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日期:2022-07-05 01:57:03 来源:网络 阅读:

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一: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嗬,合着您是我二叔啊!”著名北京主持人李然刚把这话儿往这儿一撂,台下就热闹起来了。“哈哈”的笑声不绝于耳,我也险些笑破了肚皮。若是您要问我在哪儿,我会说是在八大处赶庙会。

  2018年过年那会儿,我同父母决定去逛庙会。正巧八大处庙会离我家不远,我们便以那儿为目的地了。

  八大处是一个山地佛教寺庙园林,那里的庙会果然也“地如其名”——要到真正的庙会还得先往上爬山。我们三人就迫不及待地爬了起来。

  到达庙会后,我便立刻被庙会的热闹与繁华所震撼了。到处都有充满北京味儿的叫卖声、吆喝声。还有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有北京特色小吃软糯的驴打滚;有北京特色饰品生动的兔儿爷;还有演员上演特色的节目……这一样样精致的卖品、生动的演出都让我目不暇接。

  没过一会儿,我就被一个有趣的节目吸引住了脚步,走近一看,原来是北京的一名著名主持人李然和另一位演员在表演相声,相声题目叫《北京话》。我欣喜地在心中呐喊:“今儿终于见到活的了!”这二位特意用喜庆的红色马褂代替了平时穿的西装革履,还挽上了白袖口,往这儿一站,有模有样地作了个揖,台下掌声四起。李然逗哏,做了自我介绍后,两人喜气洋洋地就侃开了。

  就见李然眉飞色舞地说:“说相声的需要嘴啊!早上起来得基训啊!”“谁基训啊?”捧哏演员拉着李然急赤白脸地问。李然淡定地应道:“基础训练!”“您倒是说清楚啊!给我吓一跳,我还以为说相声之前都得找只鸡呢!”捧哏演员直擦汗。北京话有多种表现形式,就是“吃”也有很多说法“吃了吗?您呐!”“您餐了吗?”“您啃了吗?”“您把它开喽!”“您把它捋了?”“您垫补了吗?”结果捧哏演员回答的“驴唇不对马嘴”。再看到李然脸上的囧样,许多人都乐喷了。就连我身边站着的几位外国朋友也跟着笑得前仰后合,也不知他们听懂听不懂。看来相声还拉近了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距离,这古老的艺术形式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庙会里有趣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不,我又被传统魔术吸引了,脚下好像被钉子钉在了原地。等表演结束后,我回头一看,哪还有父母的踪影!看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就在我犹如没头苍蝇一样。就在我焦急万分时刻,“及时雨”——电话铃响起来了,一看号码我心里终于踏实了。

  这次庙会之旅,让我亲近了北京人过年的传统,这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丰富的艺术表演,还有数不胜数的时尚游戏。这就是我在历史与现代、悠久与创新互相交融的古都——北京的难忘故事!

  篇二: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此时,我正和朋友们走在人来人往的北京的南锣鼓巷,小商贩的叫卖声和人们的交谈声,让这里十分热闹。就在这时,两个小孩从我身边跑过,他们手中图案奇特的糖画吸引了我的目光,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我7岁那年的春节,我与小尚在妈妈的引领下一起去厂甸逛庙会。进门多走多远,就看见一位老先生在一扇红门的门墩旁边画着糖画。我眼前一亮,没经妈妈同意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小尚挤到了摊子前。只见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留着胡须,身着汉服充满京味儿的老先生一手扶着桌子,一手在迅速画着。虽然脸上布满皱纹,皮肤黝黑,可他的眼神是坚定的,笑容是和蔼可亲的,手上的动作也十分娴熟。金黄色的糖浆随着他手的或快或慢、或高或低的运动而画出一条龙,没过多久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看见了围观的人多起来,更是兴致大增。微笑着,一手指着面前的图案转盘,一手还握着盛满糖浆的勺子,笑眯眯的说:“小姑娘,来个糖画儿吗?图案可以随便选。”我高兴地看着刚画好的龙,手指指向了那边。老人看出了我的心思,笑意更浓了,顺手将扎在一旁的龙拿了下来。小尚也挑了一只活灵活现的长耳兔子。老先生笑着将糖画递给我们,胡子也一抖一抖的。我们将钱递给了老先生,老先生身子向前一探,用他那饱经风霜的双手接过了钱,“好嘞,下次再来。”我十分开心,一直在手中把玩着,没舍得吃。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浅浅的金光,看久了,那龙须仿佛动起来。正在我入神之时,突然“咔嚓”的一声,糖画脱了手。

