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金时代》读后感(一):黄金时代
读完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没想到是这种文风,很野很直白。讲了些关于过去那个知青文革的时代故事,但王二都不是正常的人,可谓怪诞惊世骇俗。关于性的探讨我没什么感觉,只觉颇为有趣。其实还是不明白他想讲什么,但最后《我的阴阳两界》关于寂寞的话语我觉得就是王小波自己。他曾经在书中说过好几次,“这是我的黄金时代。”
这是我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读后感(二):超字了。。。
正如李银河所说,王小波就是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个天真率直的孩童,敢于在庸俗乏味的时代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四部短篇插科打诨,金句连连,它们都是王小波个人生活、生存哲学的集合体,看似勾勒出了一个低俗市井的流氓混蛋,但我更倾心于王二内心世界的真实和柔软,王小波说世界上的人不是“我们”就是“他们”,我想于我来说,王二属于我的“我们”中的一员
《黄金时代》读后感(三):黄金时代
因为只看过这一个版本的,其他出版社的没看过,只对比过目录和封面设计,书里面的内容不多说,本身就很好,书本身质量不错,封皮设计的很不错,摸着手感也好,纸质也不错,价格也合适,最重要的是平装的,卷着看特别舒服。只可惜只收录了4篇:《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我的阴阳两界》。没有收录《革命时期的爱情》,比其他的出版社少了一些东西
《黄金时代》读后感(四):懂我
青春期时的敏感脆弱让我看到一片天空、一阵微风、一块整齐切割的玻璃,这些都会滋生许多令自己费解的想法。正是这些莫名的想法让我保留着因独一无二而来的小小骄傲。而黄金时代打破了我的小小骄傲,曾以为没人能懂的想法、感觉,被人精准的用文字描绘出来。没有破碎的伤感,人生中第一次那么强烈的感到被人理解的幸运,坚持了许久的防线被春风化雨般消解。幸而不在同一时代,幸而有幸相识。
《黄金时代》读后感(五):黄金时代
曾听闻有人因此书对王小波倾盖如故,遂慕名前来拜读。王小波其人很有意思,通篇离不开性,咋一看觉得是下半身写出来的。可能人生阅历不足,对那个悲剧的文化大革命时代无法感同身受,读不出什么深度的东西。整本书都是消极负能量的,虽然没有规定人一定要打满鸡血活着,但是我更喜欢元满满的把一世当作一百世去过。像书中“在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黄金时代》读后感(六):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时间背景发生在王二到云南插队期间,与被众人诬陷为“破鞋”的陈清杨的风流韵事贯穿全书,原本清白的陈清杨无端被扣上“破鞋”的帽子,与王二生事之后事态反而平息了,活生生地讽刺了那个年代无辜者遭陷害(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而真正违法犯纪之人(红卫兵)却逍遥法外的荒唐现象,书中描写做爱场景时极具想象力,尤其是二人在后山山谷中为了保持体温御寒而做爱的场景颇有心旷神怡之美,人类的性与自然相结合,令人唏嘘:原来不登大雅之堂的人类原始冲动也可以这么美?二十年后他们在北京相遇,陈清杨坦白当年王二为背着她安全走过河涧在她屁股上落下的一掌令她心生情愫,这也是二人无需再做汇报的原因,匆匆一见之后就再也没邂逅过。该篇是本书中笔调最唯美的,不仅是对于性爱,对云南当地的风情水秀、乡土人情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对人性也进行了赤裸裸的揭露,在看似“人不风流枉少年”的风花雪月下掩埋着对于知青遭遇的同情以及对于时代的批判。
《黄金时代》读后感(七):一些感想
最近闲书看了一些,细数起来无非就是那些是是非非的爱情故事,抑或是淫荡低俗性诱惑小说集,我更偏向于后者,前者的那种柏拉图的精神忠贞,身体背叛让我觉得如此表达反而失去她本来的颜色,不如用裸露直接的放荡语言来描述,人类身上的人性本来就是介于神性与兽性之间,高级的进化也无非是压制住内心的兽性用一些所谓儒家之道鞭策,这能否也可以理解成为是种精神轮奸,违背它本身的兽性作用。我逐渐理解为何一些名家在男女之间的事物之上毫不惜墨大笔渲染 ,一方面兴许是读者们本身会更加关注于此,这些事物也并非违背人性反而是一种释放,阅者之悦,著者之淫,何乐而不为。另一方面,从作家本身来说,性爱也是生活体验一部分,表达淋漓更是生活的真实表达,姑且让一切琐事冗杂之恼都将通过运动释放出吧。这也是一种发泄了。其实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时而神时而兽,标榜着拯救人类改造社会的神性之时,通过道家思想用意念来约束行为之时,也会发挥那些低级的兽性行为,关门拉屎,窝中造人也无非于此。
