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9-26 03:3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精选10篇

  《巧学助我上清华》是一本由郁琉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一):苦学助我上清华

  整本书绕来绕去,想表达的是:最好的提升排名的方法是“题海战术

  这本书相当于作者自传回忆录讲述的是一位天资并不聪颖高中生,通过勤奋苦学,通过题海战术,考上了清华的故事。并总结出一个事实:现行高考制度,筛选的不是最聪明、最有天份的学生,而是最勤奋的学生。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二):虽然看的人很少,但我还是忍不住吐槽

  这本书是在当当买教辅时侧栏推荐的,看介绍说有制定计划什么的,想想自己马上要上高三了,就买了一本打算参考

  看完之后我就感觉自己的钱白花

  首先作者写的话好矫情啊。。。。。。

  尼玛,起鸡皮疙瘩有木有。。。。。。

  文章写的也比较空,没有什么实际营养,要是打算拿来参考,就不要买了,这本书说白了就是作者的纪念高中大学的,与学习无关

  再说,他貌似是03年考上的,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别再那么天真的以为哪的学校学习氛围都么好,只能说这本书跟不上现在的大环境

  需要方法的,出门右转高考吧

  还有就是别寄希望于这类的书,他们都已经成功了,怎么说都行,这类书还真不如你的五三 38套来得实在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三):学习需要自省

  作者的自省能力确实比自己高出一截,着实佩服。

  更佩服的写作坦率——把自己高考中丧心病狂饥渴如狼的状态真诚表现出来了。乍一看字里行间满满的矫情,后来回想自己在高三不也是那样红着眼追求分数攀比名次接受应试教育吗?

  我现在是名研究生了,看这本书晚了点:( 不过好在对学习有了新理解,对过去也有了新沉淀,看这本作者的“奋斗回忆录”,有的地方也是会心一笑,有的地方读了甚至还会紧张一下,很有带入 :P

  还没有看完这本书,只读到高考部分,我相信大学、研究生部分的章节也会很精彩。生在中国,作者能在中学时代做一名应试能手,到了高等教育能转而进入研究状态、培养素质,这种适应能力很厉害,跟他的自省能力我觉得也有分不开的关系

  另外作者作为一名准博士生文字逻辑稍显不足整体安排不错,但具体段落,句与句之间,安排的有些随意,有时在说车轱辘话正确废话也不少,实在不是在写书,而像——

  优秀经验分享

  读完补充:作者的表达能力真是让人抓狂… 是停留在日记水平了吗?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四):艾铭小札原创:学习牛人思维,梳理自己的人生

  1.

  昨天听来一个故事,深圳一对夫妻,在2015年初牛市的时候,看到别人赚钱了,也进入股市小试一把,果然赚了!立即自信心爆棚完全忘了夫妻两人还没有买房子、还有两个在念书的孩子,在投入全部积蓄之后甚至套现信用卡大单赌注股市。结果,当然,你知道的,六月份就是股灾了。

  现在他们头疼的是,每月的房租、孩子的学费从哪里来,虽有工作,但是要还信用卡啊!

  怨不得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墙上镌着这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

  然而,怎样才能认识自己?

  如果你是一位学生,怎样认识自己?

  如果你是初入职场,如何认识自己?

  如果你是上面故事中的男女,你该怎么办?

  ------

  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面对的问题自然不同。甚至《欢乐颂》中冷静智慧的安迪也说:人生谁都会有难题,都有活不下去的时候。

  2.

  很多年前的高中课堂上,物理老师黑板上出完题,我还在迷迷糊糊地读题的时候,后面那个男生已经举手上台去做题目了。

  是的,那个男生就是传说中的学霸,最终考上了清华。

  我?

  你就不必问了。

  自然就是传说中的学渣

  可是说我是学渣我自己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的,因为我们的高中可是全国都排的上的重点高中啊。

  我跟初中一样地学,可是成绩依然一天天往下掉。

  我也试图起早贪黑,但是头一天晚睡,第二天晚上一定是早早困得睁不开眼,结果把前一天晚上的争取来的时间又全还给睡眠了。

  最后,只能一声叹息,人家学霸智商超群吧!

  这么多年我一直这么认为。

  我相信,不是清华学生的你也一定认为清华的学生智商高,我们没考上清华的原因是我们的智商低!

  3.

  直到我读完这本书。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五):一本值得评一评的方法论好书

  第一次知道此书,是偶然在kindle商店浏览方法论类的图书时看到的,当时发送了试读样章到kindle,前几日读完样章,觉得很值得购买,结果发现已经在amazon下架了。于是孔夫子旧书网3元钱买了本实体书。三流的装帧,四流鸡汤数名,都不影响此书内容的优秀。