  我定定地看着地上已经四分五裂的龙,一股怒气涌上心头,我用杀人的眼神看着正敲锣打鼓的游行队伍,一跺脚,一撇嘴便一个人开始生起了闷气。小尚发觉了我的异常,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了我几句,而我却十分不耐烦,用手推开了她。谁知用力过猛,她的糖画也落了地。我见她眼中隐隐闪着泪光,我便知道自己做错了,可又不知道如何开口,我欲言又止。这时,她擦着泪水跑开了。我的心凉了,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可恶,本来就和小尚没关系,我却那样对她,我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没一会,我看见小尚跑了回来,手先是背在后面,然后又像变魔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了一个东西。我定睛一看,是一幅糖画!上面有一个爱心,还有我们的名字!此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她也笑了。走出几步我禁不住回头望了一眼那位老先生,他正捋着胡须看着这边,脸上还是那个笑容。

  如今,再度行走在这热闹的胡同,我无尽感慨:这红砖黑瓦依旧在讲述着胡同里发生的故事,也不知还能否再见到出现在我故事里的那个与我一起吃糖画的朋友。

  篇三: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中秋节前夕,小区物业又组织了画兔儿爷活动,看着那些弟弟妹妹们画兔儿爷时欢乐的神态和表情,不禁让我想起三年前我和小伙伴一起画兔儿爷时的情景。也正是那次画兔儿爷之后,我和顺顺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记得那天,我和好朋友顺顺吃着月饼边聊天,她给我讲她的胳膊前几天摔伤的经过。我正安慰她时,一群小朋友跑过,冲着我们大喊:“走哇,一起去物业那里画兔儿爷!”我刚要拉着顺顺走,又想到她胳膊受伤了画不了画,真不想把她一个人丢下,但又特别想去画兔儿爷。顺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冲着我笑了笑,说:“走,我们一起去吧,用不了右手,我可以用左手画呀。”于是我们来到了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氤氲着中秋节的气氛,屋子里灯火辉煌。旁边的长辈们正在做月饼,有说有笑。两边的墙壁上挂满了灯笼。我们在长桌前坐下,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是一个未上色的兔儿爷、画笔和颜料。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兔儿爷的故事:“北京兔儿爷全国闻名,是老北京人过中秋节时的必备物件,中秋节前人们要给家里请个兔儿爷放在家里摆上一年,到了第二年中秋节前把摆了一年的兔儿爷在家门口摔碎,兔儿爷粉碎家里人的病也飘走了,然后再请个新的兔儿爷保佑家人新的一年健康。现在你们开始自己的创作吧!”伙伴们在民俗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的为兔儿爷画眉眼、画嘴巴、上胭脂,上底色。

  我也开始自己的创作。先用笔在兔儿爷的脸上画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再画上兔子的“三瓣嘴”又换上粗工笔,在兔儿爷细长的耳朵上画上重彩,蘸上黄色的颜料,给他披上鱼鳞一般金光闪闪的盔甲……我画到一半时,发现顺顺正吃力地用左手画着,虽然她很仔细,但还是画的七扭八歪。我看着顺顺画完后十分伤心的样子,边安慰着她,边把我做的递给她,对她说:“我把我做的送给你,希望这个兔儿爷能把你的病带走,祝你早日康复!”顺顺拿着我送给她的兔儿爷开心的笑了,我也笑了……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转眼间又是中秋节。这次我和顺顺都做了令自己满意的兔儿爷,希望这个兔儿爷带给家人平安健康,也让我和顺顺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篇四: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北京,在千年的文化积淀,百年的春华秋实下成长为今天的模样,随着时代的脚步日新月异。而恒古不变的,是那些历经沧海桑田而愈发厚重的历史记忆。故宫,这座见证了数不尽光辉和落寞的城中城,透着历史赋予它的深沉与庄严,在黎明中凝视着这忙碌而喧嚣的城市。