《黄金时代》读后感(八):《黄金时代》评论-43分
这是2014年看的第一本书,他写的很真实,毫无避讳的直面自己和直面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从他的故事里,让我能够更近的感受到我的父辈年轻时的生活面貌,我也一直心生好奇,喜欢去探究那个时代的样子。
这就是真实,真实就是无法醒来。词句很朴实,但透着层层需要去细细品味的厚度,把其中精彩的部分抄录,慢慢消化理解。
只有文学可以如此精准的描绘那所谓的似水年华,其他的艺术形式无法做到这一点,我很羡慕他,一个人把自己过往的体验,记录并传递给更多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我也希望能去记录自己的似水年华,哪怕仅仅只是留给自己。就像这样每次写书评,也只是为了多年之后留给自己回味。
他的似水年华在他离开之后,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和推崇,只可惜你看不到你栽下的果实了。其实,你根本就不在乎它是否能够成长,这体现在作品的个性里,你绝不会在意他人的论定。
我很敬佩这样的作家,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追求,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个性十足,从你文章和照片中都体现的很直观。王小波是需要强烈推荐的,作品很清晰,很幽默,很冲动,很独特,让人心生好奇并充满期待。
书中有一处错字,很明显。
《黄金时代》读后感(九):南朝北代
在知乎上很长时间都有一个问题:怎样的二十岁才算生猛?陈清扬的二十岁不知道算不算生猛,遇见了王二,然后就像遇见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自己,觉得自己生命的一扇门忽然洞开,自己也不认得自己。
如果不翻回去看原著的话,我记得最深的细节就是王二吻陈清扬的肚脐的描写,没有多少笔墨,但是我就是觉得性感之至,那种不带一丝猥亵的触碰,好像从身体里抽出骨髓的战栗,自己也控制不住在颤抖的大脚趾。
我觉得相比于写作,他的天才更体现在数理方面,在未到21世纪的时候就用上了自己发明的打字法,后来因为一些bug重新编写,甚至发现了互联网的商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应该不会成为一位亿万富翁的,我觉得当一个富商算不上有趣的人生。
美丽是罪,这是王小波在很多作品中不断抨击的传统价值观,包括《红拂夜奔》里,红拂要被勒死,只是因为她的美丽是不可控力。大家觉得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相比于智商,美貌更使人不安,智商的表现受限于外部环境,且它的表现隐蔽,安全,几乎只有真正遇到另一个同样有智商的人,才会发现这不为人知的味道。但是美貌不同,它使你觉得绝望,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一眼看透,
《黄金时代》读后感(十):我的阴阳两界
满纸荒唐言,却让我有些感同身受。时年二十的我,没有经历过爱情,没有尝试过性爱,也不知道什么叫做阳痿,但我知道这是一种病,就像肺癌,胃病,就像我长得青春逗。生病真的应该是人生中最痛苦而又无法避免的事情了,特别是那些可以让人轻易看见的伤痛,最痛,仿佛人们的一个眼神,一句议论,都会让你心里一阵刺痛,更何况是那些难以启齿却被公之于众的伤病了,所以王二只能逃避,在地下室里生活了十年,直到小何的出现拯救了他。但是我们的生命中怎么就一定能够遇见小何了,但是王二关于孤独和不孤独的理解确实那么的精辟,他说:走进寂寞里,你就变成了黑夜里的巨灵神,想干啥就干啥,效率非常之高。你可以夜以继日的干任何事,不怕别人打断,直到事情干成。但是寂寞中也有让人不能忍受的时刻,那就是想说话时候没人听。好在我经历着孤独但不够彻底,好在我没有的那种病但却有其他病,所以我的孤独是不纯粹的,所以我可能比王二更寂寞。但是王二并不是真的病了,而是大家都说他病了然后他就真的病了,其实现实中好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谎言也真是这样才易真。
你所有的伤病都是假性的
众口铄金,信以为真
有一天,我也要昂首阔步
赤条条的行走。——Lee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