  此书豆瓣一共才4篇书评,就有两个一星,我觉得非常不公正。记得《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好像讲过这么个意思:要有教养批评,不要去批评作者根本没有表达过的意思。也不要误读了作者的意图之后,立个靶子猛批。有效的和作者对话前提是,“读懂”了一本书,搞清楚了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全书四个部分:高考冲刺清华、大学生活、学游泳、作者总结。贯穿前三个部分的轴心是作者验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经历。高中阶段验证下功夫是否能进清华,大学时验证在强手如云的清华学生中,“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句话是否有极限。学游泳还是在验证这句话,但更多的也是对他人质疑的一种回应。有人质疑作者无论是考上清华,还是在清华保持优秀,都与其天赋有关,即他的成功是一种量上的提升,而不是“质”上的根本改变。他一直做的都是自己很擅长的事情,只不过把他做到了极致而已。那么,作者此时以“书呆子”的身份,去在自己一直惧怕的体育鼓起勇气重新学习,再次验证这句话。

  经验可以习得,经验总是可以习得。本书精华基本集中在高中部分,方法论中最值得学习和模仿的部分也在于此。作者初中成绩良好,进了高中实验班泯然众人。他的唯一目标就是进清华,为了进清华,他愿意牺牲一切课余时间和娱乐时间。甚至说如果变成做题机器能进清华,那他宁愿变成做题机器。那么实质操作层面如何实施呢?作者自己也开始怀疑智商这一因素是不是决定了一切。幸亏某明知长辈说,”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句话有他的道理,就算有人拿这句话骗人,那难道五湖四海,不同时期、国籍肤色的人都合谋骗人吗?自此作者在”道“的层面已经树立了信念,并坚持走了下去。我觉得这是第一个重大转折点,这是超于战略层面的更高一层的认识,这种认识先立对了,后面才有的讨论

  ”道“即成,作者马上跳出每日庸常的学习日程,开始从战略层面去观察。他说通过观察生活,观察人,看到了生活中巨大缝隙,巨大的提升空间。战略层面的改变,作者谓之改变”学习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把计划放宽成3年高中生涯,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学习关系”的改变主要都要依赖认识能力,即主观的认识能力。改变”学习关系”,就可以提升学习力,即学习成绩。

  作者主要做了如下改变:1主人公意识,即外在的一切环境都是为了自己考清华服务的,学校提供好的场地、师资,父母支持,都是为了学习的主人翁。学习为我,而非我为学习。此种心态甚为积极,也有助于减少戾气。2抛弃虚荣心,单次的考试,成绩的进退不再做特别关注,重点是稳步推进3年的计划。3考试是手段,暴露弱点的手段。考试考的好,反而不好高兴,因为没有暴露薄弱点。对自己来说,是一套出的不好的卷子。4考试与学习相融合。消解人类意识中人为设置的权重和优先性。展开来说,暑假不再视为暑假,而是“两个月”,考前不是考前,也只是某一个时间断,无需特别关注。时间是恒定的、公平的、永恒的。那么,讲考试、学习、日常相融合,没有特殊的紧张(考前刷夜复习,紧急记忆等等),也没有特殊的放松(放假照常学习),一切以推进自己的三年计划为重。5合作化。建立科学小组,共2人,1V1讨论,做题。

  作者的计划在执行中遇到了如下的挑战:1由于作者否决了”挑灯夜战“的模式,并有严格的作息,即晚上1030睡觉。故在最开始作者完不成老师的计划,但是又要严格执行计划,所以必须睡觉。在某次遭到老师批评后,作者在外力压迫之下,强行提高效率,既能完成计划,也不用晚睡。2由于作者奉行考前不复习,考试当平常对待,所以某次分班考试几乎掉出实验班,但是作者依然执行计划,并认为客观上帮助自己探测了成绩区间的下限

  计划的推进与执行中,作者锻炼出了如下几种能力:1平常心来源于不把考试当考试,不再特别重视,一切为自己的计划服务。2效率。如上所述,来源于老师的批评。既然有了高效率,那么高三晚上多学一小时,1130睡觉,自己将有更高的提升空间。简单的说,效率的提升就是在提升自己的上限。3忍耐与坚持。计划执行见不到成效,还执不执行,是否要坚持。这一切对于作者都是一种煎熬,在此过程中,作者锻炼了忍耐与坚持的能力,守得云开见月明。5记笔记的能力。在同桌的点播之下,知道了做笔记不是照抄课本,也不是练字。记要记要点,要先靠自己的记忆把要点写出来。数学不是不需要记笔记,而是更要记笔记。

  作者还认为,人开始分层的时候,是在对自己满足的时候。以学生时代为例,500名的学生考到300名,高兴了,放松了,满足了,还会掉回去。只有不满足,才不会跌落回去。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就是某一层级的。我认为不满足是提升学习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是”学习关系“。主观+客观,造就提升。

  作者自己有几个经验,择要总结如下:1计划就是计划,计划的执行要与每日心情脱钩。执行计划就要做机器人。2题海战术有合理性。我深以为然,以我自己参加司法考试为例,刑法就是读张明楷一万遍,不及好好练上司法考试真题3遍,题目不仅是题目,还反过来帮助你从新理解概念知识点。3人会有惰性,即使明知做什么是对的,还是会懈怠。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不断设立奋斗的目标,以目标压过惰性。4奋斗没有错误,在任何时候,即使看不到希望,奋斗也是正确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巧学助我上清华》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