  “这件瓷器是在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窑……”我怀揣着激动、兴奋与紧张,在放满珍贵文物的展柜前,我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的神情将早已倒背如流的资料娓娓道来,生怕会出一点儿差错。因为,此时我是以一位志愿讲解员的身份,站在这辉宏的故宫博物院中,哪怕我涉及的于整个偌大的紫禁城只是方寸之间,我依旧忐忑不已。

  “很抱歉,打扰一下。”工作人员的声音打断了我刚刚找到的节奏,展厅内的所有人,齐刷刷的向声音的源头望去。

  两位工作人员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到展厅最中央的展柜前,拿了一把椅子,给老人坐下。

  就在大家都充满疑惑的时候,工作人员开口了:“这是当年护送文物南迁的老同志,他想来看看他保护过的文物。”我恍然大悟,便鼓起勇气对老人说:“老爷爷,我是志愿讲解员,大家都说文物南迁是个奇迹,您能给我们讲讲您的经历吗?”老人看着我胸前的红领巾,笑了笑,点了点头:“当年,我19岁……”

  在老人的故事里,我仿佛来到了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在一九三零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故宫为躲避日军战火,运出了最为珍贵的一万三千多箱文物,在十四年的时间里,这些文物辗转两万多里分三路南下,穿越大半个中国,几乎没有一件损坏,“这在旁人看来是个奇迹,其实,不过是那时候的故宫人把文物看的比命更重要。”

  老人深情地注视着那些文物,眼里漾着光。我泪润了眼眶,不止是一个人,这是一种来自灵魂,来自血脉的共鸣。

  傍晚,故宫在太阳的余晖下笼罩着金色的光辉,胡同间灯火阑珊,灯笼被霞光点亮。或许,在这些文物所走过的漫长历史里,有许多同这位老爷爷一样的人,曾经追寻过,并且保护,拯救过它们。他们当中的任何人如果心念一动选择放弃的话,这些文物可能就不在这里了。在这每一个文物延伸出去的历史的长线上,是无数个被时代遗忘在尘埃,可却值得永远铭记的故事。

  篇五: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几块切成长方体的豌豆黄摆在一个塑料盒里,紧绷而不失水润的表皮给人一种吹弹可破的错觉。嫩黄的外皮,仿佛可以让人感受到入口的清甜凉爽,沁人心脾。可是此刻,面对着一盒豌豆黄,我却下不去嘴,似乎看见这几块小小的糕点中珍藏着的北京回忆……

  那天朋友拉着刚到北京的我去南锣鼓巷,乐得受邀的我也不推辞,迎面来了几辆黄包车,我们俩毫不犹地上车了,想体会一下老北京风情。

  “铃铃铃”,一辆自行车从黄包车旁骑过,留下一阵凉风,我赶紧抓紧了车座边上的扶手,听那黄包车师傅数落那人:“您瞧瞧这(zhèi)个,这像话吗这个?”虽是责备,却自带俏皮。

  下了车,我和朋友边走边吃,不知不觉就到了一家点心店门口。我看着一大块黄黄的方糕问他是什么吃的,“这(zhèi)……这不是豌豆黄儿吗?”他倒是司空见惯地说。我学着他的样子,也故意把zhè读成zhèi,说:“哦,感情这就是豌豆黄儿呀。”一来一去,我俩都笑得前仰后合。

  南锣鼓巷里人声鼎沸,比菜市场还要热闹,这儿是什么时候热闹起来的?它还能热闹多长时间?没人知道。但是如果你问问那些小吃,没准它们能跟你说清楚:驴打滚的绿豆粉里,包裹着英子的懵懂善良;老豆腐的热气中,升腾着祥子的可歌可叹;一粒粒冰糖葫芦上,更承载着数不清的回忆……只有这豌豆黄,不同于其他小吃的浮夸,自成一派,以清新淡雅为特色,绽出别样的美。

  我还沉浸在想象中,那个熟悉的黄包车师傅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哟,您可算来了,刚干嘛去了?”我拿起那盒豌豆黄儿,毫不客气地“回敬”道:“瞧把您给急的,这不是给您拿豌豆黄儿来了吗?”

