顺利利地,无需担心,没问题。我能行。其实这也就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吧。本身我经常也这样去想,去做,但是有时候钻进牛角尖,真的很难去走出来。

  这本书谈了很多关于“治愈”的生活哲学,因此也被称为“自我修复指南”,但是人往往是知易行难的,看再多道理可能依然过不好自己的日子。对此松浦弥太郎认为,道理确实是大家都可以懂的,而实践也确实是复杂的,他认为在这中间要做到平衡最重要的是要自信,这种自信并非来自外界任何人对你的赐予或者压力,是你自己内心所做的平衡。事实上,到今天为止,他自己也依然还是处理不好知行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甚至会不想去上班,那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是会尽量抛开一切外力相信自己,再认识自己,从中努力地寻找到平衡。

  松浦弥太郎说:“自己的身体也是借来的。出生时我们两手空空,死后也同样如此。东西再好、再昂贵,最终也不得不放手。不仅仅是身外物,我们的手、脸、脚,乃至整个身体都是借来的东西。因为是借来的,所以还望君珍惜。”

  让我们珍惜当下,爱惜自己,与烦恼说声再见,每一天都要过得好好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给想哭的你》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