  坐上黄包车,我们离开了南锣鼓巷,但是这段北京故事却久久不能忘怀……

  篇六: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妈妈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一张我小学时在老北京胡同里的留影,右边的小推车上有个花花绿绿的箱子,我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往箱子里望,这画面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走呀,妈妈快走呀!”此时正是夏日的傍晚,我和妈妈正兴致勃勃地走在荷花市场附近的一条胡同里。一阵鼓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循着声音我们来到了桥头边上的一小块空地,只见一个老爷爷戴着瓜皮小帽,帽子后还拖着个长长的小辫儿,穿着蓝色长衫,旁边的小推车上的箱子绘着很多彩色的图画,我好奇极了,拽着妈妈的手跑过去看。

  不过他似乎开始收拾他的行头,妈妈告诉我这叫拉洋片儿,我感到很遗憾,不肯挪动脚步。“小朋友,还不回家呀?”老爷爷一边把小东小西往箱子里放,一边笑眯眯地和我说话。我对妈妈说:“天不是还没有黑嘛!我想看!”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那布满了皱纹干黑得像枯树皮的脸上绽出了笑容,眼睛月牙形的,像夜空中的星星在发光。

  “小伙子儿,你这么想看拉洋片,那爷爷就再给你演一次。”我高兴地又蹦又跳。心想,这老爷爷可真好!真爽快!

  我坐在板凳上朝镜头看去,第一张图片是武昌街头。只听老人唱起来:“炮火连天,辛亥革命义勇军,打得清兵乱作一团,宣统皇帝退了位……”老人唱得抑扬顿挫,一个音儿能回环转折好几回,虽没有流行歌曲那样动听的旋律,但传统的曲调中透着古老、沧桑的气息。

  最奇妙的是箱子内部的结构,箱子上方有根轴,老人用他那黝黑的手,颤悠悠地将绳子一拽,便换了一张图。画面是隋炀帝下扬州,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每幅图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活灵活现的,仿佛要从画里蹦出来一般。听着老人的唱曲,和他那娴熟的动作,我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代。

  “小伙子儿,该回家喽。想看,明儿再来。”老爷爷拍着我的头,我才如梦方醒,我和妈妈一同对他表示感谢,直到他收拾停当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老人推着小车儿缓缓地行走在寂静的胡同中,他的背后,劳累了一天的太阳正用力洒下最后一些光辉,伴着两排凹凸不平,被夕阳映红的石墙越走越远,直至消失在拐角处,胡同中只剩下投射在墙壁上的斑驳的树影和古老的气息。

  现在的拉洋片儿的技艺已经很少见了,孩童的乐趣逐渐转移到电子产品上,但老北京的胡同、洋片儿上的画、老爷爷的唱腔和热情淳朴的微笑永远印在了我记忆的深处,这里有无数传承者的心血,更珍存着三朝古都北京古老的文化。

  篇七: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特色的城市,在北京城内,北海公园中的白塔静静地矗立着,在那里,有一段无法忘记的故事。

  两年前的金秋十月,我与好友来到了北海,我从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小店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京味儿。

  虽然肚子里满是色香味俱全的炸酱面,我与同伴们又两眼放光的看着那家店门口的四个大字,“冰糖葫芦”,我甜甜嘴唇:“去吗”,“好,走。”两句短短的话语透出了我们小孩儿的贪吃,进了门就听到那口口相传的歌:“外国人把那京剧……”我们也不禁哼唱起来。顺着不太亮的灯光往里走,尽头是一个大长桌,上面的东西琳琅满目,有油光锃亮的黑,色艳味厚的山楂和雪白的山药。我又在桌上发现了那种上世纪才有的,只能在影视中才能见到的老古董——绿顶台灯,正在惊喜中,有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问:“你们想吃什么?”我打量着店主,一张黑脸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穿一件说绿不绿说蓝不蓝青色马甲,头不是很大,有一双圆眼与一个大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灰白的发须顺头顶长到下巴,我答应着:“您好,要四个山楂的。”“得嘞。”

  接着,那店主以极快的速度走到长桌后,顺手抓起一根竹签,用那双像上子漆一样油亮的手,拿起一个个鲜红的山楂往上穿,手虽然快,但每一个山楂凹进去的凹陷都正对着竹签,我惊呆了。好像回到了民国时代,看到那老者娴熟的动作,将串好的糖葫芦在糖锅里放,紧接着拿出来在案板上“啪”地一拍,一个冰糖葫芦就做好了。我还盯着他再穿再拍,终于,四个亮晶晶的老北京冰糖葫芦做好了,老者那“局气”的手法与用料,让我感到了浓浓的京味,应该给老板16块钱,但他说道:“给你算便宜点吧,”只要了我们15元。这可谓是北京人的“落落大方。”

  吃完了冰糖葫芦,嘴上是甜的,心中是暖的,这次在北海与冰糖葫芦的邂逅,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京味。

  篇八: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快快快,要晚了,约好的面试呢!”妈妈喊道。

  今天妈妈给我约了穿越表演的课程,我们要去的是一条叫做百花深处的胡同。一路小跑来到营地后,才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接下来,要先去化妆间,涂点口脂,戴上发饰,穿好格格服。接着,就要去活动厅,由专业的老师——一群漂亮的大姐姐带着我们学习古代礼仪。那时的我就像个刚出阁的小格格,在“嬷嬷”的带领下学习着当年清廷后宫的一招一式。正当我沉浸在学习中时,一个“噩耗”传入耳中:“好好跟着姐姐练,一会儿有个面试,加油!”妈妈说。听起来非常轻松的语气,但这对我来说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不禁想起当年的那个噩梦……

  6岁那年的一个冬日,我们如约参加了一场芭蕾盛宴,小小的我和很多比我大的姑娘一起参加面试,不必说,能力的悬殊是毋庸置疑的。跟我一起面试的是位10多岁的小姐姐,她以一曲《小夜曲》轻松战胜了我,刚刚只学过几个手位的我被她惊艳的舞技震惊了,我傻傻地站在舞台上,不知所措!台下一个尖细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就像千万把小刀扎在心上:“就这点能力,也好意思来?现在小孩不懂事,家长也跟着瞎胡闹。”评委也遗憾地对我摇了摇头。妈妈冲上来,一把拉住我的手就往外跑,一直跑,跑过那红瓦砖墙,喜庆的灯笼,玉白的神兽,还有那高大的胡同……虽然我们一直跑,使劲跑,可是随着泪珠一颗颗的掉落,它,还是成了我童年的噩梦……

  “孩子们,准备上台了!”“嬷嬷”的声音惊醒了正在发呆的我,我的心开始“砰砰砰”地有节奏地打起了鼓点。透过窗户,映入眼帘的还是那红瓦砖墙,喜庆的灯笼,玉白的神兽……我担心那噩梦还会重演。

  “3号,上!”评委带着京腔喊道,看见我还不动,又大声地喊着我,“小姑娘,不用怕,你很棒的!”抬起头,看到的还有小姐姐温暖的笑脸,“小妹妹,刚才你做得很好的,加油,去吧!”我吊在半空里的心放了下来,走上台去,开始了我的表演。这一次,台下等待我的不再是那一片片飞刀,无情的摇头,讽刺的嘲笑,而是评委们赞赏的微笑,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还有叔叔阿姨交口的称赞。果然,“解铃还须系铃人”,伴随着窗外射进来的那一缕阳光,我童年的噩梦也随之灰飞烟灭。

  兴奋的我冲下台,拉住妈妈的手跑出了大殿,穿过红瓦砖墙,喜庆的灯笼,玉白的神兽,还有那温暖的胡同……我终于知道,我,原来,也非常的勇敢!

  那一次经历让我记住了,北京有的不止是那淋着糖霜的糖葫芦,充满酱香的炸酱面,喜庆的灯笼,老舍笔下的茶馆……北京还有那厚道的人情,时刻温暖着我的心!北京真好,世界真好!

  从那天起,百花深处胡同里,有了我美好的回忆,还有我的北京故事!

  篇九: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1,2,3……”我的手指从一片片轻薄的鸭肉上数过,震惊、赞许与不可思议有如溢出的湖水,毫无保留地从脸上显现出来,化作了眼中闪耀的光芒。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清点着鸭肉的小手已不由自主地伸向了筷子……关于北京烤鸭的记忆,即使到了现在,也还是令我口中生津。

  六岁时,我来到北京老城区,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车窗外仿佛被人用浓墨写满了“历史”二字。然而我的目光,却早已越过重重障碍,牢牢锁定住了一家麦当劳。父母看到我的表现,哭笑不得地告诉我,今天是来品尝烤鸭的。

  进入了餐厅,我在古色古香的桌椅边落座。当时的我虽然从一些人口中得知了关于北京烤鸭的只言片语,却还是不情不愿的……那半个小时的等待时间,可是有如一把钝刀,一下一下地割坏了我的耐心呀!

  可是,在鸭子被运到厨房的那一刻,我便明白我错了。我听见的“北京故事”,为之等个几天也毫无遗憾呢!

  在烧得滚热的挂炉边,一个干练的小伙儿提起那只被穿在粗棍上的肉鸭,放在熊熊燃烧的果木火焰上,并不时调整鸭子的位置,让鸭子既外焦里嫩,又晶莹剔透。

  没有任何计时,但见青年自信地取出了那只可怜的鸭子。有那么一瞬间,那透亮的油光,甚至“亮晕”了一旁不住偷看的我。

  接下来,一辆推车将烤好的鸭子送到厨师的刀下。“嘶~”烤鸭刀片入鸭肉,有如疾风扫过草丛,干净利落,看得人大呼爽快。

  片刻,一盘色泽鲜艳,肉香扑鼻的北京烤鸭被送上了餐桌。传统的北京烤鸭是108片,既精细惊艳,又不失整体美感。而这个信息,也让当时的我惊叹不已,甚至好奇地拿出小手在盘边轻数:“1,2……”

  鸭肉入口,沉寂的味蕾瞬间被调动起来。鸭皮酥脆可口,鸭肉细致柔嫩,入口唇齿留香。至此我才真正理解了父母为何专程带我来这儿品尝烤鸭。品着美味的烤鸭,欣赏着烤鸭、片鸭的师傅们那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字号蕴衬出的北京文化和匠人们世代相传的材料精良、制作精细的工匠精神。

  或许,一只色泽红润、外焦里嫩、口感醇厚的烤鸭,就是对北京故事的最好讲述了吧。

  篇十: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

  我家书柜里珍藏着一支精美的红色竹笛,不对,准确地说,它的名字叫“篪“,看起来形状和笛子差不多,但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它比一般的笛子多一个孔。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时候用的乐器,它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五年前的法国。

  2014年的夏天,我有幸在一座法国古堡里观看了一场北京天坛神乐署的表演。叔叔阿姨们穿上了清朝服装,敲响编钟、弹拨琴瑟,吹奏古篪,为法国观众再现明清帝王在天坛祭天时候演奏的祭祀音乐。这是天坛1420年建立以来,中华韶乐第一次走出国门,唱响在卢瓦尔河畔。

  演出十分精彩,场下掌声雷动。演出结束之后,不少观众走上舞台,想近距离看看这些从故宫文献中复原的中国乐器,更想亲手摸一摸,弹一弹。我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在一位演员叔叔前连说带比划,叔叔不懂法语,两人语言不通,小朋友急得满脸通红,叔叔还是一头雾水。我小时候在法国上过幼儿园,那个小姑娘说话和我的小伙伴们一个样,当然难不倒我!我赶紧走上前,告诉叔叔,小姑娘是想知道中国古代乐器能否吹奏出法国歌儿。叔叔一下明白过来,眨眨眼,将手中的篪举到嘴边,轻轻吹出几个音符,小姑娘的大眼睛更亮了,脸上绽开笑容,“lavieenrose!”这是法国最著名的歌曲《玫瑰人生》!后来,这位叔叔为了感谢我这个小翻译,把一把小小的“篪”送给了我,这可是他亲手制作的!我一直把这支篪放在书柜最显眼的地方。

  两年前,我家迎来一位法国小朋友,他参加巴黎学校和我所在的小学之间的交流活动,就住在我家。他一眼看到书柜中的篪,很好奇,特别想了解这件乐器背后的故事。我一想,正好带他去天坛转转,那可是中国文化、北京风情的象征啊。

  我们从东门进入,一路经过祈年殿、回音壁和圆丘,来到西天门外,走进神乐署。我找到当年那位叔叔,他没有立刻认出我来,毕竟我长高了一头呢。“五年前,在法国……””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小翻译!”“对呀!”回忆当年的情景,叔叔特别高兴,看到我带来的小客人,更加开心!他不仅给我们讲解了有关中华韶乐的历史故事,还特别允许我们一人拿起一只木槌,敲响了穿越千年的编钟。

  北京天坛神乐署,是北京宫廷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在我的北京故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将北京文化推广到世界,更将它永远地铭刻在我心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北京故事作文(